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的优秀教案

李盛老师

黄果树瀑布的优秀教案

  一、重组教材指导朗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本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一切景语皆情语。《黄果树瀑布》的教学重点是感悟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可是,纯写景的美文对于缺乏直观感受,缺乏生活积淀的学生来说,理解时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是难上加难,教学中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显得异常沉闷。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进而理解课文。为了读懂文本,读出作者的情感,鉴于以上认识,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抓住文中三次描写瀑布声音、三次描写作者深刻感受和描写瀑布形态及“银雨洒金街”奇景的语句重点进行指导朗读。抓住重点有层次地指导朗读,读中感悟,巧妙地化解了教学难点,在与文本、学生对话过程中基本感到得心应手。

  指导朗读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时,先分开来读出声音的轻柔、响亮、巨响,接着说出声音变化的原因,最后分角色读出声音的变化。

  指导读好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时,让学生先找出描写瀑布壮美的词语,然后指导读出瀑布的宽大和一泻千里的气势。

  “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令人心驰神往。让学生说出奇在哪里之后,接着想象着画面读好四字词语,再读出银雨点点,水花朵朵,如人间仙境般的美感,最后欣赏瀑布激起的水花高达数百米的蔚为壮观场景的视频。欣赏之后,学生感到很震撼,朗读起来格外投入,瀑布的飘扬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指导朗读描写作者独特感受的句子时,先分别找出写感受的三句话,接着体会作者的感受,其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第二次感受,最后请三个学生朗读这三句话。随着朗读的逐层深入,学生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最后已与瀑布融为一体,读得有声有色,情感在不断升华。

  变换方式的诵读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将文本理解透彻了,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同时将文本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积累,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领悟文本写作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每篇文章的写法都有一、两处值得细细品味,学习借鉴。《黄果树瀑布》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描绘,写作特色很鲜明。为了不着痕迹地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我抓住中心句回环教学,同时扣住描写声音、形态、感受的句子来讲,其他句子一带而过,舍弃部分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集中地获取知识。

  讲解瀑布声音时,让学生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同一道瀑布,三次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会不一样?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能从作者与瀑布距离远近的不同方面来考虑问题,明白了离瀑布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这样的指导,能让学生在下次习作中描写到类似的声音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模仿本文的写法,通过实践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体会作者感受时,继续让学生思考欣赏的是同一道瀑布,作者三次感受为什么会不一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作者感到舒服极了是因为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刚刚接触到瀑布;感到灌满活力是因为坐在瀑布下面,已经亲密接触瀑布;感到挟来生机是因为久久地坐着,此时已与瀑布完全融为一体。至此,学生彻底明白与瀑布亲近的程度不同,感受就不一样。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了课文,还让学生学习到了描写自己感受时怎样逐层深入,怎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感受。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明白了这一切都离不开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用笔去描绘大自然。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细细研读这个内涵丰富、外延深邃的例子,才能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对于学生来说,文章的写法今天从这里借一点,明天从那里借一点,后天就成为自己的了。其实,老师的作用也就在于此——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采撷知识点,获取智慧。

  三、品味遣词造句之妙,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黄果树瀑布》中有许多值得细细咀嚼的动词,它们犹如散落在文本中的一颗颗耀眼闪亮的的珍珠。例如: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中,“飘、涌”两个动词用得非常传神,学生从“飘”中体会到了声音的轻、柔、美,从“涌”中感受到声音的响、力量的大。细细品析后,学生发现简单的一个动词竟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用得精妙的动词真值得好好琢磨。品析动词,不仅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还让他们对如何准确、传神地运用动词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遣词造句必须精雕细刻。交流书后填上合适的动词作业时,让学生说出理由,达到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四、与文本、学生对话过程中的有待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