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
(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
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
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春联。
上文我讲到,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至于人们传说的王羲之改春联之事,(“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纯属传说,是人们仰慕其书法而已。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例:
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农村用)
灵活经营财源茂盛,薄利多销生意兴隆。(商业用)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学校用)
在些我说明一点,春联和其它用途的联语在字数上有着区别,即上下联一般都是单数,取“阳”,尽可能避免双数,因为在我国传统意识中,双数为阴。
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例: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这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联两种。例:
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
曲谱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
北海开樽本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延宾。
以上是祝寿的通用联。古人大庆寿诞是有讲究的。一般大庆整寿。这样一些专为庆贺其一整寿的联语便应运而生。例:
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五十整寿)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六十整寿)
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以始乐余年。(七十整寿)
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八十整寿)
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九十整寿)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百岁整寿)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③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以上四点就是对联的基本知识啦,接下来我们详细的看一下!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首先第一点的意思就是字数一定要相同,中间有断句的地方也要同时断句。
②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相对的词要在相同的位置上面,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尽量相对。
③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也就是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平仄相合。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一定要相同,但是不能重复,上下内容一定要衔接起来。
一、对联按对仗来分,共分为三类:工对、宽对、自对。
1、工对:句式一致,词性(字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词性相当,不仅是上下联对应的词要词性相同相近,最好是同属一个门类。词能同属一个门类,又能全面达到对仗要求的,当然是最工。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
2、宽对:对仗上稍微放宽,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它打破名词各类的界限,不仅同类不同门的名词可以相对,就是两类相距甚远的名词也可以相对。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如常见的学校开学联:春回大地暖==人归学校勤。
3、自对:又称当句对,在上下联中分别自行对仗,又在全联中相互两两对仗。自对,可以一至多字。一联内的自对,可以一至多次。如民国初年有嘲骂袁世凯的一副挽联:总桶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上联和下联各自自对,两联关联性较强,上下联对仗不强,这是自对的典型方式。
二、对联按语意分,也可分为三类:正对、反对、流水对。
1、正对:又称同类对,是上下联内容相类似的对仗,它们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一个事物,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正对与合掌有严格的区别。如陕西潼关城楼联: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此联并未直接描述城楼本身,却通过华山的`险峻,黄河的汹涌来烘托。
2、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也是群友们平时使用最多的一种。
3、流水对:又名串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流水对像一道水流,不能中断,不可颠倒,联语通常较短。从语法结构上看,流水对上下联往往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表示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种种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章对联的对仗
一、对联如何达到对仗的要求?
1、就是词类相当(通常我们说词性相当,但不够严谨,词类描述更精准些),是指上下联相对应的词语类型应当相同,有些特殊的联可以宽松些,但量相近。具体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2、那词类有哪些呢?大的方向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意指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共六类;虚词意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共六类。
3、另外,对联不光是要求词、词组对仗,对句式结构也有对仗的要求。
二、词、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
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补充式):
1、主谓结构: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如:胆怯、雪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2、并列结构:一般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如:风月、朋友、相思、想念、山青水秀、月黑风高······
3、偏正结构: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也叫修饰词、后也叫中心词。如:金秋、春风、蓝天、融雪家园······
4、动宾结构: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如:留学、打字、对联、衣锦还乡······
5、动补:又称补充式。与“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如:鼓起、分清、描述完整······
三、句型结构对应:
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即“结构相称”。这是语句结构上的要求。也就是说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第三章对联的平仄
对联的基础是字、词、句的对仗,上一篇已经阐述过,平仄可以理解为是对联的装饰。平仄运用的好,诵读起来会灰常好听、通顺,所以在对联中要尽量把平仄运用完美。
一、对联的平仄应该是咋样的嘞?
1、以常见的七字对联举例,上联的完美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完美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看出前六个字是两两相靠,并且上下联的平仄也是需要相互对仗的,上联最后一个字一定是仄声,下联要求为平声。
2、由于要求较多且复杂,有时候会影响到词语的原意表达,所以后来又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约定俗成。意思就是第一、三、五三个字可以不管平仄,而第二、四、六及最后一字的平仄还是要求按规律来办。这个约定是以七字联为标准的,如果不是七字联一般都是以这个来套,单数不论,双数按规律。但如果遇到字数非偶的词组,这里注意就要变通。比如“未亡人”,就要求是“人”字按规律,而不是第二个字的“亡”。
3、即便如上述的一些变通环节,有时候还是因为这些要求而影响了对联本身的意境,实际运用中还是可以作一些其他的变通。例如:典却春衣沽杏酒==这个上联就颠覆了先平后仄的顺序,那此时下联就要依据上联来改变对仗的顺序,也就是说下联的顺序是被上联影响的,下联:邀来古曲忆知音。还有一些特殊的应景之联,由于牵涉到固定名称或专业词汇很难被替代,平仄还可以再变化,但最低的底线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不可出现通仄和三平尾。
二、古今平仄的区别与运用
1、今音平仄的区分很简单。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2、古音的平仄相对复杂点,这要从古代的音调说起。古代音分四声:平上去入,平声调就是平仄中的平,上去入三个声调统称为仄。其中,平分阴阳,即阴平和阳平,简单的说现代的一声就是阴平,二声就是阳平,三声是上声,四声是去声。今天的普通话没有入声。
3、今天写对联,既可以用今音的平仄,也可以采用古音的平仄,但不可在同一联里混用。
四川高考排名418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539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高考排名217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645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佳木斯职业学院和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80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918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2188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高考排名443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390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63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323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和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新疆工程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北京高考排名3674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530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30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77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01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长沙理工大学要多少分四川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春节写春联作文十篇
春节写春联作文三篇
贴春联作文合集10篇
春节春联作文汇总9篇
关于春节春联的作文五篇
关于王国维的对联集锦
最新精选春联大全
辞旧迎新的对联大全精选
十三字春联
圣教序集字对联
写给魏碑书法家李金台的对联
写春联200字日记
9.10教师节对联大全
春联有横批的
民间春联带横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