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稿的格式

阿林老师

  红领巾广播稿的格式

  广播稿是指供广播电台、广播站播发的稿子。叶圣陶先生曾说:“希望写广播新闻稿的,写完后好好念一遍”,“自己先来检验一下,写下来的那些语言上不上口,顺不顺耳”。可见,能否上口入耳是广播稿写作的要法。所谓“上口”,就是念起来顺嘴,流畅自然;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顺耳,一听就懂。因此,广播稿语言要口语化;句子要简短;主题要单一集中,重点突出,注意上下文连贯衔接。

  广播稿的内容没有多大的限制,可叙述可评论,可播新闻报道,可播启事通知。与报上刊出,杂志登载的文章相比在内容写法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文章是供阅读的,而广播稿是口念耳听的。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稿的要求:朗朗上口,声声入耳。

  红领巾广播稿范文

  主持人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主持人乙:今天的红领巾广播由我们四(3)中队主办。

  主持人甲:我是主持人(洪梦琪)。

  主持人乙:我是主持人(殷金启)。

  主持人甲: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位叔叔,他来到这个世界普普通通;离开这个世界平平静静。

  主持人乙:他身高只有1米54,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

  主持人甲:他的体重不足50公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浪花层层。

  主持人乙:他永远年轻,因为他有一张年轻的面容,他的微笑永远留在千万人的心中,22岁是他永远的年龄。

  主持人甲:同学们,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一个不知道他的英名!他的名字叫——雷锋。

  主持人乙: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就失去父母,成了一个孤儿。解放后,他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多次立功受奖。因公牺牲那年,他只有22岁。

  主持人甲:雷锋叔叔他助人为乐,毫不利已。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一天,雷锋乘火车出差,在车上,他看到许多旅客没有座位,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主动帮他们打扫车厢,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板;他还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帮老人找座位,帮下车的旅客拿行李。一些旅客看到他这样忙碌,就急忙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

  主持人乙:是啊!雷锋叔叔为了帮助别人,他只知道助人为乐,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有一次,雷锋因肚子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点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在施工,便推着小车跑得飞快帮着运砖,,一口气推了十几车,脸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湿透了,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

  主持人甲:在一次出差换车时,雷锋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的火车票和钱丢了,他就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大嫂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

  主持人乙: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

  主持人甲:人们因此留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主持人乙: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主持人甲: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

  主持人乙: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

  主持人甲: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主持人乙: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主持人甲: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

  主持人乙:45年前的.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夜之间,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主持人甲:啊!雷锋,一个不朽的名字,你将永远是一盏不灭的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主持人乙:请听歌曲《接过雷蜂的枪》

  主持人甲:同学们,请允许我以雷锋的这句话作为这次演讲的结束语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同学们,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做出一翻不平凡的成绩吧!

  四(3)班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