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联故事

黄飞老师

古今对联故事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这么严谨的对联中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古今对联故事篇一

  古时有一个和尚前去赶考,主考便出联而试: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

  和尚对到: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再出一联:

  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对到:

  佛道:回头是岸。

  主考已开始有点火了:

  旗鼓。

  和尚对:

  木鱼。

  主考已忍耐不住,怒道: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和尚又对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主考已忍无可忍:

  快滚!

  和尚却无动于衷,仍道:

  善哉!

  古今对联故事篇二

  相传【宋】时秦少游慕苏小妹才名,乔装成化缘道人去见苏小妹,并问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边走,一边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云:

  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古今对联故事篇三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曾任广东学政,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是你夫人想出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妇人常与针线、剪尺打交道,男子汉大丈夫则应将剪子换作斧头。何不就将下联改为:

  劈开出路两重山。

  李调元面红耳赤,但内心颇为佩服。那牧童却又说:“我再出个对子你对吧!李大人是文人学士,饱读古文,会做文章,我就以此为题。”说完,又念出一个上联:

  古文人做,做诗做赋做高官。

  李调元觉得此联亦颇难对,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和众门客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下联:

  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穷途。

  谁知李调元第二天向牧童念出下联,又被牧童取笑:“这分明是个穷书生对出来的,李大人是达官贵人,对出这样穷酸气的对子于身份不符。不如改成:

  大口一吞,吞云吞雾吞江海。

  这样才有气魄呢!”李调元听了,不禁连连点头,称赞这牧童是个奇才……

  古今对联故事篇四

  【明】王波,自幼聪明伶俐,尤其擅长对对。有一年春节,王波家中无米下锅,他舅舅是当地的财主,家中有钱有米,但老婆却是个小气鬼。王波的父亲曾向他借过三斗谷子,被数落了一顿。有心再去借粮,又实在难以启口。年仅九岁的王波,看出父亲的难处,就偷偷地来到舅舅家。

  拜见舅舅后,说明来意。舅舅问:“你想借多少?”王波答道:“当然是越多越好罗。”舅舅微微一笑,故意睁大眼睛说:

  小孩子,口气大!

  王波娇嗔地应道:

  大富翁,肚量小!

  逗得舅舅哈哈大笑,真想马上借给他,可是想起刻薄的.太太曾说过的话,不知不觉地就自言自语说了出来:

  没完没了,还想借?

  王波误解了舅舅的心情,生气道:

  有始有终,定会还。

  王波的舅舅也是个联迷,听了王波的答语,联兴大发,便对王波说:“我出一上联,你若对上了,不但白送你一斗米,就连以前欠的三斗谷,也不用还了,如果你对不上,可要罚的啊,怎麽样?”“行!”王波说:“你出联吧!”舅舅便出上联:

  欲欠谷,则滚利。

  王波猜不透舅舅的心思,但知道这是拆字联,就应道:

  体本人,就留情。

  舅舅着实吃了一惊,因为对得如此贴切如此意对俱佳的下联。竟出自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外甥之口,十分满意和欢欣。但还想再考考他,于是便在原联上增加数字,将上联改成了:

  欲欠谷,则要利滚利。

  小王波听后,以为舅舅说话不算数,故意刁难自己,想到舅舅是自己母亲的哥哥,现在全无手足之情,本想不理舅舅,不再应对。但又想人小志要大,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于是,又对了下联:

  好子女,就该心连心。

  舅舅哈哈大笑,连声说:“妙!妙!妙!”接着,对王波说:“舅舅说话一定算数,一会儿就叫人送米去。你呢,留下来,我出钱让你念书去,如何?”小王波这才明白,原来舅舅是在考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古今对联故事篇五

  有一秀才出城访友,来到一个小镇里的小药铺,见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药,容貌端正,秀才便有爱慕之意(简直一下流胚子),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试探道: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岂可吃?

  少女闻声抬头,见他是个秀才,知道是在索对,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气,我何不如此对答,于是一笑对道: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秀才见少女应对巧妙,很是高兴,心想再试她一试,抬眼看到门外药圃之中长有芍药,张口又吟道:

  春暖带云锄芍药。

  不想少女张口即对道:

  秋高和露种芙蓉。

  此时,秀才对少女已是倾心爱慕,但是素不相识,又不便开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却一直放此女不下。朋友见秀才一直心神不定,问明缘由,笑道:“兄台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个才子,至今尚未许人。以兄台人品(什么德性?),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说便成。”(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后来,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见过秀才,心中也自愿意(糟了!),秀才终于如愿以偿,了却终身大事(没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