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当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教学目标:
I.训练快速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窖,整体感知武松形象。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古文词语。
初步理解课文内窖,整体感知武松形象。理解古文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揭题,简介作者、景阳冈、〈水浒传〉。讲清本节课教学目标。
2.训练默读。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个别读--自由读--全班议。
默读得快:明确问题,按行阅读,边读边想边记。
(2)用5秒钟默读第1白举段。读前先出示问题:这自然段写谁?写什么事?
(3)3分钟默读全文,先读问题(灯片出示)。
①课文写武松什么事?②武松在小店喝了几碗酒?③武松用什么打死老虎?④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分?⑤你觉得武松是怎样一个人?
3.自学质疑。
(1)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音重点:肋lèi不读là;踉跄liàngqiàng不读liángcāng。
形重点:“晌”不写为“响”;“肋”不写作“胁‘’;”锤“注意右半边的书写顺序,第8画是竖。
自读--互查--练习(作业本第1题)--检查。
(2)划找问题,,梳理重点。
读课文,边读边议,做作业本第2题换词作业。梳理学生的问题。
4,分段判断。
(1)按”喝酒--上冈--打虎一下冈“的顺序默读分段。
(2)统一分段,确定重点段。
5.作业练习。
(1)修改作业本1、2题。
(2)选字填空。
鬼诡:神出()没阴谋()计
渴喝歇:()酒饥()停()
棒捧:()橛吹()哨()
榜傍:()晚,()文()样
响晌:()午()亮回()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折”;读读记记“客官、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3、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武松打虎》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2、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英雄人物吗?他就是《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的武松。他在梁山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武松为人行侠仗义、刚直不阿、知恩图报、疾恶如仇、敢作敢当。就是这样一位好汉,在返乡探望哥哥武大郎的途中,经过景阳冈时,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猛虎。提起这个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感受武松打虎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二、检查预习,初知大意
1、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
(1)指名朗读生词:诡计、踉踉跄跄(指导词义)、霹雳(联系句子理解)、腰胯、迸出鲜血、酥软。
(2)学生找出多音字,读准字音:“挑”着一面旗、“折”做两截、前“爪”。
(3)理解难读难懂和古今异议词句:筛了一碗酒、吃那一惊、三般、一兜兜回来、又打了一回、坐了半歇、吊睛白额大虫(描绘老虎的样子)、请勿自误。(释义)
(4)多媒体课件出示吊睛白额大虫、请勿自误的意思,指导学生与原词比较,体会原词的特点。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找到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做好标记。
(2)学生分别朗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其他成员予以帮助。(断句、纠正字音、读出相应的语气、领读段落中难读的词语等。)
三、合作探讨,精读重点
1、学生默读第8~12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大乐园”。
(1)请大家细心搜索,这部分内容描写武松初遇猛虎时,共出现过几次“闪”?仔细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2)作家在描写武松打虎的场面时,用了很多精彩的动词,请你们找一找,体会一下这些动词运用的效果。
(3)武松打虎时,由开始的“以守为攻”到后来的“转守为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趣讲故事,巧设作业。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语文教案-景阳冈。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重点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教学的难点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讲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BR> 课文先讲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接着讲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讲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性格。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和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冈。
写作特点
1、按“吃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条理清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景阳冈》。
2、语言凝练,动词运用恰当、简洁。
近义词:枉送——白送 耻笑——讥笑 吓唬——恐吓 结伴——结伙
反义词:好心——恶意 破碎——完整 酥软——坚硬
词语解释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武松:《水浒传》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无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当做英雄好汉的典型。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称呼。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结伴:伴,就是伙伴。结伴就是结成同伴。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耻笑:鄙视并嘲笑。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酒兴:饮酒的兴致或饮了酒以后产生的兴奋情绪。
句段赏析
1、“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后与店家说的话。前两句是关于酒的,后一句是关于虎的。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因为“三碗不过冈”,但武松却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听劝告。从“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2、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锨,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谋的,“突出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来一饮而尽。
“一饮而尽”表现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这句话写出了武松喝酒的动作神态。
4、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进一步写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就更体现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5、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这一句是写武松是怎样躲过老虎的一扑的。“说时迟,那时快”写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迅速。“扑”写出了老虎的凶猛。这句话突出了武松勇敢、机智、灵敏、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
知识与能力: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课前板书:景阳冈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5-7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无所畏惧、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
(2)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他不相信店家说的话。)
(3)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真的有虎)
(4)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课件出示: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
(这样写说明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3.齐声读第二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8-11自然段)。
2.思考讨论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四、阅读第四部分。
1.快速浏览描写武松下冈的语句。
2.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3.武松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他是怎么做的?
(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五、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景阳冈
老虎:扑掀剪(凶猛)
武松:闪闪闪(机智、勇敢)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给每个小故事列小标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学习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学习本部分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闪”“揪”“按”等动词。再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设计意图: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你们看过《水浒传》吗?(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可以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评议并小结。
4.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
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颂。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的再创造。
《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简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水浒传》中人物的了解。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课文《景阳冈》。(板书: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
6.简介作者。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
7.补充资料: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
设计意图:
简介《水浒传》,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师生评议,教师小结: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倔强)
(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5.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文章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了解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放、倔强)
4.谈话过渡: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设计意图: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7.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讲解5,6自然段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凶猛(突出显示)
略按一按望上一扑撺将下来把前爪搭在地下腰胯一掀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兜将回来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躲,躲在一边。却又又闪在一边。)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突出显示)
翻身下来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抡起梢棒从半空劈下来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讲解5自然段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就势”是什么意思?(借着老虎的姿势。)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梢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勇武过人(突出显示)
“抡”“劈”“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奕飞动,跃然纸上。
英雄气势(突出显示)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师小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4.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1)一场鏖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一段里,哪个字用得准确?(挨)
(2)为什么说“挨”字用得准确?(这个“挨”字,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麻,筋疲力尽的状态。这样描写非但无损英雄的形象,反而会使人物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这就是古典名著语言的精妙。)
(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表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敏。)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的筋疲力尽。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潜入课文深处,对每个字、词、句、段都要仔细地推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用心之后,再从课文里钻出来。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2.拓展延伸
(1)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因此,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对景阳冈中的武松打虎很是感兴趣,所以对学习本篇课文有很大的积极性,这就为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了解的仅仅是武松打虎的精彩镜头,对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还没有感悟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要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及有关的读物;
2.课件: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音频资料
3.学生搜集《水浒传》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课件出示:音频资料歌曲《好汉歌》,)
【设计意图:在歌声中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介绍《水浒传》内容;
3、你能说出几个水浒人物吗?
4、武松就是一百零八个水浒人物中赫赫有名的一个,而奠定他一生英名的离不开他在景阳冈的一幕: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会读一读下面的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
吓唬 诡计 踉踉跄跄 腰胯 霹雳 泄气 簌地一声 迸出 酥软 满满筛了一碗酒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2、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
三、设问导读
1、首先请大家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学生读书
(2)交流收获
2、是的,课文写了武松喝酒、上岗、打虎、下岗这四件事(画简笔画加强理解)。同学们认为哪件事写得最精彩呢?(武松打虎)请同学们找出这部分内容读一读,看看自己对“武松打虎”中的那些语言最感兴趣?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能够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找出最感兴趣的事,使学生能够明白课文的重点部分是什么,从而直奔主题。】
四、点拨导思
1、对于武松打虎,你对其中的那些语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点拨引领。
(1)“······说时迟,那时快······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 “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不着人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
武松?(“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闪”这个动作与哪个动
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用那个词比较好呢?)
? 小组讨论后交流:
本句写了大虫进攻的“三招”和武松应战的“三闪”。大虫一扑,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一掀,武松一闪,闪在一边;大虫用尾巴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大虫的锐气,突出了武松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英雄性格。
“说时迟,那时快”写出了武松动作的敏捷、迅速。
?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用老虎的凶猛衬托了人的勇和谋。)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进攻都失败了,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武松是怎样反守为攻,打死老虎的呢?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3)请大家再读读武松打虎的句子,看看武松的那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试做几个动作,说说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
到什么?
(“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 武松的唯一武器就势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也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
不一样。请看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节?(力大、豪放、勇武、无惧)
2、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
3、从打虎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武松打虎的动词,面对 “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表现出的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武松用 “闪开”,一个接一个的“闪”字,来应对,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充分表现了武松打虎动作的准确,体现武松鲜明的形象即机警敏捷。】
4、如此精彩的场面,大家想不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讲述作者写武松打虎的经历: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此处讲述作者写武松打虎的经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深入生活、用心体验,留心观察,能使文章写的栩栩如生,进行了习作方法的指导。】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机警豪放,勇武无惧的武松。那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七个自然段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岗呢?(为武松打虎做铺垫:喝酒多,与众人不同;不听劝,仗着自己的本事大。)
2、如此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这样写是不是有损武松的形象呢?(这样写反而显得很真实。)
六、课外拓展,指导阅读
1、你喜欢武松吗?为什么?
2、如果武松来到今天的社会,他说话行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
3、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了,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的?”
4、在《水浒传》中,作者刻画了众多传神的人物形象,课后选一个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读读,感受一下施耐庵是如何传神有真是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七、练习设计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水浒传》这部小说刻画人物生动而鲜明,武松留给你 、 而又 的印象。我们应该从武松身上学习什么?摒弃什么? 。
八、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豪放 勇武 无惧
九、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采用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点拨,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叙述顺序。抓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竭尽全力、沉着机敏,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通过教学,我认为已经达到预设目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武松豪爽、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性格。
2.指导按要点扩充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景阳冈》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要求作业:
kě结构部首sū部首共几画
饥()()()()软()()
lì结构部首chuí部首共几画
霹()()()()软()()
(3)给带点词换上合适的词。
①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吗?()
②岂不枉送自家性命!()
③但有过往客商......()
④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⑤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
⑥......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⑦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2.阅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思考讲哪两层意思。统一层认识后,用~~~~~划下表示武松豪爽的句子,用划出表示武松胆大倔强的语句。
第一段店家的话归纳起来讲哪两个意思?(酒好要醉;冈上有虎,须结伙而行。)
为什么店家一片好心,武松听不进去?
划找--议论--交流--分角色朗读。
(2)学习第二段。
用~~~~划出武松知山上有虎偏要上山的句子,想想:这又说明什么?(划--交流--读重点句。)
(3)学习第三段。
快速默读,想想:武松打虎可分几个阶段?(虎出酒醒--虎攻避危--急打捧折--按虎猛要--断棒补打。)最精彩的是什么?为什么?默读后填表作业:
老虎
武松
1跳出
闪在青石边
2
一扑
一掀
一剪
3平生气力,棒折两截
4咆哮 发性又扑
5用棒子又打了一回
说明
出示第一框打虎灯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情景。再对照课文,研究课文怎样把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写具体,写出虎威来的。
从半空里蹿下来。(夸张)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比喻夸张)
把铁棒似的虎尾巴倒竖......(比喻)
指导重点句的朗读。
出示第一框打虎灯片,简要看图说话,说说为什么会赤手空拳打虎的,这表现了武松什么可贵的品质,哪些词语写出了武松的沉着机智、英勇无畏。
(4)学习第四段。自由读--说大意。
3.训练概括。
(1)回忆分段时的提示要点。
(2)指导按要点扩充法进行段意归纳。
分段提示时的要点就是概括段意的重要内容。概括段意时加上时间、地点和人物,使句子完整通畅就行。
(3)举例试写。第四段要点是下冈。添加其他要素,段意就变成:打死虎后,武松挨下冈来。
(4)学生试写,在灯片上反馈指导,修改。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提高默读的速度,掌握科学的默读方法,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应好好学习。
2.课文是根据施耐庵写的《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武松是这部书中的英雄之一。景阳冈在山东阳谷县堞东17公里处,传说过去这里古木参天,荒草无涯,是虎狼藏身、野兽出没的地方。清朝时,人们在山上修山神庙,庙中有武松打虎塑像,现在有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北宋末年,人们饮用的是低度酒,一般只有一二十度。阳谷县的酒店应当是这类村酒浊醪的低度酒,武松方能饮18碗。
3.课文记叙武松在阳谷县喝了18碗酒后,趁酒兴上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沉着机智大无畏的精神。课文分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饮酒18碗,不听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第二段(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山上真有虎,但怕店家耻三次进改,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第四段(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默读,初步学会看得快,想得快。
2.学生13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理解但凡、印信的意思。
3.根据提示分段,正确归纳段落大意。
4.感受武松豪爽的性格,大无畏的精神,能详细复述武松打虎经过。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快速默读,感受武松的性格和大无畏精神,能详细复述打虎经过。
难点:正确理解武松豪饮与打虎的关系。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与课文配套的打虎幻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武松形象。
2.学生13个生字,理解古文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揭题,简介作者、景阳冈、《水浒传》。
讲清本节课教学目标。
2.训练默读。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个别读--自由读--全班议。
默读很快:明确问题,按行阅读,边读边想边记。
(2)用5秒钟默读第1自然段。读前先出示问题:这自然段写谁?写什么事?
(3)3分钟默读全文,先读问题(灯片出示)。
①课文写武松什么事?②武松在小店喝了几碗酒?③武松用什么打死考虎?④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分?⑤你觉得武松是怎样一个人?
3.自学质疑。
(1)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音重点:肋lèi不读là;踉跄liàngqiàng不读liángcāng。
形重点:晌不写为响;肋不写作胁;锤注意右半边的书写顺序,第8画是竖。
自读--互查--练习(作业本第1题)--检查。
(2)划找问题,梳理重点。
读课文,边读边议,做作业本第2题换词作业。梳理学生的问题。
4.分段判断。
(1)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默读分段。
(2)统一分段,确定重点段。
5.作业练习。
(1)修改作业本1、2题。
(2)选字填空。
鬼诡:神出()没阴谋()计
渴喝歇:()酒饥()停()
棒捧:()橛吹()哨()
榜傍:()晚()文()样
响晌:()晚()亮回()
课型:
略读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打虎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
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很多学生已经看过电视剧《水浒传》,还有一部分学生阅读过《水浒传》和相关的读物,因此学生对景阳冈中的武松打虎很感兴趣,充满期待,为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没有感悟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特点。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里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武松。说起武松,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出示课件:(武松 绰号“行者”,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主要头领之一,后归依梁山。因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景阳冈感受一下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
2.出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一些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词语理解 :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榜文:旧时官府的告示。大虫:老虎。吃酒:喝酒。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景阳冈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几部分呢?
学生回答(分别是饮酒 ---上冈 ---打虎 ---下冈)板书:
你们认为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部分呢? ——武松打虎。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武松打虎部分。
四、切入重点,品味“打虎”
我们了解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生:武松的动作。
请快速浏览8--12自然段,把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自主探究)
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从你画的句子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讨论,交流……
注意交流时先读你找到的句子,再谈你对武松的印象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深入的来学习,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刻。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老虎进攻用了几招?而武松用了几招?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招---“闪”。
出示课件: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从这个“闪”字可以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机智、敏捷……伺机板书:机智敏捷
接下来我们来一个师生对读,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生读描写武松的句子,师读描写老虎的句子
注意:读时把武松两个字换成第一人称“我”,明白吗?
师小结:有时候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体会,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我们继续交流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谁来展示?
生:……(师给予肯定,及时表扬)
自由读第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激烈场面
课件: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的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这些句子都是写武松打虎的,那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有哪些? 谁想说,
生:跳、退、丢、抡、劈、按、踢、揪、打……
同学们,这些动作描写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形象?板书:勇敢无畏。
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再现当时打虎的激烈场面。播放视频:武松打虎小视频
生谈观看视频的感受……
师小结:虽然和课文中描写的有些出入,但我们依然觉得惊心动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五、前后联系,全面了解
课件: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课文围绕景阳冈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1,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①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②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朗读对话感受武松形象:板书:倔强、豪放。
2,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划出武松心理部分,感受武松的倔强。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3,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施耐庵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他吃酒、上冈的部分呢?
(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正因为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才造就了一个勇敢机智的武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下面我们一起浏览一下《水浒传》里的其他人物:课件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请说出你知道的其他英雄人物及他们的绰号?
生:及时雨宋江,智多星无用……
这些英雄人物为什么起用不同的绰号呢?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哪些精彩故事呢?
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了解《水浒传》:
课件:资料袋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还有一种说法,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读百年水浒,理解百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
六、作业
小练笔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仿写一个人物片段。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第23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
教材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
纵观全文,有如下特点:
1、全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本文生字和难读字较多,在自学课文时,应该指导学生多花时间练读。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日常阅读中较少出现的文言词汇,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只有在扎实理解这些词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所以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把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作为学习重点之一。
4、教材在具体描写人物时,突出了武松的语言和动作。特别是描写“打虎”一章时突出了武松的动作描写,而在“喝酒”一章中则强调了人物的对话。分析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主要围绕“喝酒”与“老虎”展开: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强,后一部分反应了武松的英勇无畏。在阅读指导中,应紧紧抓人物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读懂人物语言来概括分析人物个性品质,这也是第一课时的另一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再现了武松趁着酒意,执意上景阳冈,并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的事,表现了武松的勇敢机智和无所畏惧。学生学习这篇半白话半文言文的课文,本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故事有趣,学生心理上容易走近,而且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平时读过好多白话版的《水浒传》,看过电视上的连续剧,所以只要合理驾驭,精心设计,坚持以生为本,注意引导学生、点燃学生思维,大胆让学生自读自悟,开展好小组相互探讨、交流,是可以化难为易,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会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段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快速默读课文,在理解文言词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段落。
2、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悟武松个性特征。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受武松个性品质。
突破方法:
通过朗读,抓住人物的言行,将其投入到具体的事情中去分析、体会。
教法与学法
师:导引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准备《好汉歌》与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好汉歌》,学生听,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学生自由回答)这首歌就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片尾曲,《水浒传》可是我们听说过的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它当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语,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课件出示:
但凡、筛酒、脊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迸出
你如何不肯买酒给我吃?
那只大虫想挣扎,武松使劲力气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2、体会词语。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误;受伤害。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岂:难道。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平生力气:全身的力气。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试着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1——4自然段)冈下饮酒
(5——7自然段)酒后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打虎
(13自然段)武松下冈
四、重点研读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认为课文哪个部分写得最精彩?(武松打虎)找到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边读边批注。
2、师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想法,谈体会。
3、(a)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三般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没有抓到武松?)体会武松灵巧闪过,体会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b)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那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劲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体会。(抡、劈、揪、按、踢、提、打)(勇武过人)
武松唯一的武器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动词不一样。课件出示:靠、提、拖、拿、抡、劈、丢
突出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五、课外拓展
1、水浒人物外号。
2、水浒故事大家讲。
板书设计:
20、景阳冈
(1——4自然段)冈下饮酒(豪放、倔强)
(5——7自然段)酒后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打虎(抡、劈、揪、按、踢、提、打)
(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13自然段)武松下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预习要求
读课文,找出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再想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学习指导
先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
谈话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
《好汉歌》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3)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教师适时指导。)
(4)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讨论
作业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
书
设
计
景阳冈
喝酒(语言)
上冈(心理)豪放无畏
打虎(动作)机智勇敢
下冈
教
学
后
记
检签记录
学习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一、自学生字
1、按要自学要求组内交流。
2、分组展示自学成果。
3、理解难懂的词语: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但凡:凡是,只要。
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印信:印章。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耻笑:鄙视并嘲笑。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二、导入新课
1.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兵都头。这样,一是激发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景阳岗》选自 第 回,这是我国著名的古代 ,写的是北宋末年以 为首的 位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
3.快速读课文,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哪一部分是重点?为什么?想想喝酒上冈下冈这三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4.认真朗读打虎部分,用描写老虎攻击武松的句子,体会老虎: 。武松是怎样防备的?用~~~画出来。(可读不抄)闪字换成躲字好吗?为什么?
5.认真朗读打虎部分,用△标出武松表示打虎时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能把
6.你能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出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的语句说说。
7.选择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注意现表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有重读出来。
四、拓展
1.小练笔,续写这个故事。
2.读读原著,有关本文的部分。
五、检测
1.做《同步精练》一至六题。
课后反思 :
《景阳冈》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学习目标确定为能进行简单复述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样两项。
就文章内容本身来说,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毕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如果像过去那样,通过一遍遍的读和繁琐的提问回答来进行教学,必然使学生产生阅读厌烦情绪。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望洞庭教案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设计
大班儿歌新年好的教案(精选五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鸭侦探
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望洞庭教案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设计
大班儿歌新年好的教案(精选五篇)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鸭侦探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
第八课蹦蹦跳跳小学美术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豌豆花含反思
课文车的世界教案设计
最新春天教案设计
乘法分配率教案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干果分类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