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秦风学老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总结:文章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文章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的表达出来。

  六、教学结束:

  有一位读者读了《麦哨》这篇课文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我紧紧围绕课题的“高大”来设计教学过程,“高大”乃全文的主线,顺此下去,穿珠引玉,带动全文。具体做法如下: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了哪些方便?

  2.“高大”体现在皂荚树的哪些方面?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细读课文,提问:

  (1)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的?突出了皂荚树的什么特点?(高大)

  (2)皂荚树为什么能给人们方便?这由它的什么决定的?(特点)

  2.点明顺序,细细品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写了皂荚树哪些部分?(叶子和果实)

  3.借板书理清思路。

  三、析文明理,归纳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高大”重点写了皂荚树的什么?(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方便)

  2.质疑问难。

  “高大”这里如何理解,是否仅指皂荚树的外表形象?(干、枝、叶)教师点拨、引导:“高大”不仅是说皂荚树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令人敬仰、赞美。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为什么“我的心里,好像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颗“种子”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师让学生讨论后归纳。

  4.引申激励。

  问:我们周围有没有像皂荚树一样的事物?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高大的皂荚树》的写法,赞美一样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并说清为什么要赞美它。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材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在本次习作中,学生进行片断练习,写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目的:

  1、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做到语言生动具体。

  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介绍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片断若干。学生自备照片,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个片断描写。

  2.说说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选取其中的一、两个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读范文。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来读读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

  生读范文。思考:小作者有什么本领,是怎样来表现的?

  总结写法:

  1.点明自己有什么本领和长处?

  2.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现自己的本领。

  3.语言生动,尽量用上好词好句。

  二、交流。

  你有什么本领和长处?生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说。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生进行片断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指出问题。批改后交流佳作,指出问题所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注视、相当到家、百发百中”等关键词句,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领悟“要成功就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初知大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来书写课题,一边看一边想谁在干什么?

  师写“纪昌学射”:昌由两个扁扁的日组成,上面的日写得小一些,下面的日写得大一些,射的一撇不出头。

  谁会读?指名读。

  生若读成“jì”,及时提醒:“纪”是个多音字(板书),当作为人的姓氏时读

  作第三声“jǐ”,所以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应读作——“纪jǐ昌”。

  现在谁会读课题了?指名读。

  一起读——纪昌学射。

  4、课题中,“学”是什么意思?(学习)“射”呢?(射箭)谁能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纪昌学习射箭)

  发现了吗?这个课题真有意思,一读课题大概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请大家翻开书本到141页,谁能来说一说“扁鹊治病”是什么意思?(名医扁鹊给蔡桓公看病)

  小结:看来有时候,课题还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课文大意呢!(板书: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质疑交流

  1、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纪昌向谁学的?怎么学的?学得怎么样?)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这则寓言,另外,“纪昌”这个名字在文中多次出现,为了提示我们自己,请同学们一边自由读,一边在读到“纪昌”时做好第三声的记号(师示范做),现在开始吧。

  3、交流思考题

  A纪昌向谁学习射箭啊?指名说。(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预设:

  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B那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指名说。(先练好眼力)

  板书:练眼力

  练眼力其实就是在练射箭的基本功。(板书:基本功)

  三、立足基本功,研读文本

  1、出示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出纪昌练基本功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纪昌练射箭的基本功,其实就是练眼力,文中写了他几次练眼力?(两次)

  那他第一次是怎样练眼力的?指名说。

  A我们一起读。

  B现在老师把“注视”换成“看”了,那么“看”和“注视”是一回事吗?

  C是的,注视更强调全神贯注地看(板书:注视),从“注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纪昌练得十分——认真。(板书:认真)

  那纪昌注视着什么?(梭子)同学们,你们见过梭子吗?(出示梭子图片)

  师介绍:梭子是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中间是空心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织布的过程中梭子运行的轨迹。(出示视频)同学们注意看,在织布人左右手中倒来倒去的就是梭子。大家可以用手来比划下梭子是怎么来回运动的,那纪昌是怎么注视的?(眼睛随着梭子的来回动而动)

  D飞卫师父是怎么交代练习要求的?(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我们把师父的要求写在黑板上。(板书:牢牢地盯不能眨一眨)

  F能不能把师父强调的重点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

  E师父的要求记清楚了吗?下面我来织布,你们当纪昌来盯,注意要盯牢哦G现在我来采访一下,你的眼睛感觉怎么样?(很累、很酸)

  F你们才盯了几秒,就累了,可纪昌坚持练习了多久?(两年)从中你看出纪昌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恒心)

  H最后练成了吗?哪里可以看出?(相当到家)

  什么是相当到家?(练得相当有水平,有水准,就叫做——相当到家)

  3、过渡:话说这纪昌的眼力已经练得相当到家了,可飞卫师父满意了吗,他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说。

  师父又提出新要求了,要求纪昌把极小的目标看成很大的目标。(板书:极小很大)

  听了师父的话,纪昌又回去练眼力了,第二次练眼力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A刚才是梭子,现在是虱子了,见过“虱子”吗?虱子多大啊?(比芝麻、比蚂蚁还小)

  B为什么要把虱子绑在窗口啊?指名说,引导生体会虱子是个活动的目标。

  刚才我们说的来回动的梭子也是——活动的目标,大家想啊,要射中静止的目标也挺难了,要射中活动的目标可是难上加难啊!

  现在纪昌连活动的目标都能看准,那他的基本功算是练得——相当到家了!基本功练好了,飞卫才开始教纪昌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板书:开弓放箭)

  3、学到这里,老师想问了,是飞卫师父让纪昌去看梭子和虱子吗?(没有)师父只说了要求,徒弟不但要自己干,还要自己去想办法。

  纪昌就很会想办法,你看——

  师父说“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就——(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这样一看就是两年,现在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这就是所谓的——(生)相当到家!

  后来,师父又说“要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就——(生)

  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这也是所谓的——(生)相当到家!

  4、所以纪昌学射箭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要认真,要有恒心等)

  5、那他最后学习射箭的结果呢?全班齐说。(板书:百发百中)

  什么叫“百发百中”?(用自己的话说)

  复述课文,领悟道理

  过渡:为了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付出了很多很多,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看着板书,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说一遍,可以说给自己听,也可以说给同伴听。

  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看着板书,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说一遍,可以说给自己听,也可以说给同伴听。

  指名说。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棒,那么老师有个疑问,学射箭为什么要先练眼力呢?

  (想学会射箭,就要先练好眼力这项基本功。)

  3、纪昌脚踏实地地练好基本功后,飞卫才开始教纪昌拉弓放箭,最后他才走向了成功,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成功)

  4、同学们,你们在练什么本领吗?比如学写毛笔字、学拉二胡、学钢琴、学舞蹈、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等)指名说。

  5、那你们在学本领的过程中,有没有练基本功?是怎么练的?有没有遇到困难?想一想。

  指名说,请你跟大家分享下。(2个)

  那你现在还在坚持练吗?你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预设1:你真棒,老师真希望能听到你优美的琴声,一定很享受。你们也跟纪昌一样,学本领那么有恒心,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预设2:那么今天学了《纪昌学射》后,你有什么启发?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6、那么现在你认为基本功和成功有关系吗?请大家用“只有……才……”或者“只要……就……”的关联词语,把自己想写的话写在书上。

  指名读自己写的话。

  小结:这就是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7、老师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回家去把自己学本领的经历写下来。学本领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成功后有什么感悟?都可以写一写。明天同学之间互相来交流一下。再把《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给你的父母听一听。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本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在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建议:

  通过反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中加深感受,同时借在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启发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中启示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神志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觉得这句有道理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牛和鹅初读课文→梳理有价值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第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瞧,大家多精神,老师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表现的很出色,一定会给在座的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近看电视了吗?你们知道最近哪个地方发生灾难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信息。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连老师都不知道。不过老师也看到了一个悲惨的状况,那是在2006年5月27日那天,印尼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有近5800人在地震中丧生,34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使33000人受伤,3倒塌不计其数,灾区的状况真是惨不忍睹啊!各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这手,给灾区人民送来温暖,并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另人震撼的灾难!那又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呢?

  生:女娲。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30页,老师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读给大家,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在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配乐朗读)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师:那你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女娲)

  生:女娲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女娲很神奇,女娲很了不起。

  师:说的真好,女娲的确很神奇,也很了不起。(板书:真了不起)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生:3、4自然段最能体现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2、学习3、4自然段,体会女娲补天过程的艰难、危险能及女娲的神奇力量。

  师:那好,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的。请大家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再找一找哪些词或句子能看出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拿出笔来画一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给大家。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女娲神奇和了不起?

  生:我读懂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从哪能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呢?

  生:A、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这一句看出的,冒着生命危险一定很艰难。B、我从“零零星星”这个词体会到寻找五彩石很艰难。C、我从“她忙了几天几夜”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几天几夜”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是从时间的角度凸显女娲的神力。

  生:我从“找啊找啊“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那怎样才能把寻找五彩石这一过程的艰难与危险读出来呢?自己练练,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读)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大家看图,看图上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生:看图后回答,女娲找齐了五彩石非常高兴,喜悦。

  师:你能带着这各喜悦的心情把描写找齐五彩石的句子读读吗?

  生:(个人读,齐读)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那她又是怎样补天的呢?

  生: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后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天就补好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

  三.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2)

  1.导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2、读读课题: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谁补天?女娲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过渡: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和疑问,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女娲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神?(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反馈。

  (1)检查生字词。

  同学们和课文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了,相信你们对生字词掌握得比较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认识一下刚刚结交的生字词朋友。(课件3)

  (2)再读课文,交流: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课件4)

  (三)潜心会文,品读词句

  1.过渡:面对着可怕的困难,女娲不畏艰险,毫不退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她想办法熄灭天火,自己动手造船救人,还要想办法补天。找一找,女娲补天中哪些文字让你的心为之一颤;读一读,品一品,这些令你感动的文字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和意味。

  (学生默读全文,找找、画画、品品)

  2.理解重点词句。

  (1)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课件5)

  师:请你用好听的声音读一下这段话。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天崩地裂或天塌地陷

  (2)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课件6)

  师:你能感受到女娲怎样的心情?

  师:看到被水火围困,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生读):女娲难过极了。

  朗读感受到女娲的痛苦。

  师:还能体会到女娲的什么心情呢?

  生:女娲急于把人们救出的心情。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立刻”、“求”、“又”这些词语都能看出。

  请你试着读一读,读出女娲的心情。

  (3)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什么是冒着生命危险?

  生:有可能会因为补天而丢掉自己的性命。

  师:那到底有多危险?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学生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师:当女娲面对这样的危险时,她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女娲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女娲是一个神,作为一个上古时伟大的神,她本来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什么?

  (过幸福的生活,长生不老,不必管人类的死活…)

  然而,当这个人类之母看到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自己的儿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她难过极了!这位悲天悯人的人类之母面对这样的危险时,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自己的儿女,女娲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她想尽办法、忙忙碌碌、殚精竭虑地补天,更叫人无限感慨。大家都被女娲的勇敢深深感动,谁能够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呢?(课件7)

  (4)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绿、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课件8)

  师:你们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中读出了感动,那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寻找五彩石是非常困难的呢?

  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

  师:你是怎样理解“终于”这个词的?(自由发言)

  作为一个伟大的神,为了拯救人类,为了天下太平,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师:石头终于找齐了,天到底补上了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第4自然段。

  (5)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课件9)

  师: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在炼石的五天五夜中,女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

  (6)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师:轻声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看似轻松的动作,却看出了女娲的神力无比,让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再读一读,注意体会故事的神奇。

  (7)齐读最后一段。

  女娲历尽千辛万苦,将天补上,你们看,天边那五彩的云霞,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女娲的传说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评价人物,布置作业。

  1.学了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什么?

  2.关于女娲的传说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故事。

  3.?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受

  关心人类疾苦勇敢顽强……

  八.教学反思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不是很难理解。就是课上着重锤打的几个词“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五天五夜”、“冒着生命危险”等,它们都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凸现女娲的精神?这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去想象,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为此,在“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五天五夜”、“冒着生命危险”等时空的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通过“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具体困难”、“她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等问题的创设,通过一遍一遍地把字词句读成画面的过程,引着学生去想,去超越文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0

  设计理念:

  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体会课后习题3中带点的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能积累下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3、读懂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示课题,质疑《触摸春天》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随学生回答,板书:春天)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校园里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怎么找到的?(请多名学生说说)

  学习的方法莫过于联系生活实际,课前带学生寻找春天,既积累了语言,又调动了情感,使学生上课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学生已知的入手,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拉近了文本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

  2、是的,我们可以用眼睛去观赏春天,用耳朵去聆听春天,用鼻子去嗅闻春天,用嘴巴去描述春天。然而,有一位女孩却要用双手去触摸春天。(板书:触摸)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触摸春天》。请大家读课题,一定能读出不少疑问。(指名交流)

  二、走进《触摸春天》,整体把握全文

  1、是的,春天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说,难道还可以触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这样的说法,表达你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出示)

  2、学生浏览课文后,指名说。

  安静(谁)在用手(心)触摸花、蝴蝶(春天)。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盲童安静。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于此。

  3、仅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要想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用心读书、用情体验。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4、检查读书情况,教师相机点评。

  三、品读《触摸春天》,读出个人感受

  1、同学们,请选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默读,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2、读好了吗?问题想好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以下重点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感受。

  3、出示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什么地方触动了你的心,打动了你的情?

  (2)你理解“穿梭”吗?能来表演一下吗?(请学生在桌子之间的过道表演“穿梭”)

  (3)安静是个盲童,盲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再请刚才表演的同学闭上眼睛再“穿梭”给大家看看。学生各自谈感受。

  在阅读中,只有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才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近主人公,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

  (4)从“穿梭”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5)一个盲孩子能够这样穿梭于花丛之中,这样地喜爱她根本看不到的、也不曾看过的鲜花,着实令人感动!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吗?

  (6)(随着学生的回答,给“极其准确”加点)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指名交流)

  (7)指导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什么地方触动了你的心,打动了你的情?

  (2)(随着学生的回答,给“竟然”加点)“竟然”这个词用得多好,这是作者所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什么?

  (3)用作者的话说——这真是一个奇迹!(给“奇迹”加点)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

  (4)同学们,如果你是安静,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老师的朗读慢慢体会体会。(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配乐朗读安静拢住蝴蝶的语段。)

  (请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增强学生对主题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5)是的,这种经历、这种体验,安静以前不曾有过,此时此刻,她是多么惊讶,又是多么激动!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走进安静的内心,和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学生配乐朗读3、4自然段)

  5、出示第六自然段。

  (1)就请你把这种感动告诉大家。(读第六自然段)

  (2)“安静”所感受到的春光是什么样的?(指名交流)

  (3)(出示蝴蝶飞翔的画面)教师读: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给“张望”加点)同学们,你们说,安静能望见飞走的蝴蝶吗?(引导学生讨论:看不见,因为她是一个盲人;看见,因为她在心里已经看见了)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预设一些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争论中认识得到升华。

  (4)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再读《触摸春天》,感受生命美好

  1、同学们,这篇课文能够触动我们的心,打动我们感情的地方太多太多。其实,安静是在用她的心读懂春天,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心读懂安静。你们都读懂了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用这样的语言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出示)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3、是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4、(配乐出示舞蹈《千手观音》图片)同学们一定对这些图片不陌生吧,还记得它是什么节目吗?站在最前面的这位叫邰丽华,她被评为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节目表演得精彩,更是因为表演这一节目的演员都是聋哑人。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如此精彩的缤纷世界,并把它献给了亿万观念,感动了亿万观众。

  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主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5、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生读:“谁都有……缤纷世界。”)

  6、同学们,触摸春天的安静是个盲童,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们都是聋哑人,虽然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依然像正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为自己也为社会弹奏着动听和谐的生命乐章。

  五、走出《触摸春天》,热爱永恒生命

  1、搜集有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资料,办一份小报。

  2、读了文章,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中队主题会,主题是:我们的生活如此缤纷。

  (以上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盲人痛苦难忍给予与世长辞遵从热泪盈眶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习。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平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平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近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我”也是值得温迪骄傲的,因为“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也正因此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拓展升华,主题回归。

  1、琳达一家人的品质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XXXXXXX,我想多你说:XXXXXXXXXX(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延伸情思。

  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吗?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