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四篇

马振华老师

可能性教案 篇1

  本单元共安排了5个例题。主题图、例1、例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例3、例4、例5及相关内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纷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出发去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现象。例如,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可预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例如,掷一枚硬币,我们无法事先确定它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

  教科书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1)主题图的教学。

  教科书第104页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引入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描述图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抽签表演节目”时的实际感受。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在用抽签来决定表演的节目的活动中,“表演某种节目”这样的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性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熟悉的情境,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就可以了,如“我可能要表演唱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我表演唱歌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例1的教学。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摸棋子的试验,使学生在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教科书中给出了两个盒子装有不同情况的棋子,是想通过两个简单试验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教师可以依照教科书中的图示分别在两个盒子里放进各种颜色的棋子(也可选用乒乓球等),注意这些棋子除了颜色外应完全相同,并将放棋子的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而且在每次摸棋子之前都应将盒中的棋子摇匀。

  教科书中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提示教学的过程、反映不同方面的要求。

  ①教学第一个问题“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教师可以先提问“左边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吗?”让学生进行猜测,再让学生实际摸摸看。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认识到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教师再提问“在右边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吗?”让学生进行猜测,再让学生实际摸摸看。通过试验,使学生发现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②②第二个问题“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和第三个问题“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可一同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猜测“左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吗?”“右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吗?肯定能摸出绿棋子吗?”,同样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并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认识到因为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③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依照教

  科书中的图示,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和两袋棋子,为了交流方便,可以给盒子标上序号1和2。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分别将两袋棋子放入两个盒子,然后逐一提出教科书中的问题。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每次摸棋子前应将盒中的棋子摇匀。提出一个问题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试验,然后再全班交流。使学生充分经历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④另外,在汇报时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在左边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红棋子”等描述进行表达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⑤(3)例2的教学。

  ⑥教科书呈现了六幅与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紧密相关的画面,通过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会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⑦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再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确定和不确定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时,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表述就可以了,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等。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这件事的发生是确定的”“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件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

  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熟悉的情境,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什么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另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让学生来判断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会赢”。让学生认识到对于某一客观事件来说,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的愿望无关。

  ⑨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⑩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我们称它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概率论正是揭示这种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为了叙述的方便,把条件每实现一次,叫做进行一次试验。例如对“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这个事件来说,做一次试验就是将硬币抛掷一次。如果一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多于一个,在一次试验中结果无法事先确定,这种试验就叫做随机试验。把随机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称为随机事件。

  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对单次试验来说),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表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即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具有稳定性,即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给这个常数取一个名字,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关于概率的定义,通常称为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他们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层面理解概率的知识。因此,教科书通过例3、例4和例5的教学,使学生在试验活动中,认识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可能性教案 篇2

  统计和可能性总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会求算术平均数、初步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统计表、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等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

  1、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理解统计中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3、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尝试根据给定的可能性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

  1、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尝试根据给定的可能性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 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获取信息,学会整理和分析。教师重视安排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统计和可能性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求简单的平均数。

  1、引导学生思考

  ①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情况?

  ②还准备知道哪些情况?

  2、随着问题的提出、自然地进行解决。五年级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用五年级学生的得分总数除以五年级学生的总人数)

可能性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P90--91

  教学目标:

  1、 经历和体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 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你们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吗?

  2、打开袋子验证:3个红球,3个黄球。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想一想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说明:袋子里有红球、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都是有可能的。

  2、猜一猜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会口袋,一共摸40次,红球、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各抒己见。

  讲述: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红球和黄球各摸到多少次呢?

  引出课题,并板书。

  3、说一说。

  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你知道"正"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吗?

  教师讲解示范画"正"示范的书写格式。

  4、 摸一摸。

  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由3个红球,3个黄球,摸球前要先把口袋摇一摇,然后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如果摸到红球,组长就在红球的后面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过以后要把球放回口袋,要摇动口袋。小组同学轮流摸球,一直摸完40次。

  想一想,每组4个同学,平均每人要摸多少次呢?

  学生活动。

  ⑴每组组长负责记录,并把记录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⑵组长汇报摸球结果。

  ⑶问:统计的结果和你开始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⑷讲述:在袋子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同样多的情况下,从袋子里每次摸一个球,摸球的次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一个球,默祷红球的机会和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提高

  1、想想做做1

  ⑴请每组拿出一个小正方体。

  问:知道这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上都有写数字,小组内轮流看一下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⑵活动规则:把小正方体抛30次,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其它同学统计并填表格。

  学生活动,并填写表格。

  ⑶收集各小组数据,并完成班级各小组的汇总表。

  ⑷问:看着合计栏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⑸讲述:通过观察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的)

  2、想想做做2

  谈话:在布袋子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⑴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

  想想口袋里该装什么铅笔?

  小组同学合作装铅笔,问:你为什么这样装?

  ⑵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

  问:你是怎样想的?

  ⑶每次任意摸一枝铅笔,摸5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应该怎样装铅笔?为什么?

  四、反思,知识

  谈话: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92--93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3、 通过积极参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4、 培养团结合作意识以及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谈话:老师想在这个布袋里放一些红球和黄球,你能出个注意,怎么放使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若干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2、学生交流并反馈。

  3、:当布袋里放入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4、谈话:如果布袋里放入的两种颜色的球的个数不一样多,摸到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二、开展活动

  1、摸球活动

  问:如果在布袋里放3个黄球,1个红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

  ⑴猜想

  同桌猜一猜。

  ⑵实验

  四人一组讨论分工、记录摸球结果的方法;小组活动。

  ⑶分析数据:统计的记过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嘛?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吗?如果我从这个布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问: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的方法和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涂成一个条形图的方法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⑷推测

  问:如果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怎么办?

  ⑸练习

  如果老师在袋子里按下面的数量放球,你能很快判断摸球结果吗?

  袋子里8个全是黄球。

  4个红球,4个黄球。

  7个红球,1个黄球。

  2、掷小正方体活动

  问: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写"1",一个面写"2",一个面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猜一猜哪个面朝上的次数多一些?哪两个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

  3、装铅笔活动(想想做做2)

  出示课本图片,谈话: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提出活动要求:玩两次,第一次的要求是装好后,从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第二次装好后从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每次活动都按下面的程序进行:同桌进行操作;交流,说一说是怎么装的?怎么想的?

  三、活动

  今天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

  教学内容:P94--95练习九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综合练习课,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94.1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并填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

  评讲:图中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将"经常"、"偶尔"等表达方式与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根据地使用"经常"、"偶尔"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从而发展数学思考。

  2、P94.2、3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经常"、"偶尔"等词的含义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让学生在获得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相应的词语。

  问:看了这几个转盘后,你有什么想法?

  你能用"经常"、"偶尔"来说明转盘的转动情况吗?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经常出现的?哪些事情是偶尔出现的?

  3、P95.4

  出示题目图画,要求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再用线连一连。

  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么想的?

  4、P95.5

  出示统计图表,观察图表,了解题目要求。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及分工合作情况。

  讨论活动步骤,教师及时给予纠正与帮助。

  小组活动。

  汇报活动结果。

  评讲:从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在你们组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

  如果我们班想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

  5、P95思考题

  明确题目要求。

  问:这道题中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涂色?

  学生活动。

  组织交流讨论。

  二、全课

  三、作业:

  准备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各1张,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每次任意摸一张,摸20次。先估计每次摸的结果,再把实际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中。

  你能涂出条形图来表示摸牌的结果吗?

  问:如果再放进3张红心的牌,任意摸2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

可能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XX可能会赢,XX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说说你的理由)