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致命ID观后感1
“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童年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种重要性往往体现于对人格的影响,童年的经历与记忆会在人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并不是与心理医生的几次聊天就能将之抚平的创伤。
忘了是哪部电影里的小孩说的一句话“大人的记性永远是差的”。每个人小时候心灵上都会有一段深刻的记忆,或是关于与未知世界的接触,或是关于独一无二的幻觉,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印象慢慢变淡,被忽视,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彻底的从记忆里删去,所以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都被家长“有理由”的忽略,认为那是一种长大后会自觉改正的“错误想法”,因为他们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
胖子反复的说着他儿时编的这首诗,他说看到的那个“不在那的人”似乎象征着这种“错误想法”,而他希望他永远消失,也是一种主观上希望顺从正常的心理需求,然而他失败了。电影以对话录音和查询资料相结合的声画不对位镜头带我们入戏,在短短的几分钟交代了胖子犯罪的所有动因,但是妙在没有人会想到这是整部电影所要表现的母题。这些只言片语和交错的资料给观者留下的只是疑问和好奇。
医生问胖子对小时候有什么记忆,他笑了他愤怒的吼着让医生直接问他母亲的事。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心灵受到重创时,对他造成打击的事件会一直困扰着他,他会下意识的对此事件有敏感的反应,所以当医生只是问道他“童年”这一宽泛的概念时,胖子立刻产生了敏感的反应,他认为医生拐弯抹角的就是想知道关于他母亲的事,可见母亲对于他童年的影响十分巨大。于是医生顺藤摸瓜直接问胖子童年对于母亲的记忆,此时胖子的声音未入,但镜头直接迅速切换胖子母亲的档案资料“盗窃罪”“妨害风化罪”“违反假释条例”,接着胖子的声音一直重复的说着“我记得……我记得……我记得我母亲……是个失足妇女……”。“失足妇女”是胖子对于“儿时对母亲的记忆”这一问题的答案,他回答时情绪从咆哮的愤怒立刻转为安静的吞吐,可见他对于“母亲是失足妇女”这一事实印象深刻而又羞于承认。此时屏幕出现医生的脸和Identity的字幕出,也正暗示了“失足妇女”这一身份在电影中是突出和关键的。医生继续放录音,提问胖子“她都把你关在那多久”,画面继续为我们提供资料,多年前的报纸新闻标题“小男孩被遗弃在汽车旅店”。胖子回答“她去忙多久就关多久”,画面继续放大新闻标题“小男孩遭到遗弃及虐待”和照片进一步给观者加深胖子儿时痛苦经历的印象。接着,资料提供弗罗里达这个字眼,又出现儿童寄养中心,由此可见胖子经历了被母亲遗弃在汽车旅馆事件后就生活在这里。到此,电影把胖子儿时经历的所有资料都已提供给我们。而后是胖子成年后犯罪行为的资料,“山区谋杀案”“凶手麦肯瑞福被捕”的新闻标题加上被害人的惨死照片,让我们很难想象出胖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此时医生写下“人格分裂是邪恶的来源”这句话,给了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提示,胖子是多重人格。提问继续,胖子被问到是否记得自己酿造惨案的过程,他的回答却是“那天是我的生日”,“生日”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在下面的叙事中会有照应。在这其中穿插着“精神科医生参与辩护”“精神错乱辩护遭到驳回”“瑞福被求处死刑”的新闻标题,简单的几十秒就让观者了解了事件的发展经过,而整个电影开篇也只用了三分钟,简单、直接、有力。
电影致命ID观后感2
一开始还真以为凶手就是10个旅客中的一个,以为其中一个患有人格分裂障碍,杀了人都不知道。而且尸体会突然消失,旅客死得好离奇,似乎不是人为的,你以为凶手是天才或凶灵,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是看完整部片子,里面出现的所有人物(旅客还有旅馆老板等其他人)其实只是人格分裂的杀人犯的人格罢了,而这个一人接一人死亡的杀人游戏也只是杀人犯进行人格分裂的过程中幻想的故事罢了。
一个人格分裂的杀人犯在受刑之前接受一场审讯,当晚他意识中扮演的人格有:一对赌徒情侣、小孩、小孩的妈咪和小孩的继父、女明星、罪犯、警察、司机(曾经在洛杉矶当警察,正义、果敢、有责任心、帅气,这个人格是审讯当晚主要饰演的人格)、失足妇女,旅馆老板A(真正的旅馆老板被杀害冰藏在雪柜),共十个人格。这些人格被杀人犯分裂为因为暴风雨而逼迫留在motel的十个落难旅客。小孩的妈咪因为车祸,在到达旅馆之前就已经严重受伤,失血过多,甚至休克。他们一个一个被离奇杀害,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人格逐渐消失。法官被成功说服,认为杀人犯的有害人格已经消失,剩下来的是善良的人格,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宣判杀人犯缓刑。但是,当我们都以为真的是这样的时候,我们以为的最后只剩下一个的分裂的善良的人格(失足妇女)被杀害。被谁杀害?原来我们都遗忘了一个小孩,就是片中妈咪因被撞以致最后死亡,继父因保护小孩而被撞的那个不显眼很少说话的小孩。这正好印证了杀人犯自己就是因为童年阴影而人格变态,分裂,杀人。
另外,我想到一点,电影用一个不起眼不爱说话的小男孩作为最后被发现的杀害所有大人的残忍凶手,大概就是看中了观众的心理弱点,谁都以为小孩子手无寸铁,根本无可能成功地毫无破绽地杀死了那么多人,我们在猜想凶手的时候一直忽略了这个小男孩,其实,也可以联想到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
当一个小孩受到重大打击,他的心灵会严重受创,童年经历和回忆会给小孩心灵烙上印记,对日后的人格造成很大影响。片中杀人犯回忆起小时候,录音说到妈咪是失足妇女,犯过盗窃罪(所以后来的由他人格分裂出来的旅馆老板A便偷钱偷东西是个赌徒),这个杀人犯小时候被妈咪虐待,被困车中,遗弃在汽车旅馆,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电影故事发生在汽车旅馆、被分裂出的旅馆老板A的角色是个赌徒,又偷钱,而且那么讨厌失足妇女的原因吧。
片中,精神科医生说到,"分裂人格是邪恶的来源",我认为表明精神科医生特别眷顾精神方面有障碍的人,认为是他们的内在人格犯罪,而不是肉体犯罪。我们从患者的日记中获知,其日记笔迹、语调、观点明显不同,是多重人格的观点,暂时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他们。他们精神错乱,不知道自己犯的罪,故法院不能让患有精神障碍的杀人犯被判死刑。
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人格分裂的人也有清醒的时候,当他们被"召唤"回来,他们能够与人正常对话,有正常的思维,而不是活在自己分裂的人格当中。但是被照镜子时,他们也会有不认识自己的脸的时候。转换人格似乎会令人头痛,而影片主角就当精神科医生是一个专门治疗--头痛的医生。
最后,我对电影的最后一句对白特别深刻:"失足妇女没有第二次机会。"然后一锤敲下去。可见他对妈咪的恨是有多深刻啊。小孩子还是要好好爱啊,否则以后心理变态了就酿成悲剧了,咦,毛骨悚然。
电影致命ID观后感3
《致命ID》这部影片的确不错引人思考,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对该影片的解析,但总觉得差强人意,至少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麦肯(胖子)受到虐待,为什么会产生十个人格,例如《搏击俱乐部》一个现实中缺少的人格取代了他本来的人格,主人公有了满足感不就行了?再说一般人产生俩仨很难的,他为什么会产生十个?第二,为什么会杀人,这样问看起来有点2,但精神病也有自己的逻辑,例如《禁闭岛》的男主角虽然整部片子都在犯2,但最后还是有他的逻辑在里面。
问题先说这么多,先看看片名,ID指的是本我,致命ID实际是指致命本我,我刚开始看片名,我以为题材是黑客大战。本我是指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所以,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本我就是那个孩子,与之对应的自我是指协调机制分别是那十个人,当这个孩子受到虐待时,本我时刻想报复社会以及施虐方,但因为是孩子没有力量(或者是超我的存在,超我指良心,一切道德规范),自我为了保护自身思想心灵,便生成了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大家还记得医生提到的诗吗?这首诗片头片中片尾各出现了一次,当我走上楼梯(人格掌控肉体时),我见到一个不在那儿的人(只有肉体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可以上班了),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他/我希望他永远离开。(我希望永远掌控肉体,不让本我再受到伤害)。看到这首诗,就不难感受到小男孩所受到的痛苦了吧,为了逃避虐待,小男孩幻化出许多人,产生出的人格都觉得要保护小男孩,所以宁愿自己受虐待。在小男孩幻想出的人格中,他们进行不同的生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十个人,我刚开始是觉得也许一个人受到虐待也接受不了,十个人轮流,那么每个人承受的就会小很多,后来觉得不对啊,麦肯还有点自闭症,根本不会察觉到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只是偶尔才会有个人格出来几分钟。我查看了一下自我防御机制,也许这十个人分别代表十种防御机制的一种,我粗浅认为代表如下:否认(情侣女)、压抑(孩子父)、合理化(孩子母)、移置(情侣男)、投射(囚犯甲、乙)、反向形成(失足妇女)、过度代偿(司机)、抵消(店老板)、升华、认同(明星)。网上有些分析说是这十个人代表麦肯的十种性格,这也有道理,但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产生性格或好或坏做什么用呢?防御机制倒可以帮助小男孩躲避矛盾,创造暂时的心理安宁。
本片心理医生有个错误,认为其中一个分裂人格是杀人凶手,因此利用药物消灭其他人格,让好人格占据麦肯的身体,但自我因虐待产生出的人格与本我抗争显然力不存心“人的欲望不可能被毁灭,毁灭即死亡”所谓哀大莫过心死,此时的超我,就是最后的一点良心和道德规范也会因为被消灭而退缩,自我的防御机制本来就是为超我和本我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但当全部都被毁灭的时候,本我肯定占上风,男孩本片中就说了一句话“失足妇女没有第二次机会”。也就是他对母亲的恨已经到达了无法容忍的态度,为什么最后一个杀失足妇女,也许是超我(司机)的保护吧。
电影致命ID观后感4
这是最近下的几部片子里,唯一一部让我觉得值得写一写的。
看开头,以为是《蝴蝶效应》般的精神分析,嗯,有点意思。之后看下,情节又拐到了杀戮追逐和推理阿嘉莎,气氛紧张,环环相扣,悬念迭出,应接不暇,嗯,那么能够继续。再往下看,情节开始错乱,时空穿插似的记述越来越令人迷惑,真相愈发暧昧却又呼之欲出。当某一个貌似科学的结论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信服时,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其中的关键——谁才是幕后真凶?
记得许多年前,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双面伊人》,那是一部以第三人视角来描述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片子。还记得大概一年前,有一部叫《捕梦网》的片子直接以真人形式来表现思维世界,一个人在自己头脑的大宅里东躲西藏,另一个人占领了他的部分意识后继续在里面追逐想杀掉他全部的意识以彻底霸占他的身体。与这两部片子做类比,《致命ID》从构思到表现手法上,更显精致。同样是描述人格分裂症,那里的患者分裂出的是十个人格,而最为令人叫绝的是,电影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却是难度更大的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的结合。在表现意识的追逐和杀戮上,患者的几种人格有时相互憎恶,有时相互怀疑,有时又相互理解和保护,这就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那个代表着暴戾和杀戮的人格到底是哪一个?这一点上,即使看完了整部电影,也不见得能完全说得清楚。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人性上都有许多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我们把它们称为共性。同时,每个人的人性上又都有某种能够主导其行为,让他人对其性格做出决定的强势特质。就如跋扈自私的女演员,粗鄙无知的罪犯,胆大心细狡猾阴沉的假警察等。
而在这部片子里,比较重要的几个代表性的人格则是爱德华,妓女,受伤的母亲,深爱母亲的父亲还有店主。很明显,爱德华是患者几种人格中时常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个,他勇敢善良宽容机警又不失正直,做过很多人儿时英雄梦的理想职业——警察,然后又从事着很多成年男人不算高远但却普遍的梦想的职业——好莱坞女演员的司机。他能够作为患者梦想的集合式的人物,同时也是医生所期望的在人格的自我剔除中保留的人物。很可惜,他最后也没能幸存,如果医生明白躲在背后的真相,就不会阻止这个人格在杀戮中逃走了。母亲的形象从一开始就受了重伤,奄奄一息,这也是自小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患者心理阴影的体现,他心中的母亲的形象,一向是残缺的,所以母亲在他脑中的信息也就一向是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父亲也是一样,他就应是没有见过父亲的,但在他的脑海中,一向会编织起一个深爱母亲深爱家人的父亲,他因母亲的伤而手足无措时,是不是患者一向在努力说服着自己,父亲的遗弃也只是因为对突然而至的孩子的无所适从呢?不得而知。模糊的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不出意料地以死亡告终。而被患者从真实生活中的母亲的形象上割裂出的母亲更真实的代表则是那个退休的妓女,这就是为什么妓女的代表生死顺序的门牌被定为了1
——最后一个,这也是为什么,患者最后宁愿放下了最为理智和健康的一个人格——爱德华而留下了她的原因。他的潜意识中,对母亲的爱与恨,鄙夷与渴望都是纵横交织的。()从小就在汽车旅馆里等母亲接客,最后甚至被遗弃在了汽车旅馆里,旅馆老板的形象在患者心中又是怎样的呢?很显然,他必须是像所有的老板一样,贪财而多少有那么一点好色的,但他对妓女又极端歧视,由此也可多少感觉出,患者小时候和母亲在汽车旅馆里受的待遇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板并不是真的老板,不只如此,他还对尸体有某种怪癖。不知为什么,看到那个部分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希区柯克的《惊魂计》,同样是人格分裂,同样是“恋尸+恋母”,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不一样,但多少会让人对人格分裂这个精神上的问题产生一些联想,仅仅是巧合吗?我看未必。那么,那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某种变态人格的代表的假老板可不能够理解为患者整体上变态人格的一个徽征呢?
整部影片贯彻了“观众永远是最后一个明白结局的”这一悬念片的基本宗旨。在影片的最后,当人们最后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真正的元凶才露出了脸来。伤得越深,伤口藏得便越隐密,儿时受到的影响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当联系回电影前面的情节和细节时,便不难发现,这些人格们所谓的相互保护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而他,便是这个局的枢钮,或者说,这个阵的阵角。他永远跟着人们闪躲,与其说是在躲避追杀,不如说是在躲避着自我意识的被发现,他每逃过一次意识的自省,便多一个人格的消失。人性,总是难逃自私的本性,即使对于一个意识混乱的精神病患者也是如此,他所保护的所有,或者说,所有的他所保护的,但是只是他的本我和与本我的关系最亲近的一个他我。但儿时的伤痕毕竟太深,最后一个他我不消失,本我仍然难以得到安宁,正如他的那最后一句丧钟般的谚语——“一日为娼,终生为妓”。在本我的意识中,这是自身一切杯具的根源和灵魂分化的起点,虽然是最想保护的一个他我,但同时也是最想根除的一个,正应了那句话“我有多爱你,就有多恨你”。代表变态灵魂的他我,代表暴戾残忍的他我,代表不可企及的温情的他我,当这些他我在一次次自省中被一个个根除后,这最后一个他我的消失是否能够换来已经
被几个他我所同化了的本我真正的灵魂的安静,这是个问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他我真的消失了吗?人格的存在不似生命的存在,它产生了,就会一向存在着,只有沉睡,没有消失,就像活火山一样。片中提到了整合人格,意即人格的合一,那么片子的结尾,当本我第一次以执刀者的面目出现时,那些一闪即过的倒述,是否正是暗示了那些由本我分裂而出的,又先后消失的他我已经一个个地回归到本我的意识之中了呢?这仍是个问题。
对于这部基于精神分析基础上的片子我只能理解至此,无论理解得对与错,至少观看此片所经历的不断猜谜与思考,让我乐在其中。这就够了。
电影致命ID观后感5
《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电影。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motel剧情部分写照着一个分裂人格内心的世界。
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诗的资料暗示母亲是为妓女,种种迹象证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一场暴风雨,穿插式的叙事方式,暗示着某种分裂、紧张、无逻辑的想象,是导演赋予分裂人格的间接诠释。分裂人格者正进行的实验剧场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没有逻辑似的时间与空间,气氛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诊断出拥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样,那是因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实的人。这不经意相聚的十个主角实际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
影片一开始一大段对人格分裂症病情描述、对罪犯童年母亲是妓女的交代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分析学家认为人格分裂者会有三种病态的倾向:其一是恋母情结,其二是恋尸性格,其三是自我迷恋。因母亲身为妓女,将他关在汽车旅馆的记忆,于是幻想出一个汽车旅馆的场景,一个巴黎的妓女,十分厌恶妓女的假旅馆老板。恋尸性格的隐喻出此刻那看似诡异的钥匙不停伴随尸体,其它分裂出来的人格有些代表懦弱、有些意味自尊心强、有些是劣根性、有的则是理性般的自我反省潜力。他有时回想起母亲,偶尔爱恋着他,用警探的人格说着“我没去过巴黎”试图勾引着母亲,却被拒绝;有时她决定置母亲死地,便故意让她遭到横祸;片中警察说自己有时会失去意识,大概就是转换成光头胖子的另一个人格去了;而他在弥留之际说的“我一向都在想你”可能就是恋母情节的体现吧;“婊子没有第二次机会”,随着罪犯那阴冷的笑容凸现,那种不寒而栗恰如其分让观众再度回味那个杀人场地,与其说这位人格分裂症的罪犯依靠幻想在进行自我摧毁,不如说他真正想处理掉的正是妓女母亲这一主角!许多的剧情都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层面形象化,一但我们一一审视,便能体验许多的暗示与隐喻。
现实中,他蕴藏十个分裂的人格,每当换了眼神、换了面容,也就无法认识另一个自己。他的心理医师试图治疗他,引导他自我知觉并自行整合人格。于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场景中挣扎、净化过多的人格,以讨伐罪恶般一一杀之。剧中每死了一个人就少了一种人格。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就是光头胖子的最终人格。所有的凶杀案都在光头胖子脑中进行,而凶杀案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剩余的人格。医生是期望他能保留住最好的人格把坏的去除掉,没想到最后剩下的人格却是真正邪恶的人格,把试图治疗他的心理医生给杀了。
在充满人格分裂的幻想场域,如惊悚片般的剧情正上演,不间断离奇的谋杀,直让人错以为是场骇人的杀戮。一旦我们领悟剧情但是象征着心理状态,便可了解许多剧情的转折,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其实是最深刻描绘内心交战的过程。真正让这部电影跳出条条框框,带来一场骗局的正是尸体消失的一段情节,巧妙的暗示了这场骗局但是是多重人格并发症的病人所幻想出来的一切。人的思考总是无逻辑地跳跃,尤以分裂人格者,或许他不停的想要逃离锁链,但他走了一圈却回到了MOTEL被捕,他的理性战胜了某个自己。如此我们了解到《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层面的电影。
结局颇值得一提,孩童最后以不可思议的魔鬼形象出现,让整部片更充满了多元阅读的可能。首先,孩童的人格杀害象征母亲的妓女是基于童年的记忆,一种永远挥不去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另外一种解读,孩童的人格无法铲除,代表着犯人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根除自己分裂人格中最坏的劣根性。当然,你也能够解读成自始至终犯人便如导演狡猾的手法一般,不停隐瞒他的意图,让我们看不见那个凶手是谁,误以为一切迷团都已经解开,导演的功力实在不凡。
广东高考排名155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吉林高考排名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
辽宁高考排名402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悲伤难过的一句话简单表达心情
中秋节朋友圈优美文案心情说说
小学家访工作心得600字
电影叶问4观后感
电影叶问4观后感
爱国的电影观后感600字
电影萤火虫之墓观后感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
感动中国盛典观后感700字范文
考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湖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山东高考排名2781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242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641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广东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72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505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41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30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青海高考排名15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165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山东建筑大学要多少分安徽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南高考排名1434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00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95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9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嘉应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26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鬼当家电影观后感700字五篇
战狼2的观后感700字五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700字作文参考五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700字范文五篇
骆驼祥子影片观后感700五篇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爱国题材电影观后感1000字
革命先烈电影观后感500字六篇
有关于观看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
电影长征观后感作文800字
电影追梦赤子心观后感
孔子电影观后感大全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观后感感悟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观后感范文
孔子电影观后感400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