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别忘了教孩子学做家务

莉落老师

家长们,别忘了教孩子学做家务

  现如今很多的家庭或出于疼爱和担心,又或出于“成材”的心理,对孩子的要求就一点:专心学习,成绩优秀。从而忽略了对孩子生活基本技能的培养。

  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新闻里常报道的,父母陪着孩子上大学,不工作专给孩子洗衣做饭这一类的事情。

  在我国古代流传甚广的《朱子家训》,开篇的第一句写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足见古人对小孩做家务的重视。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科技元素都被用到了家务上,甚至有一些家庭都使用机器人工作。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忽略甚至阻止孩子做家务。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让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统筹能力,语言能力乃至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成就感。

  在国外,比如美国大多数孩子都会参与做家务,并且还有详细的家务活清单。比如: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等。而在德国,甚至还在法律里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

  许多父母觉得孩子不会做家务很正常,甚至有时候孩子主动要求帮忙的时候也拒绝,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

  1.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

  小的时候,父母觉得孩子不怎么会做家务,等到孩子升入初中高中,又觉得学习要紧不让孩子做家务。长此以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

  2. 孩子会体验到父母的不信任

  比如在做某样家务时,父母就是做出了“你在添乱”的假设。这不仅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不信任,更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认为自己是不行的,做事是给别人添乱。

  3. 孩子的责任心缺失

  很多班主任常常头疼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他们不组织值日,孩子们很少会主动将教室打扫干净,因为孩子们没有意识到爱护自己周围的环境卫生是自己的责任。在家里也是如此,孩子认为我不做,父母会做,并且会越来越把这一切知觉为理所应当发生的,长大后就更不会做家务了。

  4. 家庭成员的互动减少

  做家务本是全体家庭成员都可以参与的活动,是一个促进交流,形成良好互动的机会。如果家长拒绝孩子参加,这样减少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做家务,不仅是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学会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懂得合作,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那么,家长们到底该如何来帮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呢?

  1、父母要做好榜样的作用。

  如果父母本身就习惯邋遢,或者一做家务就带有抱怨的情绪,这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身体力行,起好带头作用。

  2、切忌追求完美主义。

  首先要明白:让孩子做家务,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洗碗,擦玻璃需要你返工的时候,要放弃完美主义的标准,多多鼓励孩子,教他们如何才能做好,而不是批评他们没达到要求。

  家长尽量安排对孩子来说合理的家务,并把任务细致化,尽可能让孩子有成就感,提高孩子做家务的热情。

  3、提供奖励的方式要得当。

  不少的家长会选择让小孩通过做家务赚零花钱。有专家提醒,这种把做家务当成条件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走入“一切都是交换利益”的认知误区。

  家长提供奖励的方式要得当,譬如可以跟他说,今天有几件事情要做,洗碗、擦地、逛商场买玩具等,按照顺序一件件做好,把最后那件事当成奖励。或者可以发小红花、小卡片,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4、分配给孩子家务要确保安全。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有个妈妈听了亲子讲座后,决定让5岁的儿子开始做家务,还特意给他划分了“家庭卫生责任区”。但悲剧却在有天她出去买菜时发生了,孩子一个人在家触电身亡。这类悲剧警示我们,在给小孩分配家务时,千万要确保小孩的安全。

  聪明的父母,不仅注重孩子的智商情商,还会注重提高孩子的“体商”。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让他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吧。毕竟在成长的路上从来就不会一路芬芳,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