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案四篇

刘莉莉老师

雷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重点】

  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活动难点】

  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夏天真热》

  2、活动前了解幼儿关于夏天雷雨的已有经验,收看或收听关于雷雨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钱的情形。

  1、太阳公公到哪去了?

  2、天空中出现了什么?(乌云)

  3、看上去怎么样?

  4、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雷声,闪电)

  二、引导幼儿观察雷雨时的情形。

  1、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雨点)

  2、雨从哪儿来?落到了哪里?看看四周的树、花草、房子有什么变化。

  3、等雨小些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撑伞到雨中走走,听雨点声,看雨滴落到地上的圈圈、地面的积水、花草变化等。

  三、引导幼儿观察雷雨后的情形。

  1、看一看,听一听,现在和下雨时又什么不一样?

  2、天上出现了什么?(白云)

  3、到户外走一周,呼吸雷雨后的清新空气,感受雨后的凉爽。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雷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填图练习

  三、讨论

  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活动:辩论

  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

  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

  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

  3、课堂练习

  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讨论

  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

  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

  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

  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

  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

  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四、归纳主题

  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雷雨教案 篇3

  一、鉴赏人物语言。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

  1.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烘托了悲剧色彩,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第一、 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学生找出相关例子来说明。

  如: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

  请学生找出人物语言中有潜台词的,进行分析。

  如: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再看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第三、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多媒体投影相关片段,让学生展开分析。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 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 推动情节发展 )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结: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

  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二、布置作业:

  1.阅读剧本《雷雨》。

  2.就自己对《雷雨》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赏析文章。

  板书板书设计:

  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正直、善良、刚强、有尊严

  鲁大海:觉醒、坚定、勇敢、无私、求实、经验的不足、鲁莽

雷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文中图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垂、逃、越的写法。

  五、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