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写景对联

刘莉莉老师

关于清明写景对联

  清明节人们多吟诗作赋,不像春节之时写春联、贴春联为尚,故相对来说清明节对联并不多见。下面请看关于清明写景对联!

  关于清明写景对联

  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王维赋诗重阳节,其中一句广为流传:“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有兄弟共登高的传统,王维兄弟分散,独在异乡,逢此佳节,自然伤情。这一清明节的联借用王维的诗句,别具神韵。想来重阳节思念的亲人,虽在异乡,犹有相见之时。至于清明节所思念者,无非物化的亲人,其心境的繁复曲折更甚前者数“倍”。

  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世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清明既为春季第五个节气,距春社日自然不远。燕子归来,梨花凋落,即为此时的物候。上联用“春社”,为祭地之日,下联用“清明”,为祭祖之时,两者相对十分妥帖。上联用“来时”,下联用“落后”,来燕固有去日,梨花犹能重开,又将自然界的循环变化巧妙勾勒出来。着色清浅,意蕴幽远,对举工整,实为妙对。

  三月光阴槐火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清明为三月节,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节。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仕,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能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至清明时才另起“新火”。槐火,即用槐木取火。古时随季节变化,燃烧不同的木柴以防时疫。据汉代大学者郑玄研究,槐火为冬天所用。故而此联说“槐火换”。二分,一般指春分与秋分,此处指春分。春分乃清明前一个节气。杏花开时,约在春分前后,此联赋予杏花思想感情,以为它知晓春分的音讯。数目对数目,词组对词组,且平仄相调,对仗工稳。

  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联中用唐人岑参《逢入京使》诗句“相逢马上无纸笔,凭君一语报平安”,又用宋人宋祁《玉楼春》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后者历来为人赞赏,近人王国维曾有评语:“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于其形容春意盎然如此之妙,以致“红杏闹春”几乎成为春联的家常菜。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风明月”中有“清”、“明”二字,以点明节令。

  槐火光阳春替换;

  杏花消息雨传知。

  此联用古诗“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句。所谓杏花雨,乃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槐火用于冬日,到了春天,自然要更换。清明时节的雨沾衣不湿,推之应为杏花雨,杏花之繁茂也自可想见。文人撰联多有掉书袋的癖好,给走马观花的人设了栅栏,却为会心者添了无穷的乐趣。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这正是上联的出处。“冬节”指冬至,自冬至到寒食刚好一百零五天,所以寒食日又称“一百五日”。下联化习语“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指应花期而来的风,由于风应花期,其来不误,故此得名。由小寒到谷雨(清明后一个节气)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小寒节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节三信:瑞香、兰花、山蠜;立春节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节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节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风节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节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节三信:牡丹、酴醾、楝花。以上为二十四种花信风。楝花风毕恰是春季结束,所以下联说“花信风来廿四春”。“寒食雨”与“花信风”之对,“百五日”与“廿四春”之对,甚为工整。

  桐花吐艳;

  榆火分新。

  榆火,从榆木所取之火。古人冬天用槐檀取火,春天则改用榆柳。此联用词简洁,由于涵括了寒食前后的变化,意思较为丰富,同时对仗工整,也算难得。

  桃花作粥;

  荠菜悬灯。

  桃花粥是旧俗寒食节的食品。荠菜籽能榨油,可供油灯照明之用。且荠菜繁茂之时,恰在清明前后。是以“荠菜灯”对“桃花粥”,别有风趣。

  国运昌隆,英雄胆壮;

  金瓯无恙,烈士心安。

  瓯是一种器皿,一般为瓦器。黄金之瓯,自然无比坚固,常用以喻疆土之完固。“英雄”与“烈士”之对,“胆壮”与“心安”之匹,十分工整,且一张一弛,饶有趣味。

  到处探幽,午桥最胜;

  逢时行乐,卯饮亦佳。

  上下两联都出自唐白居易的诗。其《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纪事》诗句“旧径开桃李,新池凿凤凰。只添丞相阁,不改午桥庄。远处尘埃少,闲中日月长。青山为外屏,绿野是前堂。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年华玩风景,春事看农桑。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床。巢许终身稳,萧曹到老忙。千年落公便,进退处中央。”是为上联的.出处。午桥,即是午桥庄,是唐裴度的别墅。白居易《卯饮酒》诗句“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乃下联所自。卯饮,即晨饮。此联平仄严格相对,层次分明,乃佳对。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百六日,亦同百五日,谓寒食节。自冬至到寒食或为一百零五天,或为一百零六天,两说并存。杏酪,杏仁造的糊状物,即杏仁粥。榆羹,又称榆粥,乃用榆荚或榆皮煮的粥。《太平御览》引陆翙《邺中记》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可知古人曾有寒食备杏酪的习俗。

  悯介推而禁火;

  怅崔护之题门。

  唐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人据此诗演成崔护和少女的恋爱故事。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博陵名士崔护进士落第,心魂落寞。逢清明节,他独往城南踏青,见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感口渴,遂叩门求饮。开门之人,竟为一妙龄佳丽。崔护一见倾心。次年清明,崔护旧地重游,却见院墙如故而人已渺然。他帐然若失,遂在门上题了此诗。于是,“人面桃花”就成为清明时节浪漫典故。上联暗指寒食,下联本寓清明,以人事故典牵引而出,一悯一怅,顿生千古幽思。

  冷节传榆火;

  前村闹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