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射门水平高教案和反思

马振华老师

谁的射门水平高教案和反思

  【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平均分与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从教材中提供的投篮比赛遇到判断比赛双方的人数不相等时谁胜谁负的问题情景,引出评判胜负的方法需要借助平均数,突出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并且将平均数作为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试一试”是在读懂统计图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平均数和生活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我校实施新课程已经有六年了,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平均数之前,已经具有以下能力:深切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了解了一些数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具有较强的探究生活数学的欲望;已经初步具备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从知识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平均数”?但能用“一般情况”来描述一些生活问题,有了学习“平均数”的生活基础;另外,学生还有丰富的“平均分”的体验,利于他们推理、计算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2、在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初步感受求平均数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适当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足球运动吗?(喜欢)聪聪也喜欢足球运动,他每次练习射门都要踢10个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并帮他数一数,这一次一共踢进去几个球。

  (课件演示踢球的全过程)

  师:聪聪踢了10个球,进去了几个球?(4个)

  (课件出示实物图)

  2、学生统计5次的进球情况。

  3、学生观察汇报数学信息。

  二、活动探究

  (1)、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

  师:在统计图上,用圆片表示出聪聪每天的进球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全班集体订正。

  师:看了统计图,你对聪聪的射门水平有什么看法?

  (2)、由生活经验引出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第一次预测:聪聪第六次可能进几个球?并说明理由。

  (教师的指导应该注意:不管学生预测多少,只要在0——10都可以,但要学生逐步发现聪聪发挥最好的时候进了9个球,发挥最差的时候进了4个球,一般情况下进了5个或6个。)

  第二次预测:一般情况下,聪聪第六次可能进几个球?并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第二次的预测应该以10进5和10进6为主,因为这样可以代表的聪聪射门的一般水平。但教师在让学生预测后,应该及时引导:10进5和10进6代表的射门水平一样吗?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

  (3)、动手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人们为了准确代表一个人的射门水平,就决定以他平均每天进球的个数来定。你能找到聪聪平均每天进球多少个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活动。

  全班汇报:

  方法一:把多的移给少的。(板书:移多补少)

  1)、上台展示。

  2)、师:还有没有使用了移多补少的?那你们也使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摆一摆。

  3)、过渡: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动手算,平均分的方法。(4+5+6+9+6)÷5=6。

  1)、你为什么除以5啊?

  2)、那这个6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刚才有的同学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有的同学采用列算式的方法,找到聪聪平均每天踢进去6个球,我们就说6是4、5、6、9、6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6跟他发挥最好和最差的比,有什么特点?(略)这个6代表的是聪聪现在的射门水平。

  板书:平均数

  (4) 、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必要性

  1、巩固方法

  师:聪聪有个好朋友叫林林,在聪聪的带动下也喜欢上了每天练习射门10次的运动,

  我们一起来看看林林最近4天的进球情况:

  课件出示:(略)

  师:比一比,他们谁的射门水平高?

  板书课题:谁的射门水平高

  师提示:你觉得通过什么来比?

  独立完成。

  全班汇报:

  (8+5+9+6)÷4=7(个)

  师:说说你是想的?

  2、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数

  师:林林平均每天进7个球,是不是说林林每天踢10个球都刚好进7个球呢

  ?为什么?

  三、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过平均数。平均数的用途可大啦!不信,你们瞧——

  (课件出示;略)

  师:现在你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

  四、巩固与拓展。

  1、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1)请你估计一下,每位选手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说一说,你是怎样验证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方法优化:为什么都使用列算式的方法?

  2、平均用水量

  出示王老师家2006年第一季度份用水情况统计图。(略)

  算一算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预测王老师家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夏季用水多)

  王老师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是40千克。

  电脑出现一幅干枯的土地画面。

  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拿出3千克的一袋水,洗脸、喝水、做饭、洗衣服,一共就这么一点水。

  师渗透环保教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完成教材72页的数学故事。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实践

  同学们觉得我们这节课完成的怎么样?

  谁最有发言权?

  那么就请下面的听课老师给我们这节课打个分,并把它写在纸上。(10分)。那我们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啊?怎么办?(下课,学生下台问老师)

  【教学反思】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结果,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发争论,激起思维矛盾。

  教师在课始,就创设了聪聪进行射门练习的情景,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评价聪聪的射门水平,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评价不能准确反映聪聪的射门水平时,引发思考:如何准确反映聪聪的射门水平?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有效引导,解决矛盾,寻求解题方法。

  在学生产生疑惑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说明理由,发现还是找不到办法时,教师给出建议:人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决定用平均每天的进球个数来决定。这时学生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触,体会到产生“平均数”的必要性。在这个方向的引导下,学生的探究有了方向,热情也就更高,利于学生寻求解题方法。

  三、改编教材,凸现重点,利于学生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必要性,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教材的顺序是直接呈现两组投篮投中情况统计图(人数不等),让学生解决:哪组的实力强?这样的情景利于学生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但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和方法。因此,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让学生直接利用生活经验评价聪聪的.射门水平,发现这种方式不能准确表示聪聪的射门水平,激发探究欲望。再以“求出平均每天的进球个数”作为衡量标准,理解产生平均数的的实际意义和进一步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出现林林4天的进球情况统计图,这时候再抛出问题:他们两个谁的射门水平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的同时,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就将难点分散,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建构。

  四、联系生活,渗透环保,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课不管是在新课部分还是在后面的巩固与拓展中,都注意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射门运动、给选手打分、用水情况调查、干旱地区的人均用水量和过河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历过或看见过的生活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不陌生的,而且还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现在的数学课堂还特别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课中也体现的很充分——聪聪为了实现理想不断奋进的精神对学生是一种好的引导和促进成长的好例子。对于干旱地区人均用水量的了解,给学生强烈的意识到节约水资源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从小就应该有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