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影曲原文赏析

马振华老师

照影曲原文赏析

  《照影曲·景阳妆罢琼窗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鳞不动春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鲜红稚俱含颦。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前言】

  《照影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写宫人早起到池边照影的所见所感,表面上看是一首宫体诗,实质是通过抒写女主人公的不公平遭遇,含蓄地表达了对贤者屈沉下僚而丑类占取高位的黑暗社会的愤慨之情。

  【注释】

  ⑴金鳞:一作“金鲜”。

  ⑵翠鲜:一作“翠鳞”。

  ⑶为:一作“谓”。

  【赏析】

  这是所谓的“梁陈宫体”诗。起句“景阳妆罢”据《宫苑记》:“齐武帝置钟景阳楼上,令宫人闻钟声并起妆饰。”《辞源》解释得更为具体:“‘景阳钟’,南齐武帝(萧赜)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钟。唐李贺《歌诗编》三《画江潭苑》之四:‘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景阳楼故地在今南京市玄武湖侧。”这是说她起得很早,景阳钟响时,她已是梳洗罢了。这个“早”就透着凄清。《红楼梦》中薛蟠有诗说:“洞房花烛朝慵起。”孤眠难稳,是以早起。诗一开头就透出了孤独寂寞。“琼窗暖”,这里有一个时间跨度。当其他嫔妃正在忙于梳妆时,她因早已梳洗好了,无事可作了,故只有无聊地凭窗坐着。以至到红日渐渐地升上窗棂,着一“暖”字,写日出,也写她的先此之冷。七个字,既艳且暖,而其情却极其凄凉无聊。虽同样用的是齐梁语境,而那内涵却早已是晚唐的凄清了。

  “欲照澄明香步懒”,扣题“照影”,想到池子边去照一照自己的模样,却懒得去,这“懒”是知去了也没有意思,没有情绪,尽管打扮得香馥馥的,这只是宫仪,不如此是为对皇帝的不敬,除了南朝的梁元帝的徐妃敢作半面妆外,还没有哪个宫女又敢这样做。而这于她似乎又实在不过是做做样子。“香步”仍用梁陈宫体字样,“香步”而“懒”,已无意于“香步”矣。正调反出,本身就是一种不满的发泄。故这个“懒”字是人物的点睛之笔,不可轻易放过。

  虽懒还是来到了桥上。低头一看,满满的春水,未见鱼儿,所以一平如镜。照见自己身上的衣裳像堆满彩霞,额上傅着轻匀的黄粉。

  “翠鲜红稚俱含颦”,既说“金鳞(一作金鲜,其实金鲜、金鳞,皆指鱼)不动”,则此处的“翠鲜”当指水中漾起粼粼的碧波,“鲜”,一作鳞,当作粼。红稚指自己照在水中红朴朴的倒影。由于水中漾着粼粼的碧波,使照见的'脸也似乎皱了起来,故说“翠鲜红稚俱含颦”。李白《捣衣篇》:“闺里佳人年十余,颦蛾对影恨离居”。此处亦是颦蛾对影恨离居之意,只不过用得生动而不显痕迹。

  末联写出自负的不愤。从水中看,这一张脸直是如桃花百媚,似花还解语。然而“曾为无双今两身”。《庄子》曰:“美好无双。”谓曾经是世上最漂亮的,故此被选入宫了。然而,也许是她自恃丽质而不愿献媚,所以终于只有自己一个人。此时到此桥上来照影,本应有一双影子的,而今也就只有桥上桥下的两个自己而已。将孤单却写为“两身”,的确极妙。对此丽质,自己也要伤感了。所谓“谁与为容?”只有自我欣赏罢了。不言孤独而孤独之情已见。更妙在扣题“照影”。

  此词也类乎“宫怨”。其艺术特色是外表极其艳丽,但并非是夸耀,而是用以掩护内心的极端不满。“曾为无双今两身”写出了强烈的愤愤不平之情。无双不见亲,是弃美而亲丑,则他的鞭挞也就够多的——那些丑类,和不知其丑反以为美的当朝者们。

  作者运用陈梁体,是取其艳丽的外衣,也是借它的历史以为归依。如果要推测创作的时间,当以李德裕初贬之时为当。李德裕,国士无双者也。温庭筠的《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独自栖栖九陌尘。”与此非常相像。只不过一直咏其事,而一作为乐府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