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10篇

莉落老师

“天宫课堂”第二课准时开讲。身在中国空间站的3位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采取天地对话方式,为广大青少年展开了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一起来看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欢迎查阅!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1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一系列炫酷又好玩的实验。

不仅好玩,这些实验背后,藏着不少干货,来听专家们怎么解读——

太空“冰雪”实验

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在空间站上用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

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空间站里的无水醋酸钠实验。这种实验在太空做和在地面做有什么不同?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魏红祥解释,区别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重力的环境,在空间站是微重力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它的结晶状况跟地面上差别还是挺大的。” 魏红祥说。

其次就是容器的影响。空间站里的太空“冰雪”实验是没有容器的,是一个圆球状的,在这种情况下结晶是可以往外发展的;如果在容器里面,由于容器的限制,它只能往内结晶。

“在咱们空间站里面就有无容器的材料柜,其实容器对材料的生长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在材料生长的过程中,容器的形状、表面的结晶度、表面的粗糙度,对晶格结构、缺陷、纯度等都有很大影响。” 魏红祥说。

液桥演示实验

在天宫课堂的液桥演示实验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在两个塑料板之间搭起一座“桥”。

“太空授课的液桥实验非常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授课老师李晓彤说,在地面上没有办法做出像天宫课堂上这么大的液桥。

没错,空间站上的液桥实验,跟地面上的液桥实验也有不同之处。

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解释说,空间站上的液桥实验是完全的表面张力的表现,而地面上的液桥实验是引入了电介质极化新机制,现象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其实原理并不相同。

“流体在现代生活当中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表面张力的实验,给大家更多关注和探讨流体的机会,对流体多一些理解。要知道,解释流体的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至今还是世界六大未解数学难题之一。”陈征说。

“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际属于流体物理的一个新兴学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康琦介绍,在空间站上做液桥实验就是微重力流体研究范畴,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布局了十几个实验柜,其中两个实验柜专门聚焦微重力流体科学。

太空抛物实验

这次的天宫课堂上,北京奥运会顶流“冰墩墩”也高调亮相。它在空间站上被航天员抛出后,并没有像在地面上那样做曲线运动,而是水平飞出去了。

这个不难理解,毕竟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物体几乎不受重力影响嘛。不过,这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要拿到空间站上去做呢?

“平抛运动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常见,它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道理。”天宫课堂地面总课堂授课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张健说。

张健介绍,平抛运动指的是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将物体以水平初速度抛出后,它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不妨来做这样的思想实验:如果我们在高山上做平抛实验,把物体抛出,它将落向地面;如果将物体抛出的速度变大,它将会落向更远的地方。那么,如果抛出的速度足够大,它有没有可能不落回地面,而成为环绕地球的一颗卫星呢?

“这个想法最早是由牛顿提出的,所以我们也把这个实验叫作牛顿的‘高山大炮实验’。” 张健介绍,利用中学物理知识就可以把这个“足够大”的速度计算出来:大约8000米/秒。

“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在轨运行的所有卫星当中最大的环绕速度。我们的空间站运行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张健说。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2

听说神舟十三号已经回来了,今天还给我们来了一场现场直播。

在直播中,给我们讲了许多科学原理。比如把一个瓶子里接满水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乒乓球放进去,用一根吸管把它往进扎,扎进去乒乓球不但没有弹射出来,反而在里面固定住了,非常神奇。然后又把那个装满水的瓶子没有盖盖子,不但没有洒下去,反而一滴水也不漏地飘着。

还有就是用一个放大镜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挤水袋往上挤水,挤上去的水不但没有洒下来,反而在上面凝固住了好像住在了上面。就这样变成一个大大的水晶球。然后还把上面弄了一个圆圈,圆圈上就可以看见两个宇航员,一个正的,一个反着的,很是神奇。

看完这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和祖国的强大,所以我也要好好学习,这样就能为祖国做贡献。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3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看完之后,我对此深有感悟。

还记得以前吗,地球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宇宙中安家,而在今天,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

在节目开始前,我的心中就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文明?他们的等级如何?于是,我带着这些问题观看了这场直播。

直播开始不一会儿,各地区的人开启了提问问题的环节,每个人都问出一个不同的问题,宇航员们一一为他们解答,我感叹道:我们中国人的实力如此的强大,如果在以前,中国人可能不知道外太空究竟是怎样的,但回到现在,我们的宇航员可以对答如流,可以看出,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飞快,已经超越了许多国家,我为我生在中国 感到骄傲!

最让我感触的还是宇航员在薄膜里注入水时的场景,当一切完成之后,她说了一句:你看,这不就是我们的地球吗。我忽然心一震,想起,宇航员们去外太空是没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的,他们也许是活着回来,也有可能殉职在外太空,我感叹他们的勇气,他们是为了国家,他们是伟大的人民!

最后,我的问题也没有被解决,但是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总会有一名向他们这样伟大的人,来揭露这些未知的真想!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4

盼望着,期待着,《天宫课堂》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节目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

长大后我想当一位人民教师,因为现在同学们的作业太多了,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因为作业默默哭泣。都说人有三苦:读书、赶马、磨豆腐。现在读书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后我要让我们班的同学做到真正的“减负”,让祖国的花朵笑得更灿烂。

春天,我要带他们出去春游、赏花、玩游戏。夏天,我们一起坐在树下聊天、谈心。秋天,我们一起去看树叶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学们,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加油,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5

2021年12月2日,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6

今天我们老师在大屏幕上给我们放了太空课堂,太空可真神奇啊!宇航员老师们首先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拿一个圆圆的圆框,把水袋里的水慢慢一滴一滴的挤到水框里,令人惊奇的是,水框里的水竟然没有撒出去,这可真神奇呀!宇航员老师们为了见证水框里的水到底会不会撒出去就又往水框里滴了几滴水,滴完水之后,水框的水没有洒出来,宇航员老师们又往里面一滴一滴的滴了几滴水,水框里的水都变成了圆球球了,但是水也没有撒出去,这可真令人好奇,于是宇航员老师们又往里面加了一滴蓝色的色素,令人更神奇的是水球不仅变成了蓝色的,而且水也没有爆裂开。

到了最后,做完实验的时候宇航员老师们和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他们的身体都飘了起来,你的左半身往右面,你的右半身就会往左面,太空悬浮这可真有趣呀!

看来太空有无穷的奥秘知识?我真希望我长大可以当一个宇航员去探索太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7

神秘的太空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领域,人人都说太空神奇,那么太空是怎么个神奇法呢?今天我们观看的天宫课堂,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知道了很多科学知识,也让我对太空有了更多的向往。

首先登场的是宇航员王亚平、崔志刚,叶志富。他们为我们表演了许多在太空上不可思议的事。比如王亚平阿姨在一个饮水杯里面放入了乒乓球,然后用竹筷把它压下去,浮力自然消失了,乒乓球也沉了下去,然后王亚平阿姨把瓶子随便一甩就被另一个宇航员给接住了,更奇怪的是水竟然没有流出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最不可思议的是水球,只见王亚平阿姨首先拿出了一个像螺丝钉一样的东西在饮水袋里面弄出一股水,形成了一个水球,随着不断的加水和抽气泡,水球越来越大,然后在里面加入深蓝色的色素和半个泡腾片,水球里的气泡变多了,然后水球渐渐变大,直到变得跟地球仪差不多为止。同学们观看的已经入迷,时不时的发出一阵惊呼声,真的太精彩了。最后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奥秘,然后特别可爱的跟我们挥手告别。

这个视频看得我意犹未尽,不仅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也进一步的让我了解到了太空的神奇。世界很大,宇宙更无穷大,人类在宇宙面前是渺小的,小小的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可期。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8

今天我看到了太空小课堂上的很多秘密,也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识。

在太空小课堂上,我看见了宇航员叔叔在太空是怎么翻跟头的,在地面上翻个跟头是那么的难。可在太空里翻个跟头跟在床上翻一样,宇航员每天都睡在睡袋里。我想:为什么不能系安全绳!不在睡袋里睡呢?于是,宇航员姐姐讲了这个原理,如果不在睡袋里睡的话,在不系安全绳,就会在飞船中乱飘。就这样,做了很多实验,但是有一个很有趣。

叔叔先把水上圆片取下来,因为太空是失重的,所以不像地面上似的,把水倒过来就洒了。但是太空就不一样了,可以做很多的形状,就像捏彩泥一样。姐姐往水球上滴了很多的水。这个水球变大了,非常有趣。于是叔叔往水球上顶了一下,用鼻子接住。好像在变魔法一样,我想:我也想去太空看看。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9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作文10

你们了解宇航员吗?可能你们不了解,有个视频里就展现着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让我们走进这个视频吧!

在这个视频中,三位宇航员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太空神奇。他们已经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神奇,在地球中它会浮到水面上,太空就不一样了,先用一个管子将乒乓球压在水底,然后松开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员老师将装有乒乓球的水桶抛起来,结果里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没掉下来。

宇航员老师们又做了一次实验,而这一次实验更加神奇。首先拿出一个模具,然后他们又往模具里灌满了水,一个宇航员老师又加了更多的水,结果就成了一个大圆球。最神奇的是当另一个宇航员老师拿着一个注射器往里面注小水滴的时候,小水滴进入大水滴之后,还是完完整整的一点破损都没有,而那个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没有掉。

太空可真神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