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我兴味盎然地合上《明朝那些事儿》,金戈铁马,权谋诡计,风云际会,斗智斗勇,奋起反抗,忍辱负重的一幕幕都在我脑海中重现。
方孝孺,他或许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他甚至只是一个书呆子,他的一生未经兵戈战乱,但在朱棣大军压境之下,仍然临危不惧,忠肝义胆、铮铮傲骨,天地可鉴。最后虽被朱棣凌迟处死,杀灭十族,他这一支再无后裔,但他却依然凭借忠诚二字而青史留名。朱元璋昔日对朱允文所说的话毕竟实现了一半,实现了最不可能实现的一半,“他一定会为你尽忠到底。”方孝孺做到了,他有忠心如此,何惧千刀万剐,粉身碎骨。
于谦,当也先的铁蹄直指京城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从那一天开始,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不能疏忽,也不敢疏忽,半壁江山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这一场景泰年间的巅峰赌博中,也先输得起,可他却输不起,但是他却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个千钧的重担。当也先在京城下耀武扬威时,他用他瘦弱的身躯击溃了这个不可一世的也先。他的心里有保家卫国的信念,有对大明的无限的忠诚,他为大明所付出了一切,尽管他死于非命,却用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的未来。
杨慎,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饱读诗书、学究天人,在父亲杨廷和自动离去之后,怨愤冲天的他带领百官闹出了明史最大规模的罢工。失败之后,他被发往云南,却一直不理解父亲的主动退出,但当他亲眼见到父亲叱咤风云一辈子之后,也逃不过入土为安的命运,他在那一刹那之间幡然醒悟,人的一生,纵然何等的风光无限、权倾天下、不可一世;何等的家财万贯、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却也终究躲不过这一抔黄土的宿命。从此他再不涉足官场,游历云贵川三地,吟诗作对,潜心著书,终得以善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他的才学冠绝当代,映照千秋,古今读书之人,鲜有人与他仿佛。
胡宗宪,一个聪明人,他明白,在黑暗的嘉靖朝,不投靠严嵩就没有出路,自己的抗倭大计、平生抱负也将毁于一旦,东南数省生灵涂炭。为了东南黎民苍生的安危,他舍弃自己的清高、名誉,换来东南总督的高位,他临危受命,与徐渭二人缜密策划,兵不血刃诱擒汪直,计杀徐海,瓦解了倭寇的主力,另一方面,他又提拔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彻底扫清倭乱。他是堪与于谦相提并论的社稷大臣。他保住了大明的东南江山,是当之无愧的抗倭第一功臣,但是他优点与缺点一样众多,最终落得个挥刀自刎,身首异处的凄凉下常是这些缺点将他一步步地拖向死亡的深渊,自杀之前,曾留下两句诗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在所有的锋芒展露之后,必定会是灭亡的前兆。明史忠实地记录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忠心爱国,精通兵法,聪明绝顶和趋炎附势,巴结谄媚,贪得无厌。
徐阶,一生坎坷多舛,他作为六位盖世英才中的一员,出现在嘉靖朝这个斗争火焰异常炽烈的年代,他深通心学奥秘,尽管被迫低声下气,却无时无刻不在奋力地挣脱黑暗,走向光明。他忍气吞声十余年,终于发动了致命的一击,彻底击溃了严党,完成了惊天逆转。严嵩覆灭的一刻,他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的人:夏言,古板严肃,一丝不苟却大公无私,宽以待人的老头,终生不肯沾染一点污浊的好人;沈炼,小小的锦衣卫经历,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一个虽然官职卑微,却敢于追寻光明的人;杨继盛,一名普通的进士,没有盖世的才华,却甘冒奇险,死劾严嵩,而是为社稷不忿,为苍生不忿,为被严嵩所冤杀的人不忿。而他们的下场都是一样的:死亡。但他们没有惧怕,他们相信,这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他们的死亡,必定能够打开严嵩毁灭的大门。现在,徐阶做到了,尽管他也玩弄权术,但他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位优秀的内阁首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个能臣,一个好人。
还有很多,王守仁、张居正、高拱、杨廷和、李东阳、杨一清、姚广孝……
他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而这许许多多的故事和那些许许多多的有名无名之人又共同串成了这二百多年的明朝岁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些发黄发卷的史册和沉默不言的历史,伴随着人们一代代的成长,亘古不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
隔离的这些天,读完了本儿书——《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儿书,从小就有人夸好,忘了是小学还是初中,家里就有那么一摞摆在那里,可我自始至终就没翻过。今日读罢,不禁赞叹——人们推崇自有其缘由。
现在回到正题。其实这本书令我惊诧的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无意间翻到时看到的几个字——“我十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看书前对作者没有了解,不禁大吃一惊。十年前上大学,那意味着作者写下此书时不过二十余岁,二十余岁便有此般历史功底和洞察能力。我掐指算了一下,我现在也是二十多岁,但是再给我几年,我能有作者的水平么?作者所读的经文不是一般的厚,考究的时间也不是寻常的多,我决不敢妄言。
有句话叫人比人不如人,了解的事情越多便会觉得这个世界天才奇才多的去了,你算哪根葱?疫情初的时候在家整天闷头读书,读着读着茅塞顿开,大喜,觉得自己之前的20多年书近乎白读了,昏昏碌碌的日子近乎白活。但我还是特别高兴,自己终于半只脚迈入“读书”二字的门槛了。
虽然我不够强大,虽然困难很多,但我决不会妄自菲薄。这些年来还记得喜欢的网络玄幻小说《神墓》中的一段话: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一个人重要的不是站在什么位置,而是在向什么方向移动。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浩浩荡荡通俗易懂又颇有个人见地的讲完了明代这部断代史,大明气数已尽,崇祯景山自杀,明代灭亡。
结束了么?也结束了,也没结束。作者在最后又讲了个故事——徐霞客游记。我纳闷,这是画蛇添足?怎么最后讲起一个人游东游西了,徐霞客的确是明朝的人,但和历史大势,好似没多大关系。莫不是忘掉一个人在最后添上了?败笔吧。读着读着,发现非但不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作者透过徐霞客的故事,以史为鉴,说出来的是他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徐霞客那时候的游历山水,可谓是历尽艰辛,风餐露宿,要吃没吃,要喝没喝,没准遇到强盗,天灾,还可能丢了小命。现在的旅游是度假,是享受,但当年只是遭罪。一个人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去遭罪,是为什么呢?可能没什么理由,他不过是想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人生活得是什么呢?我特喜欢杜甫的一句诗“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可不是呢,粪土当年万户侯,涛涛历史长河,死了,就只是历史了,人们期许有来生,可那却又是未曾有人亲眼目睹的存在。
那为什么呢?权力?财富?正义?功名?别人的期许?抑或只是单纯的爱?一切只有你自己才能了解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
随着崇祯皇帝在景山上自缢殉国,《明朝那些事儿》也以第七册终结。当年明月历时数年,终将大明王朝的历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不管来自庙堂江湖的各种闲言碎语,仅以普及明史这一社会效应而言,作者功莫大焉!
是该结束了,《明朝那些事儿》以无数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汇集成一个王朝的兴衰轨迹,大多悲剧多于喜剧,显然不符合大众“好人一生平安”、"皆大欢喜"等套路,但作者一直以其独特的幽默方式多方化解,让读者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扼腕叹息。但历史发展到最后,作者自己再也无法用幽默的方式来淡化明朝灭亡给读者造成的悲剧效果了,只能草草收尾。不是作者偷懒,我猜想面对这出最后的悲剧,作者也不忍多加面对。
从孙承宗死后,作者笔下的明朝明显加速了灭亡的节奏。闯贼攻入北京和崇祯临死前的种种活动均未再加以详细描述,作者自己的一些主观文字明显增多,譬如“幽默的并不是历史,只是我而已”,“因为他(崇祯)的故事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往往都很残酷”,从中我读到了作者对明朝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灭亡的怜悯与不甘。但作者随即又自我解脱,将之归于气数,“嗟尔明朝,气数已尽”!随后作者指出了“以史为鉴”的不可行和反面案例的实质,说这决定于人性的欲望和弱点。这一观点有些偏颇,历史中的很多事还是可以给后人启示的!历史的丑陋和悲剧固然一直在重复,但也不能以此全盘否定历史的“借鉴”作用。比如“潜规则”从封建时代盛行至今,一方面这种“丑陋”一直在重复,但也正是以史为鉴有识之士才能得以总结和昭示天下,为其最终根除奠定理论基础。
在最后一章中,虽然以徐霞客生平结尾,但实则作者借以自拟来体现一种生活态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套用一句以前时兴的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究其本质,就是执著和坚持。
通观全书,作者非常推崇执著和坚持,具备该精神的人都不吝给予大量笔墨,如徐阶执著地打倒严嵩,张居正执著地改革,海瑞执著地两袖清风,王阳明执著地“格竹”致知,袁崇焕、黄道周执著地效忠抗金,崇祯执著地挽救残局,徐霞客执著地云游天下等等等等,在作者的眼里,这些人不管结局如何,都是值得称道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荣辱沉浮,都在历史的车轮下或尘或土,而在人世间能相对永恒的,只有人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儿》写完了,但我从中看到的那些人和事,仍时刻鲜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或为怜惜悯,或为敬仰,或为切齿,或为榜样。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
读史的时候就像看武侠一样,也有一种快意恩仇的期待,所以当诛杀刘瑾王振之流,当九千九百岁的魏公公终于在惶恐中结束了自己的罪恶时,当徐阶终于熬倒严嵩,当戚继光平定了倭寇,当李如松、麻贵打退了丰臣秀吉的朝鲜梦时,总有种正义到来的快感。我会站在历史人物的视角,为他摇旗呐喊,也会为命运的转折而神伤,为大业转瞬空的朱允炆默哀,也为悲情愤懑的崇祯而嗟叹。
但历史也总是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大明王朝最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张大人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差点毁了万历的三观(实际上也确实让万历更加复杂了),张大人出行的轿子要32个人才能抬起来,家人也在地方作威作福;民族英雄戚继光也是能抱大腿能拉关系的多面手。像杨继盛、海瑞一样纯粹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同样历史也诉说着在治理国家的道路上,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往往只能取得战术性胜利,海青天也只是嘉靖供起的一块丰碑,看看就好了,他并不准备让这块碑铺满大明王朝的`江山。
人类的劣根性总是很难消除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染缸里的一般人。大明王朝人才济济,也从来不缺乏混子和王八蛋,要收拾这些人,还必须是张首辅这样黑白通吃,有理想更有手段的人。所以我理解了那句话,“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练才能锻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经受过的苦难总会在一定时候灌注于你力量。所以我也理解了历史总是特别欣赏那些理想坚定的人,变得是斗争形式,不变的是初心。我也清楚了时间总是能大浪淘沙始见金,耐心一些,别在短暂的痛苦中迷茫、迷失,才能光芒加身。
我也更看到了,历史的巨大悲剧性,就如黑格尔所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止是重蹈覆辙的问题,甚至是花样翻新的创造性的悲剧。如当年明月所说,所有发生的事,因为他有发生的理由,该犯的错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能超越历史的人,才能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是圣人,我们有自己的欲望和弱点,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但是面对现在的每一天,世界不还是那样有趣吗?
我可以用鲁短腿战撸打上王者;也可以低头思考递延所得税这种怪胎;我可以一个人独自徜徉在大明王朝的热血与悲凉;也可以悄悄放个屁让旁边的基友猝不及防,然后开始互相问候虎狼之词。
不断的自我思考,不断的自我改进,偶尔的驻足嬉戏,偶尔的沉默放逐。到底做什么事算珍惜时间,做什么事算浪费时间,主流可以给你答案,但没法给你快乐和人生。
当年明月说,“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三十年,我还在思考自己的方式。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
当代明月所著的《明朝哪些事儿》,整部小说非常宏大,跨越300多年的时间,通俗易懂,可以把历史当小说看,我推荐这本书,很多人不理解,说是投资书单,为什么读起了历史,看了便会明白,从历史中能学到很多正确的价值观。
今天分享这篇读书感,对书中的精华理解、总结很到位。
这本小说感触最深的只有一条:找到正确的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今天的时代与明朝完全不同,抛开厚黑学的成分,可以理解为“对目标极度明确、对战略乃至战术极度认真、极度一丝不苟、极度精益求精、极度热情及极度自信(坚强)”,就是巴菲特等人推崇的“专注”。
做一件事即使正确,如果目标左摇右摆,总是瞻前顾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那么结果一定是普普通通,不会取得大的成功。
土木堡事变后,二十万精兵毁于一旦,天塌了。京城受到蒙古的围攻,且明显强于明军,皇帝被抓,京城不堪一击,大明王朝陷于绝境。很多人倾向南迁或者死守,然而“京城保卫战”主帅于谦认为只有战胜敌人,才能保住帝都,才能挽救国运,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所以他收编整顿军队以后,决战前下达了以下几个命令。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就是这几条,“要么胜、要么死”,让所有人放弃幻想,忘记对蒙古人的恐惧,全力作战,加之有效的战术谋略,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用他的聪明证明事情难以办到,而是总能从不能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京城保卫战”中,通州的粮食很多,然而很难运到京城,因为没有多余的人保护粮食,为了不让粮食落入敌手大臣甚至主张烧掉。于谦通过一个公告就解决了:“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调兵、运粮、安全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当然反例也很多,皇帝朱允炆打燕王朱棣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对主帅说:“请你务必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结果军士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担心万一打死朱棣落个满门抄斩的结局,朱棣利用这个保命符多次化险为夷,并取得皇位。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读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书,感觉像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中一起历练,与一个个名人对话,了解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收获很多。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七年级关于描写妈妈的作文五篇
读三国演义之读后感1000字
活着的七年级读后感800字五篇
诚信是美德作文范文五篇
读三国演义之读后感1000字
辉煌与梦想读后感作文800字
名著读后感相关作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400字左右
山海经学生名著读后感10篇
大林和小林读书心得500字
雷雨读后感800字高中范文
雨来的读后感6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八百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初中读后感作文500字
外国名著读后感
鲁滨孙漂流记名著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