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3000字范文

秦风学老师

  《人类简史》读后感3000字

  最近读完了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温了人类的演进。这本书的特点是它不局限于以往从历史或者生物学角度来看待人类的进化发展,而是增加了经济、政治、宗教的多重角度。特别是其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兴起和发展的描述,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的论点,非常精彩。今天就让我们结合这本书来重新认识一下资本主义。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两面性。资本主义并不完全是罪恶的代名词,在一定阶段它确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它的正反两面。

  先说说积极的一面。

  首先,资本主义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在资本主义教条里,最神圣的一条就是:“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而不是像之前的皇宫贵族用于消费,这样就迅速扩大了生产,带动了竞争,加速了产品演进。

  联系到当时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欧洲人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所需资金来源从税收逐渐转为信贷,而且欧洲的贵族也渐渐被精英分子取代,由资本家主导。一切的目标就是要让投资取得最高的报酬。这批精英都是资本主义教条的信徒。他们对于各种奢侈消费的兴趣远低于过去,所有利润只有非常小的部分是用于非生产活动。相比中世纪的贵族,穿着由金丝和丝绸织成的华丽长袍,大把时间都是用来参加宴会、嘉年华和种种盛大的赛事。这些资本家都是西装打扮,而且他们几乎没什么享乐的时间。典型的风险投资者就是赶着一场又一场的商务会谈,努力想弄清楚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市场的哪一块。

  其次,资本主义繁荣了金融市场。依靠大众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产生了信贷。这种金融模式极大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举个面包店的例子。在没有信贷之前,创业者因为没有实际的收入,没法找到愿意垫资修门面的承包商,面包店也就无从谈起。有了信贷之后,通过金融机构对面包店未来发展的积极评估贷到资金,支付给承包商修门店,然后开了面包店之后挣钱,之后再偿还银行的贷款。这样原本没法启动的循环,在“对未来发展的信任”这个神奇的因素驱动下高速运转起来。

  其实过去的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信用的概念,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这种概念,而在于当时的人并不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并不愿意延展信用。毕竟当时的概念,总觉得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顶多就是维持现状,而且可能更糟。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讲,也就是他们认为财富的总量有限,而且还可能萎缩。因此,当时不论是讲到个人、王国还是世界,大家普遍并不相信过了10年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商业看起来就像一场零和游戏。开了一家面包店之后,确实可能会取得利润,但一定是因为抢了隔壁面包店的利益。如果威尼斯蓬勃发展,一定是抢了热那亚的资源。如果英国国王钱财滚滚,一定是瘦了法国国王的荷包。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块大饼,切法各有不同,但总之就只有一个饼,不可能变得更大。但是资本主义大力推动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速度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就觉得这块饼会越来越大了。信贷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欢迎。

  最后一点,当时西方倡导资本主义的精英阶层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不管是寻找植物的植物学家还是想寻找殖民地的海军军官,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他们都会说“我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于是,他们都觉得有走出去、寻找新发现的必要。而且,他们都希望这样取得的新知识能够让他们成为世界的主人。

  所以,从以上几点来看,资本主义确实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优于之前的社会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它的缺陷也显而易见。

  首先,资本都是带着血的,无节制的逐利必然带来罪恶。

  欧洲人征服美洲的时候,积极开采金矿银矿,并且建立庄园来种植甘蔗、烟草和棉花。这些矿场和庄园成为美洲生产和出口的大宗支柱。其中甘蔗种植尤为重要。在中世纪,糖在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必须由中东进口,而且价钱令人咋舌,使用的时候百般珍惜,视为某种神秘成为,加近各种美食或蛇油为底的药物中。等到美洲开始有一片又一片大型甘蔗园,就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糖运抵欧洲。糖价开始下跌,而欧洲对甜食也越来越贪得无厌。商人见到机不可失,开始生产大量甜食:蛋糕、饼干、巧克力、糖果盒含糖饮料。英国人每人每年的糖摄取量,从17世纪初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竟然达到大约8公斤。

  然而,不论种植甘蔗还是提炼甘蔗,都是劳力密集的工作。不仅工时长、热带阳光猛烈,甘蔗园环境更是疟疾肆虐,因此愿意在甘蔗园工作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使用约聘员工,成本就会变得太过昂贵,无法迎合大众消费需求。这些甘蔗园的欧洲主人一方面对市场力量非常敏感,一方面又贪求利润和经济增长,因此就把脑筋动到了奴隶上。

  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有1000万非洲奴隶被运到美洲,其中有约七成都在甘蔗园工作。奴隶的劳作条件极度恶劣,大多数奴隶生活悲惨、英年早逝。而且欧洲人发动战争俘虏非洲人,再从非洲内陆千里迢迢运到美洲,数百万非洲人就这样在战乱或送运过程中丧命。而这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让欧洲人能够在茶里加糖、能吃到甜点,让人能靠着贩糖而获取暴利。

  大西洋奴隶贸易这件事绝非特例。比如孟加拉地区大饥荒,也是出于类似原因:英国东印度公司比较重视的是自己的利润,而不是1000万孟加拉地区人的生命。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军事行动,后面出钱的也是一群善良的荷兰人,他们爱孩子、会捐钱给慈善事业,也懂得欣赏好音乐和好艺术,但他们就是没感受到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这些地方人民的痛苦。

  其次,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反侵略的斗争史。资本主义就是霸权主义的滋生土壤。

  最恶名昭彰的例子就是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杂物商靠着向中国出口药物(特别是鸦片)而发了大财。数百万中国人成了瘾君子,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大受影响。3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发布禁烟令,但英国药商完全无视这项律令。于是,中国当局开始没收,销毁鸦片。这些鸦片烟商与英国国会和首相关系良好,许多议员和部长其实都持有烟商公司的股票,因此向政府施压,要求采取行动。

  1840年,英国正式以“自由贸易”为名,向中国宣战。此役英国轻松获胜。中国人太过自信,却完全敌不过英国如同奇迹般的新式武器:汽船、重型火炮、火箭,以及可连发的步枪。在接下来的“和平”条约中,中国同意不限制英国烟商的活动,并且还要赔偿中国军方造成的损失。此外,英国要求并取得了香港的使用权。于是香港就成了他们安全的贩毒基地。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归中国。在19世纪末,中国鸦片成瘾者约有4000万,足足占了全国人口1/10。

  而且,资本主义善于包装自己,带着一副圣母的假面具,干着肮脏的勾当。

  1876年,比利时国王奥波德二世成立了一个非政府人道组织,宣城目的是探索中非,并打击刚果河沿岸的努力贸易。同时该组织也表示会修筑道路、兴建学校和医院,为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条件。在1885年,欧洲列强同意将刚果盆地大约230万平方公里土地拨给该组织管理使用。这片土地足足有比利时全国75倍大,从此称为刚果自由邦。只不过,从来没有人问过这片土地内足足有两三千万人民的意见。

  这也让我想起一战之后的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的意见,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所以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正义与公平也只是供宣传用而已。

  最后,资本主义还给当今的世界埋了个雷。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银行和政府疯狂地印钞票。每个人都担心经济危机会让经济停滞、不再增长,于是他们就这样无中生有地印了数万亿的美元、欧元和日元,在金融体系里凭空出现一大笔便宜信贷,只盼望着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能够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前,设法想出得以力挽狂澜的创世发明或发现。一切指望,就在于那些实验室里的人。比如生物科技、纳米科技的新发现,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带来庞大的利润,于是就能拿来填平那些银行和政府从2008年以来虚拟创造出的几万亿数字。而如果实验室的脚步不敌泡沫破灭的速度,可以想见经济前景就会令人十分担忧。现在全球经济新动力不足就可能是一个导火索。可以看到各国政策内顾倾向明显,国际贸易和投资壁垒不断提高,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逐渐蔓延发酵,国际多边秩序遭到严重挑战。可以说是危机重重。

  以上是作者阅读《人类简史》的一部分感想,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只是雾里看花,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体系知识,才能充分理解。

  《人类简史》读后感3000字

  花了几个月,断断续续读完了《人类简史》这本书。感触颇多。作者很多想法相当独特,特别是结合了很多生态环境历史,更具有顺服力。把人类历史说成是“从动物到上帝”,理念构思得巧妙,证据也令人信服。

  相比而言,中国历史学者科学素养略差,懂生态环境史的人又不太精通社会政治人文历史,短期内估计还没人写的出这么精彩的历史书籍。本书的缺憾就是中国或亚洲史料极少,故事都是以西方为主,太不把其他地方的人当人看了,算是本书的不足之处吧。

  说来奇怪。初高中阶段,我非常不喜欢历史,不知为何大学之后却有点入迷了。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特别是好史值得细细品味。正如作者所言,历史并非用来预测未来,但历史可以扩大我们视野,让我们知道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本书还真令人茅塞顿开,不愧为一本牛书。过几年后,我必定还要再读一遍。

  最后,读完《人类简史》不得不说,虽然有不少人是蠢货,人类也犯错,但人类真是太牛了。

  《人类简史》读后感3000字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3000字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凭借这本书声名鹊起。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是人类发展自然史,《人类简史》讲述的则是人类发展人文史,将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观历史进程读本,也是一本处处深刻的思辨哲学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与多数动物一样从事狩猎采集的智人经过短短的时间就统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没错!但是,与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过着小规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实、树叶和挖点草根树根果腹呢?它们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个部分让智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够用语言告诉大家:"小心,有狮子!"但只有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认知革命之后,区别于其他动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传说、神话、神和宗教应运而生。作者也在TED大会上做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演讲,说明为什么接受虚无的能力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农业革命生产的剩余产品需要记录,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记录,人类语言文字也就从结绳语逐渐发展到如今计算机语言的0和1。农业革命除了动物做出了巨大牺牲外,人类也牺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穷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为什么女性地位低于男性,而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一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研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而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上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百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然而作者并没有盲目乐观的下结论说人类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人类从动物变成上帝后,还有可能迎来智人末日。"因为即使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一本好书,不是当你合上书本恍然大悟:"哦。原来说了这么件事",而是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读完仍意犹未尽。为什么智人可以接受想象的事物,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弃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麦驯服了人类吗,人类现在过的生活比以前快乐吗,是否也像鸡、牛一样为了DNA数量的增加牺牲了自由和快乐?人类社会会怎样发展,地球能实现人文意义上的地球村吗,民族和人种的区别会变得不重要吗,人类意识真的已经变成文字的奴仆了吗,语言文字会实现大融合吗?科学革命将何去何从,可以随意创造生物的时代会来临吗,浩渺的宇宙难道没有外星人吗,可以像《星际穿越》的主人公一样进入更高的维度吗,可以进入平行宇宙逃离必定湮灭的这个宇宙吗?

  《人类简史》读后感3000字

  从人类到上帝,是这本书的主旨。

  —尤瓦尔.赫拉利

  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乍一看。啊,好有深奥的内涵,在通读后,感受变了,这分明是一本通俗易懂,却令人深思的一本书嘛!

  人类的起源并不突兀,早在两百五十万年前,人这一族,就已经在世界出现了。而智人的出现,则又晚了五十万年。但在短短数百年数千年后,智人将世界“占为己有”,其它人类种族全部消失,只要人到了某个地方,那便是洪水,一点儿渣也不留下。从七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一万二千年前的“农业革命”,再到五百年前的“科技工业革命”,人类只用了不到十万年的时间,走上了世界顶端,而之前一直位居榜首的老虎、鲨鱼,在智人的出现后,慢慢消失,它们想不懂,它们都几百万年未进化,智人在几万年前还是它们的食物,可现在统治世界?

  在智人进化之前,非常好地利用了“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这道理,他们不断战斗,吞噬,才走到现在称霸世界的局面。现在很少人有想用,人之所以只有一个,单一的物种是为什么,而以后,世界上会不会只有人这种生物?可能几十亿年前地球从未想过会在能量耗尽前寿终就寝,而人类的出现,已大大消耗了她的生命,可能几万,不几千年后,智人这个物种会伴随着其他物种消失,而灭绝,其它生物而是幸运的,因为它们已延继了几百万年,而人类,在几万年前登上历史舞台,而没观顾整个世界,世界就要毁在自己利益中了。

  “最犀利的剑,视为最强的种族推动”。这一说明,终究会让智人毁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