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6》观后有感精选10篇

李盛老师

《榜样6》观后有感,有哪些你知道吗?通过收看《榜样6》,我们深深体会到榜样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敢为的精神,一起来看看《榜样6》观后有感,欢迎查阅!

《榜样6》观后有感1

偶闻云岭张桂梅,起初内心并无太大波澜,但在看完她的第一个故事后,又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看。从普通教师变为一名校长,再成为一位身兼数职的“校工”,她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云南华坪县的教育事业,换取华坪大山深处女孩们的光明未来,留给福利院孩子们温暖的回忆,即使生命的灯火日渐微弱,她仍旧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撼动之余我更多的是自愧弗如。

奉献这个词没有艰涩难懂的含义,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亲身体验,很多人在做,也有很多人在看,也可能还是某些人的诗与远方,而在张桂梅这里,它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困局里,靠初心唤起力量,只为“用教育救一代人,不管多少”。张桂梅来华坪的初衷,本也带着一个平凡人最朴素的奉献意识——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让自己的教学生涯能做更多事。但当她接触到那些大山里失学的女孩们,那颗质朴的心里萌生出更大的梦想:要改变低素质的母亲、低素质的孩儿。几番思量,认为这么好的事情肯定会有人支持,相信三五块钱累积叠加定能集腋成裘,每年假期外出集资成为她业余时间的主要项目,她“乞讨式”的办校计划几年下来也才筹到一万多元。徘徊无助之际,偶然的机缘,媒体的力量帮助她获得了来自各方的支援,华坪女子高中落成,并迎来第一批100名不用交学费的女生。在接下来的开局之痛、升学之难里,她用入党誓词和红歌凝聚了师生们共克难关的决心,传承着中国独有的红色文化。华坪女子高中的建校初衷以及后续的运营,是张桂梅将小爱汇聚成大爱,用一颗爱心凝聚成百上千颗爱心的过程,无论是这爱,还是这颗心,都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滋养和成就。

坎坷中,“再坚持坚持”,把教育扶贫事业越做越大。学校落成,逐渐步入正轨,华坪县越来越多大山里的女孩,在这里实现了从大山跨进大学门的梦想,改变了从今往后的人生。作为旁观者,说起这件事,也深感到不容易,更何况是促成这一切的张桂梅。每当遇到困难,她都会说“再坚持坚持”,为学校筹资筹不下去的时候,在最初学校里的老师、学生留不住的时候,在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在福利院孩子遇到大难题的时候。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说要做的事业再大再难,只要有心就能办成。这个有心,并不只是说事业仅剩最后一步就成功了,还有可能是事业正遇到大坎坷、瓶颈期,对于要不要继续、如何度过这些阻障的坚持。何况张桂梅的事业是完完全全为他人。作为福利院院长,她说:“孩子们失去什么,我就弥补什么”,作为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吃住在校的她因身体原因不能当老师,便担负起其他力所能及的琐碎工作。她的“再坚持坚持”,正是对这样一种完全利他的事业的坚守,是想尽己所能把云南华坪县的教育扶贫事业做到最大,无论她将面临什么,她都选择坚持下去。

她的奉献,不止于倾囊而出,是拿出今生所有,唤醒更多人对教育的思考和支持。她对于华坪女子中学所做的一切,是切实的教育扶贫事业,但是她从不愿提起“贫困”二字。她说:我们没有提贫困两个字,是觉得贫困对女孩儿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她是一名老师,教给学生的不限于应试的知识,也教给世人什么是德艺双馨,什么是毫无私心的尊重。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已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入大学,对于知晓这一切的人,都知道这一切离不开张桂梅的坚持和付出。如今她身患骨瘤、血管瘤、肺气肿等17种疾病,曾数次病危入院抢救,面对考出去的学生是否回来看望她的问题,她却说:不需要孩子们感谢她张桂梅和女子高中,只希望他们能够感谢党和政府。她如此豁达,是因为她认为共产党员就应该人人是雷锋,甚至应该比雷锋更要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在自己的岗位上拼尽全力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她用自己的血泪、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入党誓言。

信仰,在战争年代让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鲜血。和平年代里,张桂梅用“我将无我,不负初心”的宽阔心胸与博大情怀所诠释的奉献,正是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的共产党人应该学习和践行的。

《榜样6》观后有感2

那抹金色是丰收硕果的颜色,彰显着百年奋斗笃行宗旨的为民初心。笔者看到“七一勋章”上的金色,就想到了秋天的累累硕果。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百年前的红色火种已成燎原之势。在这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我们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从救人民于水火到为人民谋幸福,始终将“民”字在心中放大摆正、用“干”字在征途打头冲锋,跨越了不知多少“雪山”“草地”,攻克了不知多少“娄山关”“腊子口”,终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广大党员干部当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真挚情怀滋养初心、以真信笃行浇灌使命,竭力跑好实现伟大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接力赛。

那抹白色是清正廉洁的颜色,显现着百年大党自身过硬的政治本色。“七一勋章”上的白色是清正廉洁的颜色,那没有杂质的洁白无暇,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内在特质。当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锤炼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一根灯芯”下诞生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经典著作;“背着金条乞讨”未动分毫的经费最终用于建立了江西临时省委秘密机关,保释了狱中大批的红军战士。回望百年历史,我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让我们始终走在了时代前列,并成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那是我们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症”的结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铁腕重拳惩治腐败,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悟透廉之“本源”、延续廉之“血脉”,要以党章为标尺、以纪律为准绳、以案件为镜鉴,经常揽廉镜自照,炼“廉”于心、植“廉”于行,在工作生活中涵养出“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觉,始终把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作为人生的价值选择。

《榜样6》观后有感3

华坪女高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张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学教书。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岁的张桂梅便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

到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说,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院长。她担任院长后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遗弃的。

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回忆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2004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长帮忙。

“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

“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换回的却是不理解和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

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07年,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平时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手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台电脑,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

“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桂梅说。那天会后,她和这位记者相约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学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

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泪流满面。

《榜样6》观后有感4

我是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总认为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也算比较深刻,从榜样们身上,我们真正看到了初心和使命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他们用一辈子的坚守和奉献践行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是初心和使命最小的同时又是最好的那个注解,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将来的路要往哪儿走,要怎么走。

他们是最忠诚的代表,我们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忠于祖国和人民,对崇高理想的坚定和执着,孜孜以求。

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也要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回报党的培养。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在危难关头敢于牺牲生命,就是因为对党忠诚,就是因为心中有信仰。周恩来同志说,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同志说,共产党员要终其一生奋斗到底;朱德同志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今天我们家富国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还任重道远。马不扬鞭自奋蹄,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勉工作就是对党忠诚;努力加强理论学习,抓紧自己的修养就是对党忠诚。我们要学习榜样,学习先辈,永葆对党和人民忠诚的自觉,忠诚如一、表里如一。

他们是最执着的代表,我们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对国家事业的热爱和奉献,默默耕耘。

河南省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几十年如一日慷慨帮助困难群众,带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说:吃了一个亏,就干成了一件事,散尽家财,让全村百姓摆脱贫困;嫦娥四号参研参试团队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独自摸索,耗时近四年,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他们抛开个人名利,坚守岗位,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梦想之花,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他们用坚守担起了肩上的责任,用奉献诠释了党员的初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今天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和对事业的热爱,干一行爱一行。很多人认为自己太普通,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干不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其实“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要甘于平凡,但永远不要打击一个普通人的努力。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分内的事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少一点抱怨,多一点钻研,练就过硬的本领,在为民服务解难题和改革发展中永葆斗争本领、保持清醒头脑,能干事干成事,就是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那这个时代也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他们是最朴实的代表,我们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视名利如泥土,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不争,艰苦朴素。

20__年定向选调生、百色市百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精彩世界,毅然回到农村,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奉献自我;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李萌,选择了在别人眼中不那么“体面”的工作,只为了人民群众需要,只为了“宁可一人脏,换得万人净”的劳模精神。她们远离光环、远离聚光灯,在最艰苦、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她们是*最可爱的人。

《榜样6》观后有感5

2021年6月29日,国家颁授党内荣誉“七一勋章”。功勋党员张桂梅获颁七一勋章瞬间,我想起张校长女校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他们才是我们的榜样。

他们的所做所为是*中国下的中国人所拥有的或是说应当拥有的精神的体现。总得有人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上,地方上,去默默奉献,去不断的奋斗。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需要靠每个人的不断努力,而不是“慷他人之慨”。期望别人付出,而自身获利的小市民习气。社会生产发展到现在,已经表明,只有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去奋斗,去努力,去为整体多做贡献,而不是想着“空手套白狼”,才能使得整体性的收益增加,而只有整体性的收益增加,才能使得各人的收益长远的增加。

这些勋章的获得者,很好的践行了自身的信念,去为社会、为人民不断的做贡献。

他们实至名归,他们青史留名。

《榜样6》观后有感6

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节目《榜样》在央视一套播出。《榜样》中,有至诚报国的黄大年;永远的“樵夫”廖俊波;无怨无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李保国;一心为民,清廉如水的刘伦堂;用生命奉献的兰辉;永葆本色的龚全珍;“太行公仆”吴金印……榜样,亮如明烛,灿若星斗。

观看《榜样》,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强烈的标杆意识,以榜样为鉴,学榜样,向榜样看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榜样》中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党员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传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观看的人都深深地感动、折服,用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和坚守。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和震撼,唤醒了内心深处的入党宣誓的誓词和决心,誓词是那么鲜活和明亮,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给我们前行的勇气,通过《榜样》的党员传递给我们了正能量。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树立优秀共产党员楷模,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共同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组织单位党员和干部职工收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

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是一座灯塔。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绿军帽、棉衬衣、黑布鞋,一副庄稼人打扮的吴金印,在肾摘除手术后三天他就出院,忍着伤痛出现在荒山治理的工地上,40多年里,他带领群众拓荒开田,让荒山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西藏察雅县烟多镇雪东村原党支部第一书记尼玛江村,三次来到雪东村,创办家具厂,三年间,雪东村实现了从过去“搬迁贫困村”到如今“标杆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在看完《榜样》专题节目后,单位干部职工被他们的经历深受感动,有些同志在看节目过程中几次落泪,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彰显当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向榜样看齐,学习先进,凝聚和用好榜样的力量,着力为博州农业发展奋发向前,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引领农民增收致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榜样6》观后有感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飘进人的心里,净化人的心灵。不信?听我讲个身边真实的故事。

一天傍晚,我伫立在窗前,注视着美丽的晚霞景色。眼看着铺盖在每一个小城角落的金沙刚要消失,我向离家不远的小桥处瞥了一眼,我的目光就被那位拉车的老伯吸引住了。那位老伯黑黝黝的体肤,瘦得皮包骨。看着他拉着后面的“超级重型三轮车”,他该怎样对会他身后的大怪物啊!突然,有一个穿着时髦的妇人向桥头走去,我却在想:这会与电影中的一样吗?一个美貌女子在经过乞丐一个面前时,并对他大吼一声:“嘿,乞丐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全给我吧!”当小妇人逐渐地靠近那个老伯,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位小妇人悄悄地在后面帮着那位老人推车!

我看到:那位老伯的衣衫湿透了,那位小妇人的衣衫也湿透了。可是,她全然不顾。帮着老伯推车,形成一道很美的风景线。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都到达了桥顶。正当小妇人悄悄地离开时,那位老伯转了过头,微笑地说:“我就知道是你在后面帮我了,换了平时,我才不会这么快就到达桥顶呢。你是一个好人。”“我是很乐意的。”那位妇人说完转身就走了。在风中,她那被挂破了口的小裙在自豪地摇曳着。

原来,榜样,其实就在我身边。只要本着一颗明亮的心,我们将会发现更多身边的榜样……

《榜样6》观后有感8

榜样,是照亮前方的灯塔;榜样是一个奋斗的目标。每人心中都有一个榜样。而我的榜样是刘奥翔。她个子高高的,戴着一幅眼镜,嘴角还经常挂着微笑。看上去平易近人。她不仅外表温柔,心灵更美,十分爱帮助人。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正好我值日,可老天爷却偏偏那天开了一个玩笑,天气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正巧在放学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望着窗外的大雨丝毫没有停的意思,只见同学们一个个陆续被家长们接走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跺脚。就在这时,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朝教师走来——是刘奥翔。她刚来,就见我在教师门口东张西望,便关心地说:“岳迎,你怎么还没走?”我一边向窗外看雨有没有停,一边急切地说:“我没有带雨伞,今天正好我还是自己回家,这可怎么办呀?”

奥翔听了我的话,毫不犹豫地拿出一把伞递给了我,我接过伞,吃惊地看了看她,说:“你……你怎么给我了,外面下这么大的雨,你还有伞吗?”奥翔笑着说:“没事,我家离得近,一会就到家了,就淋一点雨,你不用担心我,你赶快回家吧!”我仿佛像缺水的鱼儿得到了海洋,又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正当我要说谢谢时,奥翔却捂住我的嘴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赶快回家吧!你不用担心我。”我感激地点了点头,说着,她便冲进了雨雾中。望着她那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她在我的心中不仅竖起了榜样。

她就是我的榜样——乐于助人的刘奥翔。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她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榜样6》观后有感9

每个人心中的榜样都不一样,有些人崇拜的是赫赫有名的大明星;有些人敬仰的是博学多识的科学家。而我心中的榜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的妈妈。记得去年夏天,我和妈妈去看望姥姥,顺路去一家水果店卖水果。水果店的生意特别好,妈妈挑选了一些水果,付了钱,可老板却多找了五元钱。我看到后,心想:这回我可以买大雪糕吃了!谁知妈妈却把钱扬起来:“喂!老板、老板,你……”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板打断了:“我很忙,一会再说!”因为买水果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一下子就被挤到了一边。

我很生气,拉着妈妈就往外走妈妈拉住我说:“我们这样做对吗?”我说:“是他错找了钱,而且还不理我们。”妈妈又说:“我们把这不该拿的钱拿走,这种行为对吗?我们该怎样做呢?”我站在原地思考了很久,想到了平时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我一下明白了。我大声对妈妈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举着手中的钱,飞快的跑到老板面前大声说:“你刚才多找了我们五元钱,还给你。”老板楞了一下,连声说谢谢。旁边的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

啊!原来身边的妈妈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榜样6》观后有感10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这句话出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的乡村教师。从照片看,她身躯瘦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着。40多年来,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燃灯者”,张桂梅的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40多年来,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啊!

张桂梅让人热泪盈眶,还因为她激发了人们对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群体的感怀。我们相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他们终其一生或许默默无闻,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看似普通平凡,却无比崇高。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守和奉献,温暖了每一位学子的心灵。社会不该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识文断字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份师恩难忘的情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恰似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教师群体的写照呢?致敬张桂梅,就是致敬每一位润育桃李的教师。谢谢你们——让知识传承,让文明赓续,让青春激荡,让学子成长,让梦想飞扬!

致敬张桂梅,同时也表达了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一贯立场。事业发展,人才为先。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人才、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