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电影观后感

孙小飞老师

《后会无期》电影观后感1

第一次接触到他们恰好都是在20__年。朴树的第一张专辑刚刚准备再版,韩寒成了话题人物,三重门红透半个中国。

那时就想如果他们两个有合作会是什么样呢?

我一直都觉得两个人的气质相当。有人会说,朴树忧郁,韩寒轻狂,怎么会相当?其实你仔细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作品,去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相像。

是的,不只是他们,包括这么多年来一直喜欢他们的人,从沸点开始,从萌芽开始,从年轻开始,我们是这么的相像。我们不满,我们愤怒,我们难过,我们快乐,我们同样疑惑,但就像歌词里写的,问遍所有的人都没人给你答案。青春是要自己走过来的。

不知不觉,已经12年了。人生有多少个12年,青春又有几个12年?想想高中毕业的时候排队照毕业照,操场上喇叭放着“20年后我们再相会”。同学们都笑了,现在想想,真是苦涩。

曾几何时,“不说话,只沉默,这平淡的生活,这不快乐的生活,我的9W台灯”。

而现在,“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感谢朴树,感谢韩寒,感谢年轻时候有你们,在最好的时光相伴。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电影观后感2

梁朝伟曾经说过:“所有演员演的所有角色其实都是在演自己而已。”现在我要说:“有些导演导的角色其实就是导演自己而已。”影院归来后看了不少关于后会无期的花絮、宣传乃至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大家都取笑说导演太爱演了,但我觉得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于整个电影就在描述韩寒本人而已。

从最早的胡生(HS)映射出的半个韩寒,到江河(JH)映射的另半个韩寒,再到浩汉(HH)隐喻着韩寒本人,所有的人物都不过是他本人的缩影而已。

胡生的脑子不大好,但是语言能力却还可以,这是年少时期的韩寒,除了语文外其余全部挂科,在学校里一早被视为异类,只有他的语文老师体育老师对其还略微欣赏。如同影片所示。

江河虽然是名教师,后来成为作家,显而易见也就是韩寒本人另一身份。韩寒因受到父亲影响,童年基本就成长于家中的文山文海,博览群书,知识是有了经历却变的及其匮乏。给汽车加柴油这类的事情,难不准就是韩寒当年自己亲历之事。

阿吕可以算是个车手,热衷自由,可以不顾一切追逐梦想。撇开韩寒车手身份不谈,这其实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自己的另一面,挣脱社会的束缚、道德伦理的纠缠,毫无牵挂的探索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韩寒也是如此,虽然收敛了很多,但是在男女感情道德伦理上依然自我,对于速度激情上依然认真。

至于浩汉,丰富的人生阅历,较为讽刺的人际关系,或者说太过于自傲而难以有人可以交心。其实就是韩寒对于自己的自嘲。这个不想评价太多,还是留给各位看官欣赏吧。

影片从头到尾出现了总共四位女主,(包括阿吕的妻子),对于韩寒丰富的感情经历而言,这四位就是他人生中自认为最重要的女子。听过很多他的故事,但依然不想过于八卦。

总而言之,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是导演的自传,但是好歹是个名人,看看也挺有意思。

对了,为什么还有条狗这么耀眼?看看韩寒博客的头像吧!

《后会无期》电影观后感3

首先对韩寒这个导演做一番评价吧,从一个作家赛车手公知再到现在的导演,韩寒导演的一路也是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吧。他的这个电影可谓是蓄谋已久的,他一生要做的事情基本一件一件在实现,而这个电影刚好是他在这个阶段的目标,不是为了证明给方舟子看,更不是为了贬低郭敬明,他的作品仅仅是他自己的梦想还有要通过电影说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作为新晋导演他这个处女座的导演的处女作是较为成功的,明显的在票房和豆瓣评分上完全可以体现得出来!

电影讲的是几个年轻人送一个老师从中国的最东边岛屿上到西部支教,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大致可分为离家出发,探班儿时伙伴周沫姐姐,路遇爱上老师的骗子苏米,见多年联系的朋友刘莹莹,途遇蹭车并偷车的阿吕,分道扬镳。影片的故事线索觉得不是特别成熟,比如开头独白的稍显呆傻的胡生忽然就被走丢然后不知去向。但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成功的,虽然有些故事情节有些牵强离奇,但觉得影评里面的经典道理及幽默的台词还是给影片增添了不少色彩。

故事里的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各有各的特点。首先有稍显呆傻的胡生,不适合在社会生存,本应该在岛屿上一直生活的他随着浩汉一起向西出发,中间丢了一次后来就没出现过,但可以根据影评的最开始的独白知道他回到了岛上。

然后是马浩汉,一个热血的有志气的青年,在外打拼几年,历经沧桑,辗转回到家乡并有振兴家乡的愿望,但最终因为整个岛都被搬走了而失败,而后兴致勃勃带着老师江河到西部支教,路上经常被骗,被偷,整个路上都充满艰辛,儿时的伙伴早已看出他不会有出息,喜欢多年的莹莹竟是自己的妹妹,好不容易信任的朋友竟然偷了自己的车,就连最后分开的时候连狗都不选择他,真是跟他当初吹嘘的时候大不相同,就连最后的结局都没提到他,可见是影片里最大的悲剧。

江河老师是一个稳重充满很多道理的知识面很广的人,老实本分,最终也有一个好的结果,小说成功改编电视剧成功最终和心爱的苏米走在了一起,可谓是最好的结果。儿时伙伴刘莹莹在片场做替身做临演,辛辛苦苦的从最底层做起,并有远大的理想志向,坦言下部片子会有对白,最终也有了好的结果,从最后的电视播放画面可以看出来是她。苏米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骗子,最终爱上了那个她骗的人,虽然中间有波折,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刘莹莹作为浩汉相识多年的笔友,却最终因为是异兄妹而不能在一起,中间的悲情插曲和她最后那句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让人浮想联翩,伤感连连,不能自已。旅行爱好者阿吕痛失爱妻,为了追赶自己的偶像卫星,一直骑行在路上,最终却骗走了浩汉的车子,让人大跌眼镜,可能他最终也不会有太满意的结局,因为自己的理想,追求,那颗卫星也坠落了。

故事中有悲有喜,有幽默有段子,但最终的结果我觉得是杯具的,这正应和了影片的名字,后会无期,应该是几个人不会再见面了,正如歌词所说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有人说故事结局江河老师是幸福的,可我却认为有可能故事的幸福结局仅仅是江河作品中《旅行者》中的美好幻想吧,因为他说过会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样的结局更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让每个人都能主宰这个故事的结局。

后会无期,不仅仅是几个幽默的段子,故事背后的心酸无奈悲情,旅行的意义,你们也看到了吗?

《后会无期》电影观后感4

难得昨日放假,当然今天也要放假,昨日我姐姐也有时间,而且家里有人照顾小孩,而且有小孩陪她小孩耍,我们去看了韩寒的后会无期。说实话,我现在很少去影院看2D的电影,都是在家坐等电视上可以看,影院的效果是看3D和IMA_的。不久之前看了韩寒转发的微博有几句歌词平凡之路,觉得还是不错,又看了同事说最近在听,我也听了,歌词和MV我都看了,真心觉得歌是很不错的,于是我决定这个电影我也去看看。

由于是周一,看电影的人相对而言就比较少,很快买到票,而且电影院到处都写道:因为最近后会无期太过火爆,所以ima_影厅也被占用播放后会无期,我真心觉得看的人多的电影应该也是不错的电影,但是结果与自己想的很不相符,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1、前半个小时基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现在想想是在渲染一些氛围,好笑的话语一点都不好笑。

2、在那个摩托车男出现之前的故事都有点奇奇怪怪,拍摄手法无法表示出本来的感觉,没得冲突,没得高潮,(有人说不要拿一般的电影来比较他韩寒的电影,这是他的风格)但是不是平淡的感觉,而是无聊的感觉,没得逻辑。

3、一直是在播放MV啊,起码5首不同的歌曲,然后就是他们在公路上,在仰望天空的画面,谁说小四的在播放ppt,这个电影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4、钟汉良这个故事还算是一个故事,其他的人物出现都是土不土洋不洋,还不如一条狗的出现安安静静让人喜欢。

5、好了前面都是说的缺点,还是有值得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温水煮青蛙,青蛙要跳出去,锅盖一下子盖住,这个还是不错的。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比我知道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我这一生更加印象深刻。

别说我刻薄,我花了钱,在不违法的情况之下说一些真心话总是可以的。

我姐说早知道去看小时代,还可以看看奢靡的画面,一个一直喜欢小时代的朋友在微信圈里对小时代3如此说:很久没有看过如此难看的电影了!看来小时代那是比后会无期更不能看的。

我在想,现在的电影都是怎么了?

我认为的是:

1、适合文字这种方式来表达的东西不一定适合电影这种视频的方式来呈现。

我回家老公问我后会无期讲的是什么故事?我告诉他之后,他说我觉得故事挺好的呀。是的,用语言和用文字来表达的时候是很好的,但是电影表达不出这种感觉,电影调动这种感官,但是还是比文字少了一些心灵的感触,这是不是现在时代所谓的见光死。

2、以赚钱为目的,观众被欺骗。

3、谁都不是能当导演的。

《后会无期》电影观后感5

不得不说韩寒团队的宣传手段十分高明,微博营销方式让这部作家转型做导演的处女作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不管喜欢与否,都务必承认,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要么80后要么90后多多少少都会听过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甚至早就有诸多人表示必须会去影院捧场,尽管也许比不上郭敬明强大的粉丝群体,但是作为一部未知质量如何就能够未上映先轰动的影片,实实在在的说明了韩寒作为80后领军人物对于青年一代强大的影响力。

韩寒不愧为一个合格的段子手,我想这个剧本乃至整个故事必定是他的原创,强烈的韩寒风格,独特的黑色幽默贯穿了整部电影,笑点着实太多,影院里欢声笑语不断,而且昨晚观影时我一向都在跟老妹交流,都认可这个电影跟他的上一部长篇《1988》简直如出一辙,一样的操蛋,但也一样的好看——三位女性主角基本都能在书中找到原型,无非是把一个男主人公拆成了书中的三个,因为旅途太漫长,而女性又太多,若只拿一个男主配三个美女,那会显得韩寒太过大男子主义甚至有些渣男,何况这三位女性主角都如同飘过蜻蜓点水般稍纵即逝,因此大部分时间这部电影还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男人戏,一个男人太寂寞,两个又太暧昧太过话痨,因此就搞成三个吧,三个男人也能够凑成一台戏么——

当年看《1988》就觉得这书写得好,画面感太强,我总能脑补出各种书中的情节场景,当时就期望这本书能够拍成电影,如今这部电影跟《1988》的相似程度极高,也算是满足了我的一个小留意愿吧——比如书中那个名叫娜娜的妓女,我心中的形象很明确,她不是王珞丹那样,她看起来更像是《苏州河》里周迅饰演的另一个灵性女孩——美美,那会儿的周迅真是美,浑身上下都是南方女子的狡黠和灵气,那时的她就应最适合演这个没读过多少书且总是有很多奇怪想法的绝妙女子,当然还因为娜娜和美美,这两个女孩都多少带了些迷人的风尘气息,一般的女演员未必拿捏得好这个程度,演的太过了难免让人觉得风骚而不可爱,但太端着像个大家闺秀似的又让人觉得不够勾人,选演员真是个麻烦事,好在有周迅,她恰好贴合了我对书中那个可爱坚强女孩的想象——

但是电影毕竟跟那本小说不同,韩寒也不想吃老本所以做出了许多改变,这是好事,没有改变哪有进步呢——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十分多,犀利程度比《1988》更甚,随便一句拿出来都能让许多段子老手汗颜,这就是作家的本事吧,不仅仅要写出合格的故事来吸引读者,偶尔还要爆出几个金句来唬唬人,眼球经济时代,你的作品太朴实了,哪还有人会扒开外头那层皮注重你的内涵呢故事情节不想多评价,其实没多少具体资料,看完记得的也是很多零碎的片段,很多分开的不能再聚到一齐的单个的人,仿佛都快忘了他们出发时以前交代过的任务,忘了这次旅途的好处,或者说,它本也就没有什么好处呢 就像韩寒说的,生活不需要心灵鸡汤,韩寒整部电影也在各种讽刺鸡汤。生活大概也就是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不问为什么,更不去追问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到底有什么好处,套用一句电影里的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管利弊——”

夜深了,我也该去睡了,早些休息吧,还有很多没有说的,明天之后写吧,谈谈对这部电影中各位演员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