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原曲翻译及赏析

刘莉莉老师

《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原曲翻译及赏析

  【原文】: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①?送别

  刘时中

  和风闹燕鸢,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粱苑②,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释】:

  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

  ②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同,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

  【翻译】:

  风和日丽莺歌燕舞,桃花杏花争相开放.长江潮水与岸齐平,黄昏时分,微雨中千山一片寂静.以酒送君远行,折下一根柳枝,愿它寄托你我的离愁别绪.以后我在梦中也会思念这华丽的宫城,花开时节告别了渭城.长亭仍在,你我已由咫尺的俄距离变成了天涯相隔,孤单一人.人被愁绪困扰,最怕听《阳关三叠》的第四句,因为它总是勾起我对你的思念。

  【赏析】

  【雁儿落】写的是春景,是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四句为两联,构成一幅图画。前一联写近景,在一片和风丽日中莺燕喧闹、桃杏怒放。莺燕是以啼声之美动听的。但这里没有这类具体的象声描绘,而只着一“闹”字,更使人似听到一派莺啼燕语,春天欢腾热闹之境界由是全出。又,声音是靠风传送的,所以这句是:“和风闹燕莺”。“桃杏”以其艳丽著称,但这里也不着意状其姿色,而以一个“明”字突显它的光彩。光彩是阳光照耀的效果,所以这句云:“丽日明桃杏”。下一联写远景。远景是大江、千山,视野极其开阔。“长”与“暮”相对,是“江”的修饰语。全句写江不着眼于它的浩大,“长”、“一线”等词使大江显得秀丽;也不着眼于她的奔腾,而用一“平”字,着意它的平缓。“千山”言山峰之多,也并不写它的巍峨险峻,而突出它的宁静。“暮雨”不是写当时的雨,而是昨暮的雨。这才不与前面的“丽日”相抵触。经昨天暮雨洗过的山峦格外苍翠,显出它静好。总之,下一联所写的江山风格与上一联花鸟风格是如此协调,鲜艳明媚的前景以平静辽阔的背景衬托,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春色画图。

  【得胜令】叙写离情。前四句又形成两联。上一联铺叙送别的情景。一方面将酒载到长亭设宴相饯,一方面按唐代风俗折柳相赠以示临别依依,下一联写送别时的心理活动,即设想别后的相互思念。“思梁苑”,实际是指思念曾经相聚也是今日送别的文人朋友们,别后当然只能在梦中思念了。“花时别渭城”句也指思念中的内容,即想起春暖花开时节送别的.场面。这两联上联是实、下联是虚。最后四个长短句写离人去后送别者孤零的境况和凄凉惆怅的感情。“长亭,咫尺人孤另”是视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咫尺之间,刚才还是十分热烈的,顷刻间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了。“愁听,阳关第四声”是听觉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第四声”即第四遍,可见离恨之长、之深。

  整首曲前半感情较平静舒缓,后半腾挪跌宕,表现了送别时的复杂状况。(姚品文)

  【阅读训练】:

  (1)【雁儿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去后送别者凄凉惆帐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1)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中莺歌燕语、桃杏争芳,暮雨蒙蒙里江天一线、平静辽阔的江南春日图。

  (2)虚实结合:前六句实写春日美景中饮酒送别的场景,后六句借助想象,写梦境中思念今日送别之会及朋友离去后自己的孤单愁苦,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以景写情:曲子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明丽欢快的图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送别者内心凄凉悲苦;曲子还用“暮雨”“长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惆怅寂寞的图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