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

孙小飞老师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1

浦江之东,活力涌动。

每秒,上海证券交易所平均发生交易2380万元,年交易额全球排名第四,总市值排名第三。

每天,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吞吐集装箱超过1万标箱,世界最大单体全自动化智能码头昼夜繁忙。

每月,张江科学城里诞生约300项发明专利,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集聚。

挂牌成立一年多,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吸引投资突破3100亿元。

开发开放30年,浦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成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

今天的浦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强化功能优势作关键,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奋力打造*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示范区,努力在新发展阶段走在前列,奋力创造*改革开放新奇迹。

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强化金融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去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资源,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提高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是配置全球资源的关键所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浦东坚持在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带动力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

——打造金融机构集聚新高地。

今年初,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在浦东开业,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陈良认为,这体现出浦东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

经过多年发展,浦东新区在外资法人银行、外资再保险机构、合资证券公司等多个细分领域集聚度排名全国第一。

“浦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兴业。”曾在美国华尔街工作多年的陈良如是赞叹。

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张红介绍,上海正持续推动我国金融开放新措施在浦东率先落地,集聚一批首创性、功能性金融机构,打造金融机构集聚新高地。

——提高金融业国际影响力。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保险交易所……浦东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保险、信托、外汇等1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一些交易品种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

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 “沪港通”“沪伦通”,开通中日ETF互通,实现内地资本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交易连通;与外国资本市场共建了中欧国际交易所、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

金融业务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上海自贸区率先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跨境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深化,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持续增长。今年9月,自由贸易账户又获准支持上海发展离岸经贸业务。

——提高辐射带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为113家和274.6亿元;实行注册制后,企业从申请、审核到上市平均用时5至6个月,较A股主板大幅缩短。

浦东新区政府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呼应长三角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推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十大服务功能。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对上海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

浦东认真落实以*同志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在强化创新引领上下功夫,以张江科学城引领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着力夯实基础研究厚度,构筑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热土,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版图重要一极。

——筑牢科创地基。

应用于我国高铁建设的高性能铜合金接触线、实验发现外尔费米子、创新抗癌药泽布替尼……这些领域各异、看似并无关联的科技创新成果,得益于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的有力支撑。

浦东瞄准国际前沿,聚焦科研重器,筑牢科创“最先一公里”地基。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10个大科学设施建成或在建。“浦东将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大科学设施集群,为基础研究提供高能级平台载体,夯实基础研究厚度。”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说。

有了基础学科“深蹲蓄力”,技术突破就能更好实现“起飞跳跃”。上海光源建成开放以来,围绕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与产业核心问题,为用户提供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大科学研究平台,原本无法做或需要出国排队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利用上海光源,在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优化创新生态。

“张江人工智能岛解了我们燃眉之急。”钛米机器人公司负责人潘晶还记得几个月前“心里那个着急啊!”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公共交通等场所对消毒机器人的需求激增,但公共场所消毒机器人与公司此前开发的医院消毒机器人有很大不同,他们不知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机器人性能。

后来,潘晶和同事利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优化机器人算法,很快开发出适合公共场所消毒的机器人。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这样的故事经常上演。在这里,从创新实验室、算法算力支持,到投资基金、孵化器、项目实战空间,约百家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享受到张江集团和微软等龙头企业提供的服务,实现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高效对接,畅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链条。

“未来,岛上还将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形成以约20家大型企业驱动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发展。”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说。

放眼浦东,从170家创新型孵化器、两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到19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从55亿元科创母基金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一片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热带雨林”正在加速成长。

——吸引八方英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

浦东引进人才总量达145万人,约为浦东常住人口的1/4。宜居、宜业,是不少创新创业者对浦东的评价。

率先试点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优化外国毕业生就业准入制度……近年来,浦东创新出台一系列首创性突破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综合环境。“在浦东,能够专心做事、安心生活。”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森常隆说。

培育创新企业集群,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去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就在这儿总装下线,前往浦东机场首次飞上蓝天。”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大勇自豪地说。

大型客机是先进制造业中的一颗明珠。依托大飞机产业,浦东新区汇集起商用飞机设计研发、总装制造、试验试飞等产业环节,打造我国大飞机产业集群。

浦东瞄准国家战略急需、浦东有基础的产业种类,瞄准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关键材料等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聚焦发力,打造战略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和充满生机的创新企业集群。

——主攻六大硬核产业。

累计上市Ⅰ类新药10个,占全国19%;260个Ⅰ类新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占全国20%以上;创新医疗器械8个,占全国9%……浦东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能力优势显著。

作为“数据港”基石产业,浦东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近5年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2%,从业人员达25万人,涌现出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

“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已经成为浦东的名片,也是浦东未来的主攻方向。当前,浦东正在全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行动,推动这些重点产业全部达到千亿级规模。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集超市、餐饮、电商、物流为一体,这样的‘新物种’没出现过,该如何办证?”盒马(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丽说,盒马鲜生创业伊始,公司担心过“准生难”。

让沈丽欣喜的是,浦东创新准入监管,为企业颁发营业执照,支持新业态发展。如今,盒马鲜生已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一抹亮色。

今年4月,上海提出在12个重点领域发展新经济形态、培育产业新动能,浦东在电商零售、“5G+”等领域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金桥5G产业生态园主要聚焦“5G+未来车”“5G+智能造”“5G+数据港”三大产业,已吸引了华为上海5G联合创新中心、上汽联创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标准开放实验室等四大功能性平台落户,约5.5万名5G人才纷至沓来。已有42家企业和重点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额达130亿元。

目前浦东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占比达77.3%,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4%。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2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2010年,*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这是浦东肩负的国家战略,承载的时代使命。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30年来,浦东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荆棘中闯出一条条新路,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53个“第一”,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浦东的命运,让她昂首站在世界面前。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参与并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早期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他回忆说,“浦东开发者提出了一句自勉的口号:‘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还把这句话贴在食堂,时刻提醒大家”。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在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国际咨询方式,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理念,树立了新标杆。因为这份坚持,才有了今天世界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汇聚陆家嘴的功能集聚,才有了这里的崭新城市天际线。站在浦东陆家嘴环形天桥“明珠环”上,环顾林立的高楼,可以感受到这座永不停歇的金融城在不舍昼夜地为中国经济畅通血脉、激发活力。

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聚集、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集聚上交所、期交所等要素市场,强化了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将海港、空港打造为世界级枢纽,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三;通过发展服务贸易、高技术产品贸易等高能级贸易,不断增强全球贸易资源配置能力……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浦东拓荒者筚路蓝缕、奋勇拼搏、敢闯敢试,他们的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激励着今天的开发者更好地发挥突破攻坚与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浦东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国际效应。从‘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到陆家嘴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咨询,到保税物流园

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开放举措的实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

“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

7年前,以*同志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在浦东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片只有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被寄予厚望:对标最好水平、最高标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取得显著成效。

7年来,上海自贸区经历了扩容和设立临港新片区,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切实改善了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还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等领域形成了310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让世界最为关注的是,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负面清单从190项减至37项。目前浦东95%以上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截至2019年底,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超过2700个。

特斯拉项目曾创下全国制造业项目落地新速度,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盛赞这一“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这得益于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体现了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

让自贸区企业感受颇深的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成果。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贸易便利化改革,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极大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全球著名的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浦东,生物制品对通关速度要求特别高。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帮助企业实现申报无纸化,物品从空运抵沪到交付用户从一两个月缩减至四五天。

全球金融界关心的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成果。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交易,成为我国境内上市的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里程碑。

“FT”是自由贸易账户的缩写,该账户体系是一项金融基础设施,构成了一个金融领域的“特殊监管区”。截至2019年底,浦东已开立FT账户13.2万个,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累计达到38112亿元。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成果更是引发广泛好评。自2015年“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来,浦东新区按照四种改革方式全面落实共198项改革事项。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显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出后,对行政审批改革满意的企业占比达到92%。

政府监管既要放得开也要管得好。浦东进一步探索形成了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自2017年初试点推动以来,已实现对全区所有21家监管部门和108个行业(领域)的全覆盖。目前,已有多家因欠薪欠保行为企业被列入监管预警名录。

“面向世界”“后来居上”

邓小平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要“面向世界”“后来居上”,张江完美实践了这8个字。浦东开发初期,国外高科技产业不愿来投资,怕知识产权受损,担心缺少高科技产业人才,导致张江发展的脚步有些迟缓。

岁月更替,如今张江日渐崛起。今天的张江科学城已成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级科技高地,正如硅谷之于旧金山、中关村之于北京,张江科学城正在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增长极。

张江人工智能岛,被誉为“在这里看得见未来”。作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发展的核心区域,大批跨国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在这里比邻而“居”,相应的创业孵化载体和应用场景已经建成,未来有望建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企业微软去年将其第4家,也是规模最大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落户于此。实验室项目总监林妙菁说,“在这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资源,这是微软其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所不具备的”。

浦东正着力推进陆家嘴—世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以张江人工智能岛的产业集聚和以金桥“5G+AI”为主的生态创新园建设。

浦东有个俯瞰外形像鹦鹉螺的建筑叫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在上海光源助力下,研究团队发现了隐藏80多年的外尔费米子,实现了甲烷的绿色、高效转化,揭示出了埃博拉等流行病毒的感染机制。

以上海光源为代表的一批大科学装置项目在浦东迅速崛起。浦东云集了1万多家创新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园,得益于浓厚的科技氛围。截至2019年底,浦东共有研发机构574家,其中包括霍尼韦尔研发中心、陶氏研发中心等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及总部293家;还有包括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所等多家重点院校的专业研究机构。

目前,浦东经资质认定的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已有164家,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逾3500家。浦东还在美国、日本、以色列、丹麦等国家设立创新创业基地。

“朝着7年突破2万亿元的目标推进”

3月26日,《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发布,这是一个科技创新功能优势倍增和产业能级倍增的行动方案。方案显示,到2025年,浦东要培育形成6个“千亿元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为此,浦东将针对重点优势产业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示范应用推广方面分别给予政策支持。

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唐石青说:“我们希望能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浦东现代制造业高地金桥园区已梳理出54万平方米可转换空间,该园区还将提升可用空间的倍增能级,通过腾笼换鸟,淘汰低效使用的空间载体,将更多可用资源注入到高质量发展中。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浦东工业增加值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到33%。工业增加值从2732亿元增长到4600亿元,总产值达到18400亿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5%以上,工业从产值规模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

浦东新区6个“千亿元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将主要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6大硬核产业集聚区之一的张江科学城拥有“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和项目。

上海科创办专职副主任、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局长吴强说,“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发布,实际上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各类投资者,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只要其产品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质,我们就欢迎,就会得到政策扶持”。

30年来,浦东对标最高标准,跑出了令世界赞叹的“浦东速度”,未来的浦东将更加美好。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去年发布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浦东有了新的目标:“朝着经济总量7年突破2万亿元的目标全速推进”——相当于用7年左右时间再造一个新浦东。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3

30年前,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改革开放从何突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年后,浦东已从一片阡陌农田变为一座璀璨的现代化新城。

30年前,浦东地区年生产总值仅60亿元,2019年达1.27万亿元;人均GDP达22.91万元。浦东,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浦东如何再出发?4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聚焦浦东开发开放30年《勇担使命再出发》,一起来看↓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出了3份新“考卷”——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去年夏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浦东用7年左右时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勇当*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

浦东

又有了新的使命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树立改革开放的旗帜

1990年4月18日,开发开放浦东的大幕拉开。

一个多月后,人民日报以《太平洋西岸的曙光》为题,报道了这件“震动上海”“震动中外”的大事带来的“浦东热”“浦东速度”,断言浦东这块土地只要加以开发,就会光彩夺目。

上海建工集团塔吊司机魏根生,从高天流云之上目睹了奇迹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渐次发生:烂泥渡路变身为银城东路,陆家嘴已是高耸入云。云海中,魏师傅和工友们吊起一个个重逾数吨甚至几十吨的构件,不断“刷新”陆家嘴、浦东乃至上海的高度:420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

“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浦东,转瞬就一飞冲天。

金融贸易区规划在了陆家嘴,“可谁都不知道这‘金融贸易区’怎么建设”,首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安德回忆说。

不知道,就借鉴。1.7平方公里的小陆家嘴地区,向国际招标征集规划方案,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史先例。面对经过优化组合的规划方案,英国设计师罗杰斯惊叹:

下个世纪的教科书上,一定会出现你们的规划和建筑!

开放品格和规则意识

是浦东奇迹的密码之一

应开放而生

因开放而兴

方寸之地的陆家嘴金融城,如今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布局中国业务首选地,集聚全国41%的外资法人银行、上海89%的外资财险人身险法人机构,以及全国90%左右的外资私募机构;集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1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

2020年3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二十七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晋升全球第四。2007年该指数首次发布时,上海排名第二十四位。

前不久,由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出台,被称作“金融30条”,涵盖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对外开放等内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正在坚实落地。

今年首家登记备案的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颖表示:

从全球视角看,这里是世界上资管业最具发展前景和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30年来,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在全国创造了50多个“第一”。这些“第一”就像种子,播撒在改革的试验田里,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也印记下先行者敢闯敢试的足迹。

迎难而上,制度创新的步伐更快、对标更高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总结了浦东的“三股气”。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要进一步举全市之力把浦东这张王牌打好。传承好、发扬好开发开放之初那股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

这“三股气”,让浦东新区无惧压力测试,制度创新的步伐更快、对标更高。

30年前芦花瑟瑟的海边荒滩,如今已是现代化临港新城——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马斯克在此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建造美国本土以外首个特斯拉超级工厂。从奠基仪式到首批Model 3新车交付,耗时仅仅12个月。

特斯拉项目落地,是制度创新的结果。2018年7月,上海发布100条开放新政,放开引入国外新能源汽车,放开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才能“第一个吃螃蟹”。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汽车业,特斯拉却在4月10日的上海发布国产Model 3长续航版车型,补贴后价格低于业内预期,受到市场追捧。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国产版在中国市场销售排名第一。

早在2月10日,上海特斯拉便已复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帮助解决员工住宿等问题,协调保障了特斯拉一些供应商的复工复产。目前,特斯拉复工率超过90%,产能超过疫情前水平。

不光是临港新片区,当前浦东各地正心无旁骛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陆家嘴金融城最早恢复常态;洋山港的自动化码头凸显抗疫优势,3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达163万标箱,达去年同期95.3%。

上海社科院原研究员、早年参与浦东发展规划研究的王国荣回忆:那时浦东大道141号简陋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句话:“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大家心里就一个念头,要搞一个开放度更高的新区。

开放度更高,就要一次次突破制度藩篱,一次次刀刃向内进行改革。自贸试验区31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推向全国。负面清单、单一窗口、事中事后监管、先照后证、证照分离……7年前从浦东出现的这些陌生新词,如今在全国已耳熟能详。

要做制度创新的高地

不当优惠政策的洼地

浦东紧紧依靠制度创新

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2013年,中国首份负面清单在这里拟就,撬动政府审批制度进行革命性改革,迈出了与国际通行投资规则接轨的重要一步:“非禁即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项,经过5次修订,2019版减少到37项。

在浦东,95%以上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截至去年底,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超过2700个。浦东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制造业对外开放,在外商独资医院、认证机构、职业技能培训等50个开放领域实现全国首创项目落地。

怎样让投资便利、资金进出便利?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成为金融改革的一大创新。

这就好比建立了‘电子围网’,构成了一个金融领域的‘特殊监管区’,关外资金可以自由流动,而与境内资金又有隔离。

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截至去年底,浦东开立的自由贸易账户达13.1万个,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累计3.8万亿元。

浦东新区把制度创新的目标,锁定在企业的获得感。

华领医药是一家研发企业,手头有新药急于生产。企业有呼,政府有应。浦东利用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优势,启用国际惯用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允许新药研发机构委托专业药企代工生产,新药研发成果进入市场的过程由此大大缩短。

至今,浦东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

勇担新使命,再造一个新浦东

如果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旅’,那么,浦东开发开放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历史性转变的‘攻坚之役’。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攻坚克难,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而浦东,就要做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浦东在2018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完成新目标,相当于7年再造一个浦东。

使命在肩。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浦东,唯有改革开放再出发。

4月上旬,上海张江科学城地标性建筑双子塔项目全部动工。两栋320米超高层建筑建成后,不仅将承担科学研发支持功能和科技商务服务功能,也将成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

开发开放30年,张江科学城是浦东的另一位“优等生”。95平方公里区域内,集聚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人工智能岛、细胞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还有2.2万余家企业、5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更有众多从全世界涌来的高端人才。

如今,张江已形成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的完备创新链,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还有4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张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药谷”。

打造国际一流的大科学设施,上海不吝投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场效应”,让顶尖科学家近悦远来。

大科学装置光源二期,活细胞、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设施,明年都能完成,超强激光已投入使用。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展望:未来5年,上科大自由电子激光建成,再加上中科院高研院、上海交大、复旦、中医药大学……在张江约2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设施群,有望容纳几万名一流科研工作者。

上海推出“科创中心建设22条”,从人才新政、成果转化、财政科技投入等角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加油,为“奇异妙想”落地生根开辟“快速通道”。

上海创新“中国绿卡”的绿色通道,世界一流科学家纷至沓来。诺贝尔奖得主伯纳德·费林加和库尔特·维特里希通过“绿色通道”入沪工作。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也已永久落户浦东。

对浦东“最新”“最高”的期许,意味着浦东新一轮改革开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更意味着中国未来科创的全球影响力。

对新浦东而言

未来已来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4

30年前,上海浦东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已是1.27万亿元,增长了210倍。浦东,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30年前,陆家嘴是“烂泥渡”,张江是一片农田,现世博园区所在地还是脏乱差的“三不管”地带,临港则是孤悬东海的芦苇荒滩……

如今,而立之年的浦东早已“脱胎换骨”。从蛙声一片的浦东稻田,到高耸云天的“大厦森林”,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跑出的“上海速度”,令人惊艳的巨变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开发浦东是一场攻坚之役,浦东如何凤凰涅槃?

“3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要把中国计划经济最大的堡垒攻下来、改过来,这是一场攻坚之役。”曾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与汗水的“浦东800壮士”之一,原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高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93年1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上海浦东新区向国内外人才敞开大门,应考人才可不受省市区域限制;不受原身份编制的限制;不受原职务高低的限制。陈高宏就是从这次全国公开招聘中脱颖而出到浦东工作的。

“一条黄浦江把上海这个远东大都市分隔成两个世界,浦西是繁华的大都市,浦东则是听取蛙声一片的‘乡喔头’。我刚来的时候,同事要到浦西去办事,他会跟我说,下午到上海去。我很纳闷:难道我们不在上海?他说,对,这不是上海,黄浦江对岸是上海,这里叫乡下。”回首当年,陈高宏感慨“可见我们当时的起点真是蛮低的”。

起点到底有多低?一组数据或可说明一二。当时浦东的GDP是60个亿,在上海占不到1/12,上海是750个亿。陈高宏说:“我们的设想是,到2000年,用十年时间能达到500个亿,当时已经属于雄心壮志了。实际上到2000年,浦东已经达到1000亿。”

时间回到1990年4月18日。这一天,是一个划时代的新起点,是崭新浦东的新开端。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5

1990年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关于浦东开发的新闻发布会,会上朱镕基市长宣布了开发浦东的十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大大概要点如下:

1、区内生产性的“三资”企业,其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计征;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三年减半征收。

2、在浦东开发区内,进口必要的建设用机器设备、车辆、建材,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区内的“三资”企业进口生产用的设备、原辅材料、运输车辆、自用办公用品及外商安家用品、交通工具,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凡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3、外商在区内投资的生产性项目,应以产品出口为主;对部分替代进口产品,在经主管部门批准,补交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后,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

4、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电站等能源交通项目,从获利年度起,对其所得税实行前五年免征,后五年减半征收。

5、允许外商在区内兴办第三产业,对现行规定不准或限制外商投资经营的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经批准,可以在浦东新区内试办。

6、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先批准开办财务公司,再根据开发浦东实际需要,允许若干家外国银行设立分行。同时适当降低外资银行的所得税率,并按不同业务实行差别税率。为保证外资银行的正常营运,上海将尽快颁布有关法规。

7、在浦东新区的保税区内,允许外商贸易机构从事转口贸易,以及为区内外商投资企业代理本企业生产用原材料、零配件进口和产品出口业务。对保税区内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可办理多次出入境护照,提供出入境的方便。

8、对区内中资企业,包括国内其它地区的投资企业,将根据浦东新区的产业政策,实行区别对待的方针。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浦东开发与开放的企业,也可酌情给予减免所得税的优惠。

9、在区内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政策,使用权限50年至70年,外商可成片承包进行开发。

10、为加快浦东新区建设,提供开发、投资的必要基础设施,浦东新区新增财政收入,将用于新区的进一步开发。

除了这10项政策之外,1992年3月10日,市长黄菊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务院又给浦东新区新增五项优惠政策,扩大五类项目审批权限,增加五个方面的资金筹措渠道(简称“52111”),据说,从1992年到1995年,每年可增加40亿元左右的资金。

除了中央给予晒浦东的优惠政策之外,上海也出台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地方法规。1990年9月10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向中外记者宣布了《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等九个法规文件。1991年9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又公布了三个新的行政法规,即《鼓励外地投资浦东新区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外高桥保税区进出海关和外汇管理的两个《施行细则》。

顺便说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浦东新区其实是在1992年成立的。在中央宣布浦东开发的时候,浦东还不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际上,1990年4月30日上海市政府宣布成立的还只是上海市浦东开发领导小组,挂牌设立的是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还不是新区政府。

随后,在1990年9月11日,开发浦东的三个主力的开发公司,也就是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和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组建完毕,正式挂牌成立。1992年3月10日,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也正式成立了。也就是说,从1990年至1992年,从组织架构来看,浦东开发是由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的,三大开发公司为主力,浦东开发办负责协调有关区县政府和市政府的各委办局。这个组织架构显然是过渡性的,不可长期维持,需要尽快组建更高级别的政府机构才能适应浦东开发的规模和力度。最终在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原杨浦、黄浦、南市区浦东部分,川沙县以及上海县部分地区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浦东新区。1993年1月1日,浦东新区党工委、浦东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作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对浦东新区的区域管理。

还回到政策层面的问题。尽管国务院同意了浦东可以实行以上的优惠政策,可是这些政策如何做得好对浦东来说并不容易。好在深圳和南方的特区已经先走了一步,上海可以学习其它特区的经验。这所谓上海的“后发优势”吧。我前面提到过,邓小平先生1991年在上海过年时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意思是上海虽然开发晚了,但也有好处,可以学习和吸取深圳的经验与教训。

1991年2月14日,邓小平和杨尚昆向上海党政军负责人祝贺新年,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陪同

1990年的5月下旬,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的黄菊带着一批人赴南方考察取经。据时任浦东开发办政策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陆家嘴集团公司(开发公司)总经理的王安德先生回忆,考察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成员:周有道负责财政税收,王祖康负责对外经贸,朱小华负责金融证券,蔡来兴负责整体计划和综合经济,而王安德负责房地产和区域开发。他回忆说:“从5月25日到6月7日,我们跑遍广东、福建两省里面的全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及七个沿海开放城市,工厂企业35家。这些沿海城市有很多好的经验,我们白天访问、参观、听介绍,晚上所有人到黄菊的房间开会。针对白天的内容,每个人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哪些东西是值得借鉴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复制的、哪些不行,上海可以做什么。每天晚上都是如此,非常紧张。在最终形成的考察报告中,专门有一部分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也就是在浦东开发过程中,需要浦东借鉴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日后的一些政策雏形相当一部分是出自这里。”

南方的考察对于上海更好地把握开发浦东的政策力度和操作方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浦东和上海怎么样用优惠政策发展外向型经济,对接全球产业链,考察带来的启示帮助浦东在政策上决定实行所谓的“三为主”的政策,也就是以三资企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主的”。

另外,基于南方考察的经验和认识,上海意识到必须培育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证券、资金、技术、房地产、劳务、生产资料等要素市场,要使要素在浦东能够聚集,产生巨大的市场能量。

把金融做大是关系到浦东开发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浦东开发的资金需求量很大,如何解决融资的问题非常现实。考察让上海认识到,建立更多的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投资进行融资,同时要允许和鼓励各商业银行在浦东设立分行,把金融做大,当然至关重要。

199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由浦西迁入浦东陆家嘴

关于早期开发,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显然是要多渠道筹集。浦东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资金,大概包括了一下几个渠道:1、土地批租收入;2、市政府统筹解决的东西联动项目投资资金;3、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的财政信贷支持;4、国家有关部门参与部分项目投资;5、发行债劵和举借外债所筹措的资金,其中有很多融资机制的创新尝试,如采用BOT方式吸引内外资建设、经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复线等具有一定营利性的基础设施项目;6、开发公司以一定比例的资本组建股份公司,大量吸收企业社会个人的资金使资金总量迅速增长。1992年陆家嘴、金桥、外高桥等开发公司相继组建了股份公司,并在海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资本总量空前扩大,浦东概念股成为海内外注目的热点;7、加快扩大浦东新区税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关于土地批租,是通过组建政府的开发公司进行的。其基本做法是,由政府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放开土地二级市场,形成所谓的“资金空转,批租实转,成片开发”的开发模式。“资金空转、批租实转”的含义是,先由市财政局按土地出让价格开出支票给开发公司,作为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投入并由工商局验证;开发公司再将支票背书付给市土地局签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合同,并同样经工商局验证;市土地局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后,从开发公司所得到的背书支票再全部上交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将土地收入的4‰归中央,上交给国家财政。这样财政投入只是一纸拨款凭证,空转了一圈又回到财政,所以是地道的空转;而土地则是实实在在地到了开发公司手里,这是实转。土地空转与土地划拨的最大区别在于,划拨的土地不能有偿转让、出租和抵押,而空转到手的土地,却能够经过国有公司开发后,进入土地二级市场,通过以地合资、以地集股、以地抵押和以地招商等方式,使土地资本与国内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大规模地筹集资金。截至1999年底,政府以“空转”的形式,向重点开发公司成片出让土地23幅,出让面积61.589平方公里,折算为政府的资本投入61.5亿元,使开发公司吸纳200多亿元的土地合资开发资金、120亿元的土地转让收入,吸引800多家中外合资房地产公司和总量约40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资金。

上面谈到浦东开发的资金来源问题时提及 “东西联动”项目资金这个概念,这是各有意思的想法。因为这说明浦东开发伊始浦东就与浦西联动。关于这个问题,我当面请教过曾经在1992-1998年担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先生。2018年5月15日下午,赵启正应邀在复旦大学为学生们做了关于浦东开发28周年的讲座。我也参加了那场讲座,使得我有机会当面问他这个问题。他认为这是浦东开发的一个重要思路,也是浦东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这个联动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个问题最初应该是来自于开发早期政策上对内资和外资待遇的讨论,这个也是深圳等南方特区曾经面临的比较困惑的问题。深圳的早期开发好时机上也不得不依靠“内资”的支持。这个早期的现象甚至引发了诸多批评。但是吸引外资流入在特区或开发区的早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一开始就要面对对内资的政策问题。

王安德在回忆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记得在市委讨论的时候,我就说了自己对招商引资的认识:内资不来,外资不会来。内资领头来,外资跟着来。我说了这个观点后,邦国同志问:‘你说慢点,什么意思?’我就说了:‘从大量的实际接触中发现,外资是在看我们的内资动不动,中央机构动不动。所以内资不来,外资不会来。如果内资领头来,外资会跟着来。’ 市里领导肯定了这个观点。我们在浦东开发的初期就提出了浦东开发要打中华牌、打世界牌的十六字方针: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这句话把浦东浦西、上海全国、中国国际之间的关系讲透了。浦东是主战场,开发浦东把整个上海都带动了,和全国的关系是服务全国,在服务全国的时候必须记住浦东是面向世界的。十六个字有非常深的内涵。浦东开发的第一批人,人人都能讲出这十六字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