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莉落老师

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试题特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

  3、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本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来自于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来自于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4、凸显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注重初高中的衔接,为学生将来的高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6、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7、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学期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作为初中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地理图像、图表的判断方法,提高读图、用图能力。本次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判断空间位置,分析地理问题。

  8、强调夯实基础导向。本次考试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目的是引导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关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为进一步的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失分主要原因分析

  (一)、初一年级:

  第一大题(选择题):答题情况一般。满分人数不超过5%,失分较多的是:第5题“东、西半球的划分”;第9题“地图的运用”,对如何为地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没有灵活掌握;第11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2题“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比较”;第16题“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错误主要集中在地球概论部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第二大题(判断题):第5题:很多学生忽视了魏格纳的国籍,另外极少数学生审题不清,题目明确要求用“A、B”表示对与错,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用“√”和“×”来表示对和错。

  第三大题(读图题):第1题错得较多,部分学生对经纬度的判读方法没掌握,还有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二)、初二年级

  1、选择题(1——20题):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集中在1、7、8、11、17题。

  第1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知道一天最早开始的地方应该是东边,同时对于中国领土四至点要有再认的能力。

  第7题,部分同学将此题与黄河中上游忧患形成的原因混淆。

  第8题在教学时虽然有所涉及,但没有重点强调,部分同学上课听讲不认真,没有回答出此题。

  第17题涉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属于第三章的内容,学生没有答对,情有可原。

  2、判断题(21——25题):

  极个别同学没有按要求用A、B判断。

  第25题失分较多,25题与17题有重复之嫌。

  24题虽然超纲,但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回答,说明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的。

  3、读图题

  26题:第一问,我国地势特征,部分同学回答不完整,只写西高东低,或者只写呈阶梯状分布,失分很可惜。

  该题错别字仍然存在。“祁”不会写,淮写成“准”。但错误率明显降低,这和老师平时上课的强调密不可分。

  27题:对于四个城市的判断,部分学生没有审题,按照平时上课的思路,将C写成上海。而题目中提供的是武汉这个城市。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做题能力的培养。先读题,审题,再做题。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个别同学理解为气候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地理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明确基本的解题思路。

  28题;错误率较高的是第2小题,全称写错,写成“新疆维吾尔民族自治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将这些错误力争降低到最小程度。

  错误率较高的还有第5小题,海南的简称平时涉及的不多,部分学生识记又不牢,错误较多。

  29题:学生在回答此题时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如果平时上课认真,复习时也强化记忆的,基本都能拿到满分。而平时上课不听讲,不参与教师活动的同学,此题基本全军覆没。

  三、考分数据分析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重视各类地理图表的教学,突出地理图像的学科特色。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等图像信息,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的“第二双眼睛”。学会阅读、使用和绘制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基础,培养技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技能作基础。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教给学生方法,联系实际,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指导学生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强调地理知识间内在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作用,强调区域间的各地理因素的联系以及互相影响。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重视思路点拨,反对题海战术。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简单记忆方面能力较好,而逻辑推理、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还不成熟,对于已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及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去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学生往往理不清答题思路,地理表达的组织能力也较差。因此,在进行适量的练习训练基础上,应加强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规范学生用科学性的学科语言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

  教师要精选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注意加强地理专用名词书写训练。

  从评卷过程看,地理名词错别字不少,平时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要注意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规范学生平时的书写。

  5、加强地理解题技巧的训练

  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不必要的失分,提高成绩,在平时教学和复习教学中,建议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要通过解题技巧的讲解和进一步的训练,以切实提高学生在审题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思考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和书写时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6、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