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无心话语会导致孩子自卑

马振华老师

父母无心话语会导致孩子自卑

  幼儿心理

  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经常自我鼓励、自我调节失败情绪,那么自信心很快就会树立起来。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背景,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举着它就能将人生的每一处照亮。

  我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当父母一心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时,经常忘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对儿女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过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再也无法前进,甚至会渐渐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渊。

  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经常自我鼓励、自我调节失败情绪,那么自信心很快就会树立起来。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背景,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举着它就能将人生的每一处照亮。

  小宇出生于小康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正在读研究所。因为小宇是独生子,所以爸爸妈妈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们的儿子和他们一样有知识、有成就,甚至超越他们。于是从小宇很小的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为他制定了发展计划。

  当小宇刚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他念英文,到小宇三四岁时,他每天的时间都被父母安排得满满的,如早上起床要练发声、上午读书,下午学跳舞,晚上练琴。小宇的爸妈希望他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所以对他的要求都非常严厉。

  小宇不论在幼儿园里还是进了小学之后,他每一项学业或是才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然而即便他在品德、学业、体能等方面,样样出类拔萃,但仍无法让他的父母满意,因为父母给小宇定的标准是永争第一。

  每当小宇拿着自己认为满意的成绩单高高兴兴地回家时,得到的总是父母的训斥:“这题怎么会答错?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父母的反应让小宇伤心地低下头。

  小学五年级时,小宇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得到第一名。比赛结束后,他欣喜地跑向爸爸妈妈,没想到面对的却是两人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获优等奖的那个小朋友,声音多甜美,表情多自然,比你好多了。你呀,真让我们失望。”他听着听着,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就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小宇慢慢地变了,渐渐地,小宇仿佛换了一个人,本来活泼、开朗、调皮、聪明可爱的他,现在变得喜欢一个人独处,经常害羞,总是胆怯,也不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便老师要他回答,他也总是表现得扭扭捏捏,老是说:“我不行!”“我不知道!”小宇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充满自信、活泼可爱的孩子了。

  当今大多数父母的心愿是期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所成就,为此,父母常常想尽各种方法来培养孩子,但在父母一心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时,经常忘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以至于事倍功半,无功而返,不但使孩子的童年充满了痛苦的回忆,还为亲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的父母平时常对孩子“我们家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或是“你怎么这么笨,看看人家,可比你强多了”之类的话,往往是父母一时冲动而说出的令人气馁的话,孩子却容易把话当真,这些话会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对孩子而言,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父母一句无心的话语,就可能使孩子完全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心理学空间

  只有亲身经历过了,你才会成长

  生活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帮助,在孤独伤感的时候需求安慰。但我们一直要记得,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只有与自己感同身受,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来承担。鞋子接触过的地面,才是自己走过的路。

  朋友从外地来我所在的城市发展,我知道消息的时候,她已经坐在了一家小饭馆里等我。我责怪她不早告诉我,好让我去接站帮她拿东西,她笑着说不想给我添麻烦。我问她:“还没住的地方吧?等会儿我陪你去找房子。”

  “不用了,来之前我已经在网上查了这附近的一些信息,吃完饭我自己去就行,这样我也能在找房子的过程中熟悉一下环境。再说你这么忙,能赶来陪我吃顿饭就已经很感激了。”

  吃完饭,她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很大的旅行袋放在大旅行箱上,然后又挎上沉甸甸的包,有些蹒跚地向外走去。我过去帮忙,她拒绝了,看见我满脸的不解,她解释道:“别误会,不是不希望你帮忙,而是你能帮我一时,却帮不了我一世。你若是帮我暂时减轻了负担,我心里就容易产生依赖,但没有人能够一直帮我,要是形成依赖别人的习惯,我就很难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知的一切。”

  她的话我无理反驳,可是看她这个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还在犹豫时,她给我留下一个灿烂的笑容,然后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接下来的场景,我久久无法忘记——纤细瘦弱的她吃力地拉着旅行箱缓缓地向前走着,两件行李加起来的高度几乎要和她的身高一样,挎着的包还沉甸甸地将她一侧的肩膀向下压着。

  骄阳似火的七月,即使什么也不拿,也热得受不了,何况她这样。我很想去帮她,但想起她坚决的态度,我知道这个独立、坚强、自尊心强的女孩绝对不会让我帮忙。节俭惯了的她不舍得花钱寄存托运行李,也不愿意给我添麻烦,不敢想象她这样步履蹒跚的一个女孩子在这偌大的城市里,顶着炎炎烈日找房子要承受怎样的艰辛。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只是她所经受的艰辛的开始。后来,她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声音一次比一次疲惫,不过每次都告诉我好消息,比如她找到房子了、有了工作、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等等。

  后来才得知,刚开始和她一起合租的小夫妻刻薄阴险,没少给她气受,因为没钱换不了房子,她只好忍着;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累得在地铁里站着都能睡着,身体虚弱得和纸片一样单薄;过节一个人蹲在房间里吃泡面……可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抱怨和“麻烦”过我。

  过了大半年,她约我吃饭。这时候的她已经在这个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换了更好的住处,跳槽后的工作也干得风生水起,重新有了人脉圈子。

  聊起曾经的种种,她红着眼圈对我说:“最难的时候我真想找你,你是我在这个城市里最信任的朋友。可是我知道这点困难都要依赖朋友的帮助和保护,那么以后永远都会缩在别人身后,得不到成长!你鞋子接触过的地面,才是你真正走过的路,你踏出的每一步,以及迈出这一步之后所经历的艰难和生活给你的感触,都是属于你自己的。这一步步虽然走得艰辛,但走得踏实,也一定会走得更远。”

  那一刻,望着貌似娇小柔弱的她,我敬佩不已,她看似瘦弱的身躯里有着怎样一颗强大的心灵啊!

  我们都曾怯懦过,我们都曾胆小过,我们都希望有人替我们遮风挡雨解决所有难题。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一旦我们鼓起勇气不依赖任何人,不管前途多么艰难都无所畏惧地走下去,那么我们必将得到成长,并且收获到生活的馈赠与生命的美好。

  怎样才能让孩子不会羞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理想中的孩子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萱萱是个5岁的孩子,每天都快活得像只小鸟。在家里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在爷爷奶奶面前,她会兴高采烈的将幼儿园里学到的诗歌、舞蹈表演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一旦回到幼儿园立马就变成了老师眼里害羞、胆怯的孩子。无论怎么鼓励,萱萱就是不肯走上讲台,哪怕一次也好。这可把萱萱的爸爸、妈妈弄糊涂了。要说是性格问题,为何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表现迥异?要说是家长鼓励方法不当,萱萱妈肯定不乐意。每当幼儿园有表演的机会,自己都会陪着萱萱反复练习,鼓励的话说了满箩筐,可孩子临场还是退缩,这能怪谁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理想中的孩子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萱萱是个5岁的孩子,每天都快活得像只小鸟。在家里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在爷爷奶奶面前,她会兴高采烈的将幼儿园里学到的诗歌、舞蹈表演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一旦回到幼儿园立马就变成了老师眼里害羞、胆怯的孩子。无论怎么鼓励,萱萱就是不肯走上讲台,哪怕一次也好。这可把萱萱的爸爸、妈妈弄糊涂了。要说是性格问题,为何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表现迥异?要说是家长鼓励方法不当,萱萱妈肯定不乐意。每当幼儿园有表演的机会,自己都会陪着萱萱反复练习,鼓励的话说了满箩筐,可孩子临场还是退缩,这能怪谁呢?

  想必家长们都很想寻找到答案,更想知道究竟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在疑惑处或许就是问题的出处。案例中,萱萱的退缩主要表现在家里和幼儿园表现的不一致。通常,爸爸妈妈们在尝试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多提一些问题,帮助自己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一致?是环境的原因?是她个人的原因,还是和老师或同学发生矛盾引起的?

  是老师的原因吗?据说萱萱有个特别会鼓励孩子的班主任,每次她都会刻意给她展现的机会。只是,萱萱老爱退缩,好话歹话说尽了,也不肯上台,老师为此也很无奈。

  是担心同学的嘲笑吗?或许吧。但是在家进行了那么多次的演练,这个担心应该可以被慢慢克服呀?可为何不见改变呢?于是,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似乎还不是最重要的。

  莫非是孩子阶段性的问题?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5岁的萱萱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俄底浦斯期,也是人类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将从对父母的爱恨纠结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例如:嫉妒、羡慕、内疚、愧责等。这个阶段,父母或孩子都喜欢问彼此类似的问题:爸爸和妈妈,你最喜欢谁?孩子则会问:我和爸爸(或妈妈),你更爱谁?在他们的幻想世界里,总期待着能取代同性父母的一方,成为爸爸的新娘或妈妈的新郎。他们的追问其实是在确认爱的唯一性。

  如此一来,乐于在家里表演的萱萱,其行为便有了另一重含义,即满足内心渴望被关注,成为焦点的愿望。然而,萱萱在幼儿园里,这种唯一性就会被竞争所取代。于是,她会不自觉地回避去体验这种失落感,表现为行动上的退缩,态度上的抵触。

  假若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退缩性行为不了解,自然会被自己的失望和气馁所淹没,并开始训斥起孩子来:你怎么这么胆小?你怎么就不肯试试?你看某某多棒,哪里像你……结果呢?孩子越被激将越退缩,父母越是鼓励越泄气。极端的情况是,有些孩子索性直接放弃,以此来攻击父母的自恋。亲子关系也因此陷入恶化。

  从这个案例看,退缩不仅仅是单纯的个性问题,甚至和个性都扯不上什么关系。有可能,那是爸爸妈妈们想要快速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的托词,否则闹不懂,想不通呀。寻找“不一致”是解决教养问题的重要路径,它能让家长找到真正困扰孩子的原因。

  那么,对待此类孩子有什么实用的建议呢?爸爸妈妈们要留意以下几点:

  首先,既然孩子的退缩是害怕无法成为唯一,那么就需要在心理层面先提供适宜的挫折感——明晰边界。处于俄底浦斯期的孩子有着丰富的幻想世界,有时他们甚至无法区分幻想与现实。所以,请明确告诉您的孩子,爸爸妈妈才是一对爱人,他们永远无法做妈妈的新郎或爸爸的新娘。让孩子们从现实的挫折中经历幻想的破灭,这一步相当重要。

  其次,帮助孩子从失望中重建希望——请坚定地告诉他“我们很爱你”。爸爸妈妈需要让孩子懂得的是,划分边界不代表爱的丧失,而只是学会区分情感。这样,孩子就不会陷入到另一个痛苦当中,反倒能真正的利用这次成长的机会,学会从父母身边脱离,走向群体生活,参与到各种比赛、游戏中。

  最后,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友谊。而竞赛就是一种发展友谊的方式,体验到的胜利或失败都是和人相处中与“共情”相关的话题。如此,让他们能从家庭的小范围逐步走向集体,这才是顺应发展的做法。

  以上三步是一个阶梯式的过程,需要爸爸妈妈们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将一个退缩的孩子真正推倒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