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读书方法
第一步:初步了解
一本书拿上手决定是否值得买和读,你肯定要对书有个大概的了解,推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检视阅读法”。
“检视阅读法”不是让你读懂一本书,而是让你读完一本书,了解书的基本结构及概括性理解。
这个过程中我实际应用又添加了两个内容。概括起来应该经历下面这几步。我觉得这样会对后面的精读步骤做好准备。
1.看目录:了解架构
2.看索引,前言部分:有归纳总结
3.未开封的新书看出版社介绍:会有亮点提示。
4.目录看不出指导性意义就挑几篇与书名相关的篇章来看。
5.看的过程中不要停,略过看不懂的,只看能理解的,一直读完为止。
6.划线标记书摘,疑问处记下问题,可展开的点圈起来,不主张在此长篇大论,会影响连贯阅读。
7.对应目录了解所看部分处于书中架构的哪个位置,对整体理解有帮助。
好,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完成之后应该对书的构架有了大概了解,提出了初步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精读“”理解埋下伏笔。
第二步:精读
精读是精细阅读,要解决第一步留下的问题和标记下的书摘理解。这一步采用彼得·孔普(Peter Kump)写 的《如何高效阅读》里的“积极阅读法”。
之 所以用这个方法。是针对我本人现在读书抓不住重点,也不知道如何交付使用而设的。因为积极阅读法最主要的那三条刚好是针对我的痛点。
1.这章节的要点是什么?(获取信息)
2 .怎样才能记住这个要点?(迫使你采取各种方法记住这个要点)
3.怎样将这个要点拓展开及应用。(将信息用在不同的情景中)。
另外针对第一步骤标记的书摘和问题。我又另外加了下面四条:
4.重点读画线部分。这时可以写体会写短评提疑问寻荅案。
5.遇上历史事件,真实案例搜索查阅背景和知识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6.注意作者是怎样认证他的论点的。用思维导图表现作者的思路。
7.记读书笔记,写书评。
这第二步骤写的要求很多,也比较细,是专门针对我读书时囫囵吞枣,不求理解,读完就忘了的实际问题而作的。实际效果还是很突出的。至少知道,读书的时候该要做什么?怎么做。
第三步:重复。
重复的意思就是再读一遍书。头脑里重新梳理书的脉络。体现在下面几步:
1.复述出每一章的要点。
2.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要点的?背景知识是什么?
3.看读书笔记和书摘,补漏查遗,修改润色。
这一步主要是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多多使用会提高记忆力。
第四步:交付。
交付的意思就是使用。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每读一本书,就写书评,说书稿,拆书稿。还有一个绝佳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来听你再说一遍这个书。
正确的读书方法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于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也不需多花时间。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在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
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200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
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
②在上课听不懂的,如果见同学太多而不便发问,就可以用笔记写下不明之处,在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更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什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一通知识点往上放,希望命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
要培养集中力很简单:
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
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
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
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如果你发觉能常常在30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
三、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
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
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以分三类:
A、“是什么”,B、“怎么办”,C、“为什么”。
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
A类问的是事实;
B类问的是方法;
C类问的是理论。
一经断定问题是那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
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尖愈好。
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如果是这样就不应该浪费老师的时间。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
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
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
关于读书的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
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 ——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 ——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山西高考排名505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41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30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青海高考排名15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165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山东建筑大学要多少分安徽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这样激励员工才能带好团队读后感心得600字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简爱人物形象读后感600字四篇
写爸爸或妈妈的作文五篇通用
这样激励员工才能带好团队读后感心得600字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简爱人物形象读后感600字四篇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河南高考排名1434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00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95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9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嘉应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26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558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37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1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916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和皖南医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205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集美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15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963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活法的读后感个人范文wp1
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小说哈利波特读书笔记个人感悟五篇
海底两万里第三十七章读书笔记五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领悟五篇
写爸爸或妈妈的作文五篇通用
观看*好少年感悟最新10篇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清明节小学作文范文六篇
匆匆读后感300字作文五篇
圣诞节温暖祝福语大全
秃尾狮王的读后感范文
灿烂千阳高一读后感800字六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五篇
滕王阁序读后感议论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