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作文范文

王明刚老师

故事很简单,没有浪漫派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无非是一个“淫妇”通奸偷情,自食恶果。作者的本意也不是讲故事,他为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外省风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出身富裕农民家庭的纯洁女性爱玛,由于在年少时接受了不恰当的贵族教育,变得虚荣、耽于幻想和享乐,在下嫁给平庸老实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后,因不甘庸常和寂寞,先后出轨偷情、纵情声色,最终因无力偿还用于支撑奢华生活的高昂债务而走投无路选择自杀的悲剧。

爱玛一生中有三个男人,平庸、毫无情趣的丈夫包法利,玩弄风月的情场高手罗道尔弗,年轻的书记员莱昂。

起初嫁给医生包法利时,她沉浸在爱情即将来临的梦境中,感到无比的幸福,浪漫气质的她对往后的生活充满希冀。然而婚后面对丈夫的呆板无趣,她很快从梦中醒来,渴望浪漫的心情更加强烈,内心更加空虚,并且对丈夫渐渐充满不满和厌烦。

这种极度渴望爱情的状态,用作者的比喻,“就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地主罗道尔弗趁虚而入,玩弄风月于他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容易,很快俘获了她的心,爱玛以为再次找到了爱情,渴望和情人长期厮守。当爱玛在私奔的约定地点等待情人带她离开时,等来的只是一封干巴巴的分手信。

她大病一场,于是决定痛改前非,上帝却觉得对她的折磨还不够,让她遇到了旧相识——年轻的书记员赖昂,那颗沉寂的心又死灰复燃起来。莱昂占有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是真心喜欢爱玛,在放纵过好一段时间后,担心爱玛会影响他的名声,也抛弃了她。

在我看来,爱玛的结局是可笑的,她为爱情毫无意义的献出生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爱情没有错,前提是真实的爱情,而不是虚无的罗曼蒂克的假象。人如果看不清现实生活,不按既有的规则做事,最终只会被现实吞没。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2

小说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刻画了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取材于真人真事,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艾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对象,最后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感慨作者笔触细腻,仰慕之心油然而生。记忆深刻的是在描写艾玛从卢昂回永镇的马车在路上车窗夹住了流浪汉的帽子那段,“马车在走,车窗夹住了他的帽子,他就用一只胳膊抓住脚蹬,让车轮溅得他满身泥浆。他的叫声开始微弱,像婴儿哭,越来越尖。叫声拖得很长,夜里听来,仿佛是无名的痛哭发出模糊的哀鸣。在铃铛声中,加上风吹树动,空车轰响,叫声显得遥远,使艾玛心烦意乱,这些声响沉入了她的灵魂深处,就像一阵旋风卷入了深渊,把她带入了无边无际世界。不过伊韦尔发现马车失去了平衡,就挥动长鞭,拼命打瞎子,鞭梢抽到他的烂疮,他倒在泥浆中,痛哭嚎叫。”这段描写用流浪汉肉体的疼痛映衬艾玛精神上经受的拷打。

还有,在艾玛服砒霜临死前,作者用“流浪汉瞎子的吟唱,使她相信永恒的黑暗就像瞎子丑恶的面孔一样可怕。”的描写道出艾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艾玛对于未来也有过美好的憧憬,但是由于她所处的时代到处充斥着虚伪、欺骗,最后导致她在追求扭曲的爱情过程中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我为艾玛的死感到悲哀,同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如何珍视生命,我想应该有三点:一是健康。拥有健康体魄、健康的心灵,这样才能享受美好生活,感悟世间的美好;二是自由。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自由。三是情义。有情有义为我们生活增添色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3

曾经以为《面纱》里的凯蒂和包法利夫人是相似的,但现在看来凯蒂更加爱慕虚荣,爱玛更加放纵欲望,所以凯蒂有了救赎与重生,而爱玛走向堕落与毁灭。后来看到很多人把她和《安娜卡列尼娜》对比,安娜出生贵族追求的是忠贞的爱情,将渥伦斯基视为唯一,当唯一的支撑失去后,因绝望卧轨;受贵族化教育出生农家的爱玛更多的是奢侈浪漫爱情的幻想,两度偷情都未能满足自己的内心,负债累累走投无路,因绝境服毒。所以即便都是悲剧,也注定了后人不同的评价取向。

萧伯纳有句话: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我更愿意理解为悲剧是欲望不能满足的煎熬,更是欲望满足的空虚,于爱玛不论是平庸生活的不甘还是偷情成功的沉沦,都是悲剧。悲剧之所以是悲剧,不仅仅是结局的悲怆,更是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无力,感到是命运的使然。很多人都说爱玛的悲剧命运反映时代的悲剧,但是这样一类虚荣多情放纵欲望沉迷幻想的女人的命运,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评论里渡边淳一的一句话印象很深,“诱惑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根据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男人拈花惹草主要是寻求性和灵魂的满足,而女人红杏出墙则主要是弥补感情精神的欠缺”,很适合爱玛了。

欲望,一经富贵熏染,再不褪色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4

时候看过包法利夫人,是按照老一辈的眼光,也就是所有作品评论中必然会提到的一些方面往理解的。比如社会因素,评论会将包法利夫人的命运回于对命运的抗争,或者升华对社会当时状况的一种控诉。

为了这次的小组报告,我用了一整个星期的时间又重新读了这部作品。这一次,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或许二十来岁的年纪,对于谈论整个作品的社会影响或者社会背景,还是略显稚嫩。 究竟,我们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究竟,我们不是福楼拜。所以,这里我只想说一些自己读后的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两个字,心痛。

悲剧之所以感动人,并不在于它的结局是多么的惊天动地的悲怆。而在于对于所发生的一切,作为读者或观众,我们感到无力,感到一切都是命运的使然,明明知道一切将要发生,却什么都不能做,即使做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范例。放下书,我一个人坐在桌边,什么都不想说,也什么都不想做,之感觉心空了。那是一种淡淡的伤痛,让人往想些什么。

我实在不想再重复别人说过了几千遍几万遍的这部作品的写作手法有多么高明或者思想有多么深刻。我只是感叹福楼拜,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子的敏锐而细微的洞察力!

包法利夫人所代表的并不是她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一代的女人,时至本日,有跟她一样想法的女孩子也占多数吧。

一部作品,一类女人一生的悲剧。

一部作品,一部上乘的悲剧,不是哭着喊着有多么的悲痛。而是面对一切,我们感到无力。

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楼拜做到了。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5

秋天来了,天总是灰濛濛的,稀稀沥沥的雨也总是下个不停,这种阴郁的日子,除了看书打 发时间,也没别的消遣。下午一口气看完了《包法利夫人》,这个无知,虚荣又愚蠢的女人实在让人又恨又怜。拜伦曾经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女人的爱情却是 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

离开三年之后的莱昂和爱玛重逢了,这一次的出轨只经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她就开始变得动 辄生气,堕落在美食和肉欲中。她的幸福感迅速消退,激情过后,她又重新尝到了婚姻里的 全部平庸和乏味。包法利夫人的结局是悲惨的,两度偷情的结果是债台高筑,最后被逼自杀。临死前,她开始 忏悔,可惜,她没有听到天堂的乐声,听到的只是乞丐低俗的歌声。

爱玛的悲剧,看似是对爱情的追求无法实现的窘境。实则不是,在爱玛身上,有着极其真实 的人性,爱慕虚荣、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撒谎成性、无亲情,无怜悯。专顾自己,整天只 是陶醉在爱情幻想带来的虚无中。在爱玛看来,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现实中的所有, 在幻想中虚构的极致激情和完美面前,总是相形见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有包法利夫人的影子,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永不知足的心态、认知的局限、信仰的缺乏,叛逆的本能造就了一个一个的包法利夫人。得不到的永远充满诱惑,欲望和虚荣奴役着我们脆弱的灵魂,浪漫的幻想仿佛在某一刻会变成奇迹得以实现,这是一种彻底的虚无主义,福楼拜并没有为包法利夫人们找到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