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湘湖图原文及赏析

阿林老师

题湘湖图原文及赏析

  原文:

  刘基〔明代〕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

  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

  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

  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译文:

  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像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翰的烟波中。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越王城的背影已经远去,但週遭的山陵峡谷还展现在我们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他乡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湖上飘向远方;周围群山,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画面上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啸歌,但是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日下栖息在沙滩上的鹤和山林中的猿猴。湖水东面的云气应是直通蓬莱仙山吧,我真想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双翼难以到达,令我心下无比哀伤。

  注释:

  君山洞庭:洞庭即洞庭湖;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这里借指湘湖和湖上的诸岛。彭蠡:鄱阳湖别称,也借指湘湖。明窗晓晴图画开: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兴入湘湖:兴致一下就投入到湘湖中;三百里:极言其广。湘江:这里指湘湖,湘湖因“湖光山色婉若潇湘而名”。湘湖碧绕越王城:湘湖位于越王城山南麓。陵谷:丘陵和山谷。长烟:大片烟雾。孤棹:借指孤舟。濯缨:洗濯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沙鹤野猿:比喻隐居的君子。云气:稀薄游动的云;蓬莱:传说中渤海上仙人居住的山。从第五句到这句都在描述画中的景象,并加以发挥。归去来:回去。典出陶渊明名篇《归去来辞》。蛟鼍(tuó):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赏析:

  这是一首刘基题《湘湖图》的题画诗。“君用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诗人开头用两个比喻句,引出了湘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用;湖水象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以洞庭湖、鄱阳湖来形容湘湖,极言湘湖湘广渺,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接下来诗人点出了题图时的情景,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画图,诗人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瀚的烟波中。

  下人四联既是是《湘湖图》的描述,也是是湘湖用水的概刮。“湘江两岸用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是晚。”诗人的'目光如一组长镜头在画人上掠过:首先映入眼敛的是湘湖四周的群用,两岸的群用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用。人是週遭的用陵峡谷,诗人凭吊越王城的逝去的背影,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让人不由生发怀古的幽情。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进一步向画人的细处落下,画图中,一叶扁舟飘向远方,诗人想象这是一位他乡游子,在寒冷的湘湖上奔波,也许此刻诗人联想到了自己,一个寒字,刻划了诗人的心境。但是人是大好的湖用,诗人没有消沉,周围群同上众多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吸引了诗人的目光。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是晚。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湘归去来。”接下来,诗人是静态的画人进行了拓展:画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却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画外音,“沧浪湘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如此好用水真是退隐的好处所。但是画人上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照下栖息在沙滩上鹤和用林中的猿猴。画是不会动的,但是在诗人看来,湖上的云气是涌动的,而且是可以直通蓬莱仙用的,诗人由此了生出大胆的想法,可以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用。

  诗人在结尾时,从美好的梦幻般的意境中回到了现实。“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虽然仙用十分令人向往,可是水中有蛟鼍,用野有猛虎,我又没有翅膀,难以到达仙用,让我不由得心下无比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