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的观后感正面意义范文

孙小飞老师

芳华观后感1

看得出来,《芳华》是有情怀的,是导演和编剧对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的一次致敬,拍得既美又实在,是近些年来青春怀旧类题材电影的佼佼者。

电影里塑造得最好的人物是刘峰,他比活在我们80后记忆中的雷锋更立体可感——因为他也会情不自禁地抱紧自己喜欢的女孩,并且有一个凄惨的结局。

我从不怀疑雷锋这个人物存在的真实性,他真的影响了很多人,我们的父辈中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活雷锋,他们那一代人特别有信仰有操守。但操守归操守,生活归生活。

我们国家向来是不乏惩恶扬善的声音的,我小时候看冯梦龙的“三言”,满纸的善恶报应,因果循环,甚至有此生善恶来生报应,以及人力不逮,神灵代为报应的,看得人如六月天喝冰汽水,畅快淋漓!后来看《唐传奇》、《聊斋志异》,也仍没有摆脱善恶报应的框架。古代作家在文字虚构的世界里做了一回上帝,把一出又一出的人间悲剧消解于无形之中。

幸好,严歌苓不愿做上帝,她冷酷无情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雷锋”(刘峰)的一生。

将“善良”这一德行歌颂到极致,真的好吗?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但是水也会生气,会酿成洪涝灾害,会冲垮堤坝,会卷走房屋,会淹死生命。水,从来就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它有的是性格和脾气。

而刘峰呢!他为所有人服务,不带私心杂念,他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我能理解他做的很多好事:吃饺子皮、抓猪、给战友大包小包带东西、做何小萍的舞伴以及给战友做沙发。但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主动放弃上大学,把机会让给别人。组织上照顾他,是因为他人好,更是因为他在抗洪抢险中腰受了伤,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补偿。然而他放弃了,多么不可思议啊!他一下子由人升级为神,因为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一把抱住了漂亮女孩林丁丁,不仅林丁丁接受不了——神怎么能有男女之情?而且撞破这件事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也接受不了——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有人腐蚀活雷锋,而不是刘峰喜欢林丁丁。刘峰无意中把自己神化了,一旦登上神坛,就只能接受大家的崇拜和仰视,便不能拥有普通人的欲望和生活。就连何小萍,也不敢跟刘峰表白爱情,她自觉凡夫俗子,配不上神。

《芳华》里到处是爱情的萌动,林丁丁不是小白兔,而是老司机。有男战友喂她吃橘子罐头,趁机亲了一下脸,也没见她拒绝。郝淑雯说,吴干事和张医生都抱过林丁丁,林也不曾惊慌失措过。她只是无法想象,刘峰也会有七情六欲,其他人也无法想象,刘峰有七情六欲。

所以刘峰被诬告、被打倒、被放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人可以犯错,神却不可以,一旦犯了,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就像地震发生了,人们可以纷纷逃命,但教师不可以先于学生撤退,医生不能先于病人撤退,军人不能先于群众撤退,这就是道德包袱。刘峰一贯的善良使得自己背了一身的道德包袱,最后,连前程和爱情都没有了。

我觉得刘峰是个悲剧,但不是时代的悲剧,也不是林丁丁的诬告,是他把自己当成了太阳,光热无穷,一味奉献,他以平凡的肉身承担起了神的使命。在严歌苓的小说里,刘峰的下场更为悲惨,连开追悼会都要赶时间,好给下一个腾场子。

所以,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芳华观后感2

“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美的印象。

一部电影,一个时代,无数人的青春年华,影片从“活雷锋”刘峰带着乡下来的女文艺兵何小萍进入文工团开始讲起,由此引开了大时代背景下的一幕幕悲欢离合,顺着电影情节代入,发现本片泪点颇多

泪点一:何小萍被误解撒谎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了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生存,所以看到大家群起而攻之时,不免对于弱者产生同情之心.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弱者呢?

泪点二:何小萍得知父亲死后的表现,并没有像预想的歇斯底里,而是表现的极其压抑和内敛,反而是这种压抑更让人心里产生对主人公命途多舛的悲哀

泪点三:刘峰被自己一直深爱着的的林丁丁陷害发配到伐木连之时,曾经被他帮助过的人一个也没有来送他,唯独最被人瞧不起的何小萍来看他,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这一段体现出人性的善良,皆有墙倒众人推的演绎,表达出了冯导对于人性之恶的完美诠释

泪点四:战争中,被烧的面目全非的的17岁小兵在临终前对何小萍说:为了当兵自己隐瞒了年龄,实际自己是要小一点的,还问小萍有没有对象,在还没有得到答案的时候去突然被炸落的房顶压塌,作为同龄人的我们,看到生命如此脆弱,不禁泪洒眼眶.,而此时的影院里已经依稀听到有抽泣的声音

泪点五:刘峰幸存,小萍成疯,再次医院见面之时,看到主人公最后没有死于战火之中却被自己人摧残了心智变成疯子的时候,呵呵,这恐怕就是天大的笑话吧,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泪点六:文工团解散慰问小萍所在医院演出,被逼疯的小萍听到舞蹈伴奏音乐是突然站起身来走到草地上随歌起舞,那一刻,很美很动人!

泪点七:文工团解散,战友们抱团痛哭,女二号萧穗子得知在即闺蜜已经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就悄悄把塞给心上人的情书拿回来并且撕碎洒向空中的时候,相信那一刻,撕碎的不只是一封信,还有穗子那一颗柔软的心吧

泪点八:电影结尾,刘峰和小萍相依在长椅上,最终走到一起,让人终于眼眶一热

原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芳华落尽,真爱归来

芳华观后感3

在看这部影片以前,我对《芳华》的印象只来自于他人的推荐,只知这似乎是一个讲舞蹈的片子,据说十分好看。但在看完了以后,我觉得它虽确实精彩,却太过于压抑、沉重。这种压抑和沉重来源于对美好的幻想破灭后过于残酷的现实。

作为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刘峰和何小萍是其中悲剧色彩最浓厚的两个人物,虽有一个算是美好的结局,却也掩盖不了他们身心遭受过的创伤,那伤痕是永久的,只是在时间的流逝下被渐渐淡忘了。

刘峰是一个“活雪锋”般的人物,善良的他一直为文工团干着别人所不愿干的事,却被他喜欢多年的女孩——林丁丁当作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因而对于他的喜欢感到幻灭、惊惧甚至恶心,还说他耍流氓,导致他被下放。但由我看来,他是其中生活气息最浓的人物,他因善良做了那些脏活,比起文工团内只知排练,谈天说地的人要有烟火气许多,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只不过是他太过正直,而让人沉得他与情情爱爱搭不上边而已,而那是他怕影响林丁丁而压抑自己情感的结果。再后来他为救他人失去了右手,在海口干活时被联防局讹了,他一位残疾战士却遭受到这样的对待,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又有多少呢?

何小萍则是一个为人所鄙视的角色,从一开始便被文工团的人说是身上有味,直到她离开文工团。她为了给多年未见的父亲拍一张自己穿军装的照片,她就拿了别人的军装,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后立刻还了回去,也许是自卑让她不敢开口向别作s借,却被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女子说她偷东西,其实事情不大,却被她们搞得令她无比难堪。而“假胸事件”却让她又一次更加难堪,她可能只是因为买不起那种内衣,而自己做了一个,便被认为她是想做成假胸,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这是多大的屈辱。而刘峰的走,更是成为她对文工团彻底寒心的导火线,让她认清了现实,不再幻想,不再奢望。因而她逃避演出,被政委误解,退了她。那时她的笑是解脱、是黯然,也是不舍。她在成为战地护士后立功,却因此疯了,在去看文工团表演时,她的手随着音乐摆动,走出场地,在一片草地上翩翩起舞,她的脸上漾着笑,安静而又快乐。在最后她所奢求也不过是唯一对她好的刘峰的一个拥抱,令人心酸。

而阶层不同的现实也令萧穗子的恋情以失败而告终,同为高干子弟的陈灿和郝淑雯好上了。郝淑雯和陈灿未表露身份时一直让人以为自己厌恶他,其实她内心也许是喜欢,只是碍于自己的骄傲让她不愿与比她低一层的人恋爱,而陈灿也凭借身份在后来成为富豪。

现实是如此残酷,将青春的幻想撕扯得支离破碎,几乎每个人都变了,但总有一两个人固守着他们的善良,走到最后,那便是刘峰和何小萍。无论他们遭受了多少苦难,他们却依然坚持着本真的自我,未曾改变。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代人的芳华,残酷的现实,芳华终有一天会凋零,美好的青春终有一天会逝去,天真的幻想终有一天会打破,而唯有善良不变,能抵住现实的洪流也唯有一颗善良而坚韧的心。

芳华观后感4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后,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善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芳华观后感5

翻开素雅的书面,找了个清闲的时间,静静地端详它——一本借词达意的书。它包含的情感细腻繁碎,或喜或忧,或大起大落使人嗟叹,或表达平平淡淡才是真。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你在我生命的出现,是对我的救赎。

曾经他是那个敢指天为誓的人。“山无棱,天地合,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如果你忘记了,他愿意再说一次。我为他们喜,世界之大,会有人把世间最纯粹感情勇敢献出,托之性命,寄之真情;我替它们悲,当鱼玄机失去了李亿,被温庭筠婉拒,陈韪的背叛令一代女娇做了囚奴——她的心死了,因妒挞死了绿翘,印证了她的一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新郎”;我为题目叹,“知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我惊叹于她们的狠厉决然;“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羡艳于他们的纯粹认真。

我心疼他们的断肠之思,更辛酸与于她们的可遇不可得。人生应能如初见,执子手与子老,白首不相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酒杯里能蹦出友谊来。

众人皆知孟浩然与李白的知“酒”之交,对着皇帝的谕旨敢耍酒疯的李白竟说出了“高山仰止”的敬语——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的“断指柔肠”只为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恋恋不舍地望着孟浩然离去的背影,怅然又无奈;王昌龄对辛渐纯粹美好令人心生艳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含蓄又深沉地阐述了好友不在时自己一片炽心无处安放的黯然。

我为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豁达欣慰,前路漫长,友人啊,留步吧;我更为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黯然,想到“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自嘲和心酸。

天底下的朋友,怕的不是离别,是离别之后再不能的遇见。天若有情,不应留恨,应让相思相寄,随风直到夜郎西。

曹操忧虑地高唱着“青青子衿,深远;苏子瞻嗟叹着“千古风流人物”,他叹的何止是江山更迭,不过是一场惊涛惊动了他的情怀,他幻想着功业与朝廷的美梦;张若虚对月沉思,凝望着浩瀚夜空咏诵了一曲人生高度的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以江为砚,流水为墨,写他,对宇宙之思。

坐下来吧,随意看一曲香词侬语,品其中淡景浓情。从小学机械地背着唐诗三百首,懵懂之中似乎也有所感悟;长大之后翻开了诗经,却内心毫无波澜麻木无知。收视创新的“中国诗词大会”被高度追捧的背后,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文化的缺失——若无缺失,何来“回归”一说,何来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