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功业的高度评价,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奋斗和实干的精神。
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本,理清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4、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的脉络。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都江堰》。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精神意蕴的游览圣地。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línxuǎn(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还产生过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著名历史人物,余秋雨就生长在这样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余秋雨的散文叙述风格宏大。这种叙述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气质(自信、理性、从容、智慧),即以游记的方式进行,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 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 “文化散文” 。
三、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Mín iāng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发源于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ānchá去实地进行调查),决心凿zá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guàngài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ūsè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好为陆海”(《华阳国志》)目前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位水利专家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还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hùn崖(四川夹江县境内);治导什更县的洛水何邛崃qióng lái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今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等工程。见(《华阳国志·蜀志》)
对比都江堰和长城,指出两处历史文化遗迹的本质区别。
1、 描写都江堰工程之壮观,赞美了2000年前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
2、 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业精神
三、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侬情。”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2)积累词语
屏障píng zhàng 惊悸 īngì 庇护 bìhù 炫耀 xuànà
汩汩gǔ gǔ 喧嚣xuānxiā
众目睽睽uíuí: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
膜拜óbài: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圭臬guīniè: 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驯顺xùnshùn性情柔和能服从
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
2、梳理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作者是按照“史”“水”“人”的线索来安排整体结构的,是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tān,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本文按序号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肯定和评价了都江堰的价值。第二部分具体描写现实中都江堰如何制服滔滔江流的壮观景象。第三部分生动地刻画了都江堰工程的建造者、蜀郡太守李冰的形象,展示了李冰精通水利、造福于民的精神。作者赞美都江堰,归根到底是为了赞美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都江堰的主持者李冰;而赞美李冰,也是为了弘扬为人民永远敬仰的为官的道德传统。三个部分,环环相扣,逐层推进。
文章围绕一个中心,采用连锁式联想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的严肃思考。
四、布置作业
《都江堰》教学反思
走下讲台的一刻,遗憾才刚刚开始。
是谁说过,课堂本就是遗憾的艺术。正是在反思的遗憾中,我有了一点点进步。
这节课,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是恰当的。在依照课标要求、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情三者并重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自信,我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应该能够体现我力求“讲一篇,通一类”的教学初衷。
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在朗读中,学生充分感悟到语言优美,作者情深。课堂语文味应该是浓郁的。
从第二部分切入,应该算是一点大胆的设计吧?从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入手,先观都江堰,再看李冰父子,最后再回到第一部分(都江堰和长城的对比),从而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落实重点(理解文中多处对比的作用),突破难点(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这一点,得到了省教研室丁老师、市教研室党老师和评课专家张玉新老师的肯定。
本节课,我并没有用课堂分组讨论的方式。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倡导独立思考。必须讨论时,应以同桌、就近、小范围讨论为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几点方向性的问题,走下讲台,扪心自问,比较安心。
当然,遗憾很多。第三部分的语言应该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来品味。
余秋雨先生的语言特色,未能在课堂上总结明确。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总结明确,学生就能对其语言特色了然于心,而不只是停留于感觉的层面。
最后总结散文“以小见大”手法的时候,我更像是在灌输,而不是引导……
对于一篇厚重的文化散文,这节课的处理一定是挂一漏万。但是最大的遗憾是,更多的疏漏,我还认识不到。还有待各位同行指点迷津。
你如何理解作家余秋雨笔下的李冰父子之间的关系呢?下面请欣赏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希望你能够喜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浙江人,1946年生,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有《艺术创造工程》等专著多种;著有散文集多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逐节阅读,正音正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整篇文章分三部分。
先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六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以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定论的长城和都江堰作对比,开宗明义标明观点,推出主题。
第2自然段,写长城之伟大。作者说长城不如都江堰,并不是否定长城。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久远历史和民族演化的见证。反过来,写长城的伟大,也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第3、4、5自然段,具体对比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
作者认为,都江堰在哪四个方面胜过长城?
历史更悠久,为民造福更直接,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灌溉”一词既是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民族人民的养育作用。第4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解释“灌溉”的深层意义。
第5自然段再以三组对比,从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再到内在精神,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反复印证咏叹的笔法赞美都江堰,支持文章的观点。
第6自然段,用短句,并另起一行。目的是推出并强调主角。
小结:第一部分,用长城做对比,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
第7自然段,写以前心目中的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根本没放在眼里。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是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并隆重推出“都江堰”又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人胜。
第8自然段,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这一段写得细致、真切、传神。
是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的?
先是视觉“草木茂盛”,再是触觉“渐觉滋润”,再是直觉、听 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终于全身心地被震撼。
“吸去”一词写出了对都江堰精神的高度认同。难怪作者极力称赞。
第9自然段,写在都江堰的所见所感。重点是写都江堰的水。
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作者先与海水对比,写了都江堰的水:既是“精神焕发”,“踊跃着生命”,又“极有规律”。
然后用了拟人的手法,讲都江堰的水如何有规律。作者强调这里的水“有规律”,正是为了写都江堰的独特作用,进而写建造都江堰的人。在这里,作者没有用“设问”的手法,却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自然过渡到都江堰的建造者。
小结:第二部分,写偶然发现都江堰之美,并为它折服。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第三部分,把握李冰形象。
第三部分:与历史上其他类型的为官之道相比较,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的业绩和历史地位给予高度评价。
(一) 讨论: 第10一24自然段中,第10、14、19、20、24自然段高度评价李冰的贡献,哪些贡献?
其他自然段均用对比方法肯定了李冰父子的做法,哪些做法?
第11自然段,用李冰的“毫不惹人注目”与其他显赫官僚比较;
第12自然段,用李冰以实践科学为民“消灾、濡养”的政治理念,同不学无术的官僚理念比较;
第13自然段,用现代一个有作为的市长来类比几千年前的李冰;
第15自然段,用李冰修建水利工程的实干形象,同追求虚名、富贵、权势的当权者比较;
第16自然段,用李冰绘制水系图谱,同现代的伟大发明比较;
第17自然段,用李冰朴实的治水经同看上去浩繁实际可能无用的“典籍”比较;
第18自然段,用李冰对建设事业的投人同一些人热衷于征服、破坏比较;
第21自然段,用李冰的智慧、仁慈,同秦始皇的蛮吓、残忍比较;
第22自然段,用都江堰的现实作用同长城的虚名比较;
第23自然段,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与某些饱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度赞扬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驰骋想像,上下追索,把与李冰修建都江堰相关或相反的事理都拿来比较,极力称赞李冰父子的行为和精神,文章第24自然段把它提高到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高度。通过对比,可以确信,“都江堰比长城更激动人心”的论断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虚枉之言。
(二) 文章的第三部分中,作者着意描绘了屹立在滔滔江流中的李冰的“原始造型”,后面又再一次提及出土的石像。请找出有关的内容,再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重点研读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五)
1.“守”是个会意字,上面表示屋宇,“寸”是一只手掌加上一横。“守”字原表示这是脉搏跳动的“寸口”。但这里则用”守’字的原始造型”,象征李冰坚守治水的岗位,以民为本,忠于职守的精神。
2.“金杖玉玺”指权力地位。“铁戟钢锤”指武器,这里象征战争和破坏。“反复辩论”是指长锸所象征的建设水利工程与争权夺利,战争连绵的反复纷争;“失败”就争权夺利、征战杀讨而言,李冰既没有爬上高位,也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他始终不过是一个郡守,所以说“失败了”。“胜利了”则指李冰所主持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千年,泽被后代的成就,也指李冰受到了世世代代的民众永久的敬仰。
3.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三) 第23自然段又写到“手中紧握着长锸”,为什么要反复写“手中紧握着长锸”?
作者借一个作家的话,“向现代官场的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这和李冰的形象有何关系?
文章着意描绘了屹立在滔滔江流中的李冰的“原始造型”:“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长锸”在文中是一种浚理、消灾、滋润、濡养、忠于职守、造福于民的本领和精神。反复写“长锸”,表明了作者对务实、恤民、术有专攻的为官精神的赞美。
作者借一个作家的话,是为了把笔触从历史评价直接延伸到现实。
二、总结课文
作者余秋雨近年来以一系列“大文化散文”独步文坛,是文学散文创作中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都江堰》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篇。
作者从游览“都江堰”起笔、借助山水风光的描绘,赞颂了李冰父子身先士卒,为民造福建设都江堰的业绩,反思了民族文化中与之相反的另外一种为官之道,抒发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作者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学功底,历史、现实、想像等材料顺手拈来;写景、抒情、议论诸方法使用娴熟,结构、开合、过渡技巧自然从容;立意深刻,促人思考。代表了当今“大文化散文”的水平。
文章很少从正面描绘李冰父子临江治水的形象,而是善于使用对比手法,一连使用了近20处对比,并伴随含蓄、精当的议沦,有力地塑造了两千年前一个不求私利,为民造福的官吏的高大形象。
文章的语言简练。白描手法运用精熟,往往用三言两语就能写出人物和景致的特征,言词考究、文笔流畅,有很强的感染力。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活动课教案跳绳
小班优秀音乐公开课儿歌教案找小猫
小班音乐小手歌教案
书法的活动教案
小学活动课教案跳绳
小班优秀音乐公开课儿歌教案找小猫
小班音乐小手歌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书法的活动教案
好学的爸爸教案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
小班跳的体育游戏教案
幼儿园各种教案(十五篇)
触摸春天优质教案设计范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交通安全教案五篇
小班社会教案:咕噜噜
关于心理降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