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
1:加深认识小说的特征和基本要素。
2: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二:教学重难点
1: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三:教学方法导思点拨法:
(略)
四:课时安排
课时五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学生活动:
通读第一遍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楚生字词,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
教师活动:出示导读提示(小黑板);检查阅读。
导读提示:小说:一种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恩格斯:“小说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在特定条件(典型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的发展变化(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反映现实生活,并从中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讲读课文
(1):小说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故事的结局。学生活动:根据划分精读第二遍课文,疏理出故事的发展变化趋势(情节),从故事的发展变化中品味人物的思想性格,讨论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板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疏理出故事的情节,解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归结学生体会完成板书。
(2):写作特点体会:教师明确: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3:课堂小结:
(1):“小说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在特定条件(典型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的发展变化(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反映现实生活,并从中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课后思考题:
1:从人物和情节两个角度看,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与含义?
2:两位病人从窗口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景况。哪是虚景哪是实景?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和图片,初步了解彩窗。
2、尝试用均匀涂色的方法创作彩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一个古老的城堡里,住着漂亮的公主一家。这一天是公主的生日,她许下了一个美丽的愿望……
音频:我想要漂亮的彩色玻璃窗。
二、感知
国王相继向公主出示不同的玻璃窗,并问道:“是这样的玻璃窗吗?”
1、出示图片(绿色玻璃窗)。
师:这个玻璃窗用黑线分割成了许多块块,块块里涂满了绿色,你觉得公主会喜欢吗?
幼儿大胆猜测。
音频:我不喜欢,我喜欢的玻璃窗是五颜六色的。
2、出示图片(彩色玻璃窗,但是涂色不均匀)
师:公主会喜欢吗?
幼儿大胆猜测。
音频:我不喜欢,我喜欢的玻璃窗是涂满了颜色的。
3、出示图片(实物:彩色玻璃窗,涂色均匀)
师:公主会喜欢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公主喜欢五颜六色的玻璃窗,而且是涂满了五颜六色的玻璃窗。
三、操作
国王请来了全城最有名的工匠来打造公主喜欢的玻璃窗,可是,他们不分昼夜的工作,也做不出公主喜欢的样子。公主急的饭也不想吃,觉也不想睡,眼看就要病倒了……怎么办呢?
1、出示城堡。
引导幼儿观察城堡的窗户。
师:城堡的窗户挺特别,有很多不同的形状,它们都是什么形状?
2、出示操作材料(卡片窗户、油画棒)。
师:老师这里也有不同形状的窗户,同样用黑色的线条分割成许多小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有着漂亮颜色的油画棒。
3、示范
(1)上下或左右挨着涂色,偶尔跳着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一来一去挨着涂)。
(2)快涂到黑线时提问:涂到边边要怎样啊(涂到边边要小心)?
小结:小朋友只要记住——一来一去挨着涂,涂到边边要小心,你就一定能做出最漂亮的玻璃窗,当你做好后,请你把它贴到城堡对应的窗户上,现在请你用巧巧手帮公主实现愿望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配乐)。
四、评价欣赏
幼儿把涂好的彩窗按形状安装到对应的窗框里。
师:玻璃窗,玻璃窗,这是谁做的玻璃窗?
1。点评好的作品。
师:你做的彩窗有很多漂亮颜色,而且颜色均匀,公主一定非常喜欢。
2。点评弱的作品。
师:如果你能够把颜色涂均匀,公主一定更喜欢的。
3。整体评价。
音频:谢谢你们帮我实现愿望,我非常喜欢你们为我做的彩色玻璃窗!
师:你们在做彩窗的时候都非常努力,非常认真,你们都有一颗乐于帮助别人的心,公主爱你们,老师也觉得你们是最棒的!
五、拓展延伸
你们为公主做了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老师也想为你们做一件事,那就是——带你们去看更多美丽的玻璃窗!
欣赏图片(配乐)。
小结:美吗?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东西,需要小朋友学会观察、发现、欣赏。"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我们不需要走的很远去寻找美,也许我们就站在幼儿园的操场,看看天空洁白的云,远处高高的山,听听小鸟的歌声,闻闻花朵的清香,只要你用心,你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真美好!
活动反思:
1。内容设计符合现阶段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知识技能水平,幼儿在故事情境中熟练掌握涂色技巧,同时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之情。
2。故事情境贯穿始终,幼儿以主人翁的角色感完成作品,调动了其积极性,较好的达成了目标。
不足:
1。故事讲述不够生动,语气稍显生硬,没有亲和力。
2。作画要求不必老师口述,可借助录音以公主的口吻说出来,不仅有强调作用,也增加了童趣。
3。结束部分欣赏彩色玻璃窗时,图片可适当减少,以免造成审美疲劳。
注意: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思想。让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成熟丰满起来。
教材内容梗概:《窗》讲述的是两个重病人的故事,一个病人靠窗,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一个病人不靠窗,也动弹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属于我"。终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铃,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当他如愿以偿地占有那张床,抬头看见窗外的所有景色——仅仅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窗》
教学实录:
一、听课老师通过录像观看学生前两节课的学习情景。
情景一:老师发放《窗》教材,教材作了处理(删除"但是"后面的小说结局部分),布置学习任务:人性理解,小说情节结构,心理描写。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的方法,分派学习任务。
情景二:学生围绕"人性"主题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电子阅览室下载资料,各组讨论筛选资料,组长们把本组优秀的资料卡片张贴在宣传窗里。
情景三:全班分正反两组进行两次辩论赛,老师和四名班干部当评委。论题是:
1、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
2、人性是固定不变的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二、《窗》教学过程:
(一)课间播放音乐《雪梦》,创设宁静的氛围。
(二)导入文本,启发想象。
老师给学生一幅简单的窗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透过这一扇窗,你想到了什么?(想象后自由发言)
学生:我似乎看到了我的家乡:一望无际的田野,连绵的青山,看到了蹲在门前的小狗和我的正在剥豆的母亲。
老师:噢,你是住宿生,你一定想家了。你很爱你的家,我和你一样也来自农村,我也想我的老家。
学生:我看到一幢幢高楼,一排排工厂。
学生:我看到了我自己正在厂房里熟练地操作着机床。
老师:噢,你想到了你的未来。
学生:我想到了十一年的寒窗生涯。
学生:我想到了人的心灵。
……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不时地点头认可。)
老师:我也想到了许多。上周一,是我到杭州出差的第一天,那个晚上是个不眠之夜,夜潮湿而漆黑,透过宾馆那简单的长方形窗户,我看到了:清晨,王飞扯开嗓门"快起床,早跑去!"余海群不情愿地从被窝里漏出那双迷蒙的眼睛"哎,烦死人了!"王晓杰一边听课,一边捕捉课堂违纪者的"倩影",沈拓、滔滔、李中兴等人正围成一团嘀咕着"小事就不要告诉马老师了,让她在外头舒心点。"嗨,胡海龙正摇滚着身子,深沉地哼着"想要我说永远爱你的那句话,可能我说的地点有点傻"。(这时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轻松的气氛弥漫着浓浓的情感)
老师:那晚我看见了大家,每一位。今天,让我们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那一扇窗,去品味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三)第一次交流对话
老师设疑:我给大家的小说是不完整的,如果你是作者,你将如何发展小说情节?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我组有两种意见:一是不靠窗的病人按响了铃,护士来了,靠窗的病人被救了,理由是不靠窗病人对病友充满了感激之情,想要报答他。二是没按铃,病友死了。因为他无法扼制自己占有那张床的欲望,他泯灭了自己的良心。
学生:我组有三种意见:一是按响了铃声,是没有理由的、本能的一种反应。二是按响了铃声,他虽然想见死不救,占有那张床,但最后时刻他害怕了,伸出了援助之手。三是……
……
(学生的发言中,有结论相同,理由相同的;有结论相同,理由不相同的;也有结论不同,理由也不同的。此时,学生就是作者,他们凭借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凭着对人性的理解,写出小说的结局,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第一次情感交流。)
(四)第二次交流对话
老师用投影展示小说的结局,然后设疑:1、不靠窗的病人出于什么心理,对病友见死不救?这种心理是如何发展的?2、如果不靠窗的病人是你,你会怎么做?(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思考,酝酿语言表达,然后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这是一种极度的自私心理,这种自私心理最初是潜藏的,后来被欲望慢慢激发,发展成为用生命作为代价。
学生:这是一种欲望与良心作战的过程……
学生:假如我是不靠窗的病人,我会毫不犹豫地按响铃,因为生命是如此宝贵。
学生:我可能也会犹豫,因为每个人总是会有自私的心理,会有一种占有欲,但是……
……
(每个学生都表示会救那位病人,虽然理由、矛盾、心理都是不同的。)
老师:我欣赏大家。刚才大家的一番话道出了你们心灵的美和善。如果我是不靠窗的病人,我也会救那位病友的,因为我是一个成熟的人,有理智,有道德,有高尚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每个同学都呈现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这一教学环节实现了学生与老师、作者深层次的思想情感交流,实现了与人性专家的观点的交流。)
(五)第三次交流对话
老师设疑:1、为什么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窗外景物,而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却是一堵光秃秃的墙?2、你喜欢这位靠窗的病人吗?理由是什么?(给学生五分钟思考,随后自由发言。)
学生:这是靠窗病人编的,为了缓解自己和病友对死亡的恐惧。
学生:这是他人生的景色,他追求向往的生活景色。
学生:这是他曾经拥有的留在记忆深处的美好的景色。
学生:我喜欢他的善良。
学生:我喜欢他对生命的珍爱。
学生:我喜欢他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我喜欢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
老师:我最喜欢他的是: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病友的真挚的关爱。
(这一次交流,实现了学生自己与自己心灵,学生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实现了经历与追求的交流,实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的交流,实现了心灵中美与丑、善与恶的交错转换。)
(六)拓展延伸
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时,他的心里一定翻江倒海般变化着,他会想些什么?当又来了一位新的重病人时,他会怎么做?(学生当堂写作,老师筛选个别展示。)
老师说:下课(老师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老师是一位出色的主持人,这班学生是训练有素的学生")。
《窗》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所写的一篇小小说文中讲述了两个病人在病房里发生的与窗户有关的故事,构思精巧,人物鲜明,内容精练而寓意丰富,对于正值生理和心理急速发育而又动荡时期的、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初二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二是体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三是正确认识人性的美与丑教授这一课,我希望能做到浅文深教,尽量由课内多拓展到课外,多联系实际,使学生培养起联系实际来阅读文本的习惯,使学生的内心能真正有所触动。
前三次试讲时,在“情境导入”环节,我总因为紧张和习惯了的严肃状态没办法将导语说得生动而在这一节课上我改善了授课时语气较为生硬的毛病,很快就将从没和我一起学习过的学生带入到了我所描绘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
“预习展台”这一环节中,两项展学任务的完成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预习成果,复述故事情节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勇气、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字词的发音还不够准确,结合图片复述故事情节时过于详尽,不能做到用较简洁的语言来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在我的及时指正和指导下,学生们既及时地解决了预习基础知识时存在的问题,又了解了复述故事情节的小技巧加上教师的鼓励,相信学生们课后会有兴趣、有意识、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用简洁的语言来复述故事情节的能力——一项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形象的分析难度也不大,而在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章巧妙的构思这两个方面,学生们分析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在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上也可能会产生多元化的解读,因而我在“合作探究”环节设置了三个由浅入深的教学问题,不设置专门的问题来探讨小说的主题,而由对“如果把结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丽的公园’,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讨论顺势引入小说主题的开放式解读这样,学生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共同讨论出了他们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遗憾的是,在讨论文中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插入提问“靠窗病人为什么要为同伴描绘窗外的美景”这一问题,接着又让学生分组朗读描绘美景的段落,最后给出的朗读评价和指导都不够具体这一处理,使得“合作探究”环节的进行超出了预计的时间安排,影响了“拓展延伸”环节的充分开展为了使课堂有更多朗朗书声,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使得本节课有面面俱到的嫌疑其实,真实有效的魅力课堂不应该每一步都死守教学设计!只要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得,重、难点突出,自然流畅,学生、教师、文本产生共鸣后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反而更真实、有效、有魅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外资料,联系实际来写微博,表感想,谈想法,自由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和学生们的思想有了交集和碰撞在对课文故事和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大家的内心都有了触动,对人性的善与恶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比以往更深入的思考最后的作业布置和课外阅读篇目的推荐都很合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这次授课我践行了“先学后教”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本人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倡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合作解决问题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阅读、思考文本的阅读习惯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不断提高语文的阅读感悟能力。
教学设想:
1、《窗》是一篇自读课文,把它作为课外阅读来处理。
2、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让其去实践。
3、需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自读小说的能力;
2、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小说
教学用具:
题签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
学习方法:
模仿-实践-质疑-探讨
授课类型:
自读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我们平常观察生活的媒介多有好多种,通过我们的`眼睛,通过广播电视、新闻报纸。当然,通过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生活百态。本节课就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作《窗》来观赏一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风景。(1分钟)
板书课题:窗(0.5分钟)
二、明确教学目标
关于这篇课文,本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个问题。通过泰格特的这扇窗,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159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窗》(0.5分钟)
三、指导学习(约10分钟)
1、指名朗读。(5分钟)
2、提出问题:从这扇窗里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作答。(1分钟)
3、明确体裁
问: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你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吗?答:小说。1分钟)
4、指导分析小说的途径
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板书:三要素。
问:三要素的核心是什么?答:人物形象。
师: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显然小说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来展现的。(1分钟)
问:通过刚才对文章内容的粗略了解,你能断定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吗?
答:另一个病人。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析另一位病人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四、学生自学(15分钟)
1、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思考:(5分钟)
①者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另一位病人的形象?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②独立阅读思考,用铅笔圈画,可以在书的空白处标注。
2、检验效果(3分钟)
⑴、交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心理描写②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
⑵、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一个病态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3、挖掘主题(1分钟)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主题呢?你有什么感悟?
4、分析小说中环境的作用。(3分钟)
⑴、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特定的环境。
⑵、病人讲述的公园景象的作用。
①、虚景。病人憧憬病房外的美好生活。
②、借以打发时间,同时安慰对方病友;更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总结经验(5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把握一篇小说的主题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通过这篇小小说,再结合我们以往学过的小小说谈谈小小说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作答。
⑴篇幅短小;⑵以小见大;⑶构思巧妙。
表现:①以病人作为主人公;②结尾寓意深刻。
六、巩固练习(10分钟)
阅读短文《共同的秘密》,领悟思想内涵。
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
体裁:小小说
三要素:人物形象(中心)披露了那些为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满足一己私利具体环境(主题)而不顾别人死活的人。
七、布置作业(1分钟)
一、 基本练习。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式题:
690-327-209 630-(267+356)
480-197+350 422+(333-195)
212+156+108 535-384+279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交流时说清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高计算能力。
二、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课件出示路线图
(1) 看图读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发现城市之间的路程有多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2)动笔算一算,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从青岛到济南有多远?算式:183+210
② 从青岛到泰安有多远?算式:183+210+71
③ 从青岛到曲阜有多远?算式:183+210+71+180
④ 从潍坊到曲阜有多远?算式:210+71+180
⑤ 从曲阜到济南比从济南到潍坊远多少千米?
算式:180+71-210
对于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简单板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路线求出路程。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谈话:大家看,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商场买家用电器,正赶上商场在搞优惠活动。怎样买东西更划算,小明可犯了愁。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弄清图中提供的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
谈话:怎样买合适?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12>>>
(2)小组讨论,先估一估,再确定购物方案,并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学生可能估一估:76+268+156≈500(元)所以只能买两样
② 也可能算一算76+268=344(元),400-344=56(元),100+56=156(元)
③ 可能有学生问为什么不先买饮水机和电饭锅?(因为这两种商品合起来超过400元了)
④ 还可能有学生问先买电风扇和电饭锅行不行?(不行,因为76+156=222(元),不足300元,得不到优惠)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分析比较,最后得到合适的买法是:先买电风扇和饮水机,花344元,剩下56元,再用获赠的购物券100元与所剩的56元合起来,正好买回电饭锅。
[设计意图]把目光从课堂转向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巩固深入,综合应用。
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情景图
(1)看图讲数学故事。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讲一个连贯的数学故事?
谈话: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决吗?动笔算一算,并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a.二年级一共订书报多少份?
b.学习报比故事大王和小哥白尼多多少份?
c.三班图书角有多少本书?
d.三个同学每周大约一共写读书笔记多少字?
(3)全班交流: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教师应予以肯定,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4)小结:听了故事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设计意图]这四幅图信息较多,所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信息,讲故事,才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充分地交流,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家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还想说点什么?
教学目标
1、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真善美
2、读写一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理解“窗”双关含义
教学设想
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
2. 安排一教时
3. 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导入课文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让我们打开课文《窗》。
二 初读课文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说情节。
讨论、明确: 开端 病重静养
发展 谈天绘景
高潮 电铃事件
结局 只见秃墙
三.再读课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一) 分析情节发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讨论:
1. 他们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读第4段)
2. 窗外景色怎么样?
明确:景物多多、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
3. 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虚构的,这从课文结尾可以看出。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小结
病人甲,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微薄力量和仅有条件,创造生活, 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给病人乙以力量、温暖。 病人甲,为他人着想,以生命为代价,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趣鼓舞病友。
(二)剖析情节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思考、讨论:
1. 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2. 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
明确: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见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课文
(一) 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角度拟
1. 两个病人的故事
2. 一个……的病人 (病人甲)
讨论、明确:乐观、善良 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一个 ……的病人 (病人乙)
讨论、明确: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
从情节角度拟 (略)
(二) 分析标题“窗”含义
“窗”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三) 分析结尾
“光秃秃的一堵墙”的结局,卒章显志,“于无深处听惊雷”,使小说产
生了艺术魅力,耐人寻味,令读者掩卷长思,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
(四) 归纳主题
就课文主题写一副对联
提示: 1、颂扬美德,鞭挞私欲
2、颂扬高尚品格,鞭挞丑恶灵魂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五、迁移训练
(一) 给课文续写结尾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让小说故事情节再向前发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转,出院后向别人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3、病人乙后悔,学习病人甲,为病人丁讲述“窗外美景”。
让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说
的情节。
(二) 比较阅读
阅读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并与本文比较在人物、主题方面的异同
附 板书设计
附件一 教学反思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篇。小说故事情节简中有繁,起伏变化,
文章结构平稳精巧,合分有序;人物形象鲜活有力,表述方式灵活特别。教学对
象初二学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少。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一底一高。
何为低?即努力降低课文难度。这篇小说情节多变,主题深邃,语言含蓄。教学部学时不生硬说教,不过分深掘主题,少用学生不易理解的术语,以降低教学难度。
何为高?即设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既要防止浮而不实、追求表层热闹而不注重深入理解的倾向,又要反对说教式的教师独角戏。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调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符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尝试以活动贯穿其中,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1、 关于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查工具书掌握相关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清小说情节,为初读课文作准备。
2、 关于导入课文
从生活中有形、无形的窗口切入,既贴近生活,又为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口”的双关含义,奠定基础。
3、 关于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
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培养实用语文能力,也能培养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在活跃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4、 关于经纬教学
这篇叙事体课文,经纬式教学,即以分析故事情节为经线、揭示人物形象为纬
线,交织有序,纲举目张,便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 关于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情节等角度给课文拟副标题,便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分析。通过比较,体味文章如何巧妙命题;突破难点,理解“窗”的双关含义。
6、 关于撰写对联,续写结尾,比较阅读
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和迁移训练能力,举一反三,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激发求异思维,渗透思想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7、 关于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成“窗”型,文字简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便于 记忆。
8、 关于教学重、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课教学重点,从整体感知课文至给课文拟副标题,贯穿整个 教学之中;导入课文,拟副标题,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的双关含义。
附件二 《窗》课本剧
(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
廊,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经医生允许,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个小时,他的病床靠近
窗口,病人乙只能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病人乙 这倒霉的病,太可恶了。
病人甲 是啊,重病缠身,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 连听收音机、看电视都不行 ,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病人甲 想过去,我拥有一份好工作,战争中也曾立过功。
病人乙 可不是吗?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现在……唉!
(护士进,病人甲被扶起,开始一小时仰坐)
病人甲 啊!窗外是一座美丽的公园……
病人乙 (急切的)快说说,公园里有什么?
病人甲 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水禽,野鸭啦,天
鹅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面包喂它们,也有的在摆弄游艇模
型。一对对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
病人乙 (羡慕地叹气)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该多好啊!
病人甲 再看那边,鲜花盛开,色彩斑斓……
病人乙 都有些什么花呀?
病人甲 哦,有玫瑰,还有牡丹、金盏草……一朵朵争相斗妍。
病人乙 (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来,我是没这眼福了,不过
听听也是一种享受啊。
病人甲 你看,公园那端有个球场,正在进行一场板球赛……哎呀,那
个小孩差一点跌入湖里。还有这边,身着夏装的姑娘美丽动
人……板球赛还在进行,一名队员正在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
皆是。
病人乙 (妒忌地)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这一切?为什么我
不该得到这个机会?
病人甲 球赛结束了,黄队终于取胜。
病人乙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彻夜难眠。病人甲突然醒来,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正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赶来)
病人乙 (纹丝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他凭什么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我为什么要帮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把他的尸体抬了出去)
病人乙 终于挨了三天。护士小姐,是否能让我挪到那张床上?
(护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顿在那张床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头向窗口
望去)
病人乙 (惊叹)怎么回事?窗口怎么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附件三 《最后一片藤叶》(故事梗概)
华盛顿广场西边的格林威治村房租低廉,街道横七竖八,便于躲债,这里住着贫穷的人们。一幢楼的底层住着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他穷愁潦倒,性格孤傲,艺术上失意。三楼住着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画家——苏艾和琼珊。秋天里,琼珊患了肺炎,贫病交加,医治无望。她躺在床上,透过窗口,看到空荡、阴沉的院子里,一株根已枯萎的常春藤,在深秋的寒风中,藤上的叶子差不多都吹落了,只剩下几根藤枝依附在破墙上。琼珊一片片地数着藤叶,看着它飘落,沮丧极了。她想到自己生命之树的叶片也正往下落,她认定最后一片叶子落地之时,便是她生命的终结之日。同患肺炎的老贝尔曼从苏艾那里知道此情况后,在一个风雨交加、凄冷的夜晚,艰难爬上墙,画了一片永不会坠落的藤叶。琼珊在这不落的藤叶的感召下,重获生的信念,病愈活了下来,但是老贝尔曼却因受凉病重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绘出了毕生的杰作——最后的一片叶子。
[欧 亨利(1865---1910)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创作了近三百篇
短篇小说,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世界短篇小说的三位大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寓言式的情节构思,理解人物形象的鲜明的对比特色。
2.学习文章含蓄凝练的语言,欣赏本文的结尾。
3.认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学习含蓄凝练的语言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小小说短小易懂,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可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写作的妙处,从而理解两个病人的形象,小说的主旨就会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嫉妒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但是如果你把嫉妒心埋在心底,让理智支配
自己为目标而努力,那么嫉妒就会发挥它的积极意义;相反,一味让嫉妒滋生漫长,结果会如何呢?(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1。)
1.默读课文,圈点字词。
2.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形象的?与其它小说的人物写作有何不同?
3.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4.你对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章精彩的语句,小组交流。
2.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2。)
1.给加点字注音。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2.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小说一般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而本文运用的寓言式的构思,人物简单,两个病人既无肖像描写也无多少语言、动作,只用叙述来介绍他们,连个姓名,外号也没提。但作家选择两个病人作代表人物,有深刻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它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读者会想些什么呢?这个病人会想些什么?
明确:(读者会想,这个自私的夺窗者,会不会由此又感到惭愧,原来病友看到的是他编造的一套景色,目的是安慰自己这个躺在床上看不到景色的重病号……抑或非但不惭愧。反而责怪病友胡编乱造,让自己受骗而导致为了这扇窗而白天受困扰,晚上彻夜难眠,加重了病情……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怎么了,怎么会看不到那景色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心中有佛,就会满眼是佛;心中有墙,就会满眼是墙。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明白哲理:襟怀坦白、目光高远、热爱生活的人,会看到生活中的美,体悟到生活中的美。)
4.你对文中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认识作品中两个人物的意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研读赏析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1.“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与“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中加点的词怎样理解?
明确:(“照例漫游着”:表示这是公园里湖中一般常见的景象,是靠窗病人根据生活实际的想像。)
(“照例睁着”表现不靠窗病人为想法所困扰,突出盯着天花板看已不止一次。)
(同样的诃语却表现了两住病人不同的心态和其心理之高尚与卑劣可见一斑。)
2.本段文字中对不靠窗的病人的细节描写“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和“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活动?
明确:(这一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一心夺窗。所以面对病友在生死线上挣扎时,态度冷漠,巴不得他死了,可以让出靠窗床位,于是对此置之不理。其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让学生学会分析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试思考本文以《窗》为命题的作用。
明确:(“窗”喻指心灵之窗;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学习目标】
1.学习对比手法
2.体会精巧的构思
3.感悟人性的美与丑
【学习重点】
1.体会小说所揭示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
【学法指导】自学质疑、合作探讨法
【自学质疑】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俯瞰( ) 一泓( ) 充塞( ) 栩栩如生( ) 争相斗妍( )
斑斓( ) 咳嗽( ) 洗漱( ) 扣人心弦( ) 气喘吁吁( )
2.我积累的四字短语(标出易错的字):
3.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4.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文中的主要人物 和 。他们病情都 。他们所处的环境是: 。一开始,两人关系 ,他们经常 ,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 。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 ,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
【交流展示】
1.自学成果展示。
2.快速浏览课文,以本篇为剧本,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心里变化尝试表演。
3.解读情节: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什么?故事情节分为哪几个部分?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四部分内容。
【互动探究】
品读文本: 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1.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2.窗外的景色怎么样?
3.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
4.窗外的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品读文本:揭示病人乙形象
1.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
2.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
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人物:
你最想评论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评价人物)
(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小组讨论汇总→组内尝试展示→全班交流)
【精讲点拨】
【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这位病人怎么想?怎么做?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为本文畅想一个结局,看谁写得最有创意。(100字左右)
要求:1.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同时也要力求有新意。
2.人称要一致,人物发展合情合理。
3.续写的内容最好能深化的中心主旨。
【课文小结】
【矫正反馈】(2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俯瞰( ) 一泓( ) 栩栩如生( ) 争相斗妍( )
二、填空:(4分)
《窗》的作者是 ,是 人(国家)。小说以 为线索,通过对两位病人所持的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表现 的主题。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2分)
①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②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脏,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③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④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⑤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⑥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⑦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⑧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⑨他看到了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1.第②节中“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承接上文“ ”一句话,其原因是 。
2.当“靠窗口的病人”濒临生命绝境直至死亡时,“不靠窗口的病人”在做什么?划出相关语句,思考这些句子刻画“不靠窗口的病人”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3.第⑧节中“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吁吁。”其中“刚一离开”表现了这位病人怎样的心态?
4.看子的结尾,我们才明白靠近窗口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假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5.“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思考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根据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用简短的话写出他可能想到什么?
【迁移应用】 魂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又脏又破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的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的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走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漫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晴,声音像银铃似地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坐这儿吧!”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晴、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①老人说,人是有魂的。
②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1.给本文加一个与结尾照应的开头,最佳的一项是 ( )
A.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B.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而且最近我亲眼看到了。
C.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这并不是迷信的说法。
D.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那只不过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2.结尾处加横线的①句中的“魂”指 ;
②句中的“魂”指 。
3.作者对“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十分惊诧,这是因为 。
4.本文的构思很巧妙, 这一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本文的主旨是 ,运用 手法。
师:同学们,透过一扇窗,我们能看到些什么?面对一堵墙,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窗》。(板书课题、作者)
师: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内容?
生1:发言。
生2:发言。
师: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生3:两个。
师:分别是……
生3:靠窗的病人,不靠窗的病人。(师跟随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最想评论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并说说理由。要求:先独立思考,有了个人见解、认识后,再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
师:那位同学首先来评价一下自己想评价的人物。
生4:我想评价靠窗的病人。我认为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因为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每天坚持讲不存在的美景来鼓励不靠窗的病人,减轻他的痛苦。
生5:我认为他是一个乐观的人。
生6: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师:请说说理由。
生6:他看到的其实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他每天讲述那么美的景色,可见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师:嗯!说得很好。请你读一下文中他所描述的窗外美景的语句。
生7: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两个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这样做,可见他意志坚强。
生8:还能看出他是一个关心他人、善良的人。
生9:他是一个心灵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师:对靠窗的病人的评价,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稍等片刻)那,我们再来分析不靠窗的病人这个人物形象。
生10: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他认为窗外有美景,他就想占那个床位。
师: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生10: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生11:他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理由同上。
生12:我觉得他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因为他当时病得很重。他们两个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靠窗的病人能看窗外的美景,他也想看,这是正常的。
师:嗯!他的分析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其他同学有不同理解吗?
生13:他想占那个床位,我认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也为这种想法感到过惭愧,也克制过自己。
师:他克制住自己了吗?
生14:没有。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没有克制住自己。
生14: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生15:我认为他不可原谅。是的,他开始是感到惭愧,但后来,他认为那张床就该是他的,所以他见死不救。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一点?
生16:靠窗的病人半夜犯病,他大声咳嗽,液体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只要帮忙按一下电铃,护士就会赶来,可是他纹丝不动。
师:而且,当时他还醒着。对此,同学们怎样看待?
生17:我认为他产生那种念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见死不救就无法原谅了。
生18:他见死不救就是为了尽快得到那张床,这是牺牲他人来成全自己。
生19:我认为他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不应该原谅他。靠窗的病人与他一样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却想办法鼓励他,带给他快乐。而不靠窗的病人却始终考虑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管病友的死活。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是啊!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没错,退一步说,有点自私心、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不恩你牺牲他人利益甚至是他人生命为代价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师:本文题目是“窗”,谁能谈一下对“窗”的理解?
生19:窗是心灵之窗,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的内心世界。
生20:本文故事就是围绕窗户来写的。
生21:这两位病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窗。他们通过“窗”看外面的世界,我们通过“窗”看他们的灵魂世界。
师:也就是说,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窗”来写。窗既是病房上的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丑的一面。那么,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呢?
生:对比。(师板书对比手法)
师:小说结尾一句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想一下他当时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后的心理活动。
生22:他会自责、惭愧。心里想:“原来靠窗的病人使用这种方式来安慰我、鼓励我、而我却……我真是该死啊!”
师: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懊悔。
生23:他十分生气,心里责骂靠窗的病人:“这个大骗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美景。原来,他每天都在说谎,他是在骗我啊!”
师:嗯!他并没有理解病友善良的用心。
师:那,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病人,不靠窗的病人会做些什么呢?
生24:他可能会把这个故事讲给新来的病人听,并且告诉他那个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他以此来赎罪、忏悔。
生25:他不会说这件事,但他会像靠窗的病人一样也每天给新来的病人讲“窗外的美景”。
生26:我觉得他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他只会呆呆地看窗外光秃秃的墙。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占这个床位而加害他。
生27: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因此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次来告诫人们不可因一时糊涂而遗憾终生。
生28:我也认为会像靠墙的病人一样,每天给新来的病人讲并不存在的“美景”,以此来激励他活下去。
师:同学们发言积极,发言水平也很高。我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小说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我们从中可以受到怎样的启示呢?
生29:在生活中做一个心胸宽广、关心别人的人。
生30: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对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
生31: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也爱他人。
生32:在生活中做人不可太自私,不可只顾个人利益。
生33:我们班有的学生,有好的辅导书、好的卷子不给别人看,唯恐别人超过他。我认为这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同不靠窗的人是一样的。
师:奥!这种现象确实不好。不过,我相信:我们学完此文后,班里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现象了,对吗?
生(齐答):对!
生34:不能把个人的欢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生35: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轻易地去误解、伤害别人。因为,有时我们伤害的人也许就是在暗中帮助我们的人。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看到了咱们班学生的胸襟,这令我尤为欣赏。我相信同学们会把所获得的启示付之于生活实践中,会做一个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
师:小说的结尾十分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读完这篇小说后,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我把这种感受写了下来,作为赠言送给大家:(屏幕显示)
阅读感言: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小班水墨画小蚯蚓
初中政治复习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做个守信用的孩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橘子的秘密的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音乐新年好的教案模板
狼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好玩的电线含反思
安全在身边班会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张家爷爷的小狗含反思
可爱的草塘的教案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