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要贴春联的缘由

阿林老师

春节要贴春联的缘由

  1、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2、贴春联的心理特征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3、春联的介绍

  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1]

  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朝鲜则有立春榜、立春书、立春贴等名称,简称春榜、春贴等。

  春联的大全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春联的来历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

  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