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孝道

莉落老师

《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孝道

  《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孝道是如何的呢?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下面来看看!

  在中国,儒家学说只重生不重死,说死是绝对的,终极的,不能考虑,无法讨论。《论语》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未知生,焉知死”(《先进》)云云,认为生前的事未知的还太多,哪里管得死后之事;而死则由命运管着,由上天决定,人无法涉足,无力过问,暂且“守死善道”、“杀身成仁”吧!生命如果有不朽,那么就正是现世的功德名誉,当去为国家为君王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儒家又强调“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就是说,连在世的长者都不能伺候好,去伺候死人(即祭祀先祖)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如何伺候长者呢?《论语·学而》说:“弟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里仁》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所谓喜,当然是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所谓惧,则是因其离生命的'终结越发近了而担心。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看来,孔子的时代,包括整个周代,尊老致孝、尽人子之义的呼声是很高的,可以说超过了夏、商社会。(难怪孔子会在《论语·八佾》里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个“周”是指包括孝道在内的周礼。)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呢?笔者认为,是有的。

  第一,周朝是在殷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前者是一个崇鬼祀神、淫风盛行的王朝,结果鬼神没崇祀好,反倒亡了国,灭了宗庙,所以周人乃“敬鬼神而远之”,更重视对在世者人伦道德的说教,以进而有利于政治控制。这就是《礼记·大传》里所讲的:“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所以,如《诗经·周颂》之《雍》、《载芟》、《丝衣》,《诗经·鲁颂》之《泮水》、《閟宫》,《诗经·商颂》之《烈祖》,它们虽然多为祭祖颂祖之诗,实际却充溢着向在世的贤德老者敬老祝寿祈福尽孝之辞。如《閟宫》:

  俾尔寿而富, 祝你长寿且富裕,

  黄发台背。 发枯背驼有精神。

  寿胥与试, 寿高言好是个宝,

  俾尔昌而大, 国家受益得昌盛,

  俾尔耆而艾, 人老须发却变青。

  万有千岁, 活到千岁与万岁,

  眉寿无有害。 健康长寿无病害。

  应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祝酒歌,最早的一篇祝寿辞。

  第二,进入西周晚期,由于诸侯崛起,战乱频仍,已开始出现无视礼制的现象,《礼记·大传》里所说的:“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矣”的血缘统治已经动摇,孝悌意识也随之受到冲击。这个情况,在《诗经·王风·葛藟》(《诗序》谓系“王族刺平王”之作)里有生动记载: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该篇大致是一个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老人的悲惨哭诉。诗的大意是讲,葛藤在河边长得很兴旺,可是我自己却相反:亲属们各顾各,儿女们也视我为路人。

  《诗经·唐风·杕杜》也有类似的记载: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独行踽踽,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独行睘睘,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是诗意思说,在战乱的烽火中,还有棠梨树坚守在路旁,而且枝叶茂盛兴旺。哪像我,有如飘泊的浮萍到处流浪。难道说途中没有其他人?唉,有是有的,可是都不是我的亲属。人人都顾着逃命,哪里会理会我这孤苦伶仃的人!

  《诗序》说:“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亲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蓝菊荪说:“君”当作“民”才对,而“民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这正是战争的赐予。”(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大学》还说:“《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救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可惜,这些都是《礼记》作者们的理想乌托邦或者说是对尧舜之世的美好回忆吧(后人所谓周朝以孝道而行天下也不过是一种愿景罢了)!因为至少在《葛藟》、《杕杜》的时代,这种尊老致孝,兄弟和睦,甚至以别人的父母为父母,别人的子女为子女的情况是看不到的。岂止看不到,简直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了!这就难怪孔子要在这纷纷扰扰的乱世里登高振臂,大叫“克己复礼为仁”;也难怪《诗经》之《大雅·下武》要反复高喊“永言孝思”,《小雅·杕杜》与《小雅·北山》要联袂痛呼“忧我父母”……更难怪《小雅·小弁》和《小雅·蓼莪》等要接连唱出诸如“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及“哀哀父母,生我劳瘁”那样令人撕肝裂肠、思绪难平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