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的范文五篇

孙小飞老师

2021《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的范文1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他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格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之前,我对苏东坡并不了解多少,在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

为官,一生只要安安稳稳,脚踏实地就可以了。例如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

而在于苏轼面对生活,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苏轼的一生,艰辛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与王安石斗智斗法。对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暂且不管。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老百姓的生活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快乐或是艰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这就是苏轼为民着想的一生。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斗法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的命运,王安石的变法本意是好的,可他过于自负,有许多新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的负担。于是王安石把许多反对他的贤臣都贬到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一些小人,苏东坡对新法极力反对,连续上奏,最终也被贬到杭州,可这只是刚刚开始。被贬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把幽怨的感情全寄于诗中。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一生饱经忧患,可他并没有尖酸刻簿,没有消沉。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他是一个乐天派的诗人。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四处游历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也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凛然正气,必然永存。

2021《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的范文2

本书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在北宋那个言论并不自由的年代,弟弟子由凭借着冷静、沉着的性格躲避了不少灾难。而我们的主人公苏东坡先生,却大摆言论自由,殊不知别有心思的人,早己视他如肉中刺,拔而后快。第一次得意过后的失意来了。第一次的失意主要与王安石集团的碰撞中产生的。结果很明确:苏东坡要被流放至惠州。这一部分让我最为感动。这位举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从朝廷大员变身成普通农夫。“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泽。”那一刻我认为他是个孩子。“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那时我能想像到他妻子微笑摇头的模样,这个小丈夫。“他会努力地学习种粮食、向有经验的农民讨教,认真地种地。”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农夫。集各种情境与一身的苏东坡,更爱研究东西,他研制过墨,后来听大儿子迈说,他差点把房子点着了。最让苏东坡着迷的还是炼丹术。在流放的这段日子,苏东坡还结识了很多道士和和尚,这段广纳友谊、闲云野鹤的日子让苏东坡产生了放弃官场的想法。然而一切在皇帝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权后又有了变化。他脱去农夫的外衣,继续他的使命。

王安石的倒台为苏东坡赢得了归京的机会。据皇太后说“皇帝是悔恨中驾崩的”。深谙苏东坡治国之才的皇太后,一纸圣旨将苏东坡召回京都,并升至翰林学士。这让另一拔,对苏东坡有莫大敌意的帮派深感不安。新一轮阴暗的较量出现了。章淳,一个曾被苏东坡称为“以后将杀人不眨眼的人”,就是这个人使苏东坡体会到了身心疲惫。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你每天要提防小人为自己备下的陷阱,真要不小心掉入其中,还要无止尽的解释,还自己清白,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如果这事每天都会依据不同程度出现,还有一个智囊团为了扳倒你而绞尽脑汁,你会做何感想。没错,逃离。一代文豪也是人,虽然他不忍心辜负皇太后对于他的信任,同时不舍子由,在犹犹豫豫之中回想第一次失意时生活的惬意简单与舒心,让苏东坡下定决心,离开是非之地,回归自然。与他的偶像陶潜一样,做一介普通的农夫。然而命运弄人。护身符的皇太后死了,小皇帝当政了。这个脾气暴燥、急功近利的小皇帝不可避免的被怀有居心的人利用,颁布了一系列的罢黜流放圣旨。一批三十多个朝廷曾经的重臣无一幸免,全被流放到海南蛮荒之地。

这次的流放条件非常艰苦,苏东坡当起了蛮荒之地的闲云野鹤。心灵得以宽慰的他并不埋怨国家。据说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几首千古经典就是出自这个时期。让人心寒的是此次流放,也成为杀害苏东坡的罪魁祸首。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2021《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的范文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第一次认识苏轼这位奇人是在语文书上——《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为黄州团练使。《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他被贬期间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有感而发所写的。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随遇而安、乐观开朗的个性。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梦中,终归一切空无。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叹,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东坡的一生,从他母亲教授读书到父子三人进京赶考,不难发现这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在文坛中佔据一方,在壮年时期的他血气方刚,对于不满的事写下不少抗议诗,以致与被逮捕审讯,到了成熟时期,可以发现他常常受到太后的恩宠,他也借此发挥他的才华,为国家百姓造福,可惜的是到了晚年,党争的结果造成他再度遭受迫害,竟被贬到海南岛,他的一生竟是如此的起伏。虽说他“驰骋”官场,但他并没有“进朱者赤,进墨者黑”。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不也体现诗人的淡泊的心境和淡定的生活态度吗?

淡定即宁静,淡泊。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也以此为座右铭,可见此语所示的人生态度。

一方之霸气的曹操终成天下霸主,却能席地而坐,青梅煮酒论英雄;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终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绝唱;海尔集团面对海外市场的巨大成功,究其原因,海尔的总裁却平静地说:“我们公司的信念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爱因斯坦摒弃尘嚣,独自在房内拉着不怎么悦耳动听的小提琴,终于在音乐的灵感中触碰迸发了思想的火花,产生了《相对论》。

淡定的生活态度是淡泊外物,使情感回归自身,从而坚定自己的追求。吴均在《与朱元思书》写道“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是自然的感召使吴均坚守着淡定;视名利如粪土的居里夫人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终于发现了镭。苏轼也曾在仕途中饱受磨难,终于苏轼学会了淡定,“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所共适”,是淡定使苏轼变得豁达。

对凡尘世俗的轻视,正是坚定自身精神追求的体现。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021《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的范文4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

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1《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想的范文5

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翛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喜悦、快乐、平和的力量,从他的诗中,从他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快乐的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在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天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