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大夫电影观后感650

孙小飞老师

白求恩电影观后感1

真正了解白求恩,还是最近加强党性学习,满怀着对白求恩无限敬仰的心情,我抓紧一切时间、珍惜一切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文献去熟知白求恩、解读白求恩。一个伟大的、可敬的、动人的、丰满的白求恩大夫的形象穿越历史的硝烟,慢慢地在我的眼前展现出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医学专家、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他还是一个发明家,一个散文家,一个热爱艺术、富有情趣的人,一个忠贞的爱人!

1890 年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里,他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自幼勤奋好学,受其祖父的影响,从8 岁开始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后来考入多伦多医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为了支付大学的学费,他做过侍者、消防队员、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报名去法国战场当过担架员,还参加过英国海军。1929 年年轻的他就荣任了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医院的外科主任,几年后,他已成为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他先后改进过12 种医疗手术器械,包括肋骨剥离器在内的许多医疗器械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他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治愈了自己所患的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在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场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流动医疗车,它可以储备为500 个人进行包扎和做100 个手术所需的药品和器械。

凭着白求恩的天赋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他完全可以过着充裕富足的生活,但是,他追求真理、为了世界和平,决然的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路。于是,他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到达武汉后,他首先拒绝了国民政府的优越待遇,执意要到最艰苦的延安工作,后来他又要求到抗日前沿晋察冀军区,在那里,他谢绝了毛泽东主席和聂荣臻司令员为他提供的每月100 元的生活津贴,在当时战士们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聂司令员每月也仅有五元钱生活津贴的艰苦岁月,100 元的确是一笔非常丰厚的馈赠。白求恩坚持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衣服,并且喜欢大家喊他“八路”,他曾认真的说过:“我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不应该有特殊享受,假如我要想吃的好、穿的好,我就留在加拿大,不来中国了”。这就是白求恩的精神世界!

白求恩电影观后感2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仿佛看到了,白求恩大夫在简陋的前沿阵地救护所里,救治着几百名、几千名的八路军战士和民兵。夜以继日的抢救伤员成了他的职业习惯,最长的一次他连续工作了69 个小时,为115 名伤员做了手术,在他日夜辛劳、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不顾大家的再三劝阻,仍坚持为一位大腿骨折的伤员献了300 毫升鲜血,每当伤员需要输血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是O 型血,我来输”。白求恩拼命的在战地工作,就是在左手中指感染以后,还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伤员,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给聂荣臻司令员的告别信中这样写道:“在中国的最后两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我有时也感到孤单,但我却在最亲爱的同志们中间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在奔波于中国抗日战场、救死扶伤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白求恩总是在每天长达18 个小时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坚持写战地医疗手记。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勉强能挣扎着坐起来的时候,白求恩仍洋溢着情感和灵性,挥笔记录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人体多么优美,器官多么精巧完善! 他们的运动精确无误,非常驯服,非常自豪和强壮。当人被撕碎的时候,它们一下变得非常可怕。生命的小火焰一点点地弱下去,最后闪烁一下,终于完全熄灭,就像蜡烛一样燃尽,无声地、轻轻地。它对剿灭生命的人进行了抗争,但最终又屈服了。它呼叫过,但还是沉默了。”

白求恩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同样是感人至深。当白求恩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时,他的妻子弗朗西斯要求陪伴在他身边,但白求恩坚决要求同妻子离婚,并把她送回了苏格兰。因为这种病在当时还是一种不治之症,他决定接受这不可避免的死亡,而不想因此拖累弗朗西斯。离婚后,他们一直有书信往来,甚至是在中国战地恶劣的条件下,他仍坚持给弗朗西斯写信。白求恩在遗嘱中所提的惟一要求,就是希望给其前妻弗朗西斯·佩尼一些经济补偿,他写道:“对于她,我始终是应该负责任的。”

白求恩电影观后感3

白求恩是加拿大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放弃安逸的生活,不远万里地率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抗日前线,以其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满腔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白求恩大夫不幸以身殉职后,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白求恩的精神就是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畏的拼搏精神。他对人民充满深厚的爱,对工作充满极大的热忱,白求恩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曾激励一代人无私无畏地投身艰苦桌绝的革命斗争,在我们满怀豪情地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白求恩的精神仍是鼓舞我们敬业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的征途上,涌现出了孔繁森、杨东海、骆武才等一大批新时期的英雄楷模,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白求恩精神的延续,看到了白求恩精神的发杨光大。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有一些人经不住考验,抵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错位,淡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成了时代的落伍者。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仍然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归根到底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有不同的世界观,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价值观。党的大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白求恩电影观后感4

一个加拿大医生,一心一意的为了中国人民。在手术台上,他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把伤员救活。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中国的客人,我应该像所有中国人一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奋斗,为人民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诺尔曼·白求恩的名字,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是十分熟悉的。作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的伟大精神在我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然而,许多人对他的了解,大多限于他生命最后二年在晋察冀边区所展现的华彩篇章,而对他的整个人生历程缺乏全面的知晓。

,“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为了救死扶伤,他宵食旰衣,付出自已的全部精力;他又殚精竭虑,不断创新,致力提高医疗水平。早在美国治疗肺病时,他就发明了肋骨剪等医疗器械,有效地提高了肺病治疗效果。可是,他发现,外科技术的进步,并没有阻挡肺结核病人的增多,原来,“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穷人没办法享受到医疗进步的成果。他觉得,社会要改变医疗制度,把医疗直接送到人民当中去。他为此思索探索。1935年,他作为加拿大医学界代表到苏联参加国际生理学大会,见到那里的“社会化的医疗制度”,有效地减少了肺病发生率,他认为这就是一种人人能够得到平等医疗机会的制度,并由此倾向共产主义。他回加拿大后,公布了他的新的政治信仰,不久加入了共产党。此后他到西班牙和中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都是在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理念与共产党员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政治信仰交相辉映下进行的,因而才能表现得那么“极端负责”和“极端热忱”。白求恩是一位最富人性的杰出医生,也是一位拥有政治信仰的伟大战士。

《纪念白求恩》一文简单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白求恩电影观后感5

当我学习了毛泽东写的那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才知道白求恩是一个非常伟大高尚的人,我们要学习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品质。

白求恩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是极端的热忱,对技术又是精益求精,白求恩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出了他对人民对同志都是无微不至。

他不像有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像现在的社会,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见到过像白求恩这样的大好人。

就拿我班的同学来和他相比的话,我班像白求恩这样的人真是寥寥无几,我班的每个同学都是为了自己过的好就可以了,根本不会去管别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都是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我们的老师常常教我们要助人为乐,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忙,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我读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在想,我们根本就不能和白求恩相比。

我们学习了这篇《纪念白求恩》时,有很多同学都要学习白求恩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种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这种高尚的品质。

白求恩五十多岁了,他还为人民为同志做了这么多的事,白求恩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技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像白求恩这种高尚的人格,纯粹的品质,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大家还要学习白求恩那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