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之战电影观后感

马振华老师

特洛伊之战电影观后感1

江山美人的美丽故事总是人们的最爱,爱美人不爱江山不只是东方的专利。那浪漫的血液在西方也是代代流传。从那英俊的特洛伊王子多情的帕里斯到日不落帝国的君王爱德华,无不是多情的种子。也许在美丽的童话中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永永远远的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幸的现实却是就算王子与公主没有外力的干扰的,王子也会慢慢发福不复往日的英俊,而公主也会红颜逝去,不再青春年华。无情的岁月会摧毁一切美丽,带走一切的美好,人世间谁又是岁月的对手。岁月呀!多少帝国化为灰烬,多少英雄成为冢中枯骨。何况是浪漫了,然而更何况,英雄与美人不得见白头。

那不屈的意志在特洛伊的城头飘荡,那豪迈英勇的风云又是希腊联军不愿放弃的荣誉,血与火的征途注定着一方的灭亡。英雄们注定在战争中陨落,因为这场战争注定名垂千古。正如阿喀琉斯的母亲说道“如果你不去,我可以给你找个妻子,然后生个儿子。等你死后你的儿子还能记的你,可是等你亲近的人都死后你注定会淹没在历史的红尘中。而你去了特洛伊虽然你会死亡,但是那无尽的荣誉会让人们世世代代记住阿喀琉斯的英名。”是呀,雁过留声,人死留名。是英雄男儿就不得不走向战场,那才是男儿驰骋的舞台。哪个男儿有希望默默无闻。不正是功名马上得,那就去吧!

战争注定是英雄们的舞台,无论政治家有多少阴谋诡计,战争的胜利总要英雄们一刀一枪的拼杀出来的,决定战争的因素也许很多,但是绝对实力肯定是决定性因素。特洛伊战争双方的男子汉都不亏是男子汉的称呼,那么谁又是他们之中最杰出的英雄了。是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吗?我想应该是的,两个渎神着,然而两个人性格又截然相反,更是在不同的阵营。这是两个有着瑜亮情结的人物,然而两个人命运有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赫克托耳死,阿喀琉斯也活不成。

赫克托耳无疑是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一个坚强不屈的热血男儿。“敬奉你的神明,保卫你的土地,热爱你的女人。”这是这个王子的准则,这位特洛伊王位的继承人,特洛子的城墙,特洛伊第一勇士无疑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敬重他的父亲,热爱他的人民,忠诚于他的妻子。就算对他那个浪荡子兄弟他也是爱的真诚。一句“ you are my brother" 是电影中最让我动情的一句话。虽然帕里斯是一个浪荡子,给特洛伊带来了灾难但是赫克托耳并没有责怪他,一句你是我的兄弟生活千言万语。尽管这是朴实的一句话,但却是时间最动人的一句话。

赫克托耳无疑是个悲剧英雄,连死后的尸体都被敌人侮辱。在与阿喀琉斯的战斗中,明知道自己不是阿喀琉斯的对手,但是为了特洛伊人的荣誉,为了自己男人的尊严,毅然走上了战场。大概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反。为了家国而舍弃生命,赫克托耳无愧英雄的称号。特洛伊的王子,尽管岁月流逝,却没有带走你的名字与英雄的事迹。

如果说赫克托耳上战场是为了责任,阿伽门农上战场是为了利益。那你又是为了什么了?我的战士阿喀琉斯,请允许我用战士而不是英雄来称呼你。你是天生的战士,天生你就属于战场,属于不甘于寂寞的战士。你为的是什么了,荣誉,对荣誉。作为希腊最杰出的战士你需要荣誉。那就让特洛伊战场来给你荣誉。有人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当你在那美丽的特洛伊公主的哭诉中打算返回希腊时。你的挚友阵亡了,你不的不拿出披挂继续走上战场。你打算复仇后带着心爱的姑娘远离尘世,可是除了战场你还能去哪里。于是神收走了,你的生命。你死于帕里斯之手。

这是一个远去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尽管远去了,但是英雄的实际还在时间飞扬,我们还在谈着他们的事迹。

特洛伊之战电影观后感2

远古的欧洲就像远古的中国,人们为统一而战,为权力而战,甚至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字能流传千古,去战斗,去杀戮。打仗似乎是人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办法,一个人的力量决定了一切。男人们的战争成了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依靠,哪怕这场生死较量只因一个女人而起。

要说影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战争题材,不是宏大场面,不是著名演员门一张张英俊俏丽的面孔,是它要告诉人们战争的目的,是爱,是人类发自内心的,可以为它放弃一切,或承受一切的爱。特洛伊小王子为了他所爱的.女人---敌国的王妃,去进行一场不可能赢的决斗;特洛伊大王子为了保护弟弟,为了拯救国家,为了自己贤淑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以及他成百上千的臣民,宁可被阿喀琉斯刺死;而我们神勇无双的王中之王阿喀琉斯,一头为国王们所景仰和依仗的雄狮,一个为战争而生的男人,却为了特洛伊他的敌国的公主,双手交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令人锤胸顿足的慨叹......

影片以特洛伊城被大火吞噬的一幕为结局。为权力而战的希腊国王和被虚无缥缈的神灵蒙蔽双眼的特洛伊国王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没有人明白战争的目的,更不了解自己的欲望和思想是多么的荒谬与狭隘。当大王子赫克托尔发现自己错杀了阿卡琉斯的表弟时,他跪在两军交战的阵地间难过到不行;当阿卡琉斯在炉火辉映的暗夜里看着被自己亲手残杀的大王子血肉模糊的脸时,这个战场上的雄狮伏在赫克托尔的尸体上失声痛哭......战争让人们失去挚爱亲朋,却也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

当历史被时间尘封,躲在人类史书的角落里,当英雄们的名字被风吹散,消失在无边的宇宙间,惟有爱,让人铭记,铭记到刻骨铭心。当阿卡琉斯淌着泪对死去的特洛伊大王子说“兄弟,咱们不久就要再见了”时,就已经注定,利欲熏心的希腊国王是个可怜的失败者---他最仰仗的臣子对敌人的感情比对他的感情要深百倍---哪怕他侵占了这座神话般屹立不倒的特洛伊城,他的名字也将被万世唾骂。

阿卡琉斯在决定撤兵之后对他那不甘隐退的表弟说:“我教给你如何作战,但并没教你为何而战。”......我相信,他知道,每一个战士渴望什么样的生活,每一个家庭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而整个人类,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切故事一切峥嵘都会被茫茫时空所湮没,只有爱,才是恒久的存在。

特洛伊之战电影观后感3

他竟然哭了,抽泣得像个孩子,尽管一如往常,试图维持他的坚强和骁勇,可是无法掩饰的滑落的泪水让他瞬间归返到了人性。抚摸着被自己杀死的赫克托尔的尸体,他轻声啜泣着:安息吧,我的兄弟。他只是一个人,这个瞬间,和神无关。

其实这部电影就是和神无关的。我们不应该指责尔夫冈·彼德森,他只是努力地希望用自己人性的方式诠释这么一个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十年的漫长战争浓缩成十五天的厮杀,神的子女最后也被凡人所害;而海伦,也就是用普通的美女代替绝色天香的传说了。

沉醉在电影中,我忘记了所有熟悉的背景。忘记了海中漫舞的女神忒提斯的忧伤;忘记了云雾中放出神箭的阿波罗的卑劣。电影中,我只看到了两个人:阿咯琉斯和赫克托尔。彼德森也许只愿意我们看到这两个身处战争旋涡中无法逃避自身悲剧命运的英雄。

悲剧首先在于无法选择的命运和自身内心挣扎的冲突。阿咯琉斯注定是个战士,他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战争中的荣誉。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不是为某一个人而站,我是为了全希腊,我是为了希腊的战士和他们的妻儿而战。他的母亲再次确认了他的终极宿命,你是为这场战争而生的,你也将为这场战争而亡。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还会有爱情的发生,他的温情脉脉和被夺取的惨痛欲绝让他在战场之外同样显得高贵。他甚至已经选择了逃避这场战争,尽管痛惜战友的牺牲,尽管痛心生命的践踏,可是他依旧按捺住自己沸腾的战火。他最后倒下了,为了拯救一个女人。他钻进木马的唯一目的竟然就是找到并且保护这个女人。他奔跑在这个被厮杀抢掠的城市,目光急切,呼喊悲戚。这个时候我感怀于一个神的人性回归。

赫克托尔同样充满着高贵和悲凄的命运,这该是西方艺术的一种主脉络了。西班牙剧作家维伽在《当代编剧的新艺术》一文中提到:“悲剧是王室和高贵的行动。”赫克托尔该是电影中的一个悲剧性人物代表了。从允诺承担弟弟的行为后果开始,他就已经知道城邦和自己的命运。尽管他鄙视弟弟的怯懦,可是作为兄长他承担了罪责;而在误杀阿咯琉斯的堂弟后,他坦然地接受挑战,走向死亡。他让他的士兵明白一个男人的尊严:维护自己的荣誉,爱护自己的妻儿,保卫自己的国家。做个简单的男人,是那个时候多么难以实现的梦想!

一个崇尚武力的世界竟然存在着这么两位彼此惺惺相惜,厌恶战争憎恶死亡,却又是被万人景仰的勇士。他们向往着安宁和平快乐的生活,不仅是满足个人,更是希望这个世界有着美好共荣的时候。可是他们总是被驱策着扑向战场,刀起剑落,热血喷溅,而厮杀的胜利和战争的荣誉中似乎看不见他们的笑脸。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场神话战争中的人性悲歌。

特洛伊之战电影观后感4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历史中最有名的勇士,以至于哲学家都会拿他来说事。芝诺提出过“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就是把阿基里斯视为健壮和善跑的英雄。传说阿基里斯从小就被他的母亲捏着脚后跟泡在药物里长大,使他具有了超越凡人的体魄和几乎不可破坏的肉身,而唯一没被泡到的就是他的脚后跟。阿基里斯也是因此而毙命。“阿基里斯之踵”后来被喻为无论再强大、再完美的人或事,都会存在致命的缺陷。

皮特主演的这一部《特洛伊》或许改名为《阿基里斯》更为恰当,故事主要围绕着阿基里斯展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特洛伊之战退缩为表现阿基里斯悲剧宿命的一个背景。

在影片中,阿基里斯英勇善战却桀骜不驯,他是阿迦门农手下最杰出、也是阿迦门农最痛恨的勇士。他不愿听从阿迦门农的号令,因为他看不惯一个国王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发动战争。他甚至不愿意为希腊人的名义而战,因为他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他明白“在我出生之前,希腊就已经足够强大了。”然而,有一个理由却是他无法抗拒的`。

事实上,影片一开始就明确宣示了主题,“人类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要名垂千古,让后人知道我们的荣耀和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伟大的爱情。”阿基里斯仅仅因为奥德塞说的“参战的英雄,都将千古留名”这一句话而走上了战场,尽管出发前他的母亲明确告诉他,“你如果去了特洛伊,必然会千古留名,但是只要去了特洛伊,你就再也不能回来。”

阿迦门农说:“阿基里斯属于过去,他目空一切,不会为任何国家效忠。”阿迦门农则有着“六王毕,四海一”的野心,他聪明地抓住了阿基里斯骄傲的心态,让他心甘情愿地戴上了盔甲。阿基里斯知道“男人都要些什么,但我要得更多。”对于荣耀的向往和千古留名的渴望成为了他的“阿基里斯之踵”。

全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阿基里斯杀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后的夜晚,特洛伊国王来找他要回心爱的儿子,阿基里斯跪在赫克托的遗体前,对他说,“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兄弟。”在那一刻,阿基里斯已经彻底参透了自己生存的意义,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他了解到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当他仅仅因为自己的荣耀而毫不怜悯地杀死了那么多人的兄弟、丈夫和亲人之后,他已经和他所不齿地阿迦门农成为了同一类人。

死在阿基里斯手里的赫克托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的生命中只有很简单的敬畏神明、保护妻子和家园的愿望,他是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也是一个值得任何人尊敬的对手。他曾经屡次挽救了自己的弟弟;他因为错误地杀死了一个青年而内疚;他最终勇敢地走向了阿基里斯。赫克托是阿基里斯的一面镜子,正是赫克托让骄傲和虚妄的阿基里斯认清了自己。当然,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正如阿基里斯的妈妈预言的那样,当他从迈锡尼扬帆而去的时候,他就不再回来。

同样扬帆而去,不再回来的还有海伦和帕里斯,特洛伊之战因他们而起。如果阿基里斯因为“荣耀”而千古留名,他们则因为爱情而留名。小王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他明知如果带着海伦会给自己和特洛伊带来多大的灾难,他仍旧义无反顾。或许这是因为他的年轻而浪漫,换做他的哥哥赫克托,决不会这样做。不过在特洛伊城破之时,帕里斯终于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他选择了战斗,选择了做一个让他的哥哥会为他骄傲的人。他知道爱情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如果继续逃跑,不值得赢得海伦的爱。他要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只要勇敢,“不管今生或者来世,我们一定会相聚。”

最终,阿基里斯被帕里斯射死。实际上无论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阿基里斯之死只是他自己献给自己生命的祭品。人与神的不同就在于人是会死的,而正是这样使得人生中的每一刻都可能会很珍贵,阿基里斯临死前已经感受到了布里塞伊斯带给他的平静,相对他一生征战而毫无意义的日子,他不会有任何遗憾。

特洛伊之战电影观后感5

刚看完《特洛伊》,不错,推荐。每个人都刻画的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也去除了《荷马史诗》中神话的部分,使整部电影更为当代观众所接受。

海伦,斯巴达国王梅利内劳斯的妻子,古希腊第一美女,也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所谓的红颜祸水吧。她被来访的年轻英俊的特洛斯小王子帕里斯吸引,跟着他跑到了特洛伊,直接导致了这场战争。其实她也是无辜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只是她的身份比较特殊。梅利内劳斯表面上看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实际上他一直就想吞并特洛伊,海伦的出走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

阿客琉斯,希腊第一勇士,没有人可以抵挡他,他参加特洛伊战争不为攻城掠地,不为金钱美女,只为青史留名,正如电影中他自己所说,他一生下来就是斗士。如果没有他,希腊军队早就被特洛伊人打跑了。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敬畏的勇士,也有十分细腻的感情。他可以为布里塞伊斯(阿波罗神庙的女仆)而与梅利内劳斯翻脸,退出战争;可以为堂弟帕特洛克罗斯去和赫克托耳(特洛伊的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决斗,杀死赫克托耳后将其尸体托在战车后拉回营地;可以为普里阿摩斯(特洛伊国王)深夜独访军营的勇气而感动,把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了特洛伊人。但他最后还是难逃宿命,在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之后,被帕里斯用箭射中脚踝而亡(希腊神话中,阿客琉斯是海之女神茜蒂斯与凡人的私生子,出生之后她就把阿克琉斯放在冥河中洗澡,成就金刚不坏之身,然而她一只手提着阿克琉斯的脚踝,所以没有洗到脚踝,从而成了阿克琉斯的命门)。

赫克托耳,特洛伊大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在知道帕里斯私自带着海伦出逃斯巴达时,他就劝帕里斯把海伦送回去,他知道这会给特洛伊人民带来灾难;当帕里斯与梅利内劳斯在战场上决斗失利仓惶而逃时,他出手救了帕里斯,自己承担了责任;当他把帕特洛克罗斯错当作阿克琉斯杀死后,眼神充满了愧疚,并把尸体还给了希腊人;当阿克琉斯来复仇时,他明知自己不是阿克琉斯的对手,仍然出城迎战,最后被阿克琉斯刺死,充满了悲剧色彩。

还有布里塞伊斯、帕里斯、普里阿摩斯、奥德修、帕特洛克罗斯等等,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建议先了解一下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任务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