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书笔记五篇

马振华老师

书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书笔记1

我从小就喜爱看书,一到暑假,便缠着妈妈到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个性吸引我的眼球,我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传世经典之作,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典的感情故事: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订下了海誓山盟,但双方家族是世仇。罗密欧在格斗中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被驱逐出城。朱丽叶被父亲逼迫嫁给一位伯爵。万般无奈之下,朱丽叶服用了假死的药。罗密欧得知“死讯”,连夜赶回,在朱丽叶身旁服毒殉情。药效过后,朱丽叶醒来,发现罗密欧己死,她悲痛欲绝,将匕首深深地刺进了自我的胸膛。

当我读到“罗密欧从他怀里掏出毒药,倒进嘴里”时,我的心仿佛被揪了起来:“罗密欧,你等等,你等等,朱丽叶只是服用了假死的药!朱丽叶立刻就要醒来!”可是,再喊什么也没用了,毒药结束了罗密欧年轻的生命!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家庭的和解,但正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杯具。为什么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终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能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

仇恨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我想我们就应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提高。平时,经常见到同学之间正因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仇恨不会使人欢乐,宽广的心胸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书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书笔记2

“清晨带来了凄凉的和解,太阳也惨淡的在云中躲闪。大家先回去发几声感慨,该恕的该怨的再听审判。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这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人们发现这对相爱的恋人死在了凯普莱脱佳的墓地里,一名主持大局的亲王发出的最后的感慨。合上书的我,一种莫名的悲伤和愤怒相互纠缠着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不禁想: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什么样的人心啊?

命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一对注定相爱的恋人却分别出生在一对仇人的家里。长大以后的它们一见钟情,可未满14岁的朱丽叶在建到罗密欧后仅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恨灰中燃起了爱火融融,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敌,今日的情人,这场恋爱怕是要种下祸根。“这难道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少女该说的话吗?我想那不是,从小被家人不断灌输着“蒙太玖家的人是我们世代的仇敌“如此可怕的想法,就不难理解本应十分单纯的少女心会变得如此忧郁和无奈。此时仇恨所带来的极大的恐惧已经远远超过了她与罗密欧的爱情……

仇恨?仇恨!对了,就是仇恨!是仇恨使他们悲惨凄凉的殒灭,是仇恨使得两家原本善良的家仆们开始互相残杀,这该死的仇恨,甚至连无辜的小城人民也不肯放过:在他们圣洁的双手和心灵上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挥洒下了一个又一个无辜者的鲜血!这是一股强烈的邪恶力量,足以控制人的心智和理智。这该死的仇恨!

男主人公罗密欧在书中可谓是“一大堆鹅卵石中闪着光的蓝宝石“。罗密欧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却没有继承封建传统和思想,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脱离了封建家庭,成为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他真诚、勇敢,有文化,有能力,有一颗博爱的心;他追求一种自由、自主、美好爱情生活,哪怕是“错爱“了仇人的女儿也毫不退缩;他没有门户之见,爱上了朱丽叶,就把凯普莱脱的家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心期望化解宿愿;他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和爱人,他甘愿被放逐他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注重友情,在朋友被杀,他的爱情面临“风险“的时候,他奋不顾身的为朋友报仇,却使自己的爱情遭遇了一场不小的劫难,显示了他高尚的品格。正是在家庭矛盾、爱情磨难和朋友青衣等一系列故事情节中,他那人文主义者的精神和气质才得以充分的展示。而女主人公朱丽叶只是一个未满14岁的贵族小姐,可她勇敢、坚强、智慧,冲破了大家族的重重束搏,大胆地爱上了罗密欧,这种但是在当时庸俗的上层社会的小姐们中是十分难得的。

可就是这一切的一切,在那种封建保守的社会环境中是绝不容原谅的,才促使他们的生命一步步走向毁灭。可见封建的思想和传统,不仅仅会控制人的内心,在某种时候它更会成为一把杀人的利器啊!

真是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个结局。如果它是个悲剧,可男女主角虽然死了,可他们的爱情却成为了永恒,并且因为他们的死亡化解了凯普莱脱何蒙太玖两家多年的恩怨;可如果这个完美的结局,但为了化解宿愿而牺牲一对恋人的生命,这又是否值得?但无论它是有缺憾的还是完美的,它早在400多年前就成为了传世的经典之作,人们在乎的不是它的结局如何,而是书中的男女主角追求理想、爱情、自由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这才是这部书的魅力所在!就让这份魅力,这份美好,永远地传递下去,永远……

书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书笔记3

我耳听着关于他们的钢琴曲,写下关于他们的故事。

罗密欧于一次偶然机会中结识了朱丽叶。一见倾心的开始是否注定了双双殒命的结局?为何在经历了许多磨难之后自以为逃离现实很远却最终回到了起点,只留下完美的曲线令人凭栏空叹息?

他来到墓穴,用颤抖的心承受着自己始终不敢相信的事实――她的确走了。于是原本已脆弱不堪的心突然如玻璃般碎了,他似乎还听到了令他万分痛苦的声音。曾有的誓言依然存在,他依然愿意去履行这一个个甜蜜的誓言,可是昔日的伊人呀,她却躺在这里沉睡,却听不到他急切呼唤的声音,却不能回应他想传达的信息,却……他不知不觉中已哽咽。

喧闹声从远方慢慢及近,有人来了,而真正的死神也隐匿在人群中,市声盖住了他轻轻的脚步声。

罗密欧什么也没有想,只是拔出刀,将自己的性命无留恋地送了出去,追随以往的记忆去了。不知过了多久,她醒了,迟到的苏醒。我无法描摹她心中的悲痛,不知她是否掉了泪,不知她当时烦乱的思绪,只知道那个被人们世代传诵、被人惋惜的颇似梁祝的结局。

朱丽叶醒来的时刻迟到了,两条原本会有交集的直线却因时间的错开而遗憾错过,形成了分属异面的直线。即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再近再微小,注定只能这么地望着,伤心也好,痴迷也罢,他们只能互相望着,疲倦之余或许会想起这造化弄人,这姗姗来迟的苏醒。

他们原本单纯的爱情,换来了永远的依偎,换来了两个仇家的和解。可这一切都迟了,若是这两大家族早点这样,他们就会有一个普通的过程和一个美满的结局和令人羡慕的喜庆气氛,可世上就是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他们的过程艰辛却意义非凡,他们的结局悲惨却实现了永恒,他们的感情基调大为悲伤,却让世人世世传唱。我突然不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应如何去比较,突然心服于莎士比亚的谋篇布局,如果不是他造了那次迟到的苏醒,不知会是怎样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许他们也会变的同世人一样平凡吧,在享受幸福之后不可避免地被别人遗忘,被潮流淹没。

迟到,牵动了人们的命运之轮;错过,也会是很浪漫的结局。

曲终人散。

书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书笔记4

看了这部戏剧,很容易把它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比较。大体内容均是在两个家族的阻碍下双双殉情。在我看来,两部爱情故事的不同之处更值得玩味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是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结识的,并且很快便坠入爱河,可谓一见钟情;而《梁祝》却严格遵守了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这可以从侧面映射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含蓄蕴藉,西方显得跳跃性强,更加直截了当。

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就有一支残破的独木桥。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朱丽叶本可通过假死药在墓中相会罗密欧,永不分开。可阴差阳错,罗密欧未得传信,不幸在墓前饮鸩而亡,朱丽叶也随夫而去。那独木桥本可使两人相会,却中途断裂,有情人难成眷属,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在《罗朱》中,戏剧冲突描写得也十分到位。当朱丽叶得知哥哥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后,庆夫之生、悲兄之死的感情同时而来,让她不知是喜是悲。“滴滴细流本是悲哀倾注却呈献给喜悦”,这分明是朱丽叶内心的哀号。不过最终罗密欧被放逐的痛苦仍占了上风,进一步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

看书并不是单纯地看书中人物的卿卿我我,或打打杀杀。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阅读方式。一部书籍之所以能够万古流芳,不只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的历史意义。莎翁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他的作品中常常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凯普莱特夫人对帕里斯的赞美,罗密欧对放逐的感慨,可以充分地看出莎翁对人性与人的价值的肯定,这在当时对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是极有价值的。而我想罗朱的死,也是莎翁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扼杀人性扼杀爱情的控诉吧!

书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书笔记5

镀金的巴洛克铜镜,照不到我们的过去。停止的蔷薇时钟,遗忘了有谁的曾经,看不见的华丽,你脸上的乖戾,尘封在故事里的故事里。

——《罗密欧与朱丽叶》

故事一开始,那段有些生硬或者说毫无吸引力的开场诗,缓慢而清晰地道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段感情是不被祝福的。这也预示着最后的结局。第一次相见,她面若桃花,绽放在他的心上;他也被她深埋心底。她暗想:如果他已经结婚,那坟墓便是我的婚床。却不知挡在他们前方的是比婚姻更令人绝望的宿命。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否会少些痴缠。

第一次相见,给他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相思。当罗密欧借着夜色,攀上了朱丽叶家的阳台,他们的爱就像潮水决堤,似一道闪电,还没抓住便要离别。他们的海誓山盟写在月光里,倘若连月亮也不记得,该怎么办?

当圣洁的阳光透过五色的琉璃窗,当牧师的祝福响彻天际,在基督威严的目光下,他们那场没有旁观者的婚礼,安静得宛如一场葬礼。这段爱情,从此走上死亡,无法挽回。

罗密欧最终为了亡友茂丘西奥,将利剑刺入提伯尔特的咽喉。朱丽叶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蒙蔽了双眼,而复仇女神,藏在黑雾背后,静观其变。可当朱丽叶听从了牧师的话,喝下了药水,剧情便又陷入沉闷的气氛中。

不知情的罗密欧匆匆赶来时,只看见爱人那厚重的棺木,想必那是最令人心痛的事了。于是,在吻过朱丽叶的唇后,他毅然选择了死亡。而可怜的朱丽叶满怀希望醒来,见到的只是罗密欧尚存余温的尸体。这段错乱的姻缘,终于彻底崩溃,两个家族倒因此冰释前嫌。看到最后,我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是喜是悲,这对男女无疑是这段故事的牺牲者。

但死亡未必不是好事,即使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至少死可以将他们永远绑在一起,再没有人能分开,就如生不同衾,只求死同穴了。他们在爱烧干、耗尽前轰轰烈烈一场,奔赴一场巨大的地老天荒。而如果真的在一起,我也不敢想象迟暮后,当爱已失去原先的模样,是怎样的凄凉。况且两家也因此和好如初,也算令人欣慰。

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纯洁的感情,如他们的一般仓促而盛大,哪怕那些海誓山盟只恍若过眼云烟,却能如蛹化蝶,摆脱所有束缚,自由地在一起。

而他们的故事被作者写在发黄的羊皮纸上,永远记录下来,恰似一场纯白理想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