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1
首先通过两堂哲学导论课的欣赏,我们看完了《苏菲的世界》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可以说让我对哲学世界的喜爱又平添一分,在电影中我伴随苏菲一起畅游西方历史和哲学长河,仿佛和这写伟大的哲学家一起探讨哲学,思考人生一般。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苏菲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一位在外的少校为他的女儿写的小说里面的,是以少校的女儿为原型的,但是苏菲却有着自己的思想,苏菲和她的导师,首先来到古希腊的巴尔干半岛,来到雅典法庭审判苏格拉底的现场,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我和苏菲都认识了苏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广场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别人讨论关于时间存在的形势和她存在的意义这之类的哲学问题。还有他的学生伯拉图是怎样构想乌托邦和唯心主义理论。知道了中世纪初的伟大哲学家史诺宾沙是怎样将哲学和_义以及《圣经》新约和旧约中所有观点结合起来的。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祁克果、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都一一呈现出来。
当那位哲学老师讲到中世纪的末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那位神秘的哲学老师终于露面了。他穿着一身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衣服,带着苏菲穿梭时空,来到了16世纪的欧洲。因为接下来,苏菲要了解历史上最精彩、最伟大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
苏菲在16世纪的巴黎遇到了来此讲学的莎士比亚、达芬奇,哥白尼,米开朗基罗,歌德,莫扎特,笛卡尔等哲学家。那个时期,随着地理大发现把人类所认识的疆域大大扩大,人们开始认识到上帝是不存在的。于是大批的学者开始回到唯物主义认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腊的文明。因此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牛顿、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未知的东西。特别是人类了解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开始怀疑教会的权威。这时,人类重新审视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类对自己又重新树立了自信,那个时期,整个欧洲都沉醉在科学和探索精神中。
接下来是18世纪开始,欧洲的黄金时期。君主封建制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新问题也出现了,但解决问题的哲学家也出现了:马克思创建了他的共产主义哲学。他客观的审视着、评价着资本主义。他的理论影响了欧洲的东方——第一个*国家苏联建立起来了。这对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正如欧洲的历史一样,人类和世界都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世界随着人类进步,人类也随着世界而改变。文明从无到有到发达,这是一段重要而又曲折的旅程。我发现,我已经开始用另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去认识所发生的一切。我的哲学课也会和苏菲一样,会继续下去,在生活中,在思维、人类和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继续下去。
但是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了根深一步的体会,我们不防采用像《盗梦空间》里梦境的层次一样来定义世界,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本书的作者乔斯坦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是否有第四层我们暂且放一个“?”。因为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站在唯心主义的角度来说的话,世界都是以你的意识而存在的,电影中讲到,人们呢并非真正的存在,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而已。
电影中每个场景,每个故事都包含了相当深刻的含义,每个场景都是耐人寻味的。
例如在电影中苏菲去到河边的小屋的路上,有小红帽,三个剑客,普诺曹,等等人物的出现,因为这些人物都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面的,在某些时刻他们就会显现出来。
又例如,苏菲的妈妈,在学习拉丁文的时候苏菲问她为什么学,她却不能回答,生活中的很多情况其实也是这样的,就是你做一件事情,但是却不知道深沉次里,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2
《苏菲的世界》,这不是一部好懂的著作,因此在课下我又找出了完整版的电影,跟着苏菲进行了三个小时的旅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完全不敢说参透了其中的深意,只是在电影结尾狂欢的时候,我似乎也确实有了一种内心快乐和欣慰的感觉。我想哪怕是能领悟到一丁点电影传达出的东西也好,这次旅行也满载了意义。
哲学,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现的词;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哲学家是一群不谙世事胡思乱想危言耸听的人,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然而这部电影完全地改变了我的想法,它提出了一个命题:是思想的发展引领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欧洲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每一次社会形态的变化都源自于人类思想的变化,有丰富的哲学研究来做理论支撑。可以说,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没有哲学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生存。
苏菲是个幸运的旅行者,她可以在习惯了当今现实的生活之后,重新思考那些古代哲学家们一直孜孜以求的问题。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在现在看来莫名其妙,人们会用很多生理学、天文学的知识来回答。然而在这些知识出现之前,这些问题就是哲学家们用自己的一生来思考的东西。没有他们的思考,就不会有科学的探索,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提问比回答更重要。
苏菲也是个称职的旅行者。她勇敢,什么都不怕,这正是一位研究哲学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这部电影也让我对哲学家们产生了钦佩之情。他们有信仰,追求真理,誓死捍卫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引导人们如何思考,而民众们如何思考又直接影响到他们如何生活,直接影响到统治者的权威。由于和当局统治者们的思想相悖,大多数哲学家们的一生都过得很辛苦。然而强大的内心力量让他们不畏强权,勇敢地说话。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在他们看来,真理可以永恒。我想,一个人的信仰或者价值观真的可以影响他的一切。只有善于思考、内心强大的人才更能经得起现实的锤炼,经得起磨难,经得起诱惑。这种品质对一个人尚且如此重要,更何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在这次旅行中,我有幸跟随苏菲目睹了几位哲学大师的风采。一位出色的哲学家往往在别的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有可能是一位科学家,像哥白尼;艺术家,像米开朗基罗;文人,像歌德卢梭;亦或是革命领袖,像马克思列宁。因为思想,他们成为了可以影响民众、改变世界的人。思想,是一切的源泉,我想这样说并不过分。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一唯心主义的经典论断我们说不清它的对错好坏,然而思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电影中也提到了中国的哲学,提到了'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故事,我才知道我们的'老庄哲学'在世界上也有不小的影响。什么样的思想养育什么样的人,想想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秉性,还果然是这个道理。
而如今社会呢?在现实洪流中辗转沉浮的人们还思考吗?我们还有一群坚守信仰不畏权威的哲学家吗?以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我们似乎把一切都看做理所当然,地球上有的东西几乎都可以用已有的知识解释了。那么像'我爸是李刚'这样的案例又该怎么解释呢?是'人人生来平等'?还是'对立统一'?还是'福祸相依'?
物质与精神,已经相距太远了。物质跑得太快,已经忘了最初是在哲学家们强大的思想理论指导之下,才有了蒸汽机,有了火车和电话;社会进步得太猛,以至于我们这些大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都还以为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死去。当一个国家没有了那些能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的人们,当经济增长成为大家追求的一切,当真话和真理越来越少,社会又会怎么样呢?
所以我说《苏菲的世界》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它让我看到了哲学的魅力,让我会去想一些以前不会去想的东西。在影片的结尾,苏菲说:'我们比他们要长寿。他们只是人类,而我们是思想,永垂不朽。'看到他们欢乐地相聚,我也感到很开心。不管哲学家们如何死去,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追求的真理,确实永恒。
我想我们应该有所启示。人活着就是为了死去吗?我们只能是历史的一个匆匆过客吗?应该是要有信仰地留下些什么吧。
虽然我依然不能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但至少这部电影让我能写出以上这些东西,这也是好的收获吧。
背上背包去旅行,不在于景,不在于人,不在于事,而在于这些景、人、事带给我们的,可以装进脑袋和心里,丰富精神生活的东西,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3
由于形势政策教育的关系,我有幸看了《苏菲的世界》这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在此分享下我对《苏菲的世界》的浅层解读。
哲学,难懂的词汇,但是导演却把它拍的充满悬疑,奇妙,有趣。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叫克纳格少校写的一篇关于哲学的小说,是作为他女儿希尔德.马勒.纳克15岁的生日礼物。镜头转到苏菲和她闺中密友左瑞的聊天,是关于人与动植物本质区别和对外太空有什么的遐想的谈话。苏菲是一个对许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并且爱思考的一个女孩子,起初看影片的时候会认为所有一切好似科幻片是苏菲的想象,只是这种想象太过真实因此连苏菲自己也陷入这种不可思议的想象之中。但是这不是想象,却是少校笔下奇异的画面,有许多场景是引人深思的,越看到后面,谜团逐个解开!
带着和15岁的苏菲一样的疑问,我认真的观看了经典的哲学电影《苏菲的世界》。你是谁?相信大家的不二回答都会像苏菲的妈妈那样:“你是苏菲,我是_,苏菲的妈妈……”但大家是否想过,苏菲这个名字,她可以叫,你可以叫,我们大家都可以,这仅是大家的一个代号。现在请认真的回答我,不要用名字来敷衍,你是谁?相信大家不再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了吧!
那么大家再来思考,世界从何而来?从大爆炸到宇宙形成再到太阳再到地球最后到人类形成,又有谁看见这世界如何出现形成?我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一直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在这部电影中,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
Part one:苏菲的家。苏菲收到哲学家诺克斯莫名的来信,第一封:你是谁?第二封:世界从哪里来?第三封: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些奇怪的问题引起苏菲的思考。
Part two:教室。苏菲没有写作文,但是一直强调句法的杰克伯逊老师却说苏菲写了一篇对世界来源的神话故事,苏菲每念一句画面就随着出现雷电狂风。会是苏菲在梦游状态写的作文吗?不是,是少校安排的情节。第二次与老师的谈话时苏菲在思考中世纪的托马斯奎尔德.海德格——伟大的音乐家,把人的神性融入宗教音乐。老师感到这小女孩知道许多历史,对她刮目。第三次谈话是关于女性自由的问题,苏菲知道的史实比老师知道的还多,老师感到他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和挑衅,非常不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尽管你对任何人多么友好,只要你的地位、权威受到威胁,那又另当别论了。
Part three:哲学家诺克斯给苏菲寄来了一个影碟,苏菲半夜偷偷看碟,却是随着诺克斯到雅典游了一番,苏格拉底在雅典人民大会堂上为自己辩护(他强调爱思考的人比别人聪明),人们害怕苏的思想太过前卫而毒害了年青一代,最后判他死刑。尽管苏那从容优雅的谈吐,人们依然不能理解他,一种不被世人理解的共鸣油然而生。在监狱里明明可以逃跑,但苏选择了为哲学而死,他说他做错了,但我不明白他错哪了。柏拉图将继承苏的思想,他著名的影子理论——洞穴之微笑:事物的本质是永恒的想法。比如洞穴人在墙上看到影子却从来不问是什么创造出影子,他们只满足与虚伪的影子(这句话不明白)。他们不敢发现真理,逃避真理。我认为真理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一般的人不轻易看见本质,只有那些爱思考的人能发现真理,真理就像藏在洞穴中对着我们微笑但我们不知道。
Part four:诺克斯让苏菲去看艺术,艺术家和哲学家是兄弟,两者都认为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形态,艺术家在普通的大理石中雕刻挖掘大理石的本质,艺术家把他对生活或对哲学的理解化成有形的形态,使雕塑栩栩如生。两者都是追求虚无的东西。本质之所以为本质,就是它能以不同形式表现,就如哲学家诺克斯,在影片中一下是雕塑家,一下是送信的狗,虽然这也是少校的“杰作”但这承认了这一点。而苏菲参悟到,人与动物也是事物的不同形态表现,但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思想。
Part five:苏菲来到树林里的小木屋——那是诺克斯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连接少校写的小说与现实的连接地。屋瓦有一只“咩”叫的羊,我认为是宗教(羔羊是耶稣的象征)与哲学的联系的象征体,也与苏菲在作文里写道:“三只山羊拉着车从天而降,于是雷电就产生了…”有关。还有那个小红帽男孩,总是躲在密林里瞪着大眼睛望着苏菲,那纯洁的眼神,是象征着真理吗?因为真理总是藏起来的啊…后来才知这也是少校笔下的人物之一……(汗!)苏菲在木屋里发现了希尔德(这个长得和她一模一样的女孩)的照片和十字架。苏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着镜子问:“你是谁?”苏菲看到镜子里的另一个自己,用手伸过去发现竟然可以穿进镜子里面……
(回到家后苏菲哭了,探寻真理的过程可能会让人走火入魔,苏菲为什么会哭泣?)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4
这本书早早的就出现在小学的推荐书单里,可以说是一本哲学的启蒙读物,书中所写的奇妙之旅也紧紧扣动着心弦,我跟随文字打开了思维的新篇章。近些天把1999年上映的埃里克导演的同名改编电影看了一遍,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故事是由一封信开始发生的,14岁少女苏菲在一天放学后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上面只写了三个字“你是谁?”,在确认不是小伙伴的恶作剧之后,苏菲陷入思考,在找到寄信人艾伯特的路上她遇到许多令她感到奇怪的事,不得不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当终于见到艾伯特后,他带领苏菲进行了一场哲学历史的遨游,从启蒙运动的苏格拉底开始,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直到现在,哲学思潮风起云涌,苏菲可以与各历史人物对话,不断思考不断质疑,开启了哲学思维的大门。后来苏菲才明白,其实她的存在世界都是一位上校编造的,这本书是上校送给她女儿希尔德的生日礼物,而希尔德与苏菲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校是以希尔德为原型写的这部小说。故事结尾,苏菲走向了终点但也因为哲学思考走向了永恒,而苏菲也意味着智慧,不可泯灭的 。
三个小时的电影里用了大量篇幅去介绍了欧洲哲学的发展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神殿供哲学家思考和讨论辩论,那个时候起就有人在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当时最出众的哲学人物苏格拉底说“我的死对于雅典的损失比对于我自己的损失还要大”,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坚持捍卫思想的自由,他相信思想自由是至高无上的,他的一生都在为思考深度问题而活着。这给了苏菲极大的震撼,好奇心与求知欲驱使她不断深入了解与她对话的那个世界,柏拉图,莎士比亚,培根,卢梭,康德,弗洛伊德……一场欧洲思想家的大论坛。
苏菲与她的闺蜜解释和她一起打开哲学大门,“好酷哦”是她们对于哲学的一致感慨,小女孩的世界里因为有了疑惑开始对世界产生兴趣。
苏菲是抱有探寻世界的向往的,当她提出“我们存在吗?”这一问题上,一个虚构人物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存在,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当客体如主体一般有了自己的思想,异次元空间被打通,希尔德与苏菲意味着现实的我们和理想的我们,我们从未谋面但我们却是一体。她的故事都是被上校安排设定好的,只是作者笔下一个虚构人物,很多事情都自然而然地被发生。而她开始追寻自己命运的深刻思考,那我们不觉得自己可悲吗,这一时代,还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苏菲又何尝不是曾经我们每一个人,记得儿时看这本书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苏菲,也开始了“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思考,甚至还把这句话写在了家里的墙壁上,年幼时的我们对自己从何而来的问题都很在意,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未对很多事物产生一个较全面的认知,我们常问父母这个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而他们很多时候也不知道如何解答,自此,这些疑问就遗留在我们的心里悄悄埋下种子。我记得很清楚,当父母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人为什么能活着?为什么我们存在于一个星球上?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的时候,我总在想,既然父母都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他们长这么大是为了什么。小时候的我对着“银河外有什么,宇宙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想到感觉脑子要爆炸,经常关起门来躺在床上想一个半天。而如今我也长成了大人,若不是看了这部电影,我已经很久不想这些问题了,难道“大人”意味着对本源不抱有好奇心,不会在意本质,只知道目的而不知道原由?我汗颜,原来我也成为了这样的“大人”,像苏菲问母亲“我是谁或者你是谁”,母亲只是回答“你是苏菲,我是苏菲的母亲”,那么,苏菲是什么,我是什么,你又是什么呢。
如今我们是否失去了自我意识,是否只是个被社会剥夺去了自我反思的空壳,是否被麻痹已经拒绝了和世界的本质沟通,是否因为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这样做,是否成为了别人眼中要求的我自己,而不是我自己,我们也活在了别人构建的小说中。有人说,哲学家就是思考别人想不到的问题,但我觉得,问题就与我们息息相关,就展现在生活的每一个面而只是你没去在意。当今时代不如之前那个世纪思考的哲人多,是因为我们懂得多了,还是我们思考的少了,这样的存在,是被谁允许着,只是为了生产出适应社会要求的人吗。虽说历史在发展,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在逐渐清晰起来,我们还发明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但想一想,那些是不是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人物创造的,我们大多数只是扮演着消费者和历史推动者。当我们死去,世界会留下些什么呢,是以一种什么存在方式呢。
这部电影是由书籍改编过来,而书中又编造了一个作家的小说世界,展现了一个意识流世界。正如梦中梦一样,或许想到最后会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实,这些看似形而上学的问题,实则是对真实自我的反思和质疑。电影中提到笛卡尔的“灵魂和身体”这一概念,也许我们不知道这其中的联系,艾伯特说,灵魂相当于软件而身体是硬件,灵魂是有思想的,苏菲就开始思考起她有无有自己的思想。康德说,“我们永远不知道物体的真实属性,我们只能看透事物的表象”, 这在现在看来可能被认为是一个不可知论的代表,而对于苏菲来说又引发了很多思考,她又说,“也许我们并不存在,只是历史的过客”。
而在结尾处苏菲从她的世界来到希尔德的世界,她遗憾地问那位哲学导师艾伯特“我们不可能有交集了么?”少校给出了解答:“某一处可能存在着苏菲和艾伯特,我们除了是哲学的框架外什么都不是,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不能享受乐趣。喝吧,吃吧,尽情享乐。”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解答,我们思考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思考出什么答案,重点是我们一定要有思考的过程。我们去这就是电影告诉我们的:无论我们是否存在或者是以一种什么方式存在,思考就是一种永垂不朽的存在形式。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5
正处于转型期的我,辞去原先稳定的公务员职位已有8个月左右,之前花了大概两个3个月尝试了新的工作,前两天刚刚和全家去南京,宣城,湖州随性的自驾了一圈回来,再倒回到此刻,我正在豆瓣上写关于《苏菲的世界》的影评,而我还没有看完。
翻看书架上的《苏菲的世界》,很厚,看不下去,就找来找电影来看在看到电影大约2个小时后,才明白苏菲和里面的角色是虚构的,不过虚构的又如何呢?又能说,什么不是虚构的呢,哲学的很多命题都是大脑里虚构和想象出来的。《苏菲的世界》这个作品是虚构的,不过在现实世界的名气远远高于真实的作者的名气。庄周梦蝶,真实和虚幻,真的很难界定。苏菲甚至要逃避上校的控制,而苏菲和上校又都是作者的虚构创作,这一切有点像个俄罗斯套娃。事实上,这种嵌套解构做了两层之后,基本上就很难识别和逃出来了。读者代入的是主角,而主角只是另一个角色下的皮影虚构,而另一个角色又是另一个角色的虚构。不过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元素都是哲学议题,所以,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解梦角度来看,看似光怪陆离,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分形结构。
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识别出整体。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从事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解构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也在想创作某种文学作品。这种设计很有趣,其实就是骗过了自己,才能骗过读者,才能骗过更多的人。我曾经有过关于武侠小说的构想,总觉得,武侠的主人公是极度幼稚和好运的人,不过,我更希望更多的把重点放在过程的练习上而不是结果上。这种练习是有意义的,任何事情的尝试和练习都是有意义的。昨天阴差阳错抱了一个狗回来,长的其实挺可爱。在照看的过程中,我总是试图建立某种规则来更好的处理这个事情,而事实上,我有时并不知道养狗需要考虑哪些要素。
主观想象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别。主观想象也许有很多的动力,不过并没有明确的结果掌控力。实际操作会在现实的具体情境约束下,这大概是虚构和真实最大的区别吧。苏菲的最后结局,是苏菲获得了永生,真实的作者死去,虚构的作者消亡淡出。而主角苏菲承载了最大的荣光,得到了永生。只要有人阅读,她就一直存在。犹如那美丽的歌剧,让人陶醉沉迷。
山西高考排名322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55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吉林高考排名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
初中匆匆读后感有例子400字五篇
中国教师法学习心得
抗击疫情武汉加油句子
暑假我的读书心得600字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范文
姜子牙影评作文800字
看变形金刚观后感作文五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
感动中国盛典观后感700字范文
辽宁高考排名402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湖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山东高考排名2781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242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641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广东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72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505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41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30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青海高考排名15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165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山东建筑大学要多少分安徽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南高考排名1434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00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95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9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嘉应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鬼当家电影观后感700字五篇
战狼2的观后感700字五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700字作文参考五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700字范文五篇
骆驼祥子影片观后感700五篇
姜子牙电影观后感精选五篇
他们已不再变老电影观后感精选五篇
安全第一课第三季观后感500字六篇
榜样4观后感精选500字范文五篇
攀登者观后有感500字五篇范文
红岩观后感心得体会
变形金刚4电影观后感100字10篇
变形金刚4观后感100字10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100字参考范文
作业展评观后感100字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