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情境化”凸显创造思维备课教案

黄飞老师

“去情境化”凸显创造思维备课教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去情境化”凸显创造思维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去情境化”凸显创造思维课后侧记:记得当时上完西陵区课内比教学现场课后,全场哗然声不断,纷纷叹服这节课创意的新颖与内涵挖掘的深邃,正如评课时西陵名师欧阳娟所说:《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细腻的环节设计,扎实的教学效果,洋洋洒洒的教学风格,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还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四大教学目标有效地落到了实处,关注数学本质,凸显创造思维,提升教学艺术,是一节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典型课例。

  【亮点回放】

  确定位置的教学价值是什么?通过对教情和学情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价值应该是,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大数学的宏观视野,认识数对是坐标几何的雏形,为后期教学奠定基础,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关键词的落实与追问。思维。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接楔处激起思维的火花;思想。强化符号化、简约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文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渗透。链接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为学生奠定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数学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为他们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直接用来完成同类学习任务,还可以作为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已有策略和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数学思维活动历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既要注意已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又要注意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和概括,积累去情境化,显示数学本质的内涵。

  我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1)小组合作,想个办法,创造出比第几组第几个更简洁又准确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收集资源。

  (2)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统一数对的写法和读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去情境化”凸显创造思维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去情境化”凸显创造思维(3)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告诉老师班长、数学课代表的位置;出示(3,1)、(3,2)、(3,3)、(3,4)、(3,5),请相应的同学起立;出示(1,1)、(1,2)、(1,3)、(1,4)、(1,5),请相应的同学起立;谁也有办法能让一排同学都站起来?老师能只说出一个数对就能让一组人全站起来,出示(4,x);(x,4)呢?能不能用一个数对就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研究(x,x)、(x,y)

  (4)用数对表示至少要用几个数?确定位置如果只用一个数行不行?只有一行或一列只要一个数,两行或两列要用两个数。那会不会要用3个数才能确定位置?

  在学生认识数对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史实逻辑的重演,感受了简约化的思想;通过对创造出的`数对的观察与比较,让学生不断检查、调整和校正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探索过程的执著与坚韧,数学创造过程的务实与严谨。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一系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适时引入用字母表示的数对(x,4),(4,y),(x,x)(x,b),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即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循序渐进地实现了数学本质。继而,通过研究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点及立体图形中的点的位置该如何确定这一系列问题,体会学习过程的开拓与超越,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深刻、更有创造性。

  总之,只有充分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去情境化,使学生既获得抽象的知识,又能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为学生将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应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盘点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果不其然,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比如时间的分配调控上,以及在捕捉学生错的这种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如何让它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考验,同时也是新课程下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