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冬至吃饺子,人间之美味

王明刚老师

美文欣赏-冬至吃饺子,人间之美味

  今天,迎来了我国农历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在这寒冷的时节里,吃一碗饺子,暖暖心脾,是多么惬意的事,冬日暖阳,毕老师分享一篇冬至的美文,一同去欣赏下吧:

  世界真奇妙。黑夜和白天彼此轮回,一个似穿着一袭黑色燕尾服的绅士,一个像一身白色连衣裙的美女,犹如一对华尔兹的舞者,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舞池里,伴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在不经意间,一舞,就舞到了今年的冬至。

  冬至,又名“阳生”,一阳始生,万物复苏,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农谚说得好,“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最长的黑夜和最短的白天走到顶端,便是否极泰来:“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从这天开始,黑夜仪态幽雅地转身后退,白天则踩着灵动的舞步紧紧跟随,一直跟到火辣辣的夏天,二者此消彼长,亘古不变,永恒着这个世界和人们的生活。

  冬至,将冬天的时间划走一半,刮着凛冽的寒风,哼着“数九”的歌谣,用一年中最严寒的季节撞击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凌走……”。随着“数九”的到来,整个天地都随之冰冻了,就连我小时候的那个村庄、那条河流,还有广袤深厚的`田野,全都在严寒中凝固。

  旧时的农村,冬天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穷的连煤都买不起。生火做饭的煤泥,也是大人拉着排子车,吭哧吭哧地沿着泥洼不平的土路,从40多里外的马头洗选厂拉回,维系着人们最低的温度需求,远没有如今集中供暖过的舒坦,但对于经历了“天寒白屋贫”的农村人来说,“小寒大寒,不久过年”,守得岁尽,花开有时,便看到了春的色彩。

  旧时的农村,立冬尤其是冬至过后,田里的活告一段落了。农民的日子开始变得散淡,在家“猫冬”的老少爷们、青年男女,便把吃饭睡觉当作头等大事,打发着悠闲而又无聊的时光。

  旧时的农村,“冬至如大年”,素有“不吃冬至饺,耳朵被冻掉”之说,到了冬至的中午,无论贫富,饺子成了大家的节气里必吃的节日饭。这天,母亲早早起床,烧一锅开水,将晒干的白萝卜条倒进铁锅中蒸煮,捞出浸泡在清水中,然后用一块四方棉白布手巾将水分挤掉,放到早已准备好的案板上;父亲则到街上买一小块五花肉,剥几颗自家种的大葱,和着挤干水分的白萝卜条,噼里啪啦地剁了起来。虽然馅子里肉不多,可经过父亲油炒黄豆酱,外加五香粉的搅拌,饺子馅顿时香溢满屋,馋得我直流口水。这时,母亲已经把面和好,父亲擀皮儿,母亲捏饺儿,小孩子一边在高粱杆锅盖上摆放饺子,一边斜眼看着灶台上的水锅,催着父母锅开后,先煮几个尝尝“咸淡”。等到饺子捏齐,已经接近正午,母亲端起锅盖将饺子下入锅中,父亲则收拾面盆、面板、擀杖,吩咐我们弟兄几个坐好。这时,母亲将煮熟的饺子端到饭桌上,我们迫不及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直到吃得打起饱哏儿、饺子涌到了嗓子眼,才对父母说:“今天的饺子真香!”

  在那苦于温饱的日子里,除非年节,饺子是百姓餐桌上难得一见的美味。因为稀罕,冬至饺子便成了我小时候的奢望、长大后的思念。这香甜的饺子饱含了父母的疼爱与亲情的厚重,揉进了悠悠岁月与浓浓乡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冬至的饺子是有生命、有感情、有灵性的。从过去到现在,从贫穷到富裕,我们所过的每一次冬至、所吃的每一次饺子,何尝不是自己的情愫和亲人的牵挂!何尝不是历史的见证和日月的光华!

  又一年冬至,饺子你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