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护眼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

阿林老师

  爱眼护眼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1

  设计意图

  眼睛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看书、画画的机会日益增多,但是发现好多幼儿平时在看书、画画时姿势不正确,如果长期下去,势必会造成幼儿的视力下降,逐步发展成近视眼。因此,让幼儿了解有关保护眼睛方面的知识很有必要,而保护眼睛要从预防近视开始。于是,设计了这一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预防近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起来,逐渐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活动目标

  1、了解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懂得如何预防近视。

  2、能主动参与讨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纸、笔、录像、塑料条、表格、图片、老鼠纸偶、幼儿视力统计表。

  活动过程

  1、以幼儿的“视力统计表”引出视力下降的原因。

  (1)请幼儿看视力表,了解幼儿的视力情况。

  (2)分析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

  幼儿猜想:他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

  看录像,全面了解视力下降的原因。

  了解小朋友平时有没有这种不正确的姿势。

  小结并出示图片

  如果长时间以这种不正确的姿势看书、学习、看电视,你们也会视力下降,慢慢发展成近视眼。

  2、幼儿亲自体验眼睛近视了是什么感觉。

  把塑料条放在眼前看周围的事物,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3、讨论眼睛近视了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不方便,认识眼睛的重要性。

  (1)幼儿分组讨论,请个别幼儿说出想法。

  (2)教师小结。

  4、讨论如何预防近视。

  (1)幼儿分组讨论。

  (2)教师小结并贴出相关图片。

  (3)和教师一起用“老鼠纸偶”做放松眼球的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中设计的五个环节,承上启下,层层递进。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原因——亲身体验——猜想结果——得出结论。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体验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真正体会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

  爱眼护眼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2

  一、教学名称: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培智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身体状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技能目标: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预防近视的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不断正确的重复才能养成,因此我做了以上的安排。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我就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个谜语。学生回答:眼睛。我说:“对了,一个人在形容所珍惜的东西非常宝贵和重要时,总喜欢打这样的比方,像爱护你的眼睛一样去爱护你所珍惜的东西。而往往你在拥有珍贵的东西时却不懂得珍惜,就好像眼睛一样。当你的视力不好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保护眼睛。”出示课题《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板书)

  2、眼睛有什么的用途。

  老师: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能干什么用呢?(出示课件)老师:我们来看一看,跟你说的一样吗?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

  3、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眼的样子以及形成的原因。

  接着请同学说说为什么有的人会戴眼镜?因为眼睛近视了,不戴眼镜看不清物体。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眼睛的近视呢?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出示课件):连续长时间看书、读写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等等。

  4、预防近视的方法。

  就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危害了我们的眼睛,那我们又该怎样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呢?我们现在来看大屏幕。(出示视频1)看完以后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课堂学习中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呢?

  引导学生说出:

  (1)写字时手离笔尖一寸。

  (2)读书时眼睛离书一尺。

  (3)写字时胸离课桌一拳。

  5、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刚才我们一直再看大屏幕,眼睛有些累了,现在跟老师一起来放松一下眼睛。(出示视频2)

  6、课堂总结。

  做完以后眼睛真舒服啊,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以上的教学过程整个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