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0篇精选

李盛老师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一

一部叫《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让数亿观众为之“入戏”,让这个_多了份“英雄气”。

多年来,以《英雄儿女》《上甘岭》为代表,抗美援朝主题的电影佳作迭出,成为一代代人的历史记忆和精神食粮,鼓舞全国人民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投身于**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今天,《长津湖之水门桥》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以一个志愿军连队为人物群像,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争的细节,重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勇敢和精神的伟大,在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这部作品显示了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部电影,也不能缺少精神。《长津湖之水门桥》所带来的观影热潮,并不是单纯依靠广告宣传力量,而是影片本身传递的情感力量,彰显了艺术作品的巨大精神感召力,并转化为票房数据、上座数量和好评度。

有位女观众说,昨晚看完了长津湖,出来之后,老公问她怎么样,她红着眼圈说,深受震撼、深受教育。电影场里,她的背后一直有抽泣声……不少观众特意选择_观看,他们把观影当作一次向祖国的“精神献礼”,电影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此。

精神是电影的“内核”,但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战斗戏,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战术指导,都堪称国产战争片的新标杆,堪称国产电影史诗级的战争片。电影艺术的境界,正是精神与技术的水乳交融,让精神在艺术中得到倍增和升华。

《长津湖之水门桥》火了,精神的力量“无价”。对于电影人来说,拍出一部爆款“大片”,获得更多的市场效益,是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时下,有不少的所谓大片,并不缺少高技术、高投入,更不缺少大场面、大明星,但缺少了最关键的“精神”,一部没有精神的影片,即使金玉其外也是败絮其中,难以获得观众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二

抗美援朝是上个世纪的一件大事。在毛主席一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果断决策下,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胜了装备特别精良的美国王牌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发生环境,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有关抗美援朝的事迹,相信除了经历过惨烈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们以外,大多中国人所了解的“抗美援朝”都是资料或者耳闻,随着时间流逝,这场英勇而激烈的战斗会被大家逐渐遗忘,这无疑是对那些用生命换来和平的英烈们最大的遗憾和不公平。

忘记历史,忘记苦难,忘记先烈就意味着背叛。

《长津湖之水门桥》,把抗美援朝战斗中的一段战役用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让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以坐在电影院亲身感受战争激烈与残酷的场面和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因为_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档期几乎场场爆满,为了避开观影高峰,我跟闺蜜8号晚上在万达影院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在观看之前,因为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宣传片,只是很想了解战役更多故事情节,但看完之后,那种激烈而残酷的场面和志愿军英勇不屈的精神让我震撼感动,终生难忘,这应该是拍摄电影的初衷吧!

电影开头,战士伍千里抱着参加抗战而牺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给父母跪下,眼泪滴落在地板上,虽没有语言,却似乎看到一种复杂心理,有对战争的痛恨,有对父母的不舍,更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时候,收到紧急入队的通知,画面转到伍千里一个人站在小船里的背影,四周山水平静,这短暂的安宁氛围瞬间被美军的飞机打破,残酷的战争开始!画面的转变,也是和平与战争明显差别的切身感受。

在美式轰炸机震耳欲聋的轰炸下,偷偷跟着伍千里跑到部队的弟弟伍万里,亲眼看到好友张小山被炸身亡的惨烈场面,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当时的惊恐,悲伤,绝望,心如刀绞全部写在脸上,让观看者佩服他的演技,更让人不觉泪目。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41度的冰天雪地里,寒冷侵袭加上食物被炸,只能啃着冻成冰球的土豆充饥,伍千里用身体捂化开土豆给弟弟吃,这个场面让人非常感动,本应该在父母跟前安享天伦,尽德尽孝的年纪,为了保家卫国,承担了流血牺牲的使命,与现在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感动的画面还有很多,年轻战士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领三排打退了敌方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抱起炸药冲向地方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牺牲前写下的三个“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导演特意给这三句话一个特写镜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并凝聚成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本来已经回家,但听到国家有难,没有多想,骑着单车赶到部队,为了不让妻儿担心,把自己的军功章还有女儿的照片带在身边,他的一句台词“战场的二次恐惧,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道出了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那种不可退让,没有选择的坚挺意志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爱国情怀却至情至深流露出来。

整部影片最戳中泪点的是吴军饰演的雷公牺牲的场面。伍千里邀请雷公战争结束之后一起去他家生活,因为战争雷公的老家沂蒙已经没有了家人,在听到伍千里说让自己住百里的房间,再给自己说个媳妇,生了大胖小子的时候。雷公从之前的嘴硬拒绝到最后改口,“也不是不可以”。一句话折射出雷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战斗再次打响,雷公搬走标识弹的时候,嘴里哼着“人人都说,那个沂蒙山好.....”,最后不幸被美军炸弹击中,临终时一直在喊“疼,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至今那个悲惨壮烈的场面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切骨揪心的疼。而伍千里拿出小本子,要把雷公的名字用红色笔迹圈出来,却万分不舍而失声痛哭的画面,让我一下子泪奔,哭得不能自已。

电影尾声,美军南逃沿途看到的场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阵地上手握武器,始终保持着准备作战的姿势,仿佛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个已成为一座丰碑,一个文化符号的冰雕连不仅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更让每一位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胆战心惊。

长津湖被称为史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这部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拍出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拍出了中国军队敢打必胜的精神,拍出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有人评论说电影场面过于血腥,那是没有看到真正的战斗场面比电影更惨烈更血腥。也有人说,如果中国军队不支援朝鲜,就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亲自体验战争的残酷,战争后流离失所,满目疮痍的凄惨,而不是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战争。

“如果我们不打这场战争,就会让我们下一代来打,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这才是全剧最让人触动心弦,感人肺腑的一段话,是呀,如果没有这些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或许我们真要面对那些真实的血腥战争,哪里还有现在幸福安逸的生活?难道不值得珍惜,不值得敬佩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三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又是一年_。在这举国欢庆的节日里,《长津湖之水门桥》如期而至,与我们相遇在72周年_这天,给我们带来一场无形的教育课堂,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熏陶。

电影是根据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拍摄而成,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当时革命先烈面对种种困难时的艰难。当时,长津湖遇上了50年不遇的严寒,在深夜零下四十多度的情况下,先辈们穿着单薄衣服,拿着落后于美军的武器,在一场武装对比悬殊的环境下,依然勇往直前。我能看见,三十敢死勇士冒烟火炮弹,穿枪林弹雨,倒在敌军坦克之下;我能看见,百名志愿官兵匍匐雪地,坚守阵地,钉在雪地高山之上。这又是谁的儿子,父亲,谁的母亲,妻子又在家中等待亲人归来。

长津湖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有着革命烈士带给我们的安稳生活,有仁人志士创造的光明前景,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如今,我们不必担心战乱动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外强虎视眈眈,着力打压中国的发展,华为遭受的一系列不公等就足以让国人清楚,我们身为中国青年,必当心系祖国,肩扛重任,报效祖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四

_假期里,我还是建议家长们和孩子去看看这部战争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

片子比较长,接近三个小时,不过,很值得一看。下面我把自己的观后感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尽量不进行剧透,点到为止。

老实说,电影开始表现的战争场面是令人压抑的。主人公连长伍千里所在志愿军部队所乘火车被美国飞机炸毁,那么多士兵,在几架轰炸机的轰炸之下,毫无招架之力。

没办法,那个时候我们太落后啊!

行军途中,有两架敌机来袭,他们只能趴伏在一大片到处是石头的开阔地里,假装死尸,企图躲过飞机扫射。

两架敌机玩游戏似地开展了一场射击“死尸”的比赛,让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

这些场景在朝鲜战场上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战争胜负与武器装备息息相关,那么多战士,在两个美军开着的飞机下一动也不敢动,这真是令人太憋气了。

说起美军的飞机,我还想起了看过的一个历史资料。当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飞机制造能力超强,远远超过了日本。一直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刚生产出来的一万架战斗机都还没来得及上战场。

为了防止战斗机的技术外泄,美国军方下令,直接销毁了这一万架战斗机。

这样一说,我们对影片的设计就能理解了,因为美国的战斗机生产能力太强了,这才让我们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吃了美军飞机的大亏。

另一个令人憋气的就是生活上敌我双方的差别太悬殊了。

朝鲜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志愿军战士走得太急,没来得及装备棉衣,入朝作战时穿得太少了。

因为运输线路被敌军破坏,供给跟不上,志愿军战士冻得都缩着脖子,舒不开身。而敌军那里,都穿戴整齐,大衣披在身上,棉帽戴在头上,看起来威武雄壮的(不知道这个词是否恰当)。

兵团司令员宋时伦将军心急如焚,几次强调必须保证战士的棉衣到位,为此,他自己在外面都不穿警卫员递过来的大衣。

我觉得这就是对那场战争的真实反映,包括后来一个整连编制的志愿军战士都冻成了冰雕,影片也如实还原历史,太震撼了。连美国将军看到后都不由得肃然起敬,敬了一个军礼。

还有就是吃的,在艰苦潜伏的时候,志愿军每天只吃一个土豆。就是吃土豆,还因为天太冷冻得硬梆梆的,啃都啃不动。

而敌军那里,正好过感恩节,有鸡有肉,热气腾腾的。

即便如此,志愿军战士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正像有人总结的,我们是钢少气多,敌军是钢多气少。

一边是拥有先进的武器,还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边是艰苦到寒酸,武器装备落后于人。本来高下立判,输赢似乎已成定局,但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敌军的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还是被英勇的志愿军部队消灭了。

实际的战斗比影片表现的还要艰苦,因为武器火力差别太大,我们只能以多击少。战场伤亡太过惨烈,有的连队,一场战役下来,只剩下一个人。

影片中,这部分拍得还是比较让人解气的,漫山遍野的志愿军战士冲下山来。敌军指挥官问志愿军是从哪个方向冲过来的,回答是“四面八方”,也就是说,志愿军已经将敌军团团包围了。

最终,北极熊团团长被志愿军击毙,这支号称没打过败仗的部队,终于在志愿军的打击下彻底失败了。

影片还再现了毛岸英牺牲的场景。想想也令人感到可怕,连我方指挥枢纽的总司令部都难以确保安全,这就是人家科技发达的结果。

美军发现了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所在地的电讯信号,于是就判断可能是指挥中心,于是派了大量轰炸机对这个地方猛烈轰炸。毛岸英为了抢救作战图在轰炸中英勇牺牲。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千万不要再有战争了,战争让无数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

刚刚还是一起说笑的战友,一场战斗就阴阳相隔;一排排的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被机枪扫射倒地,被炸弹炸飞,生命戛然而止;血肉模糊的惨烈,尸横遍野的场景,无论对于我方还是敌方,无论失败还是胜利,都是悲剧。

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战士复员后会掩藏自己的身份,不愿去谈论自己看起来是辉煌的过去。他们大概是不愿再回忆那些痛苦的经历,也许当时是战友替自己牺牲,也许险些就命丧沙场,也许战友的牺牲让他们一直心酸不已。

我觉得这样的战争影片,应该让我们发誓要强大起来,因为落后挨打的滋味太不好受;另一方面,用我们自己的强大变成和平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减少或者杜绝战争。

看完这部电影,如果能够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五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记忆当中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还是上世纪50年代拍的《上甘岭》和60年代初的《英雄儿女》。几十年过去了,这两部黑白电影历久弥新,至今影响力都非常巨大。

我们这一代人,要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一直以来,长津湖战役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穿着单薄的衣服与美军激战,付出了非常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今天再看这段历史,更觉可歌可泣。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能够把长津湖战役搬上银幕,是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荣幸。我们要用现代电影的制作手法跟创作理念完成一部经典战争片,告诉观众新中国为什么要打这个仗、靠什么战胜了强大的美军。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部史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六

昨天晚上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年度重磅级的战争作品,云集顶级导演、编剧和主演,是一部合格的战争作品,如果不过分挑剔的话,也是一部优秀的战争作品。

毕竟那一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存世已经不多。而改开40多年来,因为和美国的商业关系,朝鲜战争的电影,差不多鲜少提及,几年来才陆续拍摄了几部。

其实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美国人拍摄的电影,极少出现人们解放军形象,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更是寥寥无几。—— 美国人在中国周边,从朝鲜到越南,再到后来的阿富汗,其实一次比一次失败彻底。也是没脸在解放军面前表现“武德”。拍来拍去,大多数都是二战作品,暗戳戳地贬低前苏联,抬高自己的地位。

回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差不多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用心去拍了,纪录片都是档案馆里二次剪辑整理出来的。现在拍摄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而且是大手笔去拍,本身也是国际形势变化的一部分。—— 对方已经撕破脸,我们也不必太照顾美国人的面子。

尽量实事求是地去再现那个时代的精气神,就是成功的好电影。当然,历史越久远,电影细节就越难以还原当初,比如演员的精气神。假如是50-60年代拍摄的电影,可以直接拉上参战过的一线部队拍摄。无需刻意表演,就是接近真实。—— 道具可以尽量还原历史,人的精气神还有气质,仅仅凭借一些老照片,演技再精湛的演员,也是不太容易还原的。

所以,不吹毛求疵地评论,这部电影可以打分9分以上。得高分是因为前面陈凯歌导演的部分,确实具备史诗般电影的那种气质。比如我印象很深的这么一个镜头,伍万里在火车上打开车门,火车身后就是蔓延的万里长城。火车、志愿军战士、万里长城,极强的画面感,万里江山如画,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历史沧桑感、时代使命感、人物的立体感,全都能够体现出来。—— 算是电影中的经典艺术深度的体现之一。

以前很多人都说,抗美援朝电影,没有好好表达志愿军,“为何而战”的思想源头。我想这部电影,应该表述得比较到位。而且很多大人物的话,都是我们熟悉的。比如,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气势就远比美军的战斗机、军舰,强大得多。

电影的节奏感,把控得很好,前面半小时表达的是在国内“入朝”之前的志愿军动员、集结和准备工作。从某种方面,也回答了志愿军的思想源头。

从进入朝鲜开始,转入战争的场景。当然,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里能够拍摄出来的,更为残酷、血腥。这一次有八一厂压阵,又有军委背书,因此拍摄的尺度,已经放得比较大,算是非常难得的大场面、大制作战争片。

林超贤导演的战争片,我之前提到过,“红色暴力美学”。放在这部电影里,这个词不合适。客观一点评论,在当今世界的华人导演里,论及战争片的拍摄,林超贤算是翘楚之才。很多细节,拍摄得很到位,至少近年来,无论是中外的战争电影,鲜有细节如此到位的电影。

叙事过度发散,恐怕是这部电影被吐槽的原因。怎样拍好这样的战争片?那就是尽量接近历史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吃力的事。长津湖之战,除了战场本身,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人物和事务极多,在短短两个多小时,要把这么多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并非易事。—— 何况,还要“形山神不散”,既要聚焦主要人物群体,又要兼顾战争宏大。这难免有一种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但是又过分发散的感觉。

加上审核剪辑掉的一些部分,电影的后半部分,有一些内容过度显得突兀。这个确实和导演的功底关系不大,编剧兰晓龙估计也是尽量做了精简和压缩。作为“工业级”的电影,而且是多位导演执导的,难免会出现风格差。

所以,有人吐槽也正常。在我看来,前半部分(入朝之前)我给9.8分,入朝战争部分,可以打8.8分。综合评分在9.5以上。大概和猫眼电影,给出的评分相当。

这也说明,我的影评,大体上代表了大众的审美水平。既不会太专业,甚至故弄玄虚,也不会太假,为了表达与众不同,强行进行细节批判。—— 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很值得_期间,举家去看一看。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七

_前夕,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我在观看了电影后有许多感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相当的恢宏阔大,残酷逼真,枪林弹雨中仿佛一架架飞机就正从我头顶掠过,一颗颗手榴弹向我穿透过来,身临其境般不由得跟着揪心紧张起来。我同时由衷地感受到现在生活得来不易,“这场仗我们不打,就会由我们的下一辈来打”,让人泪目。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宏大战争场面。让我不禁感慨:伍万里的被迫成长史就是一场战争的残酷史。如果不是当时的志愿军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为我们创造出和平的发展条件,可能我们就要面对被迫的残酷成长!致敬志愿军。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段历史,更是一场致敬。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便会永生。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血肉为我们拼下来的,我们觉得*离战争很遥远,是因为在边境,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守护我们,守卫国家,所以要更加珍惜当下。那时的他们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受战争生活,不顾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现在的新一辈,同样用生命保护人民安全,保护国土不容侵犯,向最可爱,最英勇的人致敬,谢谢你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八

我和朋友们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新上映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起初,我仅仅是因为里面有易烊千玺才决定看的,看完后,我已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长津湖之水门桥》将历史真实的战场还原得十分相似。但我知道,他们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隐去了血腥的场面。他们也是人,当然也会害怕,可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饥寒,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美军发起了猛烈反攻。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不屈信念!

当万里在啃焦黑坚硬的土豆时,当千里刚回到家又要起身马上回去时,当雷公为了不让飞机炸到同伴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当看见被冻死的一个又一个同伴时,我不禁落了泪。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他们都是最英勇的军人,是我们最尊敬和敬仰的英雄!对比他们,我们那一点学习上吃的苦,不值一提。

最让我感动的一句台词:“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这些英雄先辈走过开天辟地的血汗路,青年才俊迎来筚路蓝缕的新征程!先辈们把好日子都留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努力呢?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耀,是世世代代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勇敢与奉献。

历史的回顾与呈现,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引导激励着中华儿女铭记伟大胜利、凝聚奋进的力量。

致敬先辈们!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九

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十年来的和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形象地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就犹如一颗照明弹或者一颗信号弹,升上了时代的夜空,照亮了国家的前途。

在朝鲜东线有一个巨大的山脉叫狼林山脉,这个山脉基本上是没有人烟的,长津湖战役就是在这个基本上没有人烟的地方,志愿军与美军展开了惨烈的生死战斗。长津湖战役改变了整个朝鲜战争的态势,让我们的部队在东线站稳了脚跟。

《长津湖之水门桥》就是要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递出来。一部战争电影,说到底是讲关于“人”的故事。一部好的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倘若对一个人物没有足够的感情,观众就很难跟着他上战场,去经历这种生死的考验,对他有莫大的关心。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个电影才可能成功;否则的话,就变成了只有战斗的场面,如果只能看到战斗场面的话,非常容易让人疲劳。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

_期间,全国影院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映了一部令人意味深长的佳片,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霸榜影院,荣获票房第一位,是什么故事情节使得《长津湖之水门桥》得以做到如此拍案叫绝。

一九五零年,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在大雪纷飞的长津湖地区,“只要你哈口气,可以瞬间结成无数的冰晶,可以说即使敌人放过了他们,可老天爷则不会善罢甘休。”

相比之下,喝着热咖啡,过着感恩节的美国佬们与阵地上死守且即将冻僵的志愿军们,形成了天壤之别,美军宴会上的酒池肉林与人民志愿军一块土豆几人分食的情景,也映衬着双方军队储备的差别。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志愿军们退缩了吗?没有!我军仅仅用了一个团的兵力,将美军狠狠地钉在耻辱柱上。歼灭1.3万余人,将战场事态扭转了。随后,紧接着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我不得不感叹,“壮士卫国,岂是飞机大炮之惧也。”

“让你的敌人瞧得起,那才叫硬气。”这也正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要让周围的人瞧得起你,你就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才行。这样,才叫硬气。

电影是第七艺术,它似乎有着自己的灵魂,使人类的艺术生活得到满足,使人们有所启发。整部影片,看到的不是冻不死的英雄,也不是打不死的英雄,看到的是军人的荣耀。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一长津湖战役充分地体现了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安全,中华儿女的那种决死作战的精神。这种决死作战的精神,至今还令众人敬仰,所以应该有这样一部艺术作品来反映它,特别是用银幕的方式来反映它。

先烈们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追的“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二

“一只蛋如果从外面被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说不定是只鹰。”

继《我和我的父辈》以后,_期间我和爸妈又去看了第二部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影前,我曾搜过大概内容,知道长津湖战役很重要,为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了铺垫。但是,我没有想过它会如此壮烈,如此感人。

雷爹的舍己为全连,伍万里的坚强勇敢,伍千里的不怕苦和足智多谋,战士们的坚毅决心,无一不令人感动。其中,最让人震撼的,不是战况的激烈,而是不怕死的坚毅。

当美国的直升机飞过雪谷上空时,那位司令命令飞行员将飞机飞到最低,他要搜寻志愿军的身影。敌机已尽最可能地飞到最低,在雪山上峰搜刮了几遍,还是没有找到志愿军的影子。难道志愿军会分身术?不对,为了不被发现,志愿军将自己埋在了茫茫冰雪之中,雷打不动地保持着一个姿势。他们不冷吗?当然冷啊,气温已低到零下40多度。为什么他们能坚持下去?因为他们有满腔的热血,有必胜的决心,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美军撤离时,有警卫员发现了许多志愿军。当那个司令赶到时,发现志愿军都成了冰雕。冰雪冻住,却依然保持着狙击的姿势,眼神坚毅地望着前方,表情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丝抱怨。他们永远地守护在那里。那位司令员向着冰雕连敬礼,他说:“面对这样一群有毅力的对手,我们永远不会胜利。”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没有他们的坚守,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和平的生活。

没有哪一个春天会迟到,但是有人却永远留在了寒冬。

曾记否,伍万里在吃土豆时咬掉了一颗牙,大家见惯不怪,已习以为常。网上有女孩尝试去冰了一块零下十三度的土豆,她说:“真的很硬,啃不动,那些志愿军在更冷的天气吃,真的很艰难。”沐浴着幸福阳光的我们,有什么资格挑食?凭什么浪费?

网上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等了十几分钟的彩蛋,没有等到,出门时抬头便看见万家灯火,才发现,这才是真正的彩蛋。”

杨根思曾说,“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抗美援朝胜利了,国和家都守住了,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忘记那些为我们守卫和平的人们。

同学们,志愿军说:“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得打。”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就是志愿军口中的下一代,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多少热血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除了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我们更要秉承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让我们再一次,向英雄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三

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创造了世界战争以弱胜强的奇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鼓舞中国人民直面任何困难。电影可以让牺牲的先烈被更多人记住,明白今天的日子得来不易,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追的“星”。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留给我们下一代打!”这正展示了一代代先烈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我们要通过电影,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呈现出牺牲背后的意义。只有这样,年轻人才会知道,新中国的胜利来之不易。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四

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

他们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他们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他们最终又去到了哪里?

志愿军第九兵团某部奉命入朝作战,当听到“穿插七连”的番号时,我就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是他们新兵入连仪式“我叫___,我是七连第___名士兵”,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七连第677名士兵“伍万里”推开火车门,晚霞下的万里长城飞跃而来,我突然想起,这不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么?“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汗,铁血卫国保家园。杀声下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就是钢七连,原来他们是从这里出发的!

七连刚进入朝鲜不久遇到敌机轰炸时,闺女就问了一个重要问题:

“爸爸,妈妈,他们要去哪里打仗,为什么要打仗?”

我不知道如何解释她才能够理解,毕竟刚五岁。好比那时候要动员刚刚结束解放战争、正准备复员回家种地的军人出国作战,如何做思想工作。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简单明了,道理深刻,不卫祖国、不保和平,自己的家乡和刚分到的一亩三分地可能就保不住了。但是,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简单的语言描述,能让她快速理解。这时,她妈妈拿出手机地图,找出了朝鲜的位置,找出了鸭绿江的位置,告诉她:“刚刚荧幕上敌人飞机轰炸的位置就是这里,如果敌人的飞机越过这里,就会打到祖国母亲,祖国母亲被打了,我们就没有家了,你就不能上学了,我们也没有饭吃......”

这么解释,她居然听懂了,一脸担忧的问到:“那现在怎么办,谁来救我们?”

妈妈告诉她:“只能靠我们自己,你看那些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叔叔了么,他们会救祖国母亲的,放心吧”。

闺女虽然不太清楚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但是她知道“祖国母亲”。她所在幼儿园每周一都有升旗仪式,每逢_时幼儿园的老师都会告诉她祖国母亲生日。因此,上小小班时她就知道“祖国母亲”,后来她妈妈又在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告诉她“祖国母亲”在哪里,“祖国母亲”的版图什么形状。

战争残酷,电影的部分画面也非常血腥。当炮弹炸断志愿军战士的躯体时,我试图捂住闺女的眼睛,担心她看到血腥的画面晚上睡觉会做噩梦,但她却不愿意让我捂住双眼,一直推开我的手,认真的看着电影中的画面。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安静的在我怀里睡着了,炮弹爆炸声、枪击声都没有吵醒她。

孩她妈说,牺牲的都是新兵,他们还都是孩子啊。是啊,刚当兵都是十多岁啊。战争年代,部队有一些新兵刚入伍,还来不及进行有效训练就上战场历练了。能活下来的都是老天爷眷顾,子弹不长眼,不会因为你是家中独苗或者孩子刚出生就从身边绕过去。一场战斗下来,能活着的,一半靠技术,一半靠运气。

为什么要打仗呢?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这虽然是后人的艺术加工,但是我们中国军人打仗,就是为了不要打仗。换句话说就是,有些国家打仗是为了转移其他矛盾,我们国家打仗是为了和平。作为普通人,没有人希望战争,但是战争一旦来临,即便没有做好准备,也有千千万万个的英雄挺身而出,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热爱和平的、英勇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战争要打,可能无法做到一劳永逸。有的战争是为了民族尊严,有的是为了人民解放。有些战争是没有硝烟的,参战人员的姓名甚至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事迹与世长存,山河知道他们,祖国不会忘记。

电影中有一位人物我印象深刻。雷老爹,七连的一位老炮兵排长,为了减轻志愿军部队被轰炸带来的伤亡,抱着标识弹引开敌机,驾车驶向美军阵营,最后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最后的遗言是“疼死我了”、“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英雄也怕疼,英雄也怕孤独,英雄也想回家。牺牲前想回家的雷老爹,让我不禁想起兰晓龙笔下的南天门,想起死在滇缅边境的要麻、康丫,想起川军团团长龙文章在怒江边对散兵游勇的许诺“走啊,我带你们回家!”。他眼中浸满的泪花不正是那句无法兑现的诺言么?抗战胜利之际,他死在了云南禅达,他的团在抗战胜利后被空运到东北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林译团长在自杀前,要求他的团堂堂正正的走出去,别再打了,接受他们并改编他们的正是人民解放军“钢七连”的前身。兰晓龙笔下的“四道风”“钢七连”也许并不是上了抗美援朝战场的“穿插七连”,但也是千万个英雄连队的缩影。一次次在尸山血海中站立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无数次重新举起支离破碎的连旗,活下来,打下去。在我军的战史中,很多部队在一些阵地战中打光了,但番号却一直保留着。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荣誉,这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

走出电影院,抬头望去,革命老区的天,漫天飞舞着红霞。雷老爹去了哪里?杨根思去了哪里?钢七连去了哪里?“冰雕连”去了哪里?

我看见,他们去了三十多年后的老山、法卡山、八里河东,他们战斗在猫耳洞里,他们躺在了麻栗坡上......

我看见,他们在四十多年后的武汉龙王庙闸口树立生死牌,在九江大堤上伫立成了钢铁长城和中流砥柱......

我看见,他们在五十多年后的四川汶川近五千米高空上,为了地震灾区人民安危纵身一跃上演绝地营救......

我看见,他们在六十多年后的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迎着“石头雨”、“棍棒阵”冲上去驱逐敌人、捍卫国土......

他们一直都在戍守边疆,一直都在保家卫国,一直都在守护人民。

从2014年到2021年,我们已经将825位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接回国内。活着的英雄回家了,牺牲了的烈士也回家了。就在今年,陪伴了数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在消失20多年后回到了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国人流失和遗忘的记忆也应该拾回,一点一滴重塑精神世界。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五

战争肯定是残酷的。但是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我们看到的是志愿军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

我曾经也是军人,在部队这些年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一支军队,是被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这支军队知道为何而战,而且他们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只要还剩下一个人,就会继续战斗,信念是一脉相承的。精神渗透在每一名战士的言行举止里,这是我们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人民军队”,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六

2021年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也是《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的日子。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等著名导演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等知名演员主演的抗美援朝电影。目前,这部影片已经突破了40亿元的票房。

我在10月5日那天,也抽空去电影院里观看了这部电影。

在去之前,我上网查阅了一下相关的史料。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在这一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也就是网上很多人都在说的“冰雕连”……

战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残酷的,和平在任何时候都是珍贵的!

当我们在《长津湖之水门桥》影片中看到毛主席在问:“过了三八线,过不过鸭绿江?”

当我们在影片中听了七连指导员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当我们听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

据毛泽东主席的秘书胡乔木的回忆,他在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中,有两件事情是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是1946年同国民党彻底决裂,二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从这里,我们便知道,这不是说打就打的战争,而是具有战略性的,明知道难打而又不得不打的硬仗!

我们建国之后到现在一直保持这样的和平,是由这些先烈的鲜血,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

今天,我们怕自己的孩子摔倒了,怕自己的孩子在集体的生活中吃亏,……

哪一天,国家需要我们的孩子为国家做贡献,我们还会像70年前那样送自己的孩子上这样的战场吗?

会的!我想,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人这样做的。

因为,只要大家去翻开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样的人世代都有存在。

这部影片的历史顾问王树增老师曾说过:“近代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受尽屈辱,所以百年以来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仁人志士,不惜掉头颅也要挽救这个民族,要让这块土地上的广大人民过上自由平等的生活。”

这部影片的导演陈凯歌认为,中国的战争片一定要让观众明白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对今天的和平起到了什么作用。“战争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赢来的和平则更为宝贵。这都是我们希望通过《长津湖之水门桥》来表达的。”

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做到了。比如,影片中七连炮排排长雷公为了避免更多的战友在敌军的战斗机轰炸下伤亡,自己抱起标记弹放在车上,冒着密集的炮弹,往阵地的一侧拼命开去,当敌军战机在他身旁扔下炸弹,把车炸翻压在他身上,在牺牲前,他对身旁的战友说的就只有两句话:一句是“疼死我了”,另一句是“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

“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

这句话,我想道出了很多当年志愿军的心声。他们多么想看到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所换来今天复兴中的中华的模样!

谈到这里,这使我想起了小的时候《语文》教材里的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什么是我此时最大的观后感?这两段话就是我此时最想表达的观后感。

向英雄们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审美的渠道很多。《长津湖之水门桥》对当代观众有两点启发:

一个民族如果想强盛起来,必须具备精神的硬度,这个精神硬度是保证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精神要求。在那个历史阶段和那场战争当中,有这样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支撑起来了我们民族尊严的脊梁。有了他们,我们民族才有希望。尽管他们倒在冰雪当中,很多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他们依旧在我们心里,是我们民族的丰碑。这是第一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同时,民族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的安全,甚至具体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八

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每一次看都非常激动,对我有很重大的影响。这些作品给了我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代价,也获得了很大胜利的一场战争。我们不管看《英雄儿女》还是《上甘岭》,都强烈地感觉到志愿军在英勇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实的力量。

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人生活在和平的时代,先辈们选择把生命献给自己的国家,献给自己的人民,献给自己无比热爱的这片土地。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孕育了一种精神,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十九

看完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篇二十

昨晚我和妈妈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一一《长津湖之水门桥》。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讲的是1950年6月25日,那时的中国刚刚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可就在这时,强大的美国向我们的周边国家朝鲜伸出了魔爪,妄想借朝鲜为跳板,越过三八线,将魔爪继续伸到中国。

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派志愿军第9兵团前去抗美援朝。由于美国在制空权上的优势,使得我军运送电台、物资极为困难。到了雪山地带,美军在感恩节吃的是大鱼大肉,盛菜都是毫不吝啬的满满一勺,有人想插队加菜,被其他人挤兑出去,美军士兵委屈地说“我不过是想要一块腌肉”,而志愿军在行军火车的睡梦间听到开饭吃包子都能激动地秒醒撞头,在冰雪山谷里一个崩掉牙的小土豆都能被视为珍宝,在临近饿死的时候,大家还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除了美军的大鱼大肉、我军那能硌掉牙的土豆的对比,更多的是敌人对我军的轻视,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夸下海口:“在圣诞节前回去陪家人”,但他很快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在英勇的中华人民志愿军面前,这根本不可能,“他们是从天而降的吗?”这是美国北极熊团团长,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出的感叹,“面对有如此坚定信念的敌人,这场战斗根本不可能打赢。”这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撤退时,发现一个连趴在雪地上一动不动,等走近一看,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连152名官兵全冻死在了雪地上,而发出的感叹,片刻后,他收拾好心情,庄重的对这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敬礼。

影片中还有很多让我记忆犹新的人物外冷内热的神枪手平河,笑口常开的战士余从戎,爱护战友的老将炮排排长“雷公”他勇敢的转移标识弹,牺牲的时候说:“别把我留在这,把我带回家”,让我瞬间泪崩!

电影结束,除了感动流泪,我们也要铭记电影中展现的伟大精神,例如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刻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下一代就不用再过这个充满硝烟的生活了”这是革命先辈的愿望,让我们致敬这些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