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堂吉诃德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张东东老师

理想与现实总归是有差异的,就像《堂吉诃德》这本书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正因为他分不清理想与现实,从而引发了一大堆囧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堂吉诃德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关于堂吉诃德读书笔记范文5篇1

忘记当时要写什么,想用堂吉诃德的典故,然而因为我用的角度极偏,临写又犹豫到底合不合适。忽然就想到,我压根没看过这本书,所以才心中没底,要判断到底能不能用,恰不恰当,最保险的办法当然是看一遍书再说。于是找来此书一阅。选定的是董燕生的译本。工作之中,断断续续看了近两个月,终于看完。当初想用典于何处早就忘掉了,心中只余下震撼与惭愧,震撼于本书之主旨格调,惭愧于我之孤陋浅薄,直把一本皇皇巨著当成了荒唐故事,直到如今才得睹真容。

看此书,深恨没有纸笔以勾画点评。每到精彩处,只有拊掌击节而已。心中有话,却无处可写,实是痛事。至于摘抄,则大句大段,乃至整章,无不妙语连珠、摘之不及。

堂吉诃德之最为人所知的情节,大约就是大战风车一事。然而看了书才知道,原以为这是书中高潮关键,实只是一个过场桥段而已。想到我当初差点就以此就给堂吉诃德定了性,不禁汗颜。

阿隆索·吉哈诺其人,为人正直善良、忠诚坚忍、古道热肠、重情重义、光明磊落、博爱虔诚,重信诺、轻生死,百折不挠,唯求扶弱济困、天道昭彰;言行合一,身正意诚,而见地深邃超然,谈吐卓尔不凡。作者每写一次其身格瘦弱,好似弱不禁风,其形象就在我心中高大一截,诚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阮藉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其时英雄已是传说,也就只有这一个普通而瘦弱的好人接过道义大旗。即无明盔亮甲、坚盾利矛,身肩道义,又何惧之有?于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诺,就成了游侠骑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

作者作此书,其意在于反当时泛滥之骑士小说。于是笔下所写,极尽荒唐之事,而堂吉诃德的武力,也许是历来骑士小说中的最低值了。然而考其战绩,机缘巧合之下,胜多负少。其面对之敌手,或子虚乌有,或举足无措,或茫然无知,或顾虑重重,或佯装配合,竟使堂吉诃德纵横于拉曼却地区,所向披靡,庶无败绩,后期又得益于第一部传记的风行,所到之处,无不备受礼遇和关注,可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面上就真的成为一个名扬天下的骑士了。

我观此书,可以分为几个角度和层次,其一从堂吉诃德的视角,则是惊心动魄的一段游侠骑士的神奇冒险;其二则是从其它人的角度,则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诺的发疯过程;其三,则是堂吉诃德的随从桑丘眼中,现实与虚幻不断重叠扭曲而渐渐无从分辨真假的奇诡经历。三种世界在书中层层叠叠,互为表里。使一本书中,竟有着完全相反的精神内涵,而正有了桑丘的第三视角,又使此书超越了两者的矛盾,达到新的境界。按我习惯的《红楼梦》的话语体系来说,则是同时写出了真与假两个故事,而两者又非泾渭分明,而是达到了“假作真时真似假”的境界。

作者立意高屋建瓴,故事桥段中装不下这许多议论见地,于是全化作对话,借各人物之口抒发己怀。其中评点焚书一段,尤其精彩老辣。而又有似曾相识之感,想起马伯庸的《末日焚书》一文,不知是否借鉴于此。我惊奇地发现,穿插于书中各处的对于文学的议论,对当时骑士小说的批评,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原封不动地用在时下流行的玄幻小说上。而作者所塑造的角色,大约更是“反英雄”的鼻祖。

作者对骑士小说无疑是持否定态度,然而观此书,作者的着力点并不在于否定骑士以及骑士精神,否则有什么必要让要堂吉诃德自豪地发出一长串的游侠骑士宣言。他所反对的,是夸张的、魔法的、不真实的部分。所以作者不遗余力地将各种幻象打破给人看,绝不吝惜笔墨地将书中不可思议的事件一一解释清楚,不给人留下任何的想象空间。这才有了风车巨人、漂布机怪物、变为村姑的心上人、原地起飞的木马以及洞悉过去的铜像。也许作者相信,所有不真实的夸张传说,实际上都有一个合理的不夸张的解释;除去那些虚妄不实,以一个真实的毫不夸张的普通人的能力,依然可以做到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功绩。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甚至真的让桑丘做了一把总督,在短短的任期里,英明机智地审断了各类或有意安排或无意遇到的怪案。然而这些怪案却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在最后的最后,桑丘终于遇到了一个用聪明才智也无法解决的逻辑悖论,此时的他想到了堂·吉诃德的教诲:“要是判案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好还是往宽厚慈悲一边倒。”于是桑丘说:“既然杀他和饶他的道理对半分了,那还是给他一条生路让他走吧;行善总比作孽得人心。我可以在这句话底下签上名,可惜我不会写字!”一个不会写字的人,仅靠心中一个善念,便全活一条人命。这才是真正的力量,真正人可以支配、可以使用的力量,它一点也不玄幻,一点也不魔法,却可以真正地造成改变。

被作者寄予过多复杂意义的堂吉诃德原本是不应该这么仓促结束的。然而第二部的字里行间,时不时地充斥着作者对第一部之后的冒名续书者的愤怒。特别是作者立意终结骑士小说而创造的堂吉诃德,居然隐隐要成为新的骑士小说的潮流风向,塞万提斯也就只有如此决绝地结尾了吧。惜乎!再无骑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传记的第三部了。

关于堂吉诃德读书笔记范文5篇2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它由西班牙天才作家塞万提斯创作,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堂吉诃德,由于平时里读了许多的关于骑士的书,因受其影响而经常把自己当做骑士,到处去游历,经常为人打抱不平,但却又经常弄得笑料百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他会把自己的那匹瘦得不能再瘦的那匹马向别人炫耀说是一匹千里名驹;他还会把大风车看成了一个巨人,还宣布要与其战斗;他自己做了一个纸头盔,并且把他当作是世界上最坚固头盔;他把一个面貌丑陋的农家女想象成了公主……凡此种种,无不给读者们呈现出了一个滑稽,有趣的人物。

主人公堂吉诃德在书中的形象是活灵活现的。虽然有点神经质,但他的身上还是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在书中,他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和挫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越挫越勇,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如果说堂吉诃德的故事是一个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堂吉诃德临终的一番话与其说是所谓的清醒倒不如说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与凄凉,讽刺与无奈。

我想每一个读过《堂吉诃德》的人,都会嘲笑唐吉诃德的不切实际,说他总是疯疯颠颠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他另人发笑的一面,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另人敬佩的那一方面,他嫉恶如仇,面对自己的“对手”,他总是光明正大地进行挑战。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想堂吉诃德这种令人敬佩的品质,在当今社会正在渐渐地消磨殆尽。

这是一本很有想象力的书,它主要是讲了唐吉诃德的冒险,把生活中一些不可能的事集中在一起,最稀奇的是,塞万提斯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稀奇古怪,别人想不到的念头。

让我们高举起手臂,为唐吉诃德欢呼!

关于堂吉诃德读书笔记范文5篇3

我翻过《堂吉诃德》这部小说的最后一页,桌旁的玻璃杯正吞吐着云雾缭绕,让我想到了堂吉诃德飞升的灵魂。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它的确诠释着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传递着作者悯世情怀与深入骨髓的幽默感,体现着作者反时世的无畏精神。但这些都不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初感觉。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随意阅读几条小标题,便能感受到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仿佛是顽皮的孩子随意哼唱出来的,、就成了醒目的铅字印在那里。“第五章,我们这位骑士的灾祸还没结束”“第三十八章,下面接着讲堂吉诃德如何得知为杜尔西内亚驱魔的方法和别的古怪事”“第四十六章,桑丘路上的遭遇,其它事情一看就知道”……诸如此类,让我对此书捉摸不透。

在随后的阅读中,最让我感叹的便是“细致”二字。堂吉诃德的饮食起居以及他与桑丘的交谈,事无巨细,一点细节也不放过。有时一个人说的话就有三页之多,这让我一开始不免有些头痛,便在主人公抒发情感时草草略过,而把阅读重点放在了情节上,到了后来方才发现,是人物的语言最能体现出性情,最能让人体会到西班牙的异域风情。现在想来,仍觉得后悔。

到了渐渐步入主题,主旨的意味愈来愈明显之时,故事也愈发有趣,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越来越明显。例如堂吉诃德的疯癫与桑丘的憨厚、朴实。在一桩又一桩离奇的怪事中,一主一仆总会闹出不少笑话。在大战风车时,堂吉诃德执意认为“准是那个劫走了我的书和书房的魔法师弗里斯通把巨人变成了风车,想抹去我马到成功的光彩。”而桑丘的可爱与憨直随而体现,“我的上帝啊!我早就跟您说了,千万要看仔细:那是风车。其实,这事谁也不会弄错,除非它的脑袋像风车一样乱转悠。”诸如此类。随着事件的增多,人物的双重性格也能体现出来。桑丘又是狡猾的,堂吉诃德认为通过鞭打桑丘屁股的方法能为杜尔西内亚驱魔,而桑丘“根本没往自己身上抽,而是抡在树上,还时不时嚎叫几声,仿佛每鞭子下去都能叫灵魂出窍”,但他的主人还在痴痴地盼着为他的心上人驱除妖魔,他“左等右盼,心急火燎,如同幽会前的情人急不可耐,觉得太阳神的车子坏了轱辘,白天比以往都长。”这不免令人发笑。

作者塞万提斯在1605年就用如此幽默、犀利的笔触写就了此书,这不能不令人赞叹。但这部看似嘻哈逗乐的喜剧小说之所以在文坛上流传至今,奉为经典,必定有其深意。

《堂吉诃德》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看似引人发笑,实则其内蕴其悲哀,即便是最风光的桑丘做海岛总督一事,也处处体现着乡下人与位居高位要职的总督之类人的矛盾,一连串的碰壁和被捉弄也是以桑丘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悲哀。他们头脑不聪明,也不爱惹事,他们生性直爽,不好上流社会的勾心斗角,被捉弄数次后,终于看清了这总督,“我一心攀高枝,想成大事,露大脸,结果是心里塞满了上百的晦气,上千的烦恼和上万的窝囊。”“我向上帝发誓,别说这个官职我不要了,就是敲锣打鼓再送来一个,叫我不插翅膀飞上天去,我也不干喽!”这是桑丘的内心矛盾,是桑丘的悲剧。

而对于堂吉诃德这位异想天开的骑士,他的矛盾是一生的矛盾,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他一生的悲剧啊!他仿佛一生都被“骑士”所束缚,所困惑,叫人在他背后打了个结,开启了他的骑士生涯,直到生命的尽头才悄然解开,但已为时太晚。我仿佛先看到了那位容光焕发,精神矍铄的老头,骑着干瘦的洛西南特,仿佛势不可挡,浩浩荡荡,生命的泉流奔腾不息,但时,直到他躺到几年前还躺过的床榻上时,方才惊讶地发现,自己所钟爱一生,自己所看重的骑士的荣耀,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幻像,都是灯光下五彩缤纷的气泡,光彩夺目,但一戳就破,就这样完了,没了。一生的建树,一生的功名,也许都是无故的效仿,盲目的重复与疯癫的战斗罢了!——这是何等悲哀,这是何等悲剧啊!

也许社会的悲剧,就在于此。

“堂吉诃德做了临终圣事,又长篇大论,振振有词地怒斥了骑士小说,便与世长辞了。当时在场的公证人说,他读过不少骑士小说,可从来没有一个骑士像堂吉诃德那样,安详虔诚地死在自己的卧榻上,就这样,在亲友悲泣的泪水中,他的灵魂飞升了,我是说:死了。”

关于堂吉诃德读书笔记范文5篇4

寒假里,一本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出现在我的眼帘里。之后,便久久抹不去。

《堂吉诃德》主要讲述了一位绅士由于看多了骑士小说,便幻想着成为一位威风凛凛的大骑士。于是,他改名堂吉诃德·拉曼恰,让自己的仆人和邻居做他的侍从,开始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旅途。期间,他把羊群看做敌人,把旅店看做城堡,把酒囊看做巨人头,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不断的不顾青红皂白的乱杀乱砍。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自己也受苦,正可谓:损人不利己。最后,他立下遗嘱,如果唯一的亲人侄女嫁给骑士的话,就取消她的继承权。

这本书诙谐幽默,读着不禁令人发笑。但作为世界名著,自然有他深刻蕴含的道理:有一份幻想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是不切实际的妄想,最终不仅会伤害别人,还害了自己。堂吉诃德的骑士梦是美好的,但他实现这个梦的过程,却不理想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如今,不是还有不少人是这样吗?!有的人为了成就自己的成名梦,不惜作践自己,用金钱去开路。有的人为了自己能上一所好的大学,不惜采用作弊的手段。这不是一样令人发笑吗?

但是,有些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勇于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只为金榜提名;多少热血少年发愤图强,只为在奥运为国争光。这,不正恰恰体现出了那份为梦想的执着吗?

堂吉诃德,一本数十万字的堂吉诃德。却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不要成为下一个堂吉诃德!

关于堂吉诃德读书笔记范文5篇5

即使被所有的人嘲笑,被所有的人孤立,我们活着,只活这一次,当然是为心活,为我们理想的那个世界活。为什么要和大多数人一样,染上这种通病?堂吉诃德的不被人理解使我想到那个在荒原上绝望呐喊的梵高,被认为患有精神病,没人理解他的想法,悲苦地绝望挣扎,用画撕扯表达所有的强烈。如今,他的画作成为珍藏巨作。梵高为心爱的女人割下自己的左耳,这样的极端与偏执,是属于他自己顺从内心的作为,为什么要被别人评头论足,恶语中伤呢?没有任何人有资格。

行进途中多少次,堂吉诃德感到害怕畏缩,他不断鼓励自己勇敢,提醒自己是一个骑士,这才能够促使他不断迈向自己的理想。人的心,即是万物的主宰。你笑,这世界便与你一起笑了;你哭,世界都一片昏暗。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鲁迅如是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拥有理想主义的冒险家。初读《堂吉诃德》时,每每看到他那种疯狂的举动我都会觉得不可理喻,但后来深入阅读下去,我渐渐开始敬佩堂吉诃德。人总是要在现实和理想主义中作出选择,堂吉诃德选择了后者,去实现他伟大的骑士梦,去实现他那个被别人嘲笑的梦想,坚定不移。这需要多天真的心情与足够的勇气。也许用世俗的标准判断,堂吉诃德的理想没有实现,失败了。但是用自己的心去衡量,堂吉诃德绝对是人生的真正的骑士,为自己的梦去闯荡这么一回,人生足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