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读书笔记感想五篇

张东东老师

《随想录》读书笔记感想1

《随想录》里让我篇篇都看到的是关于说真话。这让人更深地明白,一个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颤抖的笔写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真”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谈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会害人的。他的一生中,看到过无数的假,领受过各式的假把式,遭受过种种假的残害,也最清楚假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揭露假的东西,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真话来向读者表达真实的情感,说明真实的情况,告诉真实的道理。我感觉到,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所以他要反复告诫人们,就是因为过去的假的教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吸取,假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他担忧假的东西会为害人们的生活,会损害我们的民族国家。

巴老用很大部分文字回忆了故人,回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岁月。他说这是“还债”。我看到,他所说的“债”,一方面是说了错话的亏欠,一方面是对故人的怀念,更主要的是为读者的所表达的歉意,他为他几十年里没有好的作品,为他这样一个受到人民敬仰的作家没能更坚强一点作出表率,也为曾经言不由衷说过的错话身不由己做过的错事。由此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心,他的可爱可敬,他的童真。在这里,我看到一个人民作家的责任,一个人民作家的道义在那里。

《随想录》读书笔记感想2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陆续读完了巴老664页的《随想录》,感触良多,巴老他以病弱之躯写得如此艰难,而我却懒散地读得拖沓。心里不禁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主与法制”优势。”集中批判“长官意志”。

《随想录》大的人,他反思的是受到了极大的煎熬。但他跟别人不一样,但他又没有办法煎熬中走了出来。剂毒药后,我能知道他是我认为这不是他。

一位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文学生涯“真”字。只有真,才有善,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所以他要反复告诫人们,就是因为过去的假的教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吸取,假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他担忧假的东西会为害人们的生活,会损害我们的民族国家。事实证明了老人的担心不是多余。当我们看到今天处处呈现的由非真实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假冒伪劣事例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不断整治不断出现变着花样的虚假问题的局面的时候,不能不对老人近二十年前的担忧感到钦佩。只是这种钦佩也是苦涩的。

《随想录》让我最最佩服的,是巴老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三番五次地住院。但他要“弥补”社会的愿望十分的强烈,向读者说出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摇。甚至有的1000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还有的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每每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感到佩服。巴老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社会,告诉国家,告诉未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望着书页最后老人坐在轮椅上极目远望的照片,我感到,巴老正在看着我们,注视着我们每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似乎在问,今天,你说真话了么;你做的事,是向着你所代表的人民负责任的么?

读完巴老的这本《随想录》,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折服,是巴老的精神让我佩服。讲真话,是这本书告诉我的做人道理;做坚强的人,是巴老教我的人生道理!

《随想录》读书笔记感想3

我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__、造反、颠沛流离……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太远了吧!但偏偏有两个人在不经意间将那场浩劫拉到我面前,一位是余秋雨,另一位就是巴金。

当一个儒雅、高尚的知识分子被侮辱、被折磨、被损害……时,这个世界干了些什么!最先剥夺的是过去的荣誉,然后是最起码的人格尊严、再然后就是生存的自然权利。当年老体弱的巴金强迫去高强度的劳动,当应家境紧迫巴金被迫求人,当过去好友揭发他的“罪行”,当巴金被阻止见临终的妻子最后一面……但这他都熬过来了,世界没将他压垮,病魔没让他屈服。

我找不到当这一切都过去后他有什么理由不去抱怨,甚至报复曾经让他万劫不复的卑鄙小人。但他做到了,磨难与痛苦没有让他的心灵受污,反而将他的灵魂打磨的晶莹剔透。他坦诚,他率直,他真正做到了以德报怨。一个干净的灵魂占据着他已经被病痛掏空的身体,但他圣洁的光芒却辐射到每一个接触他的人。

现在这可灵魂终于自由了,我在厚实、质朴的书页中看到了他的背影。

《随想录》读书笔记感想4

看了巴老的《随想录》,读了《怀念萧珊》、《望乡》等若干篇,胸中沸腾的气泡已经快要漫溢了,眼睛看不清楚字迹,脑海中只充满着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面对一位巨人时的尊敬、仰慕、钦佩、共鸣……

读他的随想录,思维跟随他的思维,他带领我体验我无法体会的事件,他坚持着他的写作原则和唯一的技巧:用心写作。他的一生,仿佛一碗放过所有调料的面条,他吃了一辈子,而我们也只能一根一根地吃才可能稍稍分享一些他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想,我们是可以理解他的,这不是我们的狂妄,而是他的仁慈和伟大,他这___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读者工作、服务,用他的心、灵魂和生命,如果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理解他、了解他、懂他,那么我们就真的是连禽兽都不如了。

表达他最真诚的感受,表达他的一切,他的人生是用文字累成的,没有文字就没有巴金,一般人由细胞组成,而他却是用由灵魂的文字组成的巨人。他拥有的是一般人见了就惭愧地无地自容的灵魂。

《随想录》,我不知道要用几次才能勉强自己的精神承受那样的痛苦。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官都怕听真话,接受事实真相是要有极大的超越自己一般承受能力的勇气的,而且那勇气必须在短时间内仓促生成、拔地而起,何其困难?

我仅仅是在阅读别人的真实生活,就这样无法承受,可见,我要走的路不是普通的长,我要建的楼不是普通的高,现在唯有勤勉勤勉再勤勉,除了埋头疾追没有任何方法。他的痛苦我们无法减轻,那么就让他的痛苦成为教诲我们的导师吧,愿他的作品和灵魂的价值里也有我们的一分贡献,我们愿意为他的精神所净化而后蜕变成长,以此来纪念一个真正的巨人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将来永远存在。

《随想录》读书笔记感想5

岁月不知过了几个轮回,历史的车辙滚滚向前,碾过了春夏的生命的开始和灿烂,碾过了秋冬的生命的丰收和凋零,留下了一道道永恒的车辙,向着亘古的,亘古遥遥的蔓延……我时常问自己,在中国的五千年的春秋岁月中我能发现什么,常常这个问题深深的困扰着我,是繁花似锦?是春花秋月?亦或是那战场纷纭?还是那英雄美人的故事?这些我发现的我都不满意,这些我发现的“车辙”,我都不能把它称之为最满意的答案,偶然间一部664页的大书给了我答案,这本书就是巴金先生的《随想录》。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在书的开篇的序中巴金先生这样写道,打第一眼看这序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是啊,这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英雄也好,帝王也罢,穷凶的恶鬼也好,天上的神灵也罢,都是人的化身,都是人的编纂,这世上没有兽,也没有人,大家都是人。写人的书是好的,直面自己的人生,直白的说出自己的错误的书就是更好的,极好的。

巴金之所以被誉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良心”,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另一方面是对他自身而言。在这本《随想录》里巴金总结了浩劫中他的故事,他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开始对自己进行剖析,进行反省。他把自己犯过的所有的错误看做体内的脓血,势必除之而后快,以免毒害全身,病入膏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在呼唤着自己的良心,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视笔如刀,一下一下割自己的心,他感到了剧痛,但他没有放弃,于是每片每页满是血迹,但更多的却是十年创伤的脓血。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每天能忍受着无边的心痛写下着这些人性的文字,泣血的文字,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的力量。

曾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最大的困难时面对真实的自己,错误的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随想录》里让我时时听到回声的话是关于说真话的。说真话,几乎是一百五十篇文章中篇篇都讲的。这让人更深地明白,一个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颤抖的笔写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真”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谈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会害人的。

说真话,做真事,好好的活自己的一生,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朋友,只有这样在百年之后,人之将死之时,我们的眼才能安详的闭上,才能心安理得的迎接死亡的绚烂,才能一生不留遗憾,这是真的力量,存乎于心,立于天地之间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