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五篇

秦风学老师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1

常常问自己,幸福到底是什么。在这部电影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向我们诠释了幸福的深刻内涵。影片中的维克多在现实中或许是不幸的,祖国战乱,停留在机场无处可去,没有人可以求助,就连机场的长官都百般刁难自己……然而幸福的感觉似乎并不是现实的困难就可以阻碍的了的。维克多用他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化解了所有的困难,他热情的帮助终于换来了机场人员的回报。于是漂泊异国也同样拥有幸福,"我支持你!"维克多给人的帮助终于换来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维克多离开时送别的浩浩荡荡的人群,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真情付出就会得到回报!"

对于爱情,导演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临别时艾米丽娅微笑,点头,转身离去。对于维克多来说或许有些残酷,但或许这样的安排更为接近真实。是的,真正圆满的爱情又有多少?正如艾米丽娅所说,拿破仑给约瑟芬的黄金盒子里有一句话——这是宿命。或许维克多真心地爱着艾米丽娅,但艾米丽娅对他又存在多少期许?这是宿命!一个人的爱终究不会有结果。这或许更接近现实吧~

看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叫做"幸福终点站"的原因吧?斯皮尔伯格展示幸福,同时又诠释幸福。当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时,当朋友们都真诚相待时,当那么多人都在热情支持你时,是的,那就是幸福!它不在于现实生活是多么的富足,而在于心灵是多么的坦然~幸福是种感觉,是种态度,其根源在于自己!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2

如果你身在异乡,突然听闻故土硝烟弥漫,而你本人种种身份也无人承认,语言不通,身无分文,被扣在机场进出不得……你该怎么办?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就勾勒了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描绘了一个这样的人物。名叫维克多·纳沃斯基的卡科尼亚旅客来到底特律机场,却被告之卡科尼亚国内发生政变,他所持的护照等身份证明已无法获得入境批准;而国内战争仍在持续,回国的所有航班都已停飞。维克多·纳沃斯基成了一个“不被承认的人”。他既不能回国,也不可踏入美利坚国土半步,除了候机大厅他无处可去,机场负责人狄克逊让他耐心等候。心急如焚的维克多待在大厅里,不懂英文的他找不到可以帮助他的好心人,仅有的几张食品券还被扫进了垃圾桶。他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彻底成为了一个陷入绝境的人。

维克多开始在候机大厅里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尚未使用的69号登机门成了他的家,他每天在洗手间洗漱,并且努力学习英文。很快维克多效仿别人为机场整理小推车赚到了钱买了吃的。但机场负责人狄克逊却将他视为麻烦并处处与他作对。狄克逊安排专人整理小推车,维克多失业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和机场开食品车的年轻人、清洁老人古普塔等交上了朋友,吃喝住都有了着落。维克多在机场邂逅了美丽的空姐爱西莉娅,为了和她共进晚餐他努力在机场中寻找工作。碰巧,他随手装修的墙壁被一个包工头发现,维克多被正式雇佣了——维克多的生活居然步入了正轨。一日,机场扣留了一个神色癫狂的俄国男人,狄克逊无法与他沟通;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维克多.维克多稳住了狄克逊和那男人。他凭着自己在机场的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帮助那男人摆脱了困境。狄克逊因此大为光火,但维克多却成了整个底特律机场的英雄。每家商店都贴上了他的手印。每名工作人员都对他笑脸相迎。爱西莉娅与他再一次相遇。在爱西莉娅的追问下,维克多说出了自己坚持去纽约的原因: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要前往纽约向一名爵士乐手索要签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爱西莉娅被维克多的真诚深深的打动了。

阳光灿烂的早上,卡科尼亚的内战结束了,此时的维克多已困居机场9个月。当每个人都期待他达成誓言时,狄克逊却要求他立即回国。并以遣返印度老人古普塔回国蹲监狱作为条件来威胁维克多.为了朋友维克多只有选择回国。当他候机的时候,古普塔老人毅然选择被逮捕以此换回朋友的梦想。每个人都落泪了。狄克逊也不再阻挡,美国向维克多打开了,纽约向维克多打开了。他终于实现了承诺,可以安心回家了。

当美国向维克多打开的那一刻,应照了那句贯穿了全片的话:“同情心是最重要的。”。机场就像是浓缩的美国社会一样,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国籍、文化……维克多憨厚的笑脸和随机应变的灵活脑瓜,以及与朋友相处忠实不二的性格打动了热情的美国朋友,尤其是在他救下俄国男人后,更获得了各种族各国籍朋友的认可。严格不苟的冰冷法律可在热忱的同情心中融化。维克多实际上是获得了美利坚文化的认可。两种文化在个小小机场中交融碰撞,最后闪现的,是一颗颗赤诚之心。

短短120分钟的故事脉络清晰,斯皮尔伯格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阐明了他心中的美利坚价值观。什么可以打动美国,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行?影片告诉我们,那就是自强不息的坚持,以及热忱的同情心。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3

东欧小国的维克多,为了帮助父亲完成遗愿,只身来到美国。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国际机场落地的这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了政变,维克多因此突然成了没有国籍的人,既无法入境,也无法出境。虽然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但他却只能坐在候机大厅里,等待身份的确认,而这一等就是九个月。此时的维克多不仅无家可归,而且面临着很多困境。

首先是语言不通。他只会说保加利亚语。而肯尼迪机场内的人都是用英语交流。他只会一些最基本的英语单词,如自己的国家名,将要去的地址名,以及“你好”、“是的”等最基本的交际用语。看到自己的国家在遭受战乱,他内心的伤痛无法言语,他想打电话,却不会用;想请求帮忙,看到的竟是行色匆匆的人。他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孤零零的站在大厅里,无助到了极点。

其次是无处安身。他遇上了美国出入境最大的特例,他无法进入美国,管理人员也无法拘留他。他们只能允许他在候机大厅内自由活动。内乱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机场,对于别人而言,也许只是旅途中一个短暂的停留,但对于他,则变成了遥遥无期的等待。他没处休息,只能躺在废旧的候机楼内,靠着几张破旧座椅拼凑而成的床睡觉,还要忍受着过往客机的强光和噪音;没处洗澡,只能借用机场内的洗手间;没有吃的,只能望着柜台里懂得食物发呆。

饥寒交迫,居无定所,这是维克多的处境。当然,这还不是最不幸的。最不幸的是,他被机场的管理员弗兰克盯上了。弗兰克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还带着有色眼镜。维克多的行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认为维克多留在机场会带来很多麻烦。于是弗兰克试图让他离开,想把麻烦甩给别人。为了让他离开机场,弗兰克想尽了办法。如故意把保安撤走,想让维克多自己走出去,把他扔给机场警察,结果却被维克多识破了;看到维克多通过整理推车赚钱,他就找人代替他,让他没机会赚到钱,买不了食物。他认为只要没有食物,维克多就待不下去,弗兰克想用这种办法迫使维克多就范。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维克多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也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会沦为可怜的乞讨者或是被弗兰克“请出”机场。他靠着自己顽强的努力在这里生存了下来。一次偶然的装潢设计,使维克多获得了纽约城市建筑公司的职位。这不仅为他解决了生计问题,还赚了很多起钱,收入甚至比弗兰克还要多。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很快具备了沟通能力。他帮助朋友牵红线从而获得食物;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毫不相识的旅人解难;他还用真诚打动了艾米利亚。当他顾及朋友的生存甘愿放弃自己愿望的时候,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气量狭小的弗兰克当然见不得维克多这样一次次赢得工作、友谊、爱情。于是他又想到一个办法,只要维克多说自己惧怕自己的国家,就可以使用转移程序,将他移交移民法庭,再通过申请移民庇护,使他有机会离开机场。但维克多不愿说自己惧怕自己的祖国,因为他说那是他的家,他怎么可能惧怕自己的家呢,弗兰克拿他没有办法,只能让他继续留在机场。

漫长的等待终于快结束了,维克多迎来了一丝曙光。他的祖国终于实现了和平,新的政府和美国恢复了邦交。被他真诚打动的艾米利亚还帮他弄到了一张紧急通行证,只要弗兰克在上面签一下名。维克多满怀希望的来找弗兰克。弗兰克记恨维克多那次帮人解困的举动,差点让自己的升职考察泡了汤。他悻悻地说:“只要我在这一天,就不允许你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他甚至以维克多好朋友的工作相要挟,逼迫维克多放弃踏上美国的梦想。弗兰克用卑鄙的手段故意刁难维克多,以为自己终于笑到了最后。

使他没想到的是,古普塔会为了朋友挺身而出去拦飞机,也没想到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会违反他的命令,放走维克多。他的龌龊表现让他失去了人心,而维克多却用自己的执着与善意感动了大家。最后在大伙的帮助下,维克多终于走出了那道门,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并帮助父亲完成了遗愿。

看完影片以后,我常在想维克多成功的原因,尤其在那种极端的困境下,他是如何做到的。细想之下我懂了,因为他怀揣梦想,目标明确;因为他执着坚守,永不放弃;还因为他心存善念,乐于助人。因此,即便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居无定所,饥寒交迫,他也能顽强的坚持下来,最终走向成功。这也使我想起了傻根的一句名言:“不抛弃,不放弃,胜利终将属于你!”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4

这个午后,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这部叫《幸福终点站》的影片。想要把心中所想写出来,谨以纪念在北京农历年末的这两天,向本命年致敬!

蹦上脑海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坚守”。维克多的坚守里,有太多让我们感动的内容。

对承诺的坚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维克多的幸福对于承诺的坚守。对自己父亲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踏上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这是贯穿电影的主要事件,在这个感人的背景下,一切的发生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对合法性的坚守。维克多不是不懂得投机取巧地逃出国际候机大厅,他想以一个明确的身份合法地完成这个遗愿。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比较排斥那位机场管理者,推脱麻烦而不以人来通行规则,在驱逐维克多的这个问题上,显然,是比较小人的。此刻,我能想到的词就是这个了,也许会过分了一些。同样的一件事情,也许造假可以获得规则的豁免,如果你违反了规则,那么,即使是为着人最美好的事情,也会被规则予以否定。当那个违反规则的人因未带购药许可而不得不把千里迢迢给病重的'父亲药物留在美国,当他跪下求通融的那刻,所有的无助都写在脸上,泪水里葆含了太多把希望孤注一掷的求解。我深深地体会到“法外有情”之重要,也让我联想到_年考研,那个因疏忽忘带身份证的在职考生跪下来求监考人员让其通融准入的场面,我觉得很揪心,难道规则外就不会有例外吗?为什么没有人去为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力读书考试的人担当?为什么不会有人相信别人?规则是人定的,它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而不是借用来展示人心冷冰的程度。仅仅就是这样的一个失误,造成了也许是那位考生终身的遗憾,也许那位父亲也会因为药物没有及时到达而溘然长逝,然后那位孝子一辈子活在极其悔恨的人生中,这是多重的不幸!

对朋友的坚守。从排斥到喜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发展有时候真的很微妙,也许揭掉神秘的面纱,用自己的真心对待别人是最好的方式,全世界通用,而不论何种语言。人们总是从别人的身上寻找自己丢失的或是没有来得及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东西,偶像崇拜也许就是这样吧,我们从偶像身上找寻我们认同和欣赏的东西,那是我们也期盼自己拥有的。偶像,很多时候,是人心目中理想化了的自己。维克多,在“山羊”事件后成为机场所有普通工作者的偶像,他们看到了维克多的本性,看到了他庇护弱者的善良,钦慕他的机智。或许,有人情味的人,才应该是规则最好的掌握者。当管理头头威胁维克多要让他立刻回国,否则将处罚那些维克多的朋友,他的选择是守住朋友的生活。我们看到了这刻,看到了那些无奈,也更有之后喷涌而出的感动。美丽的绝不只是风景,还有人。

对乐观的坚守。抱怨,不知在什么时候随着我们的成长也多了起来。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的烦恼?抑或是,我们用手遮住了眼前的太阳却说是生活的本身阳光的匮乏?是的,我相信多半是后者。维克多的50%理论,让我们汗颜。越生活,越抱怨于是越长大,越消极。希望我们不要涉足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把阳光挡住却说天空阴霾。把手放到心口,感受自己的心跳,与外界自然的一切秉神凝气,通达直觉之深处,感悟自在与外在,圆融无缺。

对祖国的坚守。“为什么要害怕我自己的家?”感动,无言中。在诱惑前,他也没有放开最最基本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清楚,有些东西,诸如原则之类,一旦开了口子,就会继续地开下去,直到沉沦。今天你可以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小放一下原则,但明天当更大的利益摆在你面前,你会得过且过地为自己找个让良心舒服的理由,再一次降低你原则的底线,最终,变得没有任何原则可言,这样的人,难以称之为人。

目之所及,维克多至少包含这些内容的坚守让他每时每刻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方向一直都在,永不迷失。不论什么,通往幸福终点站的唯一通行券是坚守。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5

我今天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叫做《幸福终点站》,是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也许是我比较感性的原故吧,我被他在电影里塑造的人物“维克多·纳沃斯基”所感动了。电影里他的父亲是个克罗西亚的超级爵士乐迷,为了凑齐一张爵士乐团照片的所有签名,他的父亲写了几百封信寄去纽约索要他们的签名,等了四十几年然而最后在去世的时候还是差一张萨克斯手的签名,维克多为了圆父亲几十年的心愿飞到了纽约,因自己的国家的战乱而被迫滞留纽约机场,从而认识了有个有妇之夫做情人的漂亮空姐艾米利亚·华伦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让我看了以后好感动。

他为父亲完成心愿的执着,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的坚持和认真,他对自己行为的固执,他对人和自己言行的原则,还有他为自己所爱的人、所承诺的事情的热情都让我心潮澎湃。好象看到了自己十七、八、九岁的时候。

那时懵懂的我也是怀着这样一颗纯真的心,对自己的爱执着而热情,对自己的理想固执而坚定。从电影里映射出来的这份纯真诚恳的情怀,几乎让我热泪盈眶。好怀恋的感觉,只是好象已经离我太远而无法着手找回。好怀恋的情怀,只是已经少了当年那份纯真而似火的热情而默然得无力!现代的都市人好象都少了这份纯真,心里的纯真,好象以后找不回来的这份纯真。想想当年为什么要这么执着的付出呢,不管是对人或对自己的理想,这样的执着真的有用吗?至少我不能确定,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当一个影相让你触景生情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的在心里感到一丝熟悉,一丝感动,一丝温暖还加上那一点点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