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模板汇编七篇

马振华老师

爬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

  (抓重点词:触、巴、拉、贴。教师板书)

  3、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词语“一脚一脚”:

  ⑴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⑵ 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

  ⑶ 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学生复述,指名背诵。

  5、过渡:

  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爬山教案 篇3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爬山虎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大人小孩儿?

  生:大人。

  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孙老师。

  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黄山

  介绍学校

  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童话作家。

  上课。

  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和老师一起写,注意“那”字的左边是两笔,“绿”字的最下面一横稍稍长点……

  (齐读课题)

  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5分钟)

  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师: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两组句子。

  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肖复兴

  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概括一下。

  生:邀请做客。

  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

  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

  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师:两个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一个是删改,都有“删”字,知道“删”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我们先看看“册”字的来历,(出示图片)古人也有写错的时候,他们就用小刀把字挖去,所以,删字就是册字加一个立刀。……

  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认真

  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温柔

  生:慈祥

  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给我们关爱。

  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怎样写好作文?

  生:具体事实。

  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句子

  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看到课题……

  下课。

爬山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3、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4、结合观察发展学习的审美情操。

  【教学具】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

  1、创设审美情景,以 CAI 为主导地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与主动。

  2、教学设计分为四个大的环节:

  创设情景,审美欣赏—细致观察,建构新知—反馈操作,强化认知—形成评价,自我完善。其中前两个环节是以教学讲授与演播为主,而后两个环节却是以学习的自主操作为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审美欣赏

  1、启发谈话:

  谁知道爬山虎?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你能否说出它的一些特点?它美不美,怎样美?

  2、读课文,重点读一读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爬山虎与爬山虎的脚有些什么特点?

  3、教师演示 CAI ,看一看描写第三段的有关爬山虎的视频资料,初步感受“均匀”、“空隙”等词汇,并重点感受“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的动态艺术。

  4、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美,再读读课文,体会一下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

  二、细致观察,建构新知

  1、熟读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颜色、形状。

  2、CAI,看一看描写第四段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颜色、形状视频资料。培养口语表述能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它到底长在什么位置?

  4、边读课文,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与长成的动态效果—嫩红的六、七根细丝慢慢长大,细丝的头上又长出几个圆片,就像是蛟龙的爪子,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三、反馈操作,强化认知

  1、从上面的学习你真的知道了爬山虎脚的那些外部特懔寺穑?

  2、利用 CAI 和教学交互网络的操作,请你找一找爬山虎的脚长在爬山虎的植物的什么部位?

  3、根据操作的交互反馈,再阅读课文。

  4、最后用自己的话重点说一说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位置?

  5、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长成的动画。

  四、形成评价,自我完善

  1、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课文说了些什么?

  2、找一找描写爬山虎的脚爬墙的动词(触/变/巴/拉/弯/贴)。

  3、在 CAI 找到这些词,并在课件上将这些动词拖至交互区,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4、分别用鼠标点击这些动词,看一看与此相关的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相应动画。

  5、对照画面,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6、可以完整地观看一遍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完整动画。

  这个简略的教学方案一个十分明确的特征就是强调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 CAI ),并在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教学设计方案中不难看出: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有别于常规电教的本质区别在于 CAI 课件几乎主导了整个教学的程序(这也就是 CAI 课件创意与多媒体教学设计原本就是一回事的缘故);另一方面就是“学”的意义真的可以在 CAI 具备的物质条件下落实在自我形成的动手操作之中。

  如果考虑到如何将常规教学方案转变成 CAI 课件创意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妨创设这样一个大家熟悉的常用表格,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 CAI 设计可能涉及到的教学要点详细集中起来,以便于整理和观察。

  其实,上述表列式的教学内容表达本身基本没有意义,但作为常规教学方案《爬山虎的脚》的设计,可以转化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学创作要素,这些要素就是多媒体需要表达的直观化素材,我们将这些要素通过一定的形式全部整理成多媒体素材,并说明这些素材的表现形式和策略,那么一个渐趋于完善的 CAI 创意表述形式也就基本形成了。

爬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

  (抓重点词:触、巴、拉、贴。教师板书)

  3、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词语“一脚一脚”:

  ⑴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⑵ 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

  ⑶ 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学生复述,指名背诵。

  5、过渡:

  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爬山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爬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 巴 拉 贴

  3、在四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变与弯与贴的因果关系。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