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议案范文

刘莉莉老师

  关于教育的议案范文

  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社区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以“健全网络、建设队伍、落实经费、开展活动”为抓手,初步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目前,全市有市级合格社区学院8所,市一级社区学校10所,市级合格社区学校16所,市级合格社区分校26所。但是,我市的社区教育发展还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明显滞后于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学校的办学现状与群众的`需求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市的社区教育总体发展不平衡,鹿城、瓯海区等地已建成区社区学院、乡镇社区学校和村居社区分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区教育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但是,也有个别县社区教育还没引起重视,社区学校人员、经费、场地没落实,尚未开展社区教育。

  2、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温委办发〔xxx5〕128号)规定:“社区教育经费至少应按照每年不低于人均1元人民币的标准划拨,经费列入县(市、区)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基层社区学校建设和社区教育活动开展。xxx9年,我市部分县(市、区)社区教育经费至今还没有落实。各乡镇和街道的社区教育投入也严重不足,较好的乡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我市的社区教育投入与兄弟市、县(市、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杭州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宁波市慈溪从xxx9年起按常住人口年人均6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

  3、缺少专职的人员。

  按照浙委办[xxx5]64号文件的要求,每个乡镇(街道)须配备一名社区(成人)教育专职干部,专职人员的人事关系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但我市社区教育专职人员少,绝大多数乡镇(街道)没配备社区(成人)教育专职干部,社区学校和全部分校的工作人员都是学校或村(居)民委员会的管理人员来兼职,许多社区学校还没有组建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因为没有专职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造成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够,难以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制约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4、缺乏“社区特色”的培训课程。

  社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它的“社区性”,因此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社区课程开发,以便引导和吸引市民(村民)爱学、乐学。如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尽管近年来一些社区学校也开设了一些培训项目,但总体来说,培训面不宽,主要是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

  为构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温州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的社区教育,因此我们建议:

  1.健全机构,夯实社区教育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网络的覆盖面。要按照“六有”(即有领导机构、有固定场地、有师资力量、有经费来源、有管理规章、有活动开展)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实体机构,做好县(市、区)社区学院和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的法人登记,开设银行帐户,为全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2.加大投入,完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多渠道筹措办法,落实社区教育经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从xxx0年起按“长住”(含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人口年人均2元标准实行财政单列,县(市、区)、乡镇(街道)按1:1共同承担,并做到逐年递增。同时,探索建立社区教育收费许可制度,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主办或资助社区教育事业,有关部门也可采取以奖代补、挂钩帮扶的方式扶持发展,确保我市社区教育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

  3、配备人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按照浙委办[xxx5]64号文件要求,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在县(市、区)、乡镇(街道)的两级社区院校要有足够的人员编制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社区大学、社区学院要制定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制订完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的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作活力。

  4、开展培训,扩大社区教育工作面

  社区教育要以农民、职工、社区成员及中小学生为对象,努力拓宽工作渠道,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对婴幼儿、青少年、在职从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人、外来人口等,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职业技能、环境卫生、健康保健、人口教育、休闲娱乐等培训,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不断丰富社区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创建特色品牌培训,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市场化,逐步形成“一乡镇(街道)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