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观后感600字

马振华老师

遵义会议观后感600字一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题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时光易逝,犹如白驹过隙,可那人、那精神是不变的。曾经历史课上,听过老师讲遵义会议,但并无强烈的情感。可今天看了影片后,竟不知,红军当年长征是如此艰难,革命形势是如此恶劣。其中有几幕,可谓看得我叫百感交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如今,不怕远征难的红军们被“反革命”捆住了手脚。相信反革命大家是明白的。正是因为它,才让有想法、有策略的毛泽东下了指挥台,被人说成“在担架上动弹不得”。正是因为它,才让一心向国、赤胆忠心的秋紫烟被人禁锢,想寻死自了。给我最大触动的,便是方云霄营长的一句“多说了一句话就成了反革命,荒唐!”

当然,让我最钦佩、最煽动内心的,是毛泽东管他的敌人蒋介石客气地称为“蒋先生”,这是最出乎我意料的。这也是作为一位领导人,最难能可贵的。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眸子间似乎略过一丝惊叹与佩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与瞿秋白辞别的那一幕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在那西风烈的傍晚,瞿秋白手中拿着一双草鞋,对毛泽东说:“穿我的鞋,走你自己的路。”这不禁让我感慨现如今那所谓的情意,让我在人世浮尘中看透了那真真假假。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红军们像骑着汗血宝马一般,无畏的冲在危险前面。即使脚下是万丈深渊,眼也不眨就大步跨过。浪淘沙,渡过泸定桥,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我记得他们是二十二人,却在两个小时内飞夺了泸定桥,穿过了那片黑暗的枪林弹雨。因为他们明白,是不能让胜利的喇叭声咽然与长空的。

“喇叭声咽,情意浓浓,聚而散之。”可幸的是,红军们冲破了乌云闪电,相聚在那光芒之路上。但相聚中总有分离,秋紫烟与方营长在刚聚首时,便又“聚而散之”。随着方云霄的离去,只听一声枪响回荡空中,方营长便永远倒在了那金灿灿的麦田中。我的心不禁隐痛,那是一种揪心的痛,看着秋姑娘那泪水潸然而下,我的眼眶也无意间红了。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的胜利,更是让我们记得曾经那段艰苦的岁月,让我们铭记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延续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争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遵义会议观后感600字二

7月1日,是党的生日。在上级党委精心安排下,观看了电影《遵义会议》,意义重大,受益非浅。该片讲述了在遵义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包括"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以及"尾声陕北会师"等几大部分,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通过观看《遵义会议》,使我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危机管理、党内民主、务实与担当的革命精神,我得到三点启示:

(一)坚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和平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优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遵义会议的历史教训深刻证明了这一观点。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举措解决影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是我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坚持和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利益至上,是共产党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价值尺度。坚持用这个尺度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会具有高度的党性自觉。遵义会议上,党的领导人勇于承认和担当,敢于做出正确判断和自我检讨,且充分尊重个人的民主权利,不但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也强调以理服人,这些做法充分发扬了民主团结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各级党组织要实施科学决策、正确领导,也需要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纠正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来实现。

(三)坚持革命信仰,前进路上永不掉队

因为有信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何等壮烈!因为有信仰,今天能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在新时期的重要理论,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今后我们务必勤劳实干,开拓创新。在平时工作中,坚持解思想,勇于开拓创新。

遵义会议观后感600字三

电影《遵义会议》,再次掀开了历史尘封的印记,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悲壮历史,重新整理对那段历史的记忆,重新拾起崇高的信仰。

故事围绕史实展开:1934年1月15日至17日,*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在*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影片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

纵观全片,除了按照以上五部分为重要组成外,还有三条线牵着观众视线与情感。即方子霄与秋紫烟若有若无的爱情故事,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内部王明路线与毛泽东路线的争斗。

一条线是方子霄与紫秋烟隐隐约约的战斗爱情。营长方子霄是个在战场上不怕死,有股子倔劲的“战斗机”,李云龙式的英雄人物,因为战伤,得以短暂休整,从而意外认识了被博古等错误领导集体定性的“反革命分子”秋紫烟,秋紫烟是从大上海来的译报员,年轻漂亮,因为说了一句第五次反围剿“怎么不让毛泽东指挥?”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单独关押起来,等待枪毙。秋紫烟因不愿意被枪毙而选择了投河自尽,被还在养伤的方子霄舍命救起。方子霄因伤口感染突发高烧,陷入深度昏迷,秋紫烟不避嫌用烧酒给救了自己一条命的方子宵擦拭身子,恰巧被警卫看到告密,方子宵也被诬陷关押。二人幸被毛泽东、周恩来搭救脱险。遵义会议后,方子霄奔赴前线作战,巧遇改做卫生员了的秋紫烟,秋紫烟正在为一个即将分娩的战士找人帮忙。二人惊喜交集,短暂互视后,方子霄转身投入战斗,不幸在秋紫烟眼前壮烈牺牲,意外相见却成了惨痛诀别,秋紫烟悲痛异常。

方子霄与秋紫烟虽然没有互相表白爱情,但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与战场状况,这其实就是不需要用苍白语言来表白的爱情,这是一场经得起战斗洗礼的纯正爱情。

当然,电影里还描绘了另外两个家庭与爱有关的场景。一个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战斗爱情,贺子珍给毛泽东卷烟,也为他分担革命忧虑。一个自然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的怡情调味爱情。

另一条线是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对红军队伍的围追堵截。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王明、李德欲用堡垒战对堡垒战、阵地战诱敌深入歼灭。但当时的情况是蒋介石亲临贵阳指挥作战,叫嚣要将毛泽东和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让毛泽东做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第二。国民党反动军队有50万,上有飞机,下有汽车、坦克、大炮,前有四川杨森等军队堵截,虽然重创了从云南入黔作战的王家烈部,但红军减员特别厉害,革命火种处于即将熄灭的十分危险境地,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陷于生死存亡关头,国民党反动派趁第五次围剿胜利的余威,革命随时都有失败的可能。

第三条线是革命路线与红军指挥权的内斗。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夕,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伤亡惨重,革命队伍面临生死抉择,分别以博古和毛泽东的两个军事指挥集团,对形势作了分析,面对因为战略失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博古、周恩来、李德三人团的领导形势危急,博古开展拉帮结派,派凯丰、聂荣臻等在遵义会议上攻击毛泽东。而张闻天、彭德怀、朱德等支持让毛泽东来指挥红军。关键看周恩来态度。周恩来坦然承担了第五次指挥错误的责任,也分析了博古的教条主义错误和李德不了解中国革命情势的瞎指挥,公开表态支持将红军指挥权交给党,并提议让毛泽东出山指挥红军作战。最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按照毛泽东的指挥,红军迅速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让蒋介石在大渡河消灭红军的梦想破灭。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三条线索,构成了《遵义会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耐看,有回味,观众受教育。

遵义会议观后感600字四

通过观看《遵义会议》,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危机管理、党内民主、务实与担当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使我们在运用“顾全大局,民主团结”走群众路线方面得到三个启示:

(一)坚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和平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优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遵义会议的历史教训深刻证明了这一观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同时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大召开不久,中央政治局又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举措解决影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而深远。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是我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坚持和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利益至上,是共产党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价值尺度。坚持用这个尺度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会具有高度的党性自觉。遵义会议上,党的领导人勇于承认和担当,敢于做出正确判断和自我检讨,且充分尊重个人的民主权利,不但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也强调以理服人,这些做法充分发扬了民主团结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各级党组织要实施科学决策、正确领导,也需要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纠正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来实现。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党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党进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根本原则,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更是党组织永葆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法宝。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是实现和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保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各项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等多项具体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民主集中制的坚持和完善,它们都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形成的正确决策和行动才能落地生根。

遵义会议观后感600字五

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60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也同样活灵活现的存在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他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使他们抱有奋发图强、勇登世界高峰,成为世界强国的坚定信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贵州省几家单位特联合摄制了以遵义会议前后时期为背景的大型影片《遵义会议》,在上映当天,我司由党支部书记率领数名职工集中观看了该影片。

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一大里程碑。

该影片展现出那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遵义会议对于一名遵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遵义会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每一次路经会址时,都仿佛看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了流血牺牲,看到了慷慨激扬,看到了甘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者在危机关头的勇往直前。

遵义会议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观影时间仅两个小时,但影片中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精彩论述和飞越大渡河时红军战士牺牲的壮烈场景以及穿插在整个影片中的生活在战争年代的男女红军战士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将军岭上陈树湘将军自断肝肠、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仍历历在目,有振奋人心、有痛心疾首。影片虽然播放结束了,但影片中的种种精彩画面久久的挥之不去,在我们脑海里翻滚着的是一股爱国的暖流,影片中尤其让人感慨万分、热泪盈眶的是毛主席挥笔写下的那首气势恢宏的不朽之作——《忆秦娥·娄山关》

忆 秦 娥 · 娄 山 关

作者:毛泽东

西 风 烈,

长 空 雁 叫 霜 晨 月。

霜 晨 月,

马 蹄 声 碎,

喇 叭 声 咽。

雄 关 漫 道 真 如 铁,

而 今 迈 步 从 头 越。

从 头 越,

苍 山 如 海,

残 阳 如 血。

短短四十几个字却表达出毛泽东同志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以及攻克娄山关后的激越情怀。片中黄昏时分迎来了战争的胜利,夕阳映射着连绵不绝的青山和蜿蜒崎岖的山路,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以及伤痕累累的红军战士都深知,眼前的胜利虽具重大意义,但革命尚未成功,脚下的路延伸到哪里?谁,也不得而知!只知道朝着信仰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眼望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磅礴气势由此可见。

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其中种种艰难险阻后人已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能做的是,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是的!兴国安邦应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革命先烈用信仰与意志为前提、以正确的方针为指引,用流血与牺牲为代价,以弃小我、保大众的决心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这其中的艰辛与辛酸不言而喻,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怎能放下振新中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