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黄飞老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弄懂算理,并提高联系的速度。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

  能快速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一、归纳整理,形成系统。

  1、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出示练习四第3题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向学生提问。

  (学生高兴紧张地回答老师所出示意的计算题。)

  师:同学门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

  2、出示练习四第5题:请两队同学上台分别拿着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然后请同学们把算式卡片与正确的得数排在一起。

  (学生高兴的做游戏。)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四第4题挂图:师:大家看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思考做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会做吗?

  2、A:出示练习四第7题:师:大家从这幅图中知道什么?

  (学生说意图)

  B:分组讨论: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想法)

  C:你们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

  D:你们能根据刚才所提的问题算出得数吗?

  (学生算得数)

  三、拓展思维。

  出示练习四第6题,师:谁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说题意)

  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比赛做题)

  四、练习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96-98页 (9 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习。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20xx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5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

  (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

  (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

  (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学10页中间左图。

  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

  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必须把几和几合起来?说明,把2和1合起来,就是把2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2+1”。

  ④“2加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后面板书“=3”。

  ⑤领读算式“2+1=3”。学生自己读两遍。

  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相应的图。说明教科书中的图和刚才看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最后显示的图也叫结果图。意思也是“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跑来1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

  ⑦引导理解算式。刚才是看着图知道2加1得3,如果没有图可以怎么想呢?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得3。

  (2)教学第10页右图。

  ①(指图)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只小猫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②求一共有几只小猫?要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③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算式“1+2=3”。

  ④看到“1+2=3”你是怎样想的?

  3、整理小结。

  (1)刚才我们看到的这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把1和1合起来,第二幅图是要把2和1合起来,第三幅图是把1和2合起来。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

  (2)齐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

  4、动手操作,理解加法含义。

  (1)先摆1个三角形,再摆1个三角形,一共几个三角形?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

  (2)先摆1个圆,再摆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请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里。(第10页下图)。再读一遍算式。

  三、巩固发展

  指导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

  (1)12页1

  引导边做手势边说图意。“原来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得数填在□里。

  (2)12页1

  ①说图意。原来有2本书,又拿来1本书,一共有几本书?

  ②说一说“1+2=3”你是怎么想的?

  (3)12页2,填得数。填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12页3,这是2和3的组成。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加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做加法时,想的就是数的组成。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而后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复习2、3的组成。

  2、用小棒摆一摆1+1= 1+2= 2+1=

  3、说一说这几个算式得几,你是怎么想的?(边说边做手势)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6

  教学内容: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

  知识点: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会和小面值人民币进行换算,懂得相同单位人民币相加减,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目的:

  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习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教具:投影仪、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货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8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