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兴贤》教案设计

莉落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会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兴贤”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

  自学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10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被废除。虽然新法被废除了,但王安石的`变法,仍旧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内容解析】

  1、文章分为两段,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段讲为什么要“兴贤”,也即“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怎样“兴贤”,也即“兴贤”的做法(教师补充,这是议论文的常见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有:A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六国论》B.论点———论证———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第一段中,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正反对比论证——兴贤则昌(正),反之则亡(反)。举例(事实)论证——列举历史事实,以古证今。

  3、君王要怎么做才能“兴贤”?

  明确:

  ①“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要求广泛咨询众人的意见。

  ②“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要求广开言路,让人们敢于说话。

  ③“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要求疏远小人。

  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要求不墨守成规。

  ⑤“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要求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

  4、本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表达灵活,或用对举,如“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或用排比,如“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