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读后感1
这是我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的作品,之前对他的了解也几乎是零,唯一知道的就是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所以一开卷,我就陷了进去,没想到进入的是这样一个世界,满以为迎接我的是阳光明媚,可一打开门却是阴霾连绵。我一直在这样的郁郁的气氛中读完了整部书。
这部作品选了一篇众所周知的名篇《伊豆的舞女》,其他的各篇也各有特色。虽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叙述人的口气,不同的表达人的性别,但是气氛却始终如一——阴郁。我也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能表达出川端康成作品的特质。
这部集子里的小说,大多是写的女性。不同的女性,女佣、舞女、艺妓,大多是下层的劳动妇女。把这些生活在困苦的中女子的无奈、单纯、心机、小聪明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描写实在是深刻,川端康成是如何把这些各异的女子描绘得微妙微肖,如何把她们的肖像刻画得如此鲜明。他肯定是观察了的,这观察不但用眼,还用了心。他仿佛钻进了这些女子的心里,把她们的看得明白透彻。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叙述从不代入个人的观点。他只是写出了一个个故事和一个个人物,在文字中从不表达个人爱恶。他像是一个冷静、客观、细腻的记录者,用清淡的语言描绘了场景和故事。每看完一篇,我也会试图猜测作者的意图,或者表达的方向,但是无果,作为读者,你做好阅读就好了,不要管其他。
虽然是一篇篇可以独立成章的小说,但这本选集的前篇,我却恍然间觉得都是同一个男主人公。《十六岁日记》里的那个十六岁的少年,送别了祖父,成为了孤儿。他因参加过多位亲人的葬礼,每次都想起逝去的亲人,所以他在葬礼上表现得庄严与肃穆,成为了“葬礼上的名人”,所以就有了《招魂节一景》。二十岁,他独自旅行,在伊豆遇到了舞女熏子,就是那篇《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的作品里写了哭,也写了笑,但是不管这哭与笑多么热烈,都是极清淡的文字描写,就像隐在一旁画画,寥寥几笔,就看到了全貌。虽然他的文字不能让你直接流下泪来,也不能让你痛快笑出声来,但是这泪却流在心里,笑也隐在了心间。
他的写作又是极克制的,在文字里他从不把感情过分渲染,所以,通篇觉得有些压抑。精简的字句读过后,再回味,却能在舌间品咂良久。
他的文字总能带给我画面感。不管哪篇小说,总觉得在是湿漉漉的雨季,天气阴沉,一行人,或一个人,故事由此展开。《温泉旅馆》里的村子的街道,一定是湿滑的石板路,那些姑娘们的头发也一直是湿漉漉的。我一直在这样的意象里读完了整部书。
读完最后一篇,有点意犹未尽,又找到《伊豆的舞女》读了一遍。二十岁的青年,路遇十四岁的舞女,舞女的鼓声,细碎的谈话,返航的船上他抽泣,对另一个少年说,“我刚同她离别了”,这是不是二十岁的川端康成的心路里程呢?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2
川端康成。这个我在大学时一直没读对的名字。记得小学课文的拓展阅读,就节选过这位日本先生的一篇文章,似乎是写四季的风景,充满美感。依稀记得老师盛赞这位先生的文笔风雅至极,自此我知道了这个名字。
伊豆的舞女,大概是川端康成先生最广为读者认识的一篇小说。这本书以此篇作为开头,收录了先生多部作品。而阅读过程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大概就是觉得每一篇文章都笼罩在温泉散发的闷热、潮湿、模糊的雾气之下,就像春天的某一场雨后,有些许小小的压抑,以及不可名状的感受。
而且在我看来,有一些故事似乎没有结尾,就像你努力地阅读和翻篇,所期待的那个结尾却让人有些不知所云。尤其,水晶幻想这一篇,更是让人有些困惑,就像你读得懂每一个字,但你却不能理解这些句子拼凑起来的用意。(but后来有人告诉我这篇文章是先生尝试意识流的练手之作,不必太在意,我才若有所悟)而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抒情歌,以自语的形式深情地诉说了一个关于悲伤的爱情故事,融合了宗教、美学的思考。
第一次阅读日本小说总难免追求情节,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一些思想。(又或许不是我忽略,而是暂时很难进入理解)但川端康成先生的文字的确美,日本民族的含蓄风雅充分流露。试摘一两句。
“这正是初夏——犹如初夏一般充满朝气的处女的裸体,映照在洁净的镜面上。同绿叶与白藤花一起.....”(采外景)
“秋空分外澄澈,海天相连处,烟霞散彩,恍如一派春色。从这里到下田,得走二十多公里。有段路程,大海若隐若现。千代子悠然唱起歌来。”(伊豆的舞女)
我觉得读川端康成先生的作品需要耐心,渐入佳境。去体会朦胧雾气里这位日本大家对爱情和世间种种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也许多年后的第二次阅读又会有全新的感受,这就是生活的美妙。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3
刚拿到书的时候以为只是一篇伊豆的舞女,结果看的时候发现是很多篇在一起的。开始看前面看的有一点不知所云,甚至差点没读下去,可是越往下看越是感觉到川端康成写作的魅力。
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川端康成的每一篇短篇都仿佛不同的人写的,从不同的角度、口吻来描述不同的环境故事。有的短篇长达几十页,而有的只有十几页,但是都是完整的故事,完整的人物人设构造。
【无论是《伊豆的舞女》还是《雪国》,我都是怀着对爱情的感谢之情来写的】川端康成这么说。
但我看完感受到的是日本街道上茫茫的白雪,穿着和服匆匆赶路的女人、怀着自己想法到处旅行的大学生、四处乱跑不知伤痛的小孩子,当然还有漂亮又没有自主命运的舞女。
日本人的物哀表现的太细致又模糊,以至于日本文学我每次都要看好几遍才感觉深入了一层。最喜欢的挪威的森林到现在也迟迟不能放下。
大概要等到什么时候闭眼就是日本的茫茫白雪时我才算读完了这本书吧。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4
说到底,我们很多人对于日本的固有印象,就是京都穿着和服的少女,温泉、雪景与纷落的樱花雨,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樱花、和服这些象征着日本的符号,却都是自中原传过去的舶来品呢?就像是樱花本来就不是日本的本土产物一样,原名是吴服的和服也是自中原传来的。也许是小时候对于日本印象太差,加之那个时候互联网尚未得到普及,想要获取资讯自然不如时下这样便捷,此后很多年一直对该地的物产无甚兴趣。不是不知道日本的东西是精细的,但是究竟是怎么个精细法却是全然不知了。
直到十余年前,偶然自电视上看到一部讲述清朝末年女侠秋瑾的连续剧里出现的日本公使夫人四处派送的那摞日本布料,顿时被那绚烂若云霞的美色晃了眼,大受震撼地发现原来日本的传统织物竟然是如此的华美。也开始留意起了相关的书籍。随着网络的普及,能够获取的国外资讯也更多起来了。才终于知道,那些织物、漆器、和纸、和果子、插花、庭院里沥水的竹水车等等雅致生活的细微处,仰仗着时令依序生活的方式,正是我们早已丢失了的传统。
说起来,一直认为人要多看有价值有内涵的东西,这样才能内心丰富,也就活得安然了。感觉内心丰富的人,不大会为外在的物质丰富而焦灼。而在选书的时候,就个人口味来说,我个人是更重视书籍的制作的。我一贯是相信,精心制作了的书,内容也差不了,至少,出版社这样重视总是要捞回本的吧?这本书就是如此合了我的眼缘,精美设计的书封,实在是让人看的满心花花啊O(∩_∩)O哈哈~那种渲染得彩虹般梦幻的色彩,让书的内容相较之下,倒没什么了!不是为别的,实在是市面上川端康成的文集版本太多,内容还都大同小异的,私以为,看哪个不一样呢。还不如索性选那等装帧设计精美的,至少放在书架上看了也赏心悦目不是。自从知道和服的美感完全是出于对日本女性体型的修饰,就此将日本女性和韩国女性画上了等号。只能说,这两者给我的印象都是不整形不修饰就没法见人的那类。
在我看来,那些个电视上出现的酥胸丰隆、长腿细腰的东瀛美人,大概都是在改良人种和整形术盛行后出现的。要知道,江户时九头身的美人儿还都是罕物呢。原装的日本女性,扁胸扁臀、短腿直腰才是常态,应该是契合其传统服装和服的遮掩体型不足的原意才是。只是,正是由于和服的全然遮盖,日本的色情文化也是同样的盛行。感觉上,川端康成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些影响。因为幼年失母而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对于温柔女性形象的憧憬与渴慕,和那种青少年的对和服遮掩下女性胴体光怪陆离的臆想,有时甚至会混杂成为一种近乎妖异的氛围。总脱不了日本鬼怪文化盛行的影响罢了。川端康成笔下将传统的日式美学体现的淋漓尽致,许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缘故吧。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没有枉费他的殚精竭虑;他的作品在国外也同样簇拥者众。或而也是过于忠实于日式的审美情趣了,有时甚至感觉他那种对于‘美’的坚持,是有些的偏执甚而是病态的了。比如说这本小说集中的那篇《水晶幻想》,委实是意象化过了头,偏向弗洛伊德的重口味去了。我还是更喜欢传统的简单的白描式的书写,至少让人看着不会太反感。讲真的,整本小说集中唯有那篇讲述埃及闺房制度改革的首倡者伊莎·特莱米夫人——婚前的玛格丽特·斯图尔特小姐的《闺房的舞蹈》,令人打破对其作品的一贯印象。
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也不能例外,但是他所表现的爱情主题【既不偏重爱情的缠绵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局,而是表现一种轻淡、感伤的爱情。川端康成在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中保持了一贯的抒情、孤独与寂寞的格调。】
如本书中的那篇《伊豆的舞女》中,【“我”和舞女阿薰自始至终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之情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察觉非察觉之间,这样的恋情,只是一种心心相印、不见言表的情愫,既没有狂热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心醉神迷的情话喁喁,没有冲动,没有骚怨,更没有断肠的痛苦,一切言行都是那么淡泊、含蓄。相对的,小说中却对“我”的家庭情况及孤寂的因由未作过多的交待,对那班艺人情况也只是简笔勾勒,而主要以含蓄的笔墨凸现了“我”与阿熏的心理变化及情感交流过程。】川端康成的小说大都是以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为入手,而不太注意主人公的种种社会关系,甚至干脆将与主人公相关的众多人物给艺术的简化掉了。由于省去了与主人公相关的其他许多人物,便腾出了大量篇幅对主人公的心灵情感世界进行酣畅淋漓的表现,这样小说中往往形成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更显得故事情节的洗练,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的丰富了。在他笔下的恋人里,男主人公大都是忧郁型的,敏感、孤独、感伤,是焦灼的,甚至是显出躁动不安的情绪来;而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则更偏爱那些温柔美丽、善良多情的女性形象,作者赋予了她们一种理想化的色彩,使得她们具有细腻的情感与自我牺牲的品格,甚至是带有日本古雅娴静的美的姿态的。前者如《伊豆的舞女》中的“我”,而后者则如《古都》中的苗子等等。川端康成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一生多旅行,或许对他来说,旅行倒是成为了生命的出口吧。但无论如何,他的心情始终为苦闷忧郁所困扰,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的热量,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语》。许是自怜身世的缘故,加之生活中受到日本风俗、习惯的哀伤情调所浸染,从而形成了一种感伤主义。他总是把‘美’与‘悲’联系在一起加以表现,其绝大多数的作品中都萦绕着日式的纤细哀婉的愁绪。
【他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东方美、日本美的基础上,与他对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热烈执着是一脉相通的,其美学基本是传统的物哀、风雅与幽玄。】加之语言清丽而柔美,描写准确、简明,和重视运用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抒发人物内心深处感情变化,从而形成了抒情化的散文化的风格。许多此类作品堪称悲哀美的颂歌。死亡与破败、离散,这些涉及了“物哀”的内容,也是其文学作品中最常表达的主题。由于文风上受日本传统文学“物哀”的影响,在审美意识上则继承了佛教的无常思想。是以,总能够在其文学作品的创作中看到幽玄的意向,与被命运无常所摆布产生的虚无与悲观。在大都作品中,他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它们,这些个被命运无常所摆布的人生。也或许是受了佛教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他描写的死亡却与西方作家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事实上,大多数的作家是把死亡当作故事的终结来写的。但川端康成偏不。他把死亡当作故事的起点来写,更独特的是,他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那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在作品中完全是把死亡描写成了一种……让我等读者看着毛骨悚然的另类之“美”。大概是写作手法的不同,有的作品热心追求新颖形式,采用纯粹的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而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传统的白描手法。而且,川端的好多小说都是写很长时间,断断续续加上去的,就跟前些年金庸老先生重新大修作品集似的。他的小说在很多处断了都可以独立成篇,而很多的长篇小说干脆是在短篇的基础上续写成的,这样反倒使其作品具有很多其他作者的作品所不具备的余情美。明显的,在川端康成他的小说中具有极其强烈的古典主义的身影,这一点与现在文坛上涌现出来的向西方文学、思想学习的热潮不同。【他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虽然,从作者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同样受到了西方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意识和技巧的影响,但本质上他的小说是从日本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他试图以一种绚丽的民族想象,重建一种符合日本传统审美情致的现代价值体系,这一点尤为可贵。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形容川端康成作品中独特的文学之美,他的根子是生长在日本古典文学这根纤细的藤蔓上的,却并未曾因为看到西方文学之树的茂盛,而心向往之。【经过长期探索,从追求西方新潮开始,到回归传统,最终他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坐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他重估了日本传统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挖掘了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汇合,继而“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中找到接合点”,从而开拓了新的领域,踏上了将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派的多种艺术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
安德斯·奥斯特林在奖状题词的最后说道:“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5
日本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传承自汉唐文化,后经自身孕育蜕变而成的“物哀”精神。紫式部在她的不朽之作《源氏物语》中,将“物哀”这一精神发展至丰富而深刻。书中从轻浅的感慨到深刻的感伤,宏大而又细切地描绘出了主人公的整个内心世界与他眼中的世情世象,以情写事,事事含情,融情于物,万物皆悲。“物哀”精神着重在以内心的情感观照社会世相,将原本只属于个人范畴的情感提升到了对世相、自然的体悟与感受,以这种方式探寻“天人合一”的境界。继承了“物哀”精神的众多作家之中,川端康成是集大成者。
南海出版公司所出的这本精装版《伊豆的舞女》,是一本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其间收录了他早期与中期的一些短篇小说,并以其最负盛名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命名。在川端康成的早期小说中,很容易就可以把握到他的身世经历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川端康成幼年时便失怙失恃,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儿,被远亲收养。最后的依靠者祖父逝世前后的内心感受被他详细地写入《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等文,文中已经可以明确地捕捉到他感伤与孤独的性格,和以内心的痛苦与悲哀为基调的川端式的文学底色。
川端康成在创作生涯的早期与中期,偏爱描写一些下层女性,着力写她们的美丽单纯与身不由己,对她们那种身陷感情之中时,本能而徒劳的辗转挣扎,他尤其感伤与垂怜。在写作《伊豆的舞女》一文时,川端康成正如文中的“我”那般,二十出头,时常到处旅行,虽然性格已呈现敏感与孤独,但心中依然保存着青年人特有的热情与憧憬,这使得整篇文章读来仿似一阵清新的初春微风拂过面颊,冷洌间夹杂着生命的甜美与活力。然十年之后的《雪国》,主人公岛村已是坐食祖产、没有人生目标的中年男子面目,而爱与美的化身驹子与叶子,那仿佛连脚趾头都是干净的清洁,与那清越到近乎悲凄的声线,都沦为了命运无常、生命徒劳的牺牲品。再十年之后的《温泉旅馆》,文中描写的几个女性身上已再难见惊心动魄的美,命运甚至连让她们邂逅倾心相爱,互诉衷肠的对象的机会都不给。一切吟咏、欢笑、哭泣、祈祷都是徒劳,其间迸发出的美丽与哀愁恰似浇了油的火焰,仿佛只是为了使这一刻燃烧,生命在这一刻最为璀璨,之后只余黑灰烟烬。一切都是徒劳,徒劳。
从这本《伊豆的舞女》摘选的各篇短文中,可以感受到川端心绪的迁延变化。越到后期,他对于人性看得越透彻,对于人生就越感无奈苍凉。他努力刻画具有“物哀”属性的人世万相,以诗化的语言与精彩的意象将感情融入事物中,使飞花落叶都能显露惊世之美。但在我看来,这种美的绽放汲取的是川端的生命活力,他将自己内心的悲凉、痛苦与孤绝凝炼成种子,用心血浇灌,从一片虚无与徒劳的尘埃一般的尘世里开出花来。可越到晚年,心力越弱,活力耗尽,《山音》中,一片萧索凄凉,有心无力。他的自戗,简直是一种宿命般的必然。
知道了结局,再回顾过往的美丽,总会有一抹淡淡的哀愁挥之不去。这本《伊豆的舞女》恰似献给川端康成的一捧追忆之花,当我们为其现时怒放而必将凋零的命运叹息时,已然进入了川端终其一生呕心沥血营造的世界,这也许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6
这个打分纯属是随大流,因为我感觉,我恐怕是上了年纪,或者是麻木了。我想是后者,因为我毕竟才23岁啊,我知道我读完应该产生一种美感,可是我却什么感觉都没有,果真是麻木,也知道是关于美好的互相喜欢,那份感觉我也曾经拥有,可是我却不知道,下次出现这种美好的感觉会是什么时候,也许永远都不会了也说不定。大脑果然是白的,它一直在休养生息,从来都不主动思考问题,要不然用日语面试你回答时也不能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真是可笑至极。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篇写的关于你经历了什么会觉得爱情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感觉写的都挺好。但是这和之前的感觉并不冲突,只是不会同时存在罢了。乌拉乌拉说了一大堆,不过就是一个从来没处过对象的大四学生的一堆牢骚和伤感。也不期待会相遇一份美好的感情,但是确实还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因为还是想知道自己以后会和谁在一起,当然也说不定会孤独一生,也是一个活法。总之当下还是提高自己,就算没人看上你,你也会变得比以前更好,这不也挺好的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7
嗯,我没读过川端康成。
其一,是我不太喜欢日本作家,除了东野圭吾这种写推理悬疑的作家,读得也很少。风格大多阴郁孤独,问题是我也没看明白到底有什么好孤独的。大概是刻在DNA里的忧伤吧。
其二,翻译腔实在是浓厚。我不否认其实翻译腔就和口音一样,有时候你完全本土化了反而失了趣味。比方一个中国人真要操一口流利纽约口音,也是不能代表国家发言的,没有*。所以翻译中保留了日本文学的语言特色我也并不是特别有意见。只是,着实不喜欢这种风格。
日本文学,喜欢的人就觉得精致又孤独。我这种不喜欢的就不是很能明白到底要干什么,到底在忧郁些什么啊。
《雪国》是没读过的,先读了这本《伊豆的舞女》,其实真的还挺喜欢的。故事是很简单的故事。喜欢那种细腻的感觉,是川端康成爱上了舞女熏子,却不敢靠的太近或者不想靠的太近。有时候你可以解读为这是懦弱和孤独成习惯,但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简单的故事美在那种小心翼翼的触碰。思慕而不追求。是有些怯懦了,但是也因为这样纯洁而美好。
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爱你但让别人替我说。差不多是这意思。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8
第一次读川端康成对他一无所知,在图书馆的一排书里,封面都美极了,我选了一本最好看的,小清新极了。《伊豆的舞女》,打开之后才发现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从《十六岁的日记》到《抒情诗》,我看的颇为艰辛,往往是看完了之后,还不能反应过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整本书都很客观,鲜少有主观的东西存在。还有一点体会颇深,那就是作者的描写很动人。很细致,很精美。你读着文字,脑海里自然便有画面出现。有视觉有听觉,交相呼应,这种读书的感觉让我读完了它,很奇妙。作者平时肯定很细心的观察,然后以一支笔把他们描绘的淋漓尽致。在来说主题,就拿《伊豆的舞女》这篇大家熟知的文字来说吧。我只是觉得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很美好,在伊豆这样美丽的地方,这样美好的感情,让我读起来很舒服。但是,如果细究为什写这样的故事,他要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思想的时候我就无能为力了。或许心里多少有些感知,但是,让我能完全描绘出来,怕是不太行。很奇怪的一种感情,明明不很懂,但也是有一种吸引你读下去的魅力在其中。我想,等过了几年,再来读这本书,到那时,再把所思所想写下来,回过头来,再找来这篇文字,对比着看,是不是很有趣呢?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9
20岁的我,韶华风流。只身一人前往伊豆,情窦初开的芳华,却也终究无法挽留住如樱花般青涩朦胧的爱恋。随着最后的离别而永远的飘零在记忆中的年少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美的时候遇见最美的你,那份温存的怀念与记忆应该是此生难以割舍的印记。身为大学生的我和社会底层的舞女本是身处两个世界的人,注定相逢无法凝固。可是我并没有居高临下反而用最诚挚的心来触碰彼此最本质的心灵。熏子的爱并没有说出一句表露爱意的话语,可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里看出端倪:时常绯红的面颊,在颤抖的手里洒落的茶杯,给我一根当手杖的竹木。而我面对纯洁如雪的少女也有淡淡的邪念,给她朗读书籍,一起下棋,赤裸的挥舞着手臂,这些看似寻常平淡的小事却像涟漪一样静静地在心间荡漾,生发出爱的波澜。而再美的相遇却也有着彼此距离的隔阂,从一开始在茶馆里反过来坐垫,一次次的摆好我的木屐,也显示出在当时对底层卖艺人民的歧视。
最后我因为学校有事而告别伊豆,那没有勇气抬起的头,欲说还休的再见,挥舞在手中的白色手帕,成为了最后无比唯美又令人充满忧伤的画面。此时的我任凭泪水涌流,过去的岁月无情的变成回忆。也许最美的东西都是最脆弱的,时光中逝去的怀念总是人生里无法平复的烙印,故事完了。却带给人一抹美丽却不沉重的忧伤,仿佛樱花花瓣飘落在心上,说不出来的感觉,我们总是不习惯告别。昆德拉的这句话成为了这个故事乃至我们人生的最后注解。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10
找了很多首歌,想了到底哪首歌比较容易激发出内心潜藏着的东西来,这样的念头在脑子里徘徊了好久,终于在花了好久的时间试着调整了好多种情绪后,开始动笔。如果试着写出对川端康成的文字的观感,应该会再次体会到瞬间即逝的灵光吧,一想到这里,动力又足了一些。
这些文字柔软的、寂寞的,深入灵魂骨髓。
以我这个年纪看川端康成断是无法感受到字行间所蕴含所有的情感的。就但那些传达给我内心深处的只言片语,已经折服了我。
这本书是我大学学习中,我最爱的老师在课上偶然提到的一本书,他在说日本热海的温泉旅馆时候提到伊豆的舞女,提到送别的一幕,我似乎能想到这一幕,这是很偶然的感动。
川端康成应该是个寂寞的人吧。能传达出那么多柔软的情感,那么可以多净化心灵的思绪,他一定是珍藏了生活多年的孤寂才能对那些不经意的人和事娓娓道来。他这种情绪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我打开书页,进入状态,就感觉自己变得好纯粹,好清净,心中一丝污染也没有。并且每当寂寞两个字眼出现在文中时我的心就不由收紧一下,他写的寂寞,是能有所感同身受的那种。这种寂寞又贯穿着人的命运,对于命运来说呢,接受悲哀或者欢喜的填充,极其细的空隙还是存在,类似烟、淡香这类事物弥散着,大概是灵魂吧?很是细腻好闻、很有意思。
腰封也值得一提。上面写: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初恋。
世界上的初恋大都美好,但我们绝大部分的人的初恋已在不知何处忘却了呢,好的或者有人寄托在几句歌词里,有人反复推敲锤炼过那段回忆忆。更可怜的却早已忘却了,在人潮的现实中挤灭了。就类似于喜欢这样的话该怎么说呢,对于这种还未生出,就已赴死的感情。在伊豆的舞女中最后一幕分明画着这样的图景,船要远去了,无法慰藉的悲伤还在淌着水,浆划过去,似乎有什么散落了。
我也喜欢川端康成的真诚,在参加葬礼的名人这篇中,他可以感受到作古之人一生中悲哀的某点。也喜欢他字的空明、幽远的意境。但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抒情字,有时很平的说,有时也带一些热情。能读到这样的字,很幸福。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小故事大道理名著读后感600字
小桔灯读后感400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0篇
学会感恩作文600字左右五篇范文
小故事大道理名著读后感600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0篇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大全500字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初一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后感600字
中庸高中读后感500字
红楼梦小学读后感500字作文范文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500字
凡卡初中读后感500字
傲慢与偏见600字读后感
高中读傲慢与偏见读后感600字
凡卡的初中读后感500字
傲慢与偏见600字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