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观后感500字作文

孙小飞老师

战争观后感作篇1

20_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因为如今的一切都是烈士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把国家发展的更加壮大,他们才能在土里安心啊!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每当响起这首《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中游击队员扒火车,炸桥梁的镜头便一一都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日子,重温着那一幕幕不朽的热血传奇。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是八年抗战胜利的真实写照。在整部电影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游击队员炸毁敌人命脉桥梁的镜头。这次任务直接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命运,决定着微山湖上百姓的性命。冒着敌人的重重防御,我们的游击队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让两路火车对撞,最终取得胜利,顺利将桥梁炸毁,敌人终于投降了!成功的背后,总会有许多牺牲。鲁汉的死去,林忠的牺牲,刘洪的险些丧命。为了国家人民,这些英雄不惜流血牺牲。场景相当壮观,格外荡气回肠。

不仅男子汉可歌可泣,被日本鬼子严刑拷打但却不落一滴泪的方林嫂,一个女流之辈,性格却刚烈无比,也是值得大家敬重的侠女。这也是影片中的亮点。 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国抗战八年,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是不愿做奴隶的,只要全民族大团结,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八年抗战,中国胜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然而我们的民族精神没有因战争结束而被淡忘,中国人民依然记住那笔财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足以证明这一切,黄继光为世界和平,毅然决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千千万万英雄们在战斗中牺牲,那种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永垂不朽。

法西斯是对全人类的威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斗争,也是挽救人类危亡、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后来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抗战提供了不同方式的支援,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也是对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有力支持。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曾经浸满了烈士鲜血的壮丽山河啊,那数不清的英魂的主人们啊,生活在幸福的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感谢你们的恩情!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把中华民族的脊梁挺直了,摒弃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屈战求和的丑陋嘴脸,傲然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凭敌人软硬兼施,你们就是不为所动,哪怕眼前是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还是寒光闪闪的锋利匕首。因为你们深知一个有着过硬民族脊梁的人,是耻于出卖自己的人格而苟活的,所以你们从容不迫地选择死亡,祈求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并用自己的鲜血为这饱经沧桑而今惨遭蹂躏的神圣大地作最后一次祭奠。正由于被你们这种“死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的献身精神感染,才会有在你们倒下的地方马上涌现新的抗战力量的可喜局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高中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享受着幸福生活,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为祖国富强做出贡献,有必要用双手为中华民族撑起一片蓝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自己培养成才,这是我们为国家争光迈出的第一步。历史在向前,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所鉴定的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经过无数屈辱与奋战的中国仍然将民族精神留在这个时代中,奋发图强,中国必须强大,中国将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无畏地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而这个理想,需要我们去实现。中国民族的无畏精神,仁道主义精神永不谢幕。

战争观后感作篇2

刚开始接触这部影片时, 我原以为这是一部动画片给小孩子看的 那种。

的确,我想对了,但不是动画片。它之所以给我们看,是因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懂得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他所敲醒的是我们 这一群孩子懵懂的心灵。 战争离我们很近, 或许就在离我们最近的地 方。 平淡的背景音乐烘托出一股孩子般的十足气儿, 不愧是导演克里 斯托夫· 巴拉蒂把我们带入一个二战末年时的两个村庄里的战斗, 朗 维村和伟恒村。 都是两个小村子却有着不同的坏男孩风格, 那就是他 们口中的纽扣战争。 里面有个大男孩学习很不好, 既不是城里女孩的菜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俩, 唯独是那优秀的天生领导能力和果敢使之 让一个城里的女孩爱上了他。 不像村里村长家的孩子, 既不合群有没 有敢于与那对手交手, 懦弱的则像一只逃窜无比的老鼠, 只会依靠父亲, 到头来什么也不是。 而大男孩的那个有血劲的行为在那个战火焚烧的年代是被推崇的, 并没有死读书, 而是怀着一股战略家和勇士的 心态去捍卫村庄, 让人猜也能猜到他是可以为国效力, 成为国家的强 健有力的臂膀,所以大男孩很值得青睐。

学业在这里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在国家沦陷时, 你学到的 什么, 到底是去为谁, 为哪个国家服务还不知道呢?迷惘与无主时候, 还是男儿的血性最亮眼。 同样的他也会想: “法国为什么会轻易被德国占领?难道不是法 国的男人不像男人,上了战场也只会乱窜。”他有时候也会沉默思考 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不对的,我应该怎么做。就连最心仪的女孩送 给他的书他都不一定看, 老在那里晃荡, 脑袋里去装的是那打胜战的 战略和爱国情操。 片中有一段让我十分着迷。 就是大男孩大声呵斥着闯进家门时与 父亲争吵后,深夜惊醒时又发现自己的父亲的爱国行动,深受感动。 第二天竟主动向父亲道歉,也让那父亲搞不懂这还是不是他的孩子 了。 要想革命,要想战争,只有勇,只有狠,只有斗是不够的。项羽 只能做个霸王,做不成放眼江山、胸怀百姓的君王。战争不是这么想 当然的,法国人的抗德片与我们的手撕日本鬼子,有得一拼,都含有 自我高抬的成份。 好在这是有内容的少年时光, 值得回忆的可爱时光。

好在男孩们还在成长,还会回头重视学业,与女孩平行,象女孩一样 珍惜亲情,尊重父母,尊重伙伴,有德有谋,更好地奔向自己的理想 和事业。

战争观后感作篇3

前不久,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对岸的战争》,现在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感触至深。

剧中尤为动人一幕是影片的结局:父亲为救孩子,义无反顾地举起一把枪冲向敌人,最终牺牲。每次回忆至此,我都不禁眼泛泪光,陷入沉思:如果我是那个孩子,遇到了危险情况时,又有谁会为我举起一把枪呢?想必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为了我们,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我的父母也很爱我,虽然他们的爱不像电影中表现得那样轰轰烈烈,但他们的爱却悄悄融入于那些平凡小事中。我开心时,他们与我交流,共同分享喜悦;我难过时,他们陪伴在我身边,为我分担忧愁;我劳累时,他们会倒上一杯热牛奶,或是递上一盘新鲜的水果;我遇到困难时。他们在身边默默支持着我,给我鼓励,给我信心。平日里一个微小的动作,普通的问候,甚至是几句严厉的批评,都无一不包含着他们对我深切的爱。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从我们一出生,父母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第一次学会走路,说话时,他们心中的那份兴奋;我们躺在病床上时,他们心中那份焦急;我们做了错事时,他们心中那份愤怒与无奈,都化作了绵绵的爱意,流淌入我们心中,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即使你调皮捣蛋,生性顽劣,常常遭受父母的斥责,但在那一声声训斥声之后,却是声声爱怜,他们不会因此终止对你的爱。

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对我们的爱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如果你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但只要你在父母身边,你就不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永不停息的爱。

记住:当你身临困境时,父母为你正举起一把枪。【第1篇】和平与战争读后感

战争观后感作篇4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曾经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停止。

战争观后感作篇5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战争观后感作篇6

我很想谈谈那位性格深沉而坚毅的安德烈公爵,这位时常默默不语,时常又冷言冷语,深沉而坚毅的男人,与皮埃尔的宽厚善良形成巨大反差。但两个人却是至交好友,两人都愿望做对民众和国家有意义的事。区别在于皮埃尔希望做得好,但是效果不佳。安德烈从没说过希望,但是却在切切实实地解放着农奴。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位光彩夺目、散发人格魅力的安德烈公爵却突然间地死掉了。他死于战争时期的伤口感染,这个意外事故让我们这些拥有发达医学的现代人感到十分地不能理解。

我也很想谈谈那位性格随和善良的皮埃尔伯爵。他是位宽厚善良、乐于施舍、不修边幅的好人。我们看到了他婚姻的曲折,看到了他在内心深处的思考,看到了他贯穿始终对周围人和事的细微地观察。作者把他写得如此重要,让我一度认为这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我也很想谈谈那些几乎一闪而过的人物。杰尼索夫,骠骑兵军官,尼古拉的好友兼青年时期的榜样。是个意气风发的人物。冲动地向朋友的妹妹求婚,同样,又冲动地带领自己的士兵(为了不至于挨饿)抢夺军需官的粮食。于是,因为抢夺粮食这个原因他消失了,他在半途中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他可能入狱,也可能在医院中死掉。于是我们为他的命运感到十分不平,这绝不应该是这为平民英雄应有的命运。然而造化弄人,在抵抗拿破仑入侵的前夕,俄军总司令的府邸,又出现了这位英姿飒爽的军人的身影。

严厉的、正派的阿莫罗西莫娃,快乐、热闹的罗斯托夫伯爵一家人,克制内敛、温柔贤淑的玛丽亚公爵小姐,这些都给我们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然而,我决不能忘记谈一下库图佐夫,这位指挥俄军抗击侵略者,一度败退于拿破仑的俄军总司令。他始终如一地认为看似失利的鲍罗金诺会战是促成敌人灭亡的胜利的会战,而并非像其他的当事人,仅仅因为俄军的撤退和古都莫斯科的被放弃就断定这是一场失败的会战。事实证明,法军在僵持几个月后莫名其妙地撤退了,随后又近似疯狂地溃败了,老将军库图佐夫终于如愿地,让“急于回家”的法国人不得不在严寒中“吃马肉”去了。

读到文章的最后,越发地感受到库图佐夫的人格魅力。他少有激动的一面(除了在战前激动地要侵略者去“吃马肉”这一段),大多数都是一种疲倦和接受的状态。他不参与谈话,也不发表意见,任何激昂煽情的言论在他面前都没有表现的余地。他不置可否,很少发表评论;但是他贯穿始终的言行,体现的是一个强大的坚韧的人格力量。

有时候自己受到别人误解和攻击的时候,想想书中的库图佐夫,便会觉得眼前的一切不过滑稽可笑。于是便能淡然处之。--因为真正实在的东西,不是那些表演,而是我们的作为;决定事态发展的东西,不是我们的意愿,而是事情本来就是那样。--这样的性格与命运,正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

战争观后感作篇7

前不久,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对岸的战争》,现在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感触至深。

剧中尤为动人一幕是影片的结局:父亲为救孩子,义无反顾地举起一把枪冲向敌人,最终牺牲。每次回忆至此,我都不禁眼泛泪光,陷入沉思:如果我是那个孩子,遇到了危险情况时,又有谁会为我举起一把枪呢?想必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为了我们,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我的父母也很爱我,虽然他们的爱不像电影中表现得那样轰轰烈烈,但他们的爱却悄悄融入于那些平凡小事中。我开心时,他们与我交流,共同分享喜悦;我难过时,他们陪伴在我身边,为我分担忧愁;我劳累时,他们会倒上一杯热牛奶,或是递上一盘新鲜的水果;我遇到困难时。他们在身边默默支持着我,给我鼓励,给我信心。平日里一个微小的动作,普通的问候,甚至是几句严厉的批评,都无一不包含着他们对我深切的爱。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从我们一出生,父母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第一次学会走路,说话时,他们心中的那份兴奋;我们躺在病床上时,他们心中那份焦急;我们做了错事时,他们心中那份愤怒与无奈,都化作了绵绵的爱意,流淌入我们心中,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即使你调皮捣蛋,生性顽劣,常常遭受父母的斥责,但在那一声声训斥声之后,却是声声爱怜,他们不会因此终止对你的爱。

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对我们的爱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如果你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但只要你在父母身边,你就不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永不停息的爱。

记住:当你身临困境时,父母为你正举起一把枪。

战争观后感作篇8

刚开始接触这部影片时, 我原以为这是一部动画片给小孩子看的 那种。

的确,我想对了,但不是动画片。它之所以给我们看,是因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懂得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他所敲醒的是我们 这一群孩子懵懂的心灵。 战争离我们很近, 或许就在离我们最近的.地 方。 平淡的背景音乐烘托出一股孩子般的十足气儿, 不愧是导演克里 斯托夫· 巴拉蒂把我们带入一个二战末年时的两个村庄里的战斗, 朗 维村和伟恒村。 都是两个小村子却有着不同的坏男孩风格, 那就是他 们口中的纽扣战争。 里面有个大男孩学习很不好, 既不是城里女孩的菜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俩, 唯独是那优秀的天生领导能力和果敢使之 让一个城里的女孩爱上了他。 不像村里村长家的孩子, 既不合群有没 有敢于与那对手交手, 懦弱的则像一只逃窜无比的老鼠, 只会依靠父亲, 到头来什么也不是。 而大男孩的那个有血劲的行为在那个战火焚烧的年代是被推崇的, 并没有死读书, 而是怀着一股战略家和勇士的 心态去捍卫村庄, 让人猜也能猜到他是可以为国效力, 成为国家的强 健有力的臂膀,所以大男孩很值得青睐。

学业在这里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在国家沦陷时, 你学到的 什么, 到底是去为谁, 为哪个国家服务还不知道呢?迷惘与无主时候, 还是男儿的血性最亮眼。 同样的他也会想: “法国为什么会轻易被德国占领?难道不是法 国的男人不像男人,上了战场也只会乱窜。”他有时候也会沉默思考 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不对的,我应该怎么做。就连最心仪的女孩送 给他的书他都不一定看, 老在那里晃荡, 脑袋里去装的是那打胜战的 战略和爱国情操。 片中有一段让我十分着迷。 就是大男孩大声呵斥着闯进家门时与 父亲争吵后,深夜惊醒时又发现自己的父亲的爱国行动,深受感动。 第二天竟主动向父亲道歉,也让那父亲搞不懂这还是不是他的孩子 了。 要想革命,要想战争,只有勇,只有狠,只有斗是不够的。项羽 只能做个霸王,做不成放眼江山、胸怀百姓的君王。战争不是这么想 当然的,法国人的抗德片与我们的手撕日本鬼子,有得一拼,都含有 自我高抬的成份。 好在这是有内容的少年时光, 值得回忆的可爱时光。

好在男孩们还在成长,还会回头重视学业,与女孩平行,象女孩一样 珍惜亲情,尊重父母,尊重伙伴,有德有谋,更好地奔向自己的理想 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