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2、教学难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 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
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
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
幼年的事”。
有一次
,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
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从刚才的图片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 母亲》!
2.听读释题:
我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朗读之前请你们给我一些温馨提示,告诉我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我读的时候,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题目怎样理解!
(听老师朗读课文)
荷叶
母亲
怎样理解?这样吧,你们心有所思地读读看,读三次,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慢,慢慢地读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怎么理解?
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句来理解呢?
3.品读感悟:
(1)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冰心想到把母亲比作荷叶呢?
(老师出示图片)你说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是吗?
一齐读一读从“一回头忽然看见”开始到“水珠”,思考为这幅画取一个题目!
学生回答
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爱” 或者“护”字所蕴含的情感呢?
大家想一想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些关键词,要怎么读呢?
读重:倾侧 勇敢慈怜(提示:都读重音吗?)
读轻:慢慢的
读缓:散尽了 流转无力
读急:忽然
老师总结:我们朗读时就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时既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也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感,语调语速的变化要尽量自然。)
(2)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
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
描写白莲的句子。
自评——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你要突出的是哪几个字;
他评——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吧!)
(要读的慢些,把雨打莲花落时作者的惋惜、烦闷之情读出来。)
(板书:烦闷)
(3)这段最后一句描写红莲开了,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启发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惊喜——还是,却;满,亭亭提示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隐隐的担心、不适意
总结:惊喜中又有隐隐的担心,担心红莲会像白莲一般凋谢!
(板书:不适意)
(4)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运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中,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先找后读,先读第一句,再读第二句
A.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B.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这大自然的风雨,打谢了那朵白莲,让作者心情烦闷,担心红莲,所以它也是作者心中的雨点,大家想想,这“心中的雨点”还比喻什么?
4.扩读悟情:
(1)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当作者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母亲就如那张勇敢慈怜的荷叶一般呵护着她,不仅仅是因为看到荷叶护莲的一幕,更是因为母亲的关爱,作者心中的烦闷不见了,不适意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完成板书)
你觉得在生活中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
(2)那请你说说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个场景让你联想到生活中妈妈的什么动作?(课堂动作)
(3)当我们联想到妈妈在生活中对我们的种种爱护,似乎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了,当作者看到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想到母亲,深深地受了感动,文章最后两段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当人们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怎么办?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畅所欲言,适时表扬,加上小建议:反复)
5.齐读最后两段。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朗读全篇课文!
6. 课后作业:
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回家让我们听冰心奶奶的话,去做这样一件事:
“攀住妈妈,左右亲她的脸”,
等她坐下,你就“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
“听着她心脉和缓的跳动”,
你说:“妈妈!‘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
等妈妈说完了,你就给她朗诵《荷叶 母亲》!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金色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二、激情诵读,注意生字和词意,感悟亲情朗读课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nì)笑祷告(dǎo)花瓣(bàn)衍(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小组间朗读比赛: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
请其他小组根据刚才的朗读和自己的理解,点评小组朗读,并说明理由。
如:感情基调的喜悦、温馨、深情,从中我读出了妈妈的……或孩子的……,或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
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4、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重点句子示例:
(1)“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调皮,撒娇)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师生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演绎了这首优美的诗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
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丽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物和情之间有某种类似(精神)如:诗人可借梅、莲、松、竹等表达特定的情感。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这个道理。好处是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特别是表达情感类的题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读来意味悠长,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表达某种情感,使我们的文章更有韵味。
2、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诗人借金色花构成三次嬉戏画面来表现母子情深的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3、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只是悄悄地让妈妈感到温馨,就是瞒着妈妈。
4、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并用一句话来概括。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小结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借景抒情,把母子间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板书:
散香气
金色花投身影母子情深
捉迷藏
①借用具体的形象②以生活图景③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荷叶母亲》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找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顿中的一股甘泉,当你精疲力竭时,为你送去能量。母亲的力量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出“最美”的声音展示给大家。选手从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其他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选手要拿出比拼的精神,一决胜负,评选我们班最美的声音——“一八好声音”。(从节奏、情感、字音、停顿等方面点评)
3、朗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内容:
(两缸莲花)→(回忆中的红莲)→
(二)品“荷”(品物中话语感至爱亲情)
1、可见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2、作者说“深深的受了感动”,仅仅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感动,还是因为联想到了什么而感动呢?哪句话是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生:首先看到在狂风暴雨中,是荷叶用它那脆弱的身躯为红莲挡住了风雨的侵袭。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荷叶保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儿女一样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心中的雨点,即人生路上的困苦、坎坷、挫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就像母亲保护儿女那样,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最着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人。
荷叶对莲的这份情谊、爱护不正是我们一出生就在享受的母爱吗?
作者通过这些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三)赏“荷”(养审美情趣提审美能力)
5、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的美?找出来赏析一下。(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比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你的一双慧眼在文中发现更多的美点)
【展示】如: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飘在水面上。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花瓣漂浮的情态。)
②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的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③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繁密”写出雨下得急,“欹斜”写出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④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取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真而更美,情因景美而更真。
(四)赞“荷”(懂得感恩学会抒情)
1、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一副上联,大家凭借对课文的理解,齐心协力对出下联?上联:荷叶护红莲抗风抗雨勇敢慈怜
下联:母亲爱儿女受苦受难无私奉献
2、作者借赞美荷叶来赞美母亲,赞颂母爱,这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之一,我们通过他的一首小诗再次感受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体会借物抒情的妙处。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四、小结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赶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相信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留心感受、回报这份至真至纯的母爱。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本篇即是一篇歌颂伟大母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课前独立预习,课上老师统一展示。这篇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 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
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这故事说明母爱是伟大无比的,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荷叶母亲 莲花 送莲(眼前) 写景
赏莲(回忆)
荷叶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眼前)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母亲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 抒情
(写作特色: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也表达我们自己对父爱、母爱或师爱的赞美之情。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进行情景感染)
六、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七、结课:
同学们,《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文章结尾处作者深情赞美母爱的句子――(师生共同朗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下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母亲,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2、写作练习: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双眼;让我们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你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请你模仿本文,不妨用这样的句式仿写:母亲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
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七、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护
荷叶→红莲
借物喻人
爱
母亲→我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对啊,同学们想象中的红莲就好像文中写到的那朵谢了的白莲。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同学们认为这几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四、提炼主旨,升华感动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师: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回归生活,抒写感动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六、拓展延伸,探寻感动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情感朗读,甚至背诵课文。
2. 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童心,品味文中自然景物美的描写。
3. 体验诗歌中母爱和自然之爱的伟大。
4. 带领学生感受什么是冰心“爱的哲学”。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心、自然和母爱三个主题。
2. 理解冰心“爱的哲学”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
这是一个雨后的早晨,天仍是阴沉沉的,空气中还透着些许没有散尽的暑气。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微微倚在窗边守望庭院中那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此时她的内心泛起了层层涟漪!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这首散文小诗《荷叶母亲》清新明丽的语言,一起走进冰心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指导: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生字词。
2.板书、正音:
蒂dì 瑞ruì 梗gěng 菡萏hàndàn 攲jī 荫yìn
3. 全班同学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一读诗中美好的情谊。(提问学生读的好吗?)
过渡:朗读诗歌就要学会“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恰当的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三、感受诗中的“童心”、“自然”和“母爱”。
(一)感受“童心”
1.请问写这首诗时,冰心几岁? 明确:23岁
2.二、三两个自然段中提到“八年之久”“九年前”,那么请问九年前她几岁?明确:14岁,所以说九年前的她还只是一个孩子。
3.时隔多年,她为何要回忆儿时的那段往事?(请一位女生朗读二三两段)
明确:(1)父亲朋友送的莲花勾起了作者对故乡园院里莲花的回忆;(2)想起了祖父和祖父“笑”着说的话:“花瑞”(花瑞人祥,说明这段回忆是美好的、幸福的、吉祥的)——虽然此时的冰心已经长大,但她依然少女怀莲,童心未泯;(3)为下面写莲巧设铺垫。
板书:童心
(二)感受自然之美
1.如今多年后,诗人再见莲花,请问这时诗人笔下的莲花美吗?美、不美。
请同学们听教师朗诵这首诗,划出诗中描写莲花的语句,品一品诗中美好的语言,美在哪里?又不美在哪里?
明确:白莲:(美)花瓣散落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不美)谢了、零落了
※过渡:白莲如此,红莲亦如此。
学 习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
会人间至爱亲情。
作 者 简 介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 读 感 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研 读 感 悟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磁带《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故事背景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三、理解词义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五、问题解疑
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作者
(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三、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就如作者所说,我是红莲,妈妈是荷叶!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幸福,伟大的妈妈们甘愿付出,甘愿牺牲……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而妈妈的头发也一天天变白了,皱纹也一天天加深了……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四、作业: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案例说明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案例描述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著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案例反思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三、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dì)瑞(ruī)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荷花。
欹斜:倾斜,歪斜。
并蒂: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四、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2、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写看红莲。心情:烦闷。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心情:不适意,徘徊。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3、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4、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五、结束赠言:
1、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2、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3、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4、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5、母亲,伟大而高尚,她历经世间的苦难喜乐,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像那奔流向前的河。河,宽广而海涵,她恩赐给大地营养物质,她容纳百川并富足四方。就像那贤惠又勤劳的母亲。
6、岁月如流,日月如梭。母亲就是一条河,河是伟大的母亲,淌过痛苦之河的母亲们终会见彩虹。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成德才兼备的儿女,回去孝敬生我养我的母亲、回去报效家乡,报效祖国。让我们伟大的母亲,家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六、巩固性练习:
1、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七、教师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验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爱: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导入。
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赞美母爱,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老奶奶又用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份浓浓的母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文章《荷叶母亲》。
(引入作者简介)
(二)初步阅读-----感受母爱
1、自由阅读,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的通顺流畅,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用“本文写了_______(事件),抒发______”的句式表达。
(2)文中写了荷叶、红莲、母亲,重点是在写什么呢?(母亲)
(3)文中的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
(荷叶----母亲 红莲----我)
2、指导朗读,把握情感
本文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你从诗中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
形式:教师泛读一部分,请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感情、声音、停顿、语速,重音)
(阅读她的文章,一股暖暖的爱总会萦绕在我们的身边,舒缓温馨)
(三)品读赏析-----感悟母爱
1、配乐听读,感知细节
(1)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怎样理解这句话?“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集体诵读,合作探究
(1)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在风雨中几看红莲, 红莲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四看红莲。(找出关键语句读出并填表)
(2)指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四)拓展延伸-----感恩母爱
(1)在读中积累,展示动人画面,阅读冰心另一首母爱诗。
(2)在读中迁移,感恩母爱:献给母亲的一句话:仿写最后一段。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平凡而又神圣,普通而又伟大 ,让我们祝福天下母亲一生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幼儿园中班主题优秀教案我的身体之我爱小手
祝福教学教案
艺术院校声乐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差一点儿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优秀教案我的身体之我爱小手
祝福教学教案
艺术院校声乐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差一点儿含反思
宝宝吃水果小班教案
大班语言公开课神奇的象形文字教案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设计
精选白杨教案三篇
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教案范文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橘子船
共工怒触不周山语文教案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